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机械设计大赛说明书国赛一等奖资料(20210226123531)_第1页
2014机械设计大赛说明书国赛一等奖资料(20210226123531)_第2页
2014机械设计大赛说明书国赛一等奖资料(20210226123531)_第3页
2014机械设计大赛说明书国赛一等奖资料(20210226123531)_第4页
2014机械设计大赛说明书国赛一等奖资料(2021022612353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参赛队号: (由工作人员填写)浙江省第届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机械设计方案书学校名称:浙江理工大学学生队长:学生队员:指导教师:联系方式:目录第1章绪论1.1.1研制背景与意义 1.1.2研究的基本内容1.第2章总体方案2.2.1设计方案拟定 2.2.2创新与特色简介 6.第3章电机的选择7.第4章动力与传动机构设计计算与分析 84.1凸轮的设计计算分析 8.4.2传动轴的设计计算分析 9第5章设计总结1.1参考文献12附录:1.3浙江省第十一届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一一幻 ?梦课堂第1章绪论1.1研制背景与意义新时代科技的进步与知识的积累是通过创新来实现的,在此前提下,群体和 社会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2、与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一个合格人才所应基础具备的 一项重要能力。大学生作为发展未来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储备生力军,我们在大学 主要是在课堂接受教育。纵观如今的大学生学习现状,教育的结果,仅仅是在广 义上的接受知识,学生们木讷地将知识寄于脑中,成为表面性地“借用”知识, 而不是挪为“己用”。这就亟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创新教育发展。创新教育是以培 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人 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包含了教学形式的创新和教学理念的创新。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014年)的主题为“幻梦课堂”;内 容为“教室用设备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在比赛期间,

3、我们小组成员设计出了具 有新意和趣味的教具,一方面是想将部分我们所学运用在实践中,来加深对知识 的理解,并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对新的知识探索、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 作为教具,希望能在教学过程中辅助教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因为教具本 身的创新性和趣味性,来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我们看来,教具不 仅仅是为了方便老师,使学生对新的机构、新的知识点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所 设计出来的教具更多的是希望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在课本中我们所学到的基本机 构,随着组合与创新,能够赋予其新的美感,从而内在激发学生内在的自我创新、 实践能力。1.2研究的基本内容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出来的教具其各模块应涉及

4、到尽量多的机械结构,然后用 铜丝把所有模块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回路。通过电机带动各机构的运动,对小球 进行运输,最终实现小球的循环运动。基于模块的空间多机构教学平台由齿轮、 凸轮、变曲柄摇杆、杠杆、平行四边形等机构,加铜丝等附属连接机构组成,可 实现小球提升、下降、回转等一整套完整的循环运动效果,以展示整个机构的运 转原理和传动过程。3浙江省第十一届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一一幻 ?梦课堂第2章总体方案2.1设计方案拟定根据大赛的参赛标准,我们所设计的基于模块化的空间多机构教学平台由齿 轮、凸轮、变曲柄摇杆、杠杆、平行四边形等机构,加铜丝等附属连接机构组成, 可实现小球提升、下降、回转等一整套完整的循

5、环运动效果,以展示整个机构的 运转原理和传动过程。同时,该教具可以按模块进行拆装,以便老师在需要的时 候,把其中的某一部分拿出来,通过手动摇手柄驱动机构运动,对学生进行详细 的讲解。如图2.1所示:图2.1平台整体1)二级齿轮减速机构:电机输 入,通过联轴器带动齿数为40的 主动大锥齿轮转动,再把运动传递 给与之啮合的齿数为20的小锥齿 轮,进行齿轮传动,我们设计了连 续两套相同的锥齿轮传动,可以实 现二级减速,输出我们所需要的速 度。如图2.2所示:图2.1齿轮变速机构2)凸轮机构:凸轮机构是一种常用高副机构,我们所设计的机构可将主动件(轴1)的连续等速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从动件(推杆 18)的

