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豚疾病的预防 一、育苗期间病害的预防 育苗池在使用前应将池壁、池底清洗干净,并用高浓度高镭酸钾洛液(加毫克 /升)充分浸泡消毒,再用经15毫克/升漂口粉消毒处理的育苗用水清洗。 育苗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死卵、死苗和残饵,勤换水,保证溶氧充足,水质清新。 育苗使用的卤虫卵须用1520毫克/升的屮醛溶液浸泡1530分钟,充分 冲洗后进行孵化,以避免带入原生动物、细菌及其他病原体。 育苗期投喂的鲜活饵料应彻底洗净,过滤选择出适口饵料,用23毫克/升 的青霉素浸泡1520分钟后使用。 育苗翻池和运输过程中,为防止鱼体受伤感染病菌,应在水中加810毫克 /升的青霉素、链霉素。 二、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期的疾
2、病预防 (一)鱼池清整 养鱼池在连续饲养的情况下,池底堆积大量残饵、粪便、污 泥以及一些腐殖质等,不仅是病原菌掌生的温床,而且其分解产生屮烷、氨、硫 化氢等有毒气体,同时消耗大量氧气,严重危害鱼体健康。所以,鱼种放养前要 清除池塘中大量的有机物,减少病原菌孽生,改善养殖水环境。 (二)鱼池消毒 苗种入池前应将池塘进行药物消毒,较常用的方法有生石灰 清塘和生石灰与漂白粉混合清塘两种。 1 生石灰清塘 分为干池清塘及带水清塘两种。先将生石灰搅拌成浆,不待 其冷却即向池塘泼洒,然后用泥耙将灰浆和匀,以加强清塘效果。生石灰用量: 干池法水深10厘米,每公顷用量1 0501 200千克;带水法水深0.5
3、1米, 每公顷用量1 9502 250千克,药效期为710天。 2 生石灰与漂口粉混合清塘 一般水深1米左右的池塘,每公顷用主石灰1 0501200千克,漂口粉75105千克。此方法能改变池塘底泥结构,加速有 机物的分解,pH值最高时可达12以上,除杀死多数水生动物外,还对藻类和 一些水生维管束植物也有杀灭作用。当清塘78天后,浮游生物明显上升而且 持久性地增长,对苗种饲养极为有利。 (三)使用优质饵料,提高杭菌能力 口前养殖河豚所用饵料多为鲜冻杂鱼, 鲜鱼、虾等饵料极有可能将自然海区的鱼类病原体带入池中,如稍有变质则可能 带入大量的细菌,导致鱼摄食后引起疾病。应严禁使用腐败变质的杂鱼虾。在配
4、 合饵料的制作上应充分注意粗蛋白质、粗脂肪、钙、磷、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 的搭配,以满足河豚生长的需求,从而提高免疫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四)加强水质管理水质与河豚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应通过以下措施, 加强水质管理。 1 控制适宜的放养密度 放养量过大,超过水体负荷能力,会导致溶氧量低, 水质恶化,造成鱼类死亡。 2 .适宜的换水量 随水温的变化和鱼体的生长,适时调节换水量,改善水体 水质。一般每周换水1030厘米,并保持水深1.52米。 3 定期药物预防 为防止病害发生,每隔1015天施生石灰1次,每毫克 /升。1用量全池泼洒硫酸铜或硫酸亚铁合剂,千克。375225次每公顷. 每10
5、15天投喂抗生素药饵一个疗程,抗生素用量每千克饲料用氯霉素01 克,或青霉素0.2克,或复方新诺明0.2克拌成药饵,连喂35天。 三、越冬期的病害预防 越冬期间,河豚养殖密度、水温、水质等环境条件均较平时有很大改变,乂经 捕捞操作引起机械损伤,极易引起传染性疾病。因而,预防工作尤为重要。鱼种 入池前应彻底清洗消毒,入池时将鱼种用2毫克/升孔雀石绿溶液药浴5 分钟,每天以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1次,进行鱼体消毒,一般每隔10天左右投 药一个疗程(所用药物和剂量同养成期),一个疗程为35天。 环境因子引起的疾病 (一)气泡病 【病症】该病在苗种培育阶段发生,表现为鱼体瘦弱,皮肤与肌肉间产生许多 气泡,
