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 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 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 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
2、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 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 m/s ;声速的计算公式是 v= s/t ; 15摄 氏度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 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传到人耳的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或者障碍物离人的 距离在17米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 合);2、
3、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 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就不相
4、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Hz。越短、越细、越紧,音调越高)人耳的听觉频率在 20Hz到20000Hz之间,低于20赫兹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叫超声波。大象是用次声波进行交流的,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台风等自然灾害会伴随产生次声波;蝙蝠和海豚发出的是超声波。2、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声音的特色或品质叫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七、噪声的危害和
5、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 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0dB指人耳能听见的最微弱的声音;为了保证正常的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为了保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5、 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
6、) 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八、声音的利用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 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光现象一、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光源可分为 自然光源 和 人造光源 两类。举例:太阳、萤火虫、手电筒、蜡烛、灯(月亮不是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 条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能沿直线传播,如:光在空气、玻璃和水中现象:如:影子的形成、昼夜的形成 、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3日食
7、、月食4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能用光屏接收.3 x 108 m/s;光在水中,5光速光在真空中,光速为3X 108 m/s ;光在空气中光速略小,光速约为光速约为真空中的3/4 ;光在在玻璃中,光速为真空中的2/3 。6声、光传播的比较现象传播介质传播速度光的传播透明物体,真空中光速最大8真空(或空气)3 x 10 m/s声的传播固、液、气,真空中不能传声空气(15oC) 340 m/s、光的反射人射光;応 i L斥射光扶1光的反射现象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两种物质的交界面(或物体表面) 时,有一部分光返回原来的介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8、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2光的反射定律(1 )对一点二角三线”的认识:一点:入射点,用“ O”来表示;三线:入射光线,用“ AO来表示反射光线,用“ 0B来表示,做法线,用“ ON来表示;二角:入射角,用“ i”来表示,反射角,用“ r ”来表示。(2) 光的反射规律:(共面、分居、等角、可逆)(3)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可逆)3反射类型(1 )镜面反射:发生在表面光滑的物体上,当平行光入射时,反射光仍平行,并朝一个方 向射出。(2)漫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当平行光入射时,反射光不平行,而是朝不 同方向射出。(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原
9、理:光的反射2、成像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特点:等大、等距、垂直、反向、虚像三、球面镜1、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面镜叫做球面镜。2、利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常用作汽车观后镜来 扩大视野。3、利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常用作太阳灶、发射 式望远镜等。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现象1)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 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2)、当光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不改变。3)、光发生折射的部位是两种介质的界面处。2光的折射规律1 )、认识“ 一点两角三线”。2 )、折射规律:(共面、分居、不等角、
10、可逆)(1) 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共面);(2)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分居);(3)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入射角;(不等角,在空气中的角大)(4)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可逆)3、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池水变浅;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和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看到的都是物体的虚像, 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彩虹;海市蜃楼;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向上弯折;透过厚玻璃看物体,物体被错位等。五、光的色散光的色散:太阳光通光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 靛、紫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如图所示).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
11、而成的.1物体的颜色光射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光透过物体.不同物体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吸收和透过情况不同,因此呈现出不同 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日光中物体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透明物体能通过跟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透明物体能反射跟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透明物体能吸收跟自身颜色不相同的色光.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被物体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不透明物体能反射跟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不透明物体能吸收跟自身颜色不相同的色光.2色光的混合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禾U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3颜料的混合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这三种
12、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能调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来.1. 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 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 色.2. 一群少先队员,带黄色安全帽、系红领巾、穿白上衣、浅蓝色运动裤,在舞台上表演节目用红色追光灯照射他们,观众看到的是()A黄帽、红领巾、白上衣、蓝裤B. 上衣、红领巾均为红色,帽、裤均为黑色C. 黄帽、红领巾、白上衣、红裤D. 4种都为红3. 在绿光照射下的白花、红果、绿叶的颜色分别是()A绿色、黑色、绿色B.绿色、绿色、黑色C.白色、黑色、绿色D.绿色、红色、绿色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及性质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O)即薄