6、往复变速运动。本机构中凸轮和推杆分别选取盘形凸轮和平底推杆。盘形凸轮是一个具有变 化向径的盘形构件绕固定轴线回转。平底推杆的优点是凸轮与平底的接触面间易 形成油膜,润滑较好。首先,电机带动轴转动,通过轴的转动带动凸轮的转动,凸轮再带动相应的 块体运动,由于凸轮错位,使滑块交替上升。由于相邻凸轮的180度错位,使得前一滑块到达最高点时,后一滑块的最低点,此时,两滑块的高度相等,但由于 块体上表面的倾斜角度,小球从一个块体上运动到另一个块体上。依次进行,最 终实现把小球从最低点运送到最高点的功能。凸轮的最短径和最长径相差8mm,即每次可以使小球上升 8mm的高度,而连续的 8个凸轮一共可以把小球提

7、升 64mm,如图2.3所示:图2.2凸轮机构浙江省第十一届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一一幻 ?梦课堂3)曲柄摇杆机构:最短杆做回转运动,通过连杆把运动传递给摆杆,带动摆 杆做来回摇摆运动,同时,我们在各杆件和底板上准备了很多备用的孔,可以通 过调节四杆机构各杆的有效长度,实现双曲柄,双摇杆,曲柄摇杆三种运动状态 之间的转换。再通过与摇杆相连的轴带动末端执行器做急回运动,末端执行器的 一端设计了一个凹槽,用来装载小球。当末端执行器运动到最低点时,将铜丝阀 门装置压下,铜丝上的小球滚入凹槽内(凹槽的体积只够容纳一个小球)。当末端执行器运动到最高点时,由于重力和运动惯性,小球脱离凹槽,落入相应的铜丝轨道内

8、,实现对小球的运输。如图2.4所示图2.4曲柄摇杆机构4)杠杆机构:我们所设计的该平台包含了典型的杠杆机构。小球通过相连的 铜丝运动到该机构右上角的沟槽里,由于自身的重力,小球向下滚动。当小球运 动到三角机构时,带动三角机构转动(由于有小圆柱阻挡,三角机构只能在一定 范围内转动),从而让连续的小球从不同的渠道往下运动,连续的二级结构最终实 现把小球分流成四路。如图2.5所示:5)平行四边形机构:运用平行四边形原理,实现平行两杆之间的连杆同时上 升或下降,在连杆的一端制作一个凹口用以承接小球,使机构的凹口吻合,用杆 将两组机构连接起来,让杆在一定角度内摆动,这样,当一组机构的连杆向上运 动时,另

9、一组机构的连杆向下运动。小球向上运动达到最高点时,小球由一组机 构的凹口滚动至另一组机构的凹口,依次交替上升,使小球由最低点运动到最高 点。如图2.5所示。图2.5平行四边形机构2.2创新与特色简介此平台涉及到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且形式新颖,有吸引力,适合机械基础实践教学中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并学习机械运动。具体有以下 4项优点:(1)将不同机构摆放在一起,通过铜丝串联起来,一起实现运送小球的循环运 动,而不是单独机构的单独演示,达到锻炼同学们对整体机构运转有更感性认知 的目的。(2)由于我们所设计的平台是模块化的,拆装非常方便,只需将起固定作用的 销钉抽出来,就可以将某一机构拿出来,对该

10、机构进行详细讲解,做到学习什么 就能从中拆出什么。(3)当把所有机构固定在底板上时,以电机为动力源,带动所有机构实现整体 运转;拆出来的时候可以通过手柄摇动单一机构转动,方便教学,做到电手两动 性。(4)各种巧妙的连接设计,新颖而富有乐趣,赋予实践教学更多的趣味。总而言之,此次设计是针对日常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上课内容来进行的,也是 为了方便广大师生对教具的使用。创新的地方也是结合之前所用教具的不足之处 来提出的。第3章电机的选择我们所设计的平台每个机构的动力源均为电机,一共使用了3个电机,具体分布如表3-1所示:表3-1电机分布编号位置参数数量1二级齿轮减速机构12V、75Rpm直流电机12平行

