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方程总复习_第1页
直线方程总复习_第2页
直线方程总复习_第3页
直线方程总复习_第4页
直线方程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敏闻文化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年级:年级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课题直线方程总复习授课时间教学目的掌握教学内容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 wa i802.直线的斜率定义:倾斜角不是 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k=tan。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0k = tan0 = 0;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a = 90 k不存在.当0 ,90时,kU ;当90 ,i80 时.k ();当90时.k不存在。

2、例如右图,直线li的倾斜角 =30,直线li丄12 .求直线li和12的斜率i3y解:ki = tan30 =li 丄 |2 ki k2 = Ili3-kc_ .Qk2 一 V 3i例:直线x 0B C=0, B0, A0C.C=0, AB0例2:直线1的方程为Ax By C=0,若A、B、C 满足 AB.0且BC0,则l直线不经的象限是()A第一B.第二c.第三D 第四4. 两直线平行与垂直当 11 : y k1x b|, l2 : y k2x b2时,li /I2kik2, bib2 ; 1112kik2i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5. 已知两条直线 li

3、 : Aix+Biy+Ci = O,I2: A2X+B2y+C2=0,(Ai与Bi及A2与B2都不同时为零)若两直线相交,则它们的交点坐标是方程组0的一组解。0两条直线的交角:两条相交直线|1与|2的夹角:两条相交直线li与丨2的夹角,是指由又称为li和-所成的角,它的取值范围是0,2,当 90,则有tanli与12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最小的正角 ,k 2 k ii kik2若方程组无解li/l2 ;6点的坐标与直线方程的关系若方程组有无数解li与l2重合几何兀素代数表示点P坐标 P(Xo, yo)直线l方程 Ax+By+C = 0点P(xo, yo)在直线1上坐标(X0,y)满足方程:Ax+B

4、y+C = 0点P(Xo, yo)是li、l2的交点AiX Bi y Ci 0 坐标(xo, yo)满足方程组A?x B2y C207.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公式A iB2 A2Bi 丰 0方程组有唯一解两直线相交A iB 2 A 2Bi0B iC2 B 2Ci 0,无解两直线平行或 AiC2 A2Ci 丰 0两直线重合A1B 2 A 2B10B1C2 B2C10有无数个解或 A1C2 A2C1 = 0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条件:当Ai、Bi、A2、B2满足时li丄|2。答:AiA2+BiB2=0经典例题;例1已知两直线li:x+(1 + m) y =2 m和I2: 2mx+4y+16 = 0,

5、m为何值时li与I2相交平行解:例 2.已知两直线 li: (3a+2) x+(i 4a) y + 8=0 和 I2: (5a 2)x+(a+4)y 7=0 垂直,求 a 值解:例3求两条垂直直线li: 2x+ y +2=0和l2: mx+4y 2= 0的交点坐标解:1例4.已知直线I的方程为y x i,2(i)求过点(2,3)且垂直于I的直线方程;(2)求过点(2,3)且平行于I的直线方程。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A(X1, y1)、B(X2, y2)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则 |AB|= (X2 X1)2 (y2 yj2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P(xo, yo)到直线I : Ax+By

6、+C=0的距离d| Ax。 By。 C |A2 B210.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例: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11 和 I2 的一般式方程为 li: Ax+By+Ci = 0, I2:Ax+By+C2=0,li与|2的距离为d|C1 C2A2B21:求平行线11: 3x+ 4y 12=0与|2:ax+8y+11 = 0之间的距离。例2:已知平行线I1: 3x+2y 6=0与I2: 6x+4y3=0,求与它们距离相等的平行线方程。11. 直线系方程已知两条直线 丨1: A1X+B1y+C1 = 0,I2: A2x+B2y+C2=0,(A1与B1及A2与B2都不同时为零)若两直线相交,则过它们的交点直线方程可

