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思考与策略_第1页
文言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思考与策略_第2页
文言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思考与策略_第3页
文言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思考与策略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年湖南省“两型课堂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课题组论文文言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思考与策略作者姓名:甘建红 单位名称: 湘乡市东山学校 联系电话:言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思考与策略摘 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主题之一。中学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尤其文言文经历几千年的文化淘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粹,有着更为丰富的精神资源。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熔铸人的精神,有利于青少年成为人文素养高的人才,体现出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人文素养、充分挖掘文言文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对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进行评价时应当加上道

2、德尺度、加强情感的投入有效渗透人文情感,发挥文言文教学在学生人文素养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人文素养 文化细节 文化内涵 高中语文新课标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大了对我国古代文化及古典文学的评析与鉴赏,以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我们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呢?对于培养的人才什么才是至关重要的呢?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和语文教师,怎样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蔡元培说,教育

3、是成就人格的事业。我们认为,从现代意义上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人更加和谐和持续地发展,从而更有价值地生活。我们应该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做到“人文见长”,即除了素质全面发展,具备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外,还必须具备浓郁的人文素养,懂得“何以为人”、“为何而生”,而要想学生的人文素养养成和提升,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语文学科中文言文的教学在提高人文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 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涵义和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什么是人文素养?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素养即人文方面的素质和修养,亦称人文素质。现在,教育界一般把人文素养定位于两个层次,一是指掌

4、握语言、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美术等社会学科基础知识的程度,二是指依靠这些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内心反省、感悟而形成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由、自觉、批判及超越精神,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和思考,即人文精神。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丧失了人文精神,即使经过训练成为高度科学化的人,也不可能是真正完整的人,而是精神不健全的、被异化的人。像马加爵、像刘海洋,除了人格上的障碍、心理上的变态之外,更主要的是他们缺乏起码的生命意识,缺乏起码的人文关怀。在日益急功近利的今天,教师怎样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作为终极和崇高的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把它有机的渗透

5、到课堂教学中去。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众多的人文精神。原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著名学者刘国正认为:“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胶似漆,密不可分。” 学习文言文与课程标准的宗旨能够相得益彰,会令学生的大脑吸取不同的知识思想,让他们从小根植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接受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情感不断丰富,情操不断得到升华,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健全人格的养成,正是文言文的这种熏陶为学生的人生涂抹了最佳的底色。可见,文言文的教学

6、的确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选择。但现今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专讲字词教学,忽略人文精神,抓住了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杨振宁博士曾说,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忽略人文,中国将付出极大的代价”。这句话可谓振聋发聩。学习文言文让孩子感受前贤智慧和情怀,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更加让我相信,老祖宗留下的精神食粮真的是孩子们不能缺少的。二、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策略语文科本身就是一门融合了知识与人文的综合科.语文中文言文学习的范围非常之广,它包括了人类已经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在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中,文言文中蕴涵着极其丰富

7、的传统文化因素,高中文言文选文广泛,内容丰富:有山水精品,描绘祖国的美好山川,如兰亭集序、腾王阁序、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至情美文,传扬积极的伦理道德,如陈情表、师说、苏武传;有励志名篇,激发读者的远大理想,如张衡传、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等等;因此我们要重视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培养高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那么,如何才能使文言文教学真正实现人文教育的目的呢?(一)、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加强和提高人文素养要建立注重学生生命发展的价值观。教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是对生命的一种终极关怀。要

8、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力求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与关爱,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如对文化现象、文化思想的评价,可提倡学生站在不同角度观察分析,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出发,从某一角度评价作家,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如对南唐后王李煜的评价,如从政治家的角度来看,他是个荒淫无道的君王;从文学家的角度来看,他却是个才华横溢的词人。学生在这种“体验”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应该说

