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_第1页
货币供给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_第2页
货币供给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_第3页
货币供给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_第4页
货币供给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授课题目 第十一章货币供给 课次 第12次-第13次 授课方式 讲授 课时安排 第12教学周-第13教学周,共4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熟悉货币供给的概念 2理解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原理和模型 3. 掌握基础货币的概念与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方法。 4. 掌握货币乘数的概念、公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教学重点及难点提示: 1.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原理和模型。 2货币乘数的概念、公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教学主要内容: 案例导入: 2013年3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103.6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 亿元大关,全球第一 2015年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3.34

2、万亿元,同比增长11.8%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是指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向流通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 币量的行为和过程。 以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为起点,以商业银行运用基础货币为中间环节, 以非银行部门转移、结算货币为重点,形成一个复杂的货币供给系统。 货币供给量指某一时点上,一国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通货)与存款 货币的总和。(存量) 现金是中央银行对其持有人的负债; 存款是商业银行对其持有人的负债。 货币供给量反映了某一时点上,由银行体系向社会提供的债务总量,表现 为银行体系向全社会提供的信贷总量。 二、货币存量的几个层次(教材14页) 如果有人告诉你,当你将一元钱现金存入银行

3、后,会引起数倍的银行存款 增加,你也许会感到惊讶。但这却是货币银行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存款货币创造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一、存款货币创造的条件 教法提示: 多媒体教学 案例教学 讲授法 1部分准备金制度 部分准备金制度下,银行吸收到的存款,并不需要为此保留等额的现金, 而是按存款的一定比例保留准备金, 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存款,其余部 分可以发放贷款或投资,并由此形成多倍的存款创造。 几个关键概念 存款准备金 目的:用于存款人的提现或合理的贷款要求。 保存形式:库存现金或中央银行存款。 存款准备金比率:存款准备金占银行存款总量之比。 法定存款准备金 目的:防止银行过度贷款引起流动性

4、危机。 保存形式:中央银行存款 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占存款总量之比。 超额存款准备金 目的:用于日常提现和银行间清算。 保存形式:库存现金或中央银行存款。 超额准备率:超额准备金占存款总量的比率。 2非现金转账结算制度 转账结算是指不使用现金,而是在银行活期存款基础上,通过签发支票 使活期存款转移,完成货币的支付。 转账结算制度使多倍的存款扩张成为可能。 二、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过程 1.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含义 (1) 原始存款 所谓原始存款(Primary Deposit),是整个银行体系最初吸收的存款, 具体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再贷款所形成的 存款。 对于银

5、行体系而言,原始存款是现金的初次注入,是银行进行扩张的基础。 (2) 派生存款 所谓派生存款(Derivative Deposit),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由 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通过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而引申出 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 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1) 派生存款必须以一定量的原始存款为基础。 (2) 派生存款是在商业银行(或称存款货币银行)内直接形成的。 (3) 以原始存款为基础,通过商业银行内的存贷活动形成的派生存款量, 应是由贷款等业务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的存款。 2. 几个简化的假设 银行体系由一个中央银行和至少两家商业银行所组成。 中央银

6、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为10%(部分准备金制度)。 银行客户将其一切收入均存入银行体系, 没有现金从银行系统中漏出(非 现金结算制度)。 银行不持有任何超额准备金。 没有从支票存款向定期存款或储蓄存款的转化。 3信用创造过程 1)假设某人向中央银行出售证券获得$10000,并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入 A银行。A银行保留10%法定准备金之后,贷给客户甲剩余 $9000。此时,A 银行资产负债表如下: 2) 客户甲将$9000全部用来购买乙的商品,乙将货款全部存入B银行。B银行保留 10%法定准备金后,贷给丁剩余的 $8100。B银行资产负债表如下: 3) 上面的过程一直延续下去, 每一位存款人都可以通过

7、开支票进行转帐支付,因此 活期存款体现的货币供给量发生了多倍的增加。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整个银行系统来说,各银行的活期存款增加额构成 一个无穷递减等比数列。 根据无穷递减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计算存款增加额: 上表表明,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一笔原始存款由整个银行体系运用扩张 信用的结果,可产生大于原始存款若干倍的存款货币。 此一扩张数额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两大因素: 一是原始存款量的大小;二是 法定准备率的咼低。如果以R表示原始存款,D表示存款增加总额, 表示法 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则有下列式子成立: 三、存款乘数及修正 1.简单货币乘数 上式中,冃 表示存款货币乘数,简称存款乘数,是指存款总额(即

