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实验报告_第1页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_第2页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_第3页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_第4页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与报告静力学实验雷诺实验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实验中心9 / 8学生实验守则一、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衣着整洁,保持安静, 不得迟到早退, 严禁喧哗、 吸烟、吃零食和随地吐痰。 如有违犯, 指导教师有权停止基实验。二、实验课前,要认真阅读教材,作好实验预习,根据不同科目要求写出预习报告,明 确实验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三、实验课上必须专心听讲,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操作, 正确读数,不得草率敷衍,拼凑数据。四、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必须独自完成,不得互相抄袭。五、因故缺课的学生, 可向指导教师申请一次补做机会, 不补做的, 该试

2、验以零分计算, 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累计三次者,该课实验以不及格论处,不能参加该门课程的考试。六、在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前,必须接受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中 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详细填写使用记录。七、爱护仪器设备,不准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要节约水、电、试剂药品、元 器件、材料等。如发生仪器、设备损坏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属责任事故的,应按有关文 件规定赔偿。八、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安全规定,防止人身和仪器设备事故发生。一旦发生事故,要 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 防止事故扩大, 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重 大事故要同时保护好现场, 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 事故

3、后尽快写出书面报告交上级有关部门, 不得隐瞒事实真相。九、试验完毕要做好整理工作,将试剂、药品、工具、材料及公用仪器等放回原处。洗 刷器皿,清扫试验场地,切断电源、气源、水源,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十、各类实验室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守则,报经系(院 )主管领导同意后执行,并送实验室管理科备案。1984 年 5 月制定 2014 年 4 月再修订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实验中心流体静力学实验一、实验目的要求1. 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流体静压力的技能;2. 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3. 通过诸多流体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和研讨,进一步提高解决流体静力学实际问题 的能力。、

4、实验装置本实验的装置如图1.1所示。12345677. U型测压管8.截止阀9.油柱10.水柱11.减压放水阀说明:1. 所有测管液面标高均以标尺(测压管2)零读数为基准;2. 仪器铭牌所注 b、 c、 d系测点B、C、D标高;若同时取标尺零点作为静力学 基本方程的基准,则 3、(、 D亦为Zb、Zc、ZD ;3. 本仪器中所有阀门旋柄顺管轴线为开。三、实验原理1. 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二 const或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P 被测点的静水压力,用相对压力表示,以下冋;(1.1)po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力;液体容重;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So =oh|h2(1.2

5、)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的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o有下列关系:图1.3图1.2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o。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搞清仪器组成及其用法。包括:1)各阀门的开关;2)加压方法关闭所有阀门(包括截止阀),然后用打气球 5充气;3)减压方法开启筒底阀11放水;4)检查仪器是否密封加压后检查测管1、2、7液面高程是否恒定。若下降,表明漏气,应查明原因并加以处理。该式推导如下:当U型管中水面与油水面齐平(图1.2),取其顶面为等压面,有po1 = wh1= oH另当U型管中水面和油面齐平(图1.3),取其油水面为等压面,则有(1.a)P02 +?w =

6、%H由式(1.a)、(1.b)两式联解可得:又Po2 =wh2= oH - wHH =hi h2o 一h1w hh2(1.b)(1.c)代入式(1.a)得:2记录仪器号血及各常数(记入表1.1)。3. 量测点静压力(各点压力用厘米水柱高表示 )。1)打开通气阀4(此时po =0),记录水箱液面的标高o和测管2液面标高 h(此时 0= H);2)关闭通气阀4及截止阀8,加压使之形成 po0,测记 o及 h ;3)打开放水阀11,使密闭箱体内形成 Po : 0(要求其中一次: 0,即I H八B),测记 0及 H。4. 测出真空测压管6插入小水杯中的深度。5. 测定油比重S0。1)开启通气阀4,测记

7、 0;2)关闭通气阀4,打气加压(p。0),微调放气螺母使 U型管中水面与油水交界面齐平(图1.2),测记 0及H(此过程反复进行3次);3)打开通气阀,待液面稳定后,关闭所有阀门;然后开启放水阀11降压(P0 : 0),使U型管中的水面与油面齐平(图1.3),测记 0及 h(此过程亦反复进行 3次)。五、实验成果及要求1记录有关常数。实验装置台号各测点的标尺读数为: b=cm, c=cm, d=cm,w =N/cm3。2. 分别求出各次测量时,A、B、C、D点压力,并选择一基准检验同一静止液体内的任意点C、D的z +卩 是否为常数。V3. 求出油的容重。4. 测出真空测压管6插入小水杯中的深

