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学习笔记_第1页
业务学习笔记_第2页
业务学习笔记_第3页
业务学习笔记_第4页
业务学习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胸部外伤的 ct 片讨论 胡援肺损伤肺挫伤: 表现为肺血管纹理增粗增多、 且轮廓模糊, 伴有斑点状模糊阴影或边缘模糊不清的片絮状影, 肺泡内的血液和血浆渗出引起的实变, 病变范围较广泛, 不按肺段或肺叶的范围,但与受伤部位有关。常累及多个肺叶肺段,且只在肺窗显示。肺撕裂伤:肺内血肿ct表现为边缘清楚的卵圆形、分叶状或圆形致密影。肺不张及肺萎陷: 肺不张以下叶后基底段肺组织多见, 表现为类三角性致密影。 肺萎陷是由肺叶呈均匀收缩,向后方及肺门处萎陷,严重表现为肺门处软组织块影。ct 扫描难以判断有无裂隙骨折且不能显示骨折全貌及骨折数目,但对胸骨及胸椎骨骨折的检出率优于x 线平片。肺挫伤病变吸收最

2、快为伤后48h。于310d完全吸收,若此期间无吸收反而加重者,应考虑为肺实质内仍有继续出血或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存在。肺挫伤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伴有斑点状略高密度影或边界不清的云絮状影, 病变局限于受伤部位或对冲部位, 也可表现为大片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病变范围较广泛, 常累及多个肺叶肺段, 且只在肺窗显示, 实变影不按肺叶肺段分布是肺挫伤较有意义的征象, 肺挫伤出现早,病变吸收最快为伤后 48h ,如出现伤后3d 反而加重者应考虑为肺实质内仍有出血或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存在。 单纯创伤性湿肺表现为云雾状或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 典型表现为“面纱征” ,一般 3d 大多数吸收。创伤性湿肺较挫伤

3、出现晚,二者常合并存在,有时影像学难以区别。肋骨骨折、肺损伤、气胸和(或)血胸是胸部外伤常见的影像学表现,ct 在胸部外伤检查中的优缺点:密度分辨率高,可清晰观察肺损伤部位、性质及程度,大大提高肺损伤的检出率、 诊断准确率;能发现少量气胸、 少量血胸及胸骨、 胸椎等隐蔽部位的骨折; 能发现大量胸腔积液掩盖的肺部改变; 全身复合伤患者一次可进行多部位检查, 为临床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观察胸廓全貌、 肋骨骨折检出及定位不如平片; 检查费用较为昂贵。冠脉 cta 检查前注意事项 王茹1 检查前 4 小时不吃固体食物,鼓励饮水。2 检查前 12 小时内不服含咖啡因饮料。3 不作任何运动,提前到检查室

4、静坐,稳定心率。4 过度紧张:口服镇静剂(安定) ,做检查前半小时服用。5窦性心率,心率w 65bpm。66bpm 需使用b 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或心得安) ,服用 2 3 天,把心率控制在w 65bpm ,做检查前半小时舌下含服一次(当天上午不用常规口服) 。6 心律失常患者(如房颤、早搏等)不宜行此项检查,建议选择其他检查方法。7 0受体阻滞剂禁忌症: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慢性阻赛性肺疾病与支气管哮喘、低血压(sbp100mmhg , dbp60mmhg )。8 有药物过敏史者或有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请事先告知,以防意外。9 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病人有口服降糖药(检查前 48 小

5、时停服双胍类降糖药)请提前申明。10 有无 ptca+stent(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支架安置术)及冠脉搭桥术史 ,有搭桥术史者一定要明确有无内乳动脉桥。ct 增强扫描护理过程张颖1 操作前护理要求首先,选择合适的扫描对象,对碘造影剂过敏者及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禁用。对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心脏和循环功能不全,体质状况极差的患者不应做增强扫描。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增强扫描的目的、意义及操作方法,并请家属详细阅读ct 增强扫描注意事项,详细询问碘过敏史及其他过敏史,同意强化者, 本人及家属签字, 以防发生意外。 我科常用的是碘造影剂为非离子型,如优维显、欧乃派克等造影剂作增强扫描,

6、备好常用急救设备及药物,如氧气、血压计、盐酸肾上腺素、异丙嗪、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以便急救用。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用护理程序给患者评估, 消除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紧张、 焦虑和恐惧的不良心理。2 操作过程中护理要求正确摆放体位,并教会患者正确的吸气、憋气、呼气方法,以使扫描图像清晰。由于ct增强扫描要求短时间内注射较多的造影剂,一般在1min内注射50100ml , 为保证造影剂的高流速通过, 必须选择较粗的静脉做穿刺。 为方便扫描,患者上臂桡静脉或肘正中静脉为理想的静脉穿刺部位。 穿刺成功后, 要固定好针柄,并缓慢推注5ml 左右的造影剂,确定在血管内后,快速注入剩余部分并观察药液有无外