6、使鱼苗失去平衡,游泳缓慢,常在中午至下午漂浮于下风口。该病原因是 池水中单胞藻大量繁殖,水中含氧量呈过饱和状态,有时达到200 %。过饱和 溶氧渗入皮下而形成气泡病。 【防治方法】 控制单胞藻中绿藻过量繁殖,降低溶氧的产生; 加大换水, 降低水中溶氧,一般发病时每天可换水1/3左右; 用比重为1.003的海水 浸泡饲养1周。 (二)赤潮中毒 【病症】山有毒藻类和夜光虫等有毒生物过度繁殖引起。当鱼苗山室内移到 室外饲育时,预先在池中大量繁殖轮虫而使引起赤潮的生物大量繁殖,使饲育水 呈淡红色或粉红色。在这样的水环境下放苗人池乂静水饲育,就会使放养的河豚 连同大量繁殖的轮虫一起在儿天之内全部死亡。该
7、病在海水性河豚育苗场时有发 生。 【防治方法】 放养前仔细检查池内水质,放养后注意观察; 发病后及 时换水,改善水质。 (三)海葵棘毒病1981年在鹿儿岛县某养殖场出现河豚(12龄)原因 不明的狂游,不久死亡,有的网箱死亡率达10 %20 %。当年,对此病发病 原因进行了调查,查明是山于附着在金属网箱上的海葵所致。此后,在其他养殖 场也发现此病,岀现同样的症状及死亡现象。 【病因及症状】由腔肠动物海葵棘毒类的棘胞毒所致。 在病理组织学上可以看到狂游的鱼的延髄神经细胞出现巨大的空胞,细胞坏死, 山此推测是中枢神经毒素中毒。海葵棘毒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鱼体表发红、肿, 继而死亡。但需注意此症状与其
8、他疾病(口口病)胀、烂鳍、游泳异常(狂游). 极为相似,容易混同。 【防治方法】在暖海水域进行河豚养殖,首先必须了解附近海域是否有此海 葵自然栖息。因海葵能较容易地附着在海藻等其他物体上,还可靠触手游动,所 以,更换网箱等措施无济于事。放养少量有摄食附着物习性的蓝子鱼、石鯛等, 对防治此病有效。 营养性疾病疾病与防治 (一)脂肪组织黄斑病 河豚养殖也和其他浅海养殖鱼类一样,饲料以天然饵料 为主,即使使用配合颗粒饲料,天然饲料也占50 %以上。因多数情况下,投喂 的是冷冻鱼,所以必须注意饵料鱼的鲜度、脂肪变性(特别是酸败)程度,也就 是要致力于完善日常饲养管理措施,防止投喂变质饲料。 【病因及症
9、状】连续食用脂肪酸败的饲料或维生素E长期不足。多见于越冬 后(2龄鱼)投喂变质饲料所致。病鱼肝脏上可观察到点状色素块,也有的肠道 呈暗灰色。 【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保持夏季饲料的鲜度,切勿投饵过剩;适时投喂 以维生素E为主的复合营养剂。 (二)黃脂病 【病因及症状】长期投喂脂肪含量高、鲜度差的冻鱼,饵料脂肪氧化而具毒性, 造成氧化脂肪中毒而致病。稚鱼至上市前的成鱼都有发生。病鱼体色发黑或灰th 斑纹不鲜明,运动缓慢无力,横纹肌肉纤维退化,鱼体从尾部严重消瘦并逐渐扩 至全身,后头部背侧肌肉凹陷。肝脏有黄橙色点状的蜡样质块状物,重病鱼蜡样 质集结成斑块,儿乎占据肝表层,腹腔内脂肪层产生黄色稍硬的
10、块状物,肠管失 去透明感,色调污浊。 【防治方法】 患病初期可改换投喂混合配合饲料的湿颗粒饲料,并添加含 维生素E的复合维生素; 不直接投喂鲜鱼,而是投喂配合饲料与鲜鱼并添加 维生素混合加工的湿颗粒饲料; 重病鱼无有效治疗方法,应及时淘汰。 (三)绿肝病 【病因及症状】可能是投喂变质饵料、油脂性饵料、发霉性饵料等使胆内胆 汁浓缩,贮留于肝脏内的胆管中,使部分肝脏呈现绿色所致。病鱼体表口色,鱼 腹膜发红比体表更明显,肠管肠间膜均显著发红,肝脏整体呈淡绿褐色,发病时 间长的肝脏略有萎缩。 为主E降低饲育密度,改投鲜度高的饵料并添加以维生素【防治方法】 体的综合营养剂,并在数日内添加甘草提取液,有一