8、原 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之和)与原始存款的倍数,即: 缺陷: 商业银行不仅持有法定准备金,而且持有超额准备金。 社会公众持有现金,“现金漏损”。 商业银行的存款不仅有活期存款,而且有定期存款。 三、制约存款创造的因素 存款货币创造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 其二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限制因素主要有: 1. 法定存款准备率(rd ) rd越高,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倍数越小;反之,越大。此时,存款乘数为: 2.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 )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等于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额与活期存款的比率。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越大,则银行信用扩张的能力越小;反之,则

9、越高。因 此,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与存款乘数成反比。此时,存款乘数为: 2.存款乘数的修正 超额准备金率(e):即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额与活期存款的比率。e越 大,则银行信用扩张的能力越小,因此,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与存款乘数成反比 现金漏损率(c):又称提现率,是指现金与活期存款总额的比例。存款人总 会将部分收入以现金形式保留在手中。 定期存款与存款总额的比率 t:存款人把一部分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行为会对 存款乘数产生影响。用t表示定期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率,rt表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 (一般疋期存款的法疋准备金率比活期存款低,疋期存款占比越咼,创造的存款就越多, 反之则相反。 3存款乘数模型

10、的缺陷 1)忽略了货币供给存量中的流通中的现金部分 2)流通中现金与银行准备金之间的转换非常频繁,取决于公众行为,中央银行很难 单独控制银行准备金数量。 3)控制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准备金总额则比较容易 第二节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 一、基础货币 1含义 Monetary Base, High Power Money,是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的基础,称为咼能货 币”或“强力货币”。基础货币等于流通中的现金(C)加上银行体系的准备金(R),( H) B= C+ R 2功能 基础货币实际上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大众的负债总额,其变动会引起整个货币供给量 同方向、成倍的变动,是货币当局控制货币供给量的直接渠道。 3

11、.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 (1)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分析 因为: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负债+所有者权益) 所以:B=C+ R=L1+L2 = ( A1 + A2+ A3 + A4+ A5+ A6) ( L1+ L2+ L3) 由等式可知: 央行资产负债表中任何其它项目的变动都可能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变化。 若基础货币外的中央银行负债不变,资产增加会引起基础货币增加; 若中央银行资产不变,基础货币外的央行负债减少将引起基础货币增加。 二、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方法 1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央仃在公开市场上头进国债使基础货币供给增加,但是,中央银仃交易的对象不冋, 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不同 (1)央行与商业银行进

12、行证券买卖,影响银行准备金,使货币供给成倍增加 (2)向非银行公众买卖证券,影响流通中的现金,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分三种情况 ?公众把支票全部存入其他商业银行 ?公众把支票全额兑现 ?公众把支票进行部分兑现 2贴现业务 第三节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 一、货币乘数的含义 1定义:也称货币扩张系数,用于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表示为货币供给总量 M与基础货币B的比率,用m来表示,则有: 贝叽货币供给总量 M与基础货币之间的关系为: M=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X基础货币=m x B 2.货币乘数公式 参数假定 c| c = (1) 漏现比率(C)表示流通中的现金(C)和活期存期的比率,

13、即D (2) 定期存款(T)和活期存款的比率D (3) 银行持有的总准备金为 R,其中,超额准备金 E和活期存款的比率为 e (4) 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J,定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rt M m = 并且可知 B=C+R M=C+D (默认为 M=M1),则B 2. 货币乘数公式 可见,货币乘数公式与前面推导出的存款乘数十分相似。分母相冋,分子更大,说 明货币乘数大于存款乘数。 这也很好理解,因为,货币供给量的计量中不仅包括银行存款,而且也包括流通中 的现金。 3. 货币供给的完整模型 结论:货币乘数m 1的原因在于银行准备金R具有多倍存款创造效应 三、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 1. 法

14、定准备金率 包括活期存款的准备金率rd和定期存款的准备金率rt,通常rdrt,法定 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反相关 2. 超额准备金率 e与货币乘数反相关 影响因素:市场利率(-)、预期存款的流出量(+ )、借入资金的难易及 成本(-)、预期存款流入的不确定性(+ ) 3. 现金漏损率 c与货币乘数反相关 影响因素:财富总额(-)、活期存款利率(-)、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 ( + )、银行风险(+ )、流动性偏好(+ )、持有成本(-) 4.定期存款比率 与M1货币乘数反相关,与M2货币乘数正相关 影响因素:定期存款的利率(+ )、财富总额(+ )、活期存款利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 u r den pers?nlichen f u 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