7、漏及患者有无不适反应。2.1 操作后护理要求扫描完毕,拔出针头后,嘱患者按压穿刺部位35min。回去后多饮水,以便稀释体内造影剂,尽快排出体外。增强失败的处理,多发生在增强后期,由于注药速度快,药液易外渗 1 ,一旦发生,立即停止注药,更换注射部位,抬高患肢,用 50% 的硫酸镁冷敷,一般24h 后症状减轻或消失。4 讨论ct 增强扫描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疾病诊断的正确与否, 增强检查可提供ct平扫不可替代的诊断信息, 与平扫信息相辅相成。 鉴于目前造影剂不良反应尚无可靠的预防方法,应加强了解患者病史及做好预防措施。( 1 )严格筛选高危人群,掌握 ct 增强扫描的禁忌证和适应证,详细了解患者的

8、过敏史。(2 )做好心理护理,据文献报道 2,因患者过度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变化可出现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等情况, 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的异常, 增强扫描前要告知患者药物不良反应、 可能出现的症状, 消除患者对患有疾病及增强检查的紧张、 焦虑情绪。因此,操作前除热情接待患者外,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3 )完善抢救措施,严重的致死不良反应绝大多数是即刻发生, ct 室必须有应急抢救措施及药品, 医务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观察每一位患者, 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变态反应,以最迅速准确的方法抢救患者,避免致死性不良反应的发生。mri 增强扫描中注意事项张春华一般护理病人准备及注意事项:装有心脏起搏器

9、和体内不能去除的金属植入物者禁忌做 mri 检查,叮嘱患者去除身上的一切金属饰物,如:手表、磁卡、硬币等。换上检查服,并向病人说明检查时机器会发出较大的声响,不必紧张,不要移动身体和保持平稳的呼吸,减少运动伪影,确保图像的清晰,缩短扫描时间。2.2 心理护理 mri 并不是普及检查项目,病人对它比较陌生,由于扫描时的噪声,扫描孔的狭小,在加上上述的禁忌症,病人易出现恐惧、担忧的心理,甚至有部分病人拒绝检查。针对做mri 检查的患者,在做检查之前,先向病人讲解有关mri 的基本知识及必要性,语言诚恳,态度和蔼;可采用给患者佩带耳塞,降低噪声;检查途中可询问患者有哪里不适,让患者感到医护人员随时在

10、身边,减少幽闭症的发生,始终对患者实施关怀照护3 。2.3 选择适宜的注射部位头部或躯干扫描时,多采用肘静脉。但在腹部检查时,由于病人的特殊检查 体位,即病人的双上肢伸过头顶,肘关节屈曲,所以不易在肘静脉穿刺,最好选用头静脉穿刺。在行下肢mra 检查时,选用足背静脉穿刺。总之,穿刺所选择的部位均应将患者处于舒适位置,并且选择比较粗、直、弹性好的静脉血管。2.4 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严格掌握药物剂量,注射速度和注射时间通常应用gd-dtpa 造影剂,使用剂量为 0.1mmol/kg, 由于增强效应与病灶背景部位的信号有关,应用剂量也有不同,如垂体微腺瘤和听神经瘤 1/4 剂量就可获得良好病变显示

11、效果,脑部良性胶质瘤 3 倍剂量也不一定完全显示增强。 mra 所用造影剂的剂量为常规剂量的 2 倍或 3 倍,静脉推注速度约 3ml/s, 注射完毕迅速以 50ml 生理盐水冲洗。腹部增强时均采用动态增强扫描,以 3ml/s 的速率推注后,在屏气状态下分别于 1520s,5070s,35min行 fspgrt1wi 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增强扫描是在病人检查中途进行的, gd-dtpa 造影剂比较粘稠,推注速率快,推注后5min 内血中浓度达高峰,病人的检查时间又较长(一般为 20min ),为防止运动伪影及提高增强前后图像的效果, 我们通常要求病人的体位保持不变, 以上原因给患者增加

12、了不适,所以要求医护人员操作时技术娴熟,动作敏捷,腹部检查时提前训练病人屏气,讲解检查全过程,以取得病人合作,避免重复操作。2.5 密切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gd-dtpa 安全性较高, 出现副反应的发生率为2.4% , 严重副反应的机会为 1/350001/45000, 远低于碘造影剂4 。 但副反应也时有发生, 通常用药前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若有过敏史时,用药要慎重或不用,用药途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若有心慌、气急,可暂停注射造影剂或静脉给地塞米松 10mg ,严重者可停止检查,并保留血管内之针头,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在我们1876例患者中,有部分患者用药后局部有冷、麻、痛,一过性的烧灼感,