7、以表示为:I: A1x+B 1y+C1+ (A2x+B2y+C2) = 0 或者 (A 1x+B1y+C1)+ A2x+B2y+C2 =0 都可以例 1:直线 I: (2m+1)x+(m+1) y 7m4= 0 所经过的定点为 。 (m R)例2: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1) 经过点P(2, 3)及两条直线I1: x+3y 4=0和I2: 5x+2y+ 1 = 0的交点 Q;(2) 经过两条直线 I1: 2x+y 8=0和I2: x 2y+1 = 0的交点且与直线 4x3y 7=0平行;(3) 经过两条直线 li: 2x 3y+10=0和12: 3x+4y2=0的交点且与直线 3x 2y+4

8、= 0垂直;解:x1x2 y1y212. 中点坐标公式:已知两点Pi (xi, yi)、Pi(xi, yi),则线段的中点M坐标为(12,7172)2 2例已知点A(7, 4)、B( 5,6),求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i3、对称冋题: 关于点对称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平行直线,且这个点到两直线的距离相等 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条直线性质: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对称直线也平行,且两直线到对称直线距离相等若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对称直线必过两条直线的交点,且对称直线为两直线夹角的角平分线 点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用中点表示两对称点,则中点在对称直线上(方程),过两对称点的直线方程与对称直线方程垂直(方程)可解得

9、所求对称点注:曲线、直线关于一直线y x b对称的解法:y换x, x换y.例:曲线f(x ,y)=0关于直线y=x -对称曲线方程是 f(y+2 ,x t2)=0.曲线C: f(x ,y)=0关于点(a ,b)的对称曲线方程是 f(a -x, 2b -y)=0 .例1:已知直线l : 2x 3y+仁0和点P( 1, 2).(1)分别求:点P( 1, 2)关于x轴、y轴、直线y=x、原点0的对称点Q坐标分别求:直线1: 2x 3y+仁0关于x轴、y轴、直线y=x、原点0的对称的直线方程.(3)求直线l关于点P( 1, 2)对称的直线方程。 求P( 1 , 2)关于直线I轴对称的直线方程。例2:点

10、P( 1, 2)关于直线I: x+y2=0的对称点的坐标为例3:已知圆Ci: (x+1)2+(y1)2=1与圆C2关于直线x y仁0对称,则圆C2的方程为:A. (x+2)2+ (y2)2=1 B. (x 2)2+(y+2)2 = 1C. (x+ 2)2+ (y+ 2)2= 1 D. (x2)2+ (y2)2=1基础训练A组一、选择题4 .已知ab 0,bc 0 ,则直线ax by c通过(1 .设直线ax by c 0的倾斜角为 ,且sin cos 0 ,A .ab1B. a b 1C.ab0D. a b 02y 30的直线方程为( )2.过点P(1,3)i且垂直于直线 xA .2xy10B

11、. 2xy 50C.x2y50D. x2y 703.已知:过点A(2,m)和 B(m,4)的直线与直线2x y 10平行,则m的讣直为()A .0B .8C. 2D . 10则a,b满足())A .第一、二、三象限B 第一、二、四象限C 第一、三、四象限D .第二、三、四象限5.直线x 1的倾斜角和斜率分别是(450,11350, 190,不存在D. 180,不存在若方程(2m23)x (m2m)y 4m 10表示一条直线,则实数 m满足()二、填空题1 .点 P(1,1)到直线x y 10的距离是2 .已知直线11:y 2x 3,若12与11关于y轴对称,则J的方程为若13与11关于X轴对称

12、,则I3的方程为若丨4与11关于y x对称,则14的方程为;3.若原点在直线I上的射影为(2, 1),则I的方程为 2 24 .点P(x, y)在直线x y 40上,则x y的最小值是5.直线I过原点且平分YABCD的面积,若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顶点为B(1,4), D(5,0),则直线l的方程为 。三、解答题1 .已知直线Ax By C 0 ,(1)系数为什么值时,方程表示通过原点的直线;)系数满足什么关系时与坐标轴都相交;(3) 系数满足什么条件时只与x轴相交;(4) 系数满足什么条件时是 x轴;(5) 设P x0, y0为直线Ax By C 0上一点,证明:这条直线的方程可以写成A x x0