8、度。表1.1流体静压强测量记录及计算表单位:cm实验条件次序水箱液面 0测压管液面 H压强水头测压管水头带亠H卫z + Pcz吗p0 =01P0 0123Po(其中一次Pb 0)123注:表中基准面选在 , Zc=cm, zdcm表1.2油溶重测量记录及计算表单位:cm条件次序水箱液面标尺读数 0测压管2液面 标尺读数 Hh =丸h1h =0 Vhh2Sh10 飞 r+dP。0且U型管中水面与 油水交界面齐平1/23P。0且U型管中水面与油面齐平1/23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 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2. 当Pb 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3. 若再备一根直尺,

9、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4. 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5. 过C点作一水平面,相对测压管1、2、7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是同一等压面?6. 用图1.1装置能演示变液位下的定常流实验吗?7该仪器在加气增压后,水箱液面将下降:而测压管液面将升高H,实验时,若以Po =0时的水箱液面作为测量基准,试分析加气增压后,实验压力(H+与视在压力H的相对误差值。本仪器测压管内径为0.8c m,箱体内径为20cm。雷诺实验一、实验目的要求1. 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其转换特征;2. 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园管流态判别准则;3. 学习古典流体力学中应用无量纲参数

10、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并了解其实际意义。二、实验装置本实验的装置如图3.1所示。图3.1自循环雷诺实验装置图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恒压水箱; 5.有色水水管;6.稳水孔板;7.溢流板;8.实验管道;9.实验流量调节阀。供水流量由无级调速器调控,使恒压水箱4始终保持轻微溢流的程度,以提高进口前水体稳定度。本恒定水箱还设有多道稳水隔板,可使稳水时间缩短 35分钟。有色水经有色水水管5注入实验管道8,可据有色水散开与否判别流态。为防止自循环水污染,有色指示水 采用自行消色的专用色水。三、实验原理Re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测记本实验的有关常数。2. 观察两种流态。打开

11、调速器3的开关使水箱充水至溢流水位,经稳定后,微微开启调节阀9,使颜色水流入实验管内并使颜色水流成一直线。通过颜色水质点的运动观察管内水流的层流流态,然后逐步开大调节阀,通过颜色水直线的变化观察层流转变到紊流的水力特征,待管中出现完全紊流后,再逐步关小调节阀,观察由紊流转变为层流的水力特征。3. 测定下临界雷诺数(1) 将调节阀打开,使管中呈完全紊流,再逐步关小调节阀使流量减小,当流量调节到 使颜色水在全管刚呈现出一稳定直线时,即为下临界状态;(2) 待管中出现临界状态时,用体积法测定流量;(3) 根据所测流量计算下临界雷诺数,并与公认值(2000)比较,偏离过大,需重测;(4) 重新打开调节

12、阀,使其形成完全紊流,按照上述步骤重复测量不少于三次;(5) 同时用水箱中的温度计测记水温,从而求得水的运动粘度。a. 每调节阀门一次,均需等待稳定几分钟;b. 在关小阀门过程中,只许逐渐关小,不许开大;c. 随出水流量减小,应适当调小调速器 3的开关(右旋)使供水量减少,以减轻由溢流量 引发的扰动。4. 测定上临界雷诺数。逐渐开启调节阀,使管中水流由层流过渡到紊流,当色水刚开始散开时,即为上临界状态,测定上临界雷诺数 12次。五、实验成果及要求1记录、计算有关常数:实验装置台号管径 d=cm, 水温 t=C计算常数 K=s/cm30.017752运动粘度2 =cm /s1 +0.0337t +0.000221t22. 整理、记录计算表表3.1记录计算表实验次序颜色水线形态水体积V(cm3)时间T(s)流量3Q(cm /s)雷诺数Re阀门开度增(T )或减(J )备注12345实测下临界雷诺(平均值)R =1、ec注:颜色水形态指:稳定直线,稳定略弯曲,直线摆动,直线抖动,断续,完全散开。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 流态判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