11、定的效果;低温致病的 则加深网箱,投喂少量饵料,可减缓症状。 (四)肌肉萎缩症 【病因及症状】幼鱼阶段常发生,是摄食变性饵料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主要 是饵料中脂肪酸的过氧化物导致慢性中毒。病鱼体色变黑,躯干部肌肉显著退化, 严重消瘦,生长不良且恢复无望,行动迟缓,无食欲,对环境适应能力差。肝脏 实质细胞里常有大量的蜡样质沉积,但没有脂肪体和皮下脂肪。一般有贫血倾向。 【防治方法】 加强饲育管理,投喂鲜度高的饵料,并适时添加维生素E : 避免投喂含脂肪高的饵料;投喂添加维生素E的配合饵料。 (五)溃疡症 【病因及症状】曲于开食转食不当,造成营养生理障碍所致的继发性疾病, 常在鱼头背部产生白云状的圆
12、斑,逐渐发展会使皮肤溃烂,剥离露出肌肉,鱼体 消瘦逐渐衰弱死亡。 【防治方法】 投喂优质适口饵料,降低照度; 饵料多样化,改善幼鱼 的摄食营养结构。 寄生虫病疾病与防治 (一)小瓜虫病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反应迟钝,游动异常,常沿池壁在水中上层快速游 动,或头上尾下斜体和池壁摩擦,常导致下颌皮肤发炎或形成厚厚的皮茧。食欲 减退,严重时不吃食物。抓起病鱼,在强光下可见鱼体皮肤上有许多小口点,打 开鲍盖,可见鲍丝上粘液名,分布有大量小白点。小瓜虫主要寄I河豚的躯干、 皮肤及鲤瓣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囊泡,尤其是河豚的鼻腔出现2团粘液性附 着物,严贞时鼻腔可被小瓜虫蛀通。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卵圆形
13、或球形的小瓜 虫,大小为350380微米*300-500微米,会变形,全身密布纤毛,不停转动, 可见到马蹄形的核。因鱼体对小瓜虫有一定的自然免疫力,可通过改善水体环境, 增强投饵,提高鱼体体质,即使有小瓜虫也难以在鱼体上寄生引起死鱼。一般情 况下,25 C以上水温小瓜虫不易生长繁殖,但如果水体环境恶化,鱼体体质弱, 即使在27 C以上水温也会大量感染小瓜虫。此病一般多发生在冬末和初春水 湿(温)较低时,感染性强,病情扩散迅速,部分池塘发病率可达80% C以上 不发病。26C以下或10以上,经常引起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发现有少数鱼沿池边水面上游动或与池壁摩擦,使用消毒剂 进行水体消毒,以
14、控制池水的有机物含量,缓解小瓜虫的暴发。在发病高峰期, 可通过控温养殖,将水温上升到30C左右,2天-3天后小瓜虫可自行脱落。 亚甲基蓝,lm32g, 一天一次。40%屮醛,lm315-25mL, 2天一次。烟碱也可以 有效治疗该病。 (二)斜管虫病 【症状】斜管虫(图73 )少量寄生时,对寄主无害,大量寄生时病鱼在水面 缓慢游动。摄食量急剧下降,其至不摄食,并活动在水体中上层或停留在池壁, 整个鱼群散乱,鱼体漂浮于水面,行为呆滞,体表分泌大量粘液,临死时沉在池 底翻白或竖立于水面,II乎吸急促。打开鲍盖,可见鲍上粘液多,鲍腔内有污物, 鲍丝肿胀而儿乎占据了整个鲍腔,鲍丝表面粗糙而不光滑,颜色
15、呈暗红色,鲍丝 末端有破损,发白。在显微镜下观察,鲤丝和粘液中可见许多卵圆形的斜管虫, 个体大小约3550微米療2545微米。此病在水源水温12C-20C时或在连续 阴雨天气时发病率高,并通过水媒介快速传播。该病主要危害幼鱼,感染率高。 防治方法有:;。 【防治方法】全池泼洒30mg/L福尔马林,低水位浸浴鱼体4小时一5小时 后,加注新水10cm-20cm,第天泼洒08mg/L1 .Omg/L盐酸土霉素1次。 全池泼洒0.50.7毫克/升的硫酸铜与硫兪亚铁(5: 2 )合剂。用2 % 4 %食盐浸浴1530分钟。降低水位1/4-1/5,用1.5%食盐水浸浴鱼体,隔 5小时-6小时后再用1.0%