13、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名称又名实物 形状光学符号性质凸透镜会聚透镜0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XX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摄影机u=2f倒立等大实像V=2fFu2f幻灯机、投影仪u=f不能成像uu放大镜u = 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u = 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 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
14、时成 倒立缩小的实 像。 应用(1)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2 )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 放大的实像; 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屏幕(3 )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 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三、凸透镜成像动态分析像距与物距的关系: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增大)(减小)(变小)物距
15、与像距移动方向相同(物距变大,像距变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的大小变化与像距的变化情况成正比(像距变小,像也变小;像距变大,像也变大)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增大)(增大)(变大)四、透镜光学作图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 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五、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
16、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六、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2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七、近视、远视及矫正方法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2、
17、近视及远视的矫正方法:近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八、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 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2、望远镜: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 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 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 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 用,视
18、角就可以变得很大。显微镜和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成放大、倒立、虚像放大倍数N N1?N2九、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2、 注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又叫 三心等高”3、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4、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物态变化0P的规定100V的规定1弋的规电原珂jartr的测is瓏 计極用方社I熔点相擬固岸 熔化和蟹SP憬本和非崩怵丨恳体焙化和槪阖杓帝件定义嗥、腔無悄况定义蒸发V羔捲帕特帝怫响與发快幔的国京的种方式宦文躺曉的悴点
19、 彿肾的.蓬件 啼点和压强的关爭定3L灌化丿缎、旌热怙况两卄檢严皿庚知识梳理: 1.温度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较热时我们说它温度较高;物体较冷时我们说它温度较低, 但人的感觉并不可靠,温度只有大小没有有无之分。测量工具是温度计。2.温度计(1)工作原理:根据液体(水银、酒精、煤油等)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玻璃泡薄便于测温时很快与被测物t相同;玻璃管很细为了被测物t变化时管内液柱的长度发生显著变化。种类 按用途分: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C至42C,每一小格是0.1 C)、寒暑表。体温计做成棱柱状类似放大镜,对极细液柱放大便于观察读数。 按测温物质分: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
20、煤油温度计。(3)使用方法 选: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适当量程的温度计。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便于准确读数。 放: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者容器壁。 等: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管内液柱凹面最低点或凸面最高点相平(水银凸水凹)。不能仰俯视。 记:准确记录数据和单位(a零上零下区分开b最后一位是最小分度值, 是准确值不估读)3. 摄氏温度温度的常用单位,符号C,读作“摄氏度”。(1) 0 C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C.(2) 100 C的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C.(3) 1 C的规定:
21、把0C到100C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为1C.4. 物态变化固、液、气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三者 可相互变化。5. 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不同晶体熔点(凝固点)不同。晶体中如果有杂质也会使它 的熔点(凝固点)降低。例如冬天下雪后,在大桥桥面上的雪上洒些盐, 盐可以使雪水的凝固 点降低,防止桥面结冰,保证行车安全。(3)熔点和凝固点也是固态
22、、液态或固液共存时的温度。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最重要的区别: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晶体非晶体物质举例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矶、萘、各种金属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熔点和凝固占八、有无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放出热量,温度降低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吸收热量凝固条件温度到达凝固点,继续放热放出热量熔化和凝固曲线图:宀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用来完成熔化) 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1)蒸发(吸热过程)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蒸发,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制冷作用: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自身)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和自身温度降低。沸腾 特点: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423-2025长输天然气管道放空回收技术规范
- 成都市 2024-2025 学年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全解全析)
- 2025年农村教师试题及答案
- 福建省公务员2025年面试真题解析卷
- 2025年甲状腺的相关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数控车工安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礼仪礼节试题及答案
- 浙江省2025年公务员行测专项训练试卷
- 2025年重庆市公务员考试申论专项训练卷
- 2025年超市购物袋封口机采购销售合同
- 钢丝绳检测培训课件
- 纪检公文写作 培训课件
- 肺源性心脏病护理查房
- 国企参股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国有企业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2025至2030中国水声调制解调器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
- 2025年上海工会面试题目及答案
- 冬季模板支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 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 工会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 北京民政局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