13、 B y y00 .2求经过直线l1 : 2x 3y 5 0,|2:3x 2y 3 0的交点且平行于直线 2x y 3 0的直线方程。3 经过点A(1,2)并且在两个坐标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有几条? 请求出这些直线的方程。4 过点A( 5, 4)作一直线I,使它与两坐标轴相交且与两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5 (数学2必修)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综合训练B组一、选择题1 已知点A(1,2), B(3,1),则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A 4x 2y 5 B 4x 2y 5C x 2y 5D x 2y 52若A( 2,3), B(3, 2),C( ,m)三点共线 则m的值为()211A.E.

14、C. 2 D. 2223 .直线:暮 1在y轴上的截距是()a bA. b B.b2 C. b2 D. b4 .直线kx y 1 3k ,当k变动时,所有直线都通过定点()A . (0,0)B . (0,1)C. (3,1) D . (2,1)5 .直线XCOSy sina 0与 xsin ycos b 0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 .垂直C.斜交D.与a,b,的值有关6.两直线3x0与6xmy 10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7.已知点 A(2,3), B( 3,2),若直线I过点P(1,1)与线段AB相交,则直线斜率k的取值范围是()、填空题1.方程xi lyl 1所表示的图形的面积为 2. 与

15、直线7x 24y 5平行,并且距离等于 3的直线方程是 。!3. 已知点M(a,b)在直线3x 4y 15上,贝U a2 b2的最小值为 n的值是4. 将一张坐标纸折叠一次,使点(0,2)与点(4,0)重合,且点(7,3)与点(m, n)重合,贝U m。5. 设a b k(k 0,k为常数),则直线ax by 1恒过定点三、解答题1.求经过点 A( 2,2)并且和两个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1的直线方程。2一直线被两直线l1 :4x y 6 0,|2:3x 5y 6 0截得线段的中点是P点,当P点分别为(0,0),(0,1)时,求此直线方程。3、把函数y fx在x a及x b之间的一段图象近

16、似地看作直线,设a c b ,证明:f c的近似值是:fa C a f b f a .b a4 .直线y3x 1和x轴,3y轴分别交于点 AB,在线段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边ABC,如果1在第一象限内有一点 P(m,3)使得 ABP和厶ABC的面积相等,求 m的值。6(数学2必修)第三章直线与方程提高训练C组一、选择题1 如果直线I沿x轴负方向平移3个单位再沿y轴正方向平移1个单位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那么直线l的斜率是(k上,贝U PQ用a、c、m表示为(2.若P a, b、Q c, d者E在直线y mxA. a c J m2 B . m ac.二 D .1 m23 .直线I与两直线y 1

17、和x70分别交于 代B两点,若线段 AB的中点为M (1, 1),则直线I的斜率为(32A.B.234. ABC 中,点 A(4,1), AB的中点为32一D .23M (3,2),重心为P(4, 2),则边BC的长为(c. 10F列说法的正确的是(y y0 k x x0 表示B .经过定点A0, b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kxb表示C .不经过原点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x y a b1表示D.经过任意两个不冋的点 R x1,y1、P2X2, y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y1 x2x1xx1y2y1表示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经过定点P0 Xo, yo6.若动点P到点F(1,1)和直线3xA .3x y60B