16、食盐浸浴鱼体,并保持水位3天一4天。阿维菌素 溶液,lm30.2-0.3mg (以阿维菌素计) (三)河豚异钩 用0.40.5毫克/升的咲喃哇酮全池泼洒; 每千克饲料用0.40.5克 克盐酸土霉素拌050.3每千克饲料加 天;75氟呱酸拌饵投喂,连用. 饵投喂; 每千克加大蒜素0.10.2克和维生素CO. 10.2克一起拌饵 投喂,连用36天。 (四)冷水病 乂称滑走细菌病。主要山滑走细菌引起。它寄生于鱼体表皮并大量繁殖,最终侵 入鱼体内增殖。 【症状】口糜烂,并最终表现为鱼鲍、肝脏、脾脏等贫血;鱼体两侧、尾柄 部呈烂洞状,严重的像锐器割破肌肉露出赤色伤口,但不出血:也有的病鱼鲍盖 下部或腹鳍
17、基部呈发红出血状。该菌在23 C以上不能繁殖。患病期为春(3 5月份)、秋(910月份)两季。 【防治方法】一旦患病,停止投饵,把病鱼收集在规格为2030立方米水 体的水泥池中,饲育水温提高到25 C以上,经过23天病原菌均可死亡。这 一方法对抑制病鱼死亡有一定的效果。 (五)弧菌病 【症状】病原为弧菌,其发育温度为10 C35 C,最适温度25 C左右; 发育盐分为0.5 %6 % ,甚至可到7 %,最适盐分为1 %左右;发育的pH 值为68 ,最适为8左右。病鱼的消化道岀血,发炎,肛门发红,肝脏有岀血 斑点等,其体表出血变红;以后真皮组织发生溃疡,各鳍基部充血发红,肛门红 肿,眼球突出,眼
18、内出血或产气泡,或眼球变口、浑浊。内部各器官和肌肉组织 有弥漫性或点状出血,肠道有严重炎症,肠粘膜组织腐烂脱落形成黃色或黃红色 粘液。肝、肾、脾岀血,甚至坏死。 【防治方法】 (1)预防措施: 操作细心,防止鱼体受伤; 放养密度不要过大; 保持 优良水质,不喂腐烂变质饲料;用淡水或4 %的浓盐水清除海水鱼体表寄生 虫时,应加抗菌素防治细菌感染;发现个别病鱼立即捞出,隔离饲养或销毁; 8%澳氯海因,0.203毫克/升,全池泼洒,10天一次。10%聚维酮碘, 15毫克/升,7天一次。 氯制剂全池泼洒。 (2)治疗方法: 盐酸链霉素、盐酸土毒素(5075ingkg体重)、氨节青霉素 或金霉素(50-
19、75mg/kg体重)等抗生素纯粉剂,每天每千克鱼用2050毫克; 磺胺屮基啼陡,或4 磺胺26二甲咗唳(长效磺胺),或4磺胺6屮氧喘唳 (制菌磺、长效磺胺C )等磺胺药物粉剂,每千克鱼每天用200毫克,混入饲 料中连续投喂37天都有效,但在水温15 C以下时鱼不吃食,则口服无效; 氟苯尼考10-20 mg/kg体重。全是一天一次,连用5-7天。 (六)水霉病 【症状】山水霉或绵霉等真菌引起,乂称“白毛病”。山机械损伤等原因引起。 初期无异状,后期菌丝从伤口向外长出外菌丝。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霉。 机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焦躁不安,与其他固体物发生摩擦而加重病情, 以后鱼体负担过重,游
20、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山于河豚幼鱼运输和 亲本育苗操作时图本受伤常发生此病,也可能山相互残食引起此病而导致大量死 亡。 【防治方法】 加强管理,避免鱼体受伤; 亲鱼在人工繁殖时受伤后,可 在伤处涂磺胺软膏、10 %高镭酸钾水溶液等,受伤严重时需注射链霉素5 万10万单位/千克; 全池泼洒800mL食盐及小苏打(碳酸氢钠)合剂 (1:1); 全池泼洒亚甲基蓝,浓度为23毫克/升,隔2天再泼洒1次; 经常清除池底污物,并注意水体消毒,经常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水泥池养 殖时可以施用光合细菌或EM微生物制剂,以调节水质。光合细菌的使用量为 8mg/r, EM的使用量为2mg/L:在河豚鱼种的