9、明的是,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时,必须竭力避免“填鸭式”的灌输,而应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有选择的“乐从”,使学生在“体验”中了解文化,在“体验”中产生人文关怀,进而提高人文素质,并内化升华为人文精神。(二)、紧紧扣住文本,挖掘和释放教材的人文内涵我们华夏古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无不闪烁着人文素养的光环。中华民族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著称于世。悠悠五千年,巍巍中华魂,我们祖先留下的人文财富太多太多了。其优良的传统道德修养、品格情操,在文言文中,不胜枚举。我们应抓住文本中的文化细节,彰显和释放人文内涵。我们把承载着文化信息的字词句,称为“文化细节”。 例如:过秦论中第二段的

10、首句是“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这句中的“没”,课文中没有注释,联系上下文来看,解释为“死亡”应该没有错误。 问题是,孝公死亡,该不该称“没”? 古人“讳”死,讲究分明:天子曰崩,诸侯曰甍,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天子死,除了崩、薨外,还可以称崩殂、宴驾、山陵崩等。人君死后,未定谥号之前,叫大行。一般官员和百姓死亡,则称殁、殂、千古、殒命、捐生、就木、溘逝、作古、弃世、故、终等。这样看来,如果写作“孝公既薨”,才是本色行文。 贾谊不是不知道,但他偏偏选择了“没”,为什么?细细品来,正是这个“没”字,体现出了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秦孝公窥视周室、以下犯上表示极度不满

11、和鄙视。 类似的文化细节,在文言文中大量存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练就慧眼、慧心,有慧眼才能发现这些细节,有慧心才能挖掘出这些细节中的“文化”,进而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实践证明,通过对教材中人文素养素材的挖掘,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文言文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对学生的情感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三)、以道德准则对作家作品、文化现象进行评价对文言文中作家作品、文化现象进行评价时,既要认识它产生的背景和形成的原因,也要看到它对于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影响,认识它在道义上的是非善恶。 如对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的评价,人们历来就有不同的认识。一种基本的观点是,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在

12、这个基础上,就有学生对琵琶女生活的细节提出批评:她一直迷恋那种“今年欢笑复明年”的灯红酒绿的生活,这种人价值观存在问题;她“老大嫁作商人妇”是她自己的选择,但委身商人说明她也是“重利”的。教师就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的教育,引导学生在当今社会如何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再如苏武传中写道“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牧羊北海时,也是旄节不离手,卧起操持。这是一种忠君爱国的思想,可以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秦王坐章台见相如”一句。“章台”,秦宫名,是一般的宫殿。单独来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可是,勾连到下文“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严大

13、国之威以修敬也”等文字,其文化内涵便立刻丰富起来。对比中,我们读出了这样的内容:赵弱,对秦国尊崇有加;秦强,对赵国轻慢无礼。这就激起了我们对强权主义、霸权主义的愤慨,对弱小者的同情,培养了学生不畏强暴、扶危济困的善的品行。赤壁赋中“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对苏子的慰藉,可以培养我们热爱自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从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中吸取营养,不仅能由此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而且学生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并以此启迪心智、修身治学,提高了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促进了学生自我发展。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脉搏和精神。(四)、挖掘情感内涵,有效渗透人文

14、情感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既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强调,更应努力创设情境,以文本为基础,挖掘其情感内涵,在古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人文情感。 庄子的逍遥游很难理解,是浪漫的又是散漫的,那么逍遥游想传递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人文精神呢?我与学生们讨论得出是:自由!诗意的自由!自由给人的永远是幸福的感觉。紧接着,将思路拓展了,转到对幸福的理解上,逍遥游便成了幸福的引子。因为自由与幸福是密切相关的,精神的绝对自由是庄子的终极理想,我们却是现实中人,不如思索幸福来得容易点,也就是说我们把庄子逍遥游里的诗意自由现实化了就是追求幸福的问题。同学们兴致很高,于是我们集体探讨什么是幸福的,怎样达到幸福等等问题。最后有的同学说,我们不能仅做生活物质的努力,而应该向庄子那样努力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幸福。 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对语文教学有情感,对学生有情感,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把情感注入其中,从而使课堂不再是那么枯燥乏味和毫无生气。以言感人、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