18、. x 3y 20C .x 3y20D . 3x y 20、填空题1.已知直线l1 :y2x 3, I2与l1关于直线yx对称,直线I3丄丨2,则l3的斜率是y 40的距离相等,则点 P的轨迹方程为(2 直线x y 1 0上一点P的横坐标是3,若该直线绕点 P逆时针旋转90得直线I , 则直线I的方程是3 一直线过点 M( 3,4),并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之和为12,这条直线方程是 2 2 4若方程x my 2x 2y 0表示两条直线,则 m的取值是15.当0 k时,两条直线kx y k 1、ky x 2k的交点在象限.2三、解答题1 经过点M (3,5)的所有直线中距离原点最远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19、?2 求经过点P(1,2)的直线,且使A(2,3) , B(0, 5)到它的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3已知点A(1,1), B(2,2),点P在直线y x上,求|p2|PB取得最小值时P点的坐标。4.求函数f(x)x2 2x 2 、x2 4x 8的最小值。第三章 直线和方程答案基础训练A组 一、选择题1.Dtan1,k1, b1,ab, ab02.A设2xy c0,又过点P( 1,3),则23c 0,c1,即 2x y 10,4maca小c小3.Bk2,m84.Cyx,k0, 0m2bbbb5.C X 1垂直于x轴,倾斜角为90,而斜率不存在2 26.C 2m m 3,m m不能同时为0二、填空题3

20、恵1.2d -1 ( 1) 13伍22. y2x3, y2x 3,l4 :x 2y 31 013.2x y 50 k -,k 2, y ( 1)2(x 2)2 024.8 x2 y2可看成原点到直线上的点的距离的平方,垂直时最短:d L4 2425. y 2x平分平行四边形 ABCD的面积,则直线过 BD的中点(3,2)3三、解答题1.解:(1)把原点(0,0)代入Ax By C 0 ,得C 0 ;( 2)此时斜率存在且不为零 即A 0且B 0 ;( 3)此时斜率不存在,且不与y轴重合,即B 0且C 0 ;(4)A C 0,且 B 0(5) 证明:Q P x0,y0在直线Ax By C 0上A

21、x0 By0 C 0,CAx0 By0A x B y y00。2.解:由2x 3y3x 2y0,得1913,再设 2x y c 0 ,则 c 47 913134472x y132(x 2),4x 2y 505.B cos sinsin ( cos )06.D 把 3xy 30变化为6x 2y 60,则d1( 6)|62 227“0207.C2,kpA,kkpA,或kl3.解:当截距为0时,设ykx,过点 A(1,2),则得 k 2,即 y 2x ;当截距不为0时,设彳aya1,或xa丄1,过点A(1,2),a则得a 3,或a 1,即xy30,或 x y 10这样的直线有3条:y2x,xy30,

22、或 x y 10。44.解:设直线为y 4k(x5),交x轴于点(一5,0),交y轴于点(0,5 k 4) k14S丄工55k45,40 16 25k102 kk2得 25k230k 160或225k250k 160解得k 2,或k8552x 5y 100,或8x5y 200为所求。o为所求。第三章直线和方程综合训练B组 一、选择题31.B线段AB的中点为(2,),垂直平分线的k223 m212.AkABkBC ,m32 13223.B令x0,则yb2x 3 04.C 由kx y 1 3k得k(x 3) y 1对于任何k R都成立,则y 10填空题1.2 方程xy 1所表示的图形是一个正方形,

23、其边长为2.7x 24y70 0,或 7x 24y 800设直线为7x 24y c 0,d723,c 70,或 803.3a2b2的最小值为原点到直线3x4y 15的距离:d 1554. 44 点(0,2)与点(4,0)关于512(x2)对称,则点(7,3)与点(m, n)也关于y 12(x2)对称,m 71 2(2122),得235211 15.(d ax by 1 变化为ax(ka)y1,a(x y)ky 10,三、解答题对于任何a R都成立,x y ky 101.解:设直线为y 2 k(x 2),交x轴于点(2,0),交y轴于点(0, 2k 2),12 22k 21,4 - 2k2kkkS122得2k3k 20,或 2k解得4x2.解:由3xy5y垂直于所求直线y 4x,或 y 13-,或 kl324 x,5kl5k20,或 2x y250 、 得两直线交于020为所求。记为A( 24,18),则直线AP23 23即4x 3y 0,或24 x 5y 50为所求。1.证明:Q A, B,C三点共线,即 yc f (a) f (b) f (a) c ab a卄c a即 yc f(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