21、分池、运输等生产操作中注意勿 使鱼体受伤。 病毒病疾病防治 (一)河豚肝脏线状出血病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眼前至吻部颜色明显变淡,有时鱼体色变淡而眼前 更淡和苍白。有时尾鳍、臀鳍、背鳍基部充血。剖开鱼的腹部,可见到肝脏上有 12条明显的线状淤血痕,全部是从腹部左侧向右侧上提。肠中无食物,肠壁 有时轻微充血;有时重病鱼表现为特异狂躁乱奔行为,类似河豚的白口病症状。 河豚肝脏线状出血病死亡率高,U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我们采取预防为主、治 疗为辅的方针。调控好水体环境,常吸污,常换水,特别是底层水要经常换掉。 发现病鱼及时捞岀销毁,对发病池采取以下治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防治方法】 (1)
22、水体泼洒药物:0.50.8毫克/升盐酸土霉素泼洒;0.1毫 克/升红霉素泼洒。(2 )拌药饵投喂:每千克饵料加0.40.5克氟哌酸 拌饵,连喂5天; 每千克饲料0.10.3克盐酸土霉素拌饵投喂。 (二)虹膜病毒性鱼病 在河豚稚鱼及成鱼养殖的高水温期患病鱼较多。经对病鱼采用姬姆萨染色对虹膜 病毒的观察,虹膜病毒性鱼病同杂肉毒病、弧菌病同期发生,是细菌性和寄 生 虫性鱼病感染而引起的病毒病。. 【症状】鱼体色黑化成褐色,视观察,常见鱼在水体表层进行缓慢游动或 呈无力竖游状;鱼体表和鳍有出血,类似于擦伤状,大部分病鱼眼球口浊。解剖 病鱼,可见脾脏肥大并呈黑色,有时也褪色变成粉红色。用姬姆萨染色对脾脏
23、作 病理切片观察,则见脾脏细胞大多数肥大呈球形状。 【防治方法】虹膜病毒性鱼病H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以预防为主。一 是对种苗的饲育应加强管理,控制好养鱼场的饲养水环境。二是低密度养殖,患 病高峰期的水温在22 C23 C , 一旦鱼体患有单殖类吸虫皮肤寄生虫病,就 应及时驱虫或更换网箱,把饲养鱼移入24 C以上的海区养殖。三是在水温24 C 以上,要相对减少投喂量,适量投喂维生素C及免疫强肝剂等营养物质,以提 高鱼体的抗病力。四是在鱼患病阶段,停止投饵,对减少病鱼的死亡有效果,但 也要根据情况慎重试投喂各种抗菌素药物,力求达到治病的目的。 (三)白口病 【症状】病原为一种病毒。其口吻部发生
24、溃烂变口,故名口口病。病鱼有相互 厮咬的异常行为,所以,口吻部异常。剖检时发现肝脏儿乎全部呈线状出血,但 其他器官无异常现象。1982年在日本的一些河豚养殖场发现,引起较高的死亡 率。在我国尚未发现。山口吻部溃烂变口和互咬的异常行为可以初诊。确诊需从 病鱼的脑和肾中分离出病毒,观察出细胞病变,或用电镜观察脑神经细胞病变并 发现病毒样粒子。 【防治方法】至今未见该病防治方法的报道。 (四)河豚出血症 【症状】病原为弹状病毒,患病鱼体少摄食或不摄食,有时在池边或水底静卧, 表皮呈斑点状出血,有的重病鱼体表现为特异性狂躁乱奔,解剖可见病鱼肠内无 食物,肠壁有时轻微充血,肝脏肿大呈粉红色或点状、斑块状