13、一般不需处理,有32 例患者出现过头痛、恶心、心慌,测生命体症稳定,休息 15min 后症状消失,有5 例患者在用药24h 后出现皮症,应用抗过敏药物后,症状消失。在严寒的冬季,药物可放入 5060 水中加热,可降低副反应的发生mri 保养与维护王英辉1) 管理实行“三定”制度,维修要及时。实行“三定”制度,主要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制; 核磁共振成像仪的专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试, 获得 “操作合格证” 之后才能操作相关的设备;对于新购或经过大修的核磁共振成像仪,必须经过走合期的试运转过程,以延长使用寿命;此外,还要严格实行安全交底制度,确保核磁共振成像仪使用的安全。核磁共振成像仪在使

14、用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 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或适应性维修措施, 以防降低核磁共振成像仪的使用性能, 缩短使用寿命, 甚至酿成事故。当核磁共振成像仪必须送修时,绝不能允许带病作业,但是在没有必要的条件下,切勿勉强拆修, 以切实保证修理质量。 拆装要按使用说明书和一定的工艺程序, 使用专用工具进行,在拆装前后,零件要摆放整齐,严防磕碰和日晒雨淋。核磁共振成像仪维修工作可分为故障前的预防性维修和故障后的排障性维修。 预防性维修是一种为防止核磁共振成像仪发生故障而进行的定期检修业务, 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 以查明和消除隐患,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依据设各的大修和二、 三级保养,

15、同期对其进行定期维修的方法。 故障后的排障维修是在核磁共振成像仪出现故障后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修理。2) 加强机房部分维修保养。 mri 系统用电应该用专线专用变压器,还应配置稳压电源和不间断电源 (ups) ,并及时观察配电各种指示灯的工作情况和报警等。防尘净化是保证散热效果的关键。 定期用清洗剂清洁由于静电感应积附在线路板表面的灰尘, 及时查看散热风扇是否正常运转。 定期清洁空气过滤网, 保证机柜内产生的热量可及时顺利排出。 磁共振检修检测方法要适当。 检测方法不当会损坏被检测的电路和检测仪器, 出现检测结果不准确。 检查线路板的卡口受温度和长时间关机等因素的影响而松动, 梯度、 谱仪、 射频

16、部分的电源箱的大电流接头是否松动。3)保持 mri 运行环境的稳定。 mri 的图像质量和周围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安装调试结束以后,对于磁体近距离范围 (15m 以内 )的任何改变都将或多或少的影响磁场的均匀度,从而降低图像质量。 所以应当尽量避免安装调试结束后在核磁机房周围增加大型设备、 建筑、停车场等铁磁性强的物体和环境, 还有高频变压器、 输电线等可以产生大功率电磁辐射的设备。4) 核磁共振成像仪使用和维修保养优化。 在核磁共振成像仪管理过程中, 一般将设备的使用、保养、 维修视为独立的过程,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负责管理。这样虽然有利于责任的明确,但也在无形之中切断了相互交流。 因此,

17、要进一步提升核磁共振成像仪的管理水平、 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设备费用,有必要加强使用、保养和维修人员相互之间的信息反馈, 同时将核磁共振成像仪的保养纳入预防性维修的体系。核磁共振成像仪使用的好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 发生故障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有些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 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操作技术水平低, 不具备预防事故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以致故障发生后, 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 通过与核磁共振成像仪操作人员交流设备操作的过程, 维修人员可以快速准确的找出问题所在, 提高维修效率和准确性; 在与维修人员的交流过程中, 使用人员可以避免犯相同的操作错误,

18、降低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故障, 同时能逐渐掌握一些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养护和维修方面的技能, 进行简单的设备维修工作。 另外, 也要培养维修人员具有完成抢修任务和应急修理的能力,做 “一专多能”的人才,通过对核磁共振成像仪操作和维修人员的管理, 以达到良好的核磁共振成像仪管理效果。 无论是预防性维修还是排障性维修, 首先要对核磁共振成像仪的机况作出准确的诊断。 但由于诊断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实践经验有限, 往往因判断不准确, 而造成对部件或总成件的错误拆卸, 有可能造成对某些零部件的过早更换,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椎体血管瘤的简介与诊断刘鹏椎体的骨血管瘤是肌骨系统中常见的良性肿瘤, 好发下段胸椎、 上段腰椎, 其次是颈椎和骶椎。一、临床表现:局部酸胀痛,脊柱僵直,活动受限,累及脊神经时可表现所支配区域的疼痛, 如上肢痛、 下肢痛或肋间神经痛或胸腹痛。 当血管瘤侵入椎管压迫脊髓,可表现进行性截瘫。二、诊断:x线片可诊断较大的血管瘤,ct、mri可诊断较小的血管瘤,ct和mri 还可以显示血管瘤对脊髓和脊神经的侵犯程度和范围。三、处理原则:1 、无症状的血管瘤:可不予以治疗,但需随访观察。2、有症状的血管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