历史课要有灵魂_第1页
历史课要有灵魂_第2页
历史课要有灵魂_第3页
历史课要有灵魂_第4页
历史课要有灵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课要有灵魂历史是人文学科中最精彩的华章。凝聚了多少仁人志士的忠肝义 胆、热血豪情,多少精英人物的勤劳智慧、勇敢担当。当我们把这一 切带到课堂上,本该是多么的令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但是,回到 真正的历史课堂上,我面对的往往是一张张冷漠的面孔, 一颗颗麻木 的心灵。记得笔者执教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这一课,节选了一段日 军在南京的暴行视频给学生们观看,当画面播放到一个中国百姓跪 在日军的屠刀下猝然倒地时,我的心揪成了一团,可是同时,耳边竟 传来了几个同学的笑声。这几声笑深深刺痛了我的灵魂,为什么我们 的学生如此冷漠?为什么我们的历史课缺少生机?缺少感动?我觉 得很大程度上就是缺少了历史课的灵魂。著

2、名教育家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 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认为,好的历史课 一定要有灵魂,历史课的灵魂是一节课的“神来之笔”,是三维目标 浑然一体、有机合成的纽带,是预设目标循序渐进、分进合击的令旗, 是达成目标有的放矢、形散神聚的标靶。(1)如何捕捉和发掘一堂历史课的灵魂呢?我认为作为课堂的主导老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确立目标,贯穿统一的灵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达成 的目标是什么。李惠军老师也说过“一节课目标的确定是你上这节课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节课看不见的灵魂。”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 一节课教学品质的高低

3、。没有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有可能形成一堆 无序活动的简单连接和叠加,容易造成学习内容的杂乱和学习质量的 低下。最近观看了东莞市南城阳光实验中学陈丽老师设计的微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一寻回战争中迷失的人性美。她别具匠心的把寻回战 争中迷失的人性美作为教学目标,作为本课的灵魂。在寻找人性美的 过程中,巧妙地把本课分为三个环节。环节一:看战争,主要介绍二 战的进程;环节二:看战争中的人:重点介绍了三位感动世界人物。“感动世界”人物(一):辛德勒,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以雇工的名 义向纳粹开出一份名单,使1200个犹太人幸免于难。“感动世界”人 物(二):苏联母亲一一给仇人一块面包一位在战争中失去儿子 的苏联

4、母亲给战俘送上一块面包,惊呆了所有人。“感动世界”人物(三):1970年,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谢罪, 被誉为“欧 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勃兰特因此获得了 “诺贝尔和平 奖”。设计者将每一位人物都穿插在战争过程中,使学生在获得知识 的同时,又获得情感的体验。环节三:悟人性 :辛德勒,苏联母亲 和勃兰特的举动令世人感动,你认为原因是什么?由于学生已有足够 的情感储备,看到这些人物后,学生在为之动容的同时,灵魂也得到 洗礼,洞悉了这些人保持理性,坚守了人性的善良和正义。在寻回战 争中迷失的人性美这一灵魂的统摄下,变教材、图片、资料、影像等 多种资源为诠释灵魂的素材。彰显灵魂的过程

5、,就是达成三维目标的 过程。这样,一节课便浑然一体,形合神聚了。其次,拓展细节,渗透鲜活灵魂。历史是鲜活而又丰富多彩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体现 这种多彩的意蕴,让那些并不如烟的历史背影更加清晰感人。这就要 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丰富的材料,历史的大道理往往蕴 含在历史细节中,没有细节的历史课是丧失灵魂的教条课。 (2)在讲述鸦片战争的烽烟这一课时,为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探讨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我首先提出问题,我们拥有本土作战 的先决条件,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装,却为何败于远道而来,总兵 力仅一万人的英军呢?在学生充满疑问之时, 我给学生讲述了 “马桶 御洋兵”的故事,由

6、于这一历史细节的补充,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 治,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这时我适时抛出拓展题:这对 我们现在有何启示呢?学生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要开眼看世界,做人要科学求真,政府要知人善任 ,落后就要挨打,作为新一代青少 年,要勇于说出政府弊政,勇于承担历史责任这些鲜活的历史细 节学生乐于听,乐于感受,也就更深刻的理解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历史课堂细节的描述里,我们应该听得见几千年前陈胜在大泽 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看得见万里之外法国马赛人 民高唱马赛曲开赴前线的壮丽画面;摸得到各种精妙

7、绝伦的文物遗 产;感受得到民族精英金子般的思想品德。通过历史细节的描述,历史就变得可听、可见、可感,变得更鲜活、直观。便于引领学生探寻 历史的轨迹,体验历史的魅力。再次、锤炼语言,激发情感共鸣的灵魂。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 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 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有经验的老师, 善于用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教 学美的熏陶,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接受思想,实现精神的愉悦和心 灵的满足,情感的激励与个性的陶冶,达到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和 谐统一我们平时要加强自己的文学

8、修养。 注意阅读一些文学名著,选读 一些优美的散文、诗歌,在忠于历史知识科学性的基础上,适当运用 抒情手法和选用一些感情色彩较浓的词句,是有助于历史教学过程中 情感的表达的。(3)比如在讲述义和团运动时,教师可以用饱含深情的语调来这样叙述:当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之时,有一群人 从田间地头,漕运码头,小城镇小商铺中走来,从华北大地的尘土中 走来,他们高唱“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赤手空拳,毫无畏惧地站到风口浪尖,登上历史舞台,上演 了一幕幕悲壮的爱国主义画面。(4)这样讲述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 感共鸣。从而引爆以思促思的智力,奔涌起以情生情的激情。注意语言的通俗性是

9、历史教学的灵魂。这就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 层次、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深入浅出,使书面语尽量口语化,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解释难懂的历史知识, 帮助学生再造历史情境。一位 老师在讲战国七雄时,提到一开始还不是就这七个国家,一共有二十 多个国家都觊觎霸主的地位。历经战火洗礼,这二十强大浪淘沙的一 番海选pk之后,基本上就剩下齐楚秦燕赵魏韩这七位选手死磕了。(5)这样的讲述别出心裁,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更易于接受。也使学生将情感的激流融入教师精彩的讲述之中,很自然的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能动地进入较高的学习境界。“历史是现在与过去无休止的对话。”我认为历史课的灵魂主要 是今人与古人的呼应问答,饱含着我们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是撬动 历史认知、历史思维、历史情意的阿基米德支点。这不仅需要我们用多楞镜探寻历史的宽处,更需要我们用放大镜搜寻历史的细处, 用 望远镜追寻历史的深处。学问的道路没有尽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注释及参考文献(1)李惠军灵魂的追问1- 历史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