25、出血,胆囊肿大, 胆汁呈淡黄色,脾脏充血肿大,有腹水。此病上要危害体重在400g左右的河豚, 死亡率高。 【防治方法】 定期使用生石灰全池泼洒;在高温季节注意及时更换池水,投 喂饲料的适口性要好,且无霉变;发现病鱼应及时捞出销毁,防止鱼群感染。 全池泼洒二氧化氯0.2mg/L;或全池泼洒盐酸土霉素O.5mg/L-O.8mg/L;每 100kg体重的河豚每天用大黃、黄苓、黃柏、板兰根各0.5kg制成合剂,再加0.5kg 食盐拌饵投喂,连喂7天,可以抑制病情的发展。 肝病 、病因 养殖密度过大;种苗未进行检疫检测;养殖环境恶劣;违规用药;饵料变质;缺乏 维生素造成营养失衡。 二、病症 病鱼发病初期
26、,肝脏略微肿大,有轻微贫血,色略淡。随着病情发展,肝脏 明显肿大,可比正常情况大一倍以上,肝颜色逐渐变黄、发白或黃、红、白色相 间呈斑块(花肝病)状。有时肝脏会局部膨大,部分变成绿肝。有时病鱼的脾肾 也明显肿大,脏器系统同时膨大。山于主要脏器出现严重病变、受损,机体的抗 病能力下降,给其它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机,因此该病重症者常同时伴有出血、 烂鲤、肠炎、烂尾等症。 三、流行情况 该病在工厂化养殖中无论是鱼种还是成鱼都比较常见,其它养殖方式也有发 病,但不很普遍。死亡率一般在50%60%,最高可达90%。 四、防治方法 1 科学投喂 对肝病的预防应严格按照科学养鱼的要求,培养水质良好的养鱼水体,选用 营养全面、品质优良、适合河豚鱼的饲料,科学投喂。防止蛋白质变性和脂肪氧 化、饲料受潮、发霉变质。发霉饲料产生毒性很大的醛类物质,将直接对河豚肝 脏造成损害。实践证明,投喂霉变饲料810日,河豚鱼肝病发病率80%100%。 2 正确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零售行业自有品牌品牌授权与合作模式研究报告
-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柱脚设计的研究进展
- 新能源物流行业碳减排量核算与2025年认证标准研究报告
- 2025年教育产业并购整合策略与教育投资并购投资风险管理策略报告
- 高校辅导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学习心得体会
-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局实施方案与充电站运营模式创新研究报告
- 儿歌卖报歌教学课件
- 2025年公路货运行业数字化转型与物流设备智能化升级报告
- 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策略报告:2025年跨文化交流新路径
-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实施计划
-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标准WST512-2025解读
- GB/T 34399-2025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温控设施设备验证性能确认技术规范
- 《酒店营销与数字化实务》课件5模块五课件
- 厦门闽南话趣味教学课件
- 2025年秋期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核心素养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教材分析(1-4单元)
- 陕西燃气器具管理办法
- 学校均衡编班管理办法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中考英语试卷真题 (含答案详解)
- 基因工程的伦理问题主题班会课件
- 实验小学“五大行动”实验校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