11、四边形机构12V、100Rpm直流电机13凸轮机构12V、100Rpm直流电机1图3.1电机位置分布第4章动力与传动机构的设计计算与分析4.1凸轮的设计计算分析我们所设计的机构均为电机带动齿轮转动实现动力的传递,所选用的齿轮均 为45号钢材质,具体参数见表3-5。参考濮良贵主编的机械设计,以凸轮机构上的两个直齿圆柱齿轮齿轮为例 进行分析z1= 36,m=1,分度圆直径d仁36mm传递扭矩(电机输出扭矩):T1 = 3. 5kg cm 9. 8 二 3430N mm啮合角:=20传动比:i1载荷系数:K “25齿宽系数:d;-550Mpa齿轮接触强度极限:心=0.9接触疲劳寿命系数:安全系数:S

12、二1更=290.56nd136FrFnFtcos :咤=202.79Ncos20=Ft tan: =190.56 tan 20 = 69.36N15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36,YFa =3.03, Ysa = 1.51d mzf2KT YFSaZ121-1. 00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PCa;-=00.9550MPa = 522. 5MPaS材料的弹性硬性系数:z = 13. 8MPa齿轮分度圆直径d1 :KT, e 1) /Z.、 d - 2.32 31DY %卜 叭d 一 21.6mm, d1 = mz = 1 36 = 36mm经计算齿轮传动符合要求。表3-5齿轮参数表机构名称齿数模

13、数/mm分度圆直径/mm中心距/mm曲柄摇杆Z12012030Z240140凸轮Z33613653Z470170平行四边形Z53613653Z6701704.2传动轴的设计计算分析我们所设计的凸轮机构使用到轴的传动,参考濮良贵主编的机械设计,对该轴进行分析在长度一定时,传动轴断面尺寸的选择应保证传动轴有足够的强度和足够高 的临界转速。所谓临界转速,就是当传动轴的工作转速接近于其弯曲固有振动频 率时,即出现共振现象,以致振幅急剧增加而引起传动轴折断时的转速。传动轴 的临界转速为NK=1.2*10A8*D/LA2式中,NK为传动轴的临界转速(r /min) ; LC为传动轴长度(mm),即两万向节

14、中心之 间的距离;De为传动轴的直径(mm)b我们所设计的传动轴直径 De=10mm长度LC=280m,由此,可以计算出,传动轴 的临界转速为NK=1.2*10A8*10/280A2=15306r /min远大于电机提供的转速100r/ min,可行在设计传动轴时,取安全系数K=N/NMAX=1.Z2.0, K=1. 2用于精确动平衡、 高精度的伸缩花键及万向节间隙比较小时,NMAXM专动轴的最高转速(r /min)。轴管的扭转切应力t c应满足t l=16DcTs/3.14*DA4 t c式中,t c为许用扭转切应力,为300MPa其余符号同前。t l=16DcTs/3.14*DA4=16*

15、10*20000/3.14*10A4=102MPa300MPa故满足要求第5章设计总结通过这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让我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我们要学会发现问题,并且努力尝试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所发现的各种各样的 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我们的学习能力才会上升,教学水平才会提高,我们 的社会才会进步!我们所设计的多功能组合型平台,内容丰富,相较于之前已有的单一化教具, 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尤其是添加了创新的巧妙机构,大大提升 了老师、学生的上课乐趣。此教具包含的教学内容广、知识点多,各机构的运动 形式非常直观,相信一定会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参考文献1 .濮良玉,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71-3982 .郑文维,吴克坚.机械原理M.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8-1213 .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 .何铭新,钱可强,徐祖茂.机械制图M.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研究室.理论力学(I)M.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陈宁.机械设计基础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7 .赵明岩.大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