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进度表_第1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进度表_第2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进度表_第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进度表_第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进度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进度表周次课 题课时备注1燕子、古诗两首、2荷花、珍珠泉、语文园地一63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64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语文园地二65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56想别人没想到的、语文园地三67和时间赛跑、检阅、争吵68争吵、绝招、语文园地四69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510七颗钻石、妈妈的帐单、语文园地五611复习612期中考试613太阳、月球之迷、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614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语文园地六515太阳是大家的、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616卖木雕的少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语文园地七617古诗两首、西门豹、

2、女娲补天518女娲补天、夸父追日、语文园地八619复习20期末考试1 燕子教学目标:1、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3、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教学重难点:1、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2、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

3、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教师准备: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1、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的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2、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生回答并书空课题。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3、听完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呢?学生谈感受。二、自学课文。1、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这篇课文,

4、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学生自读课文。三、指导看图。1、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教师出示燕子剪影)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学生观察并口述观察顺序。四、讲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2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读文回答

5、。3、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4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学生读文。学生勾画相关词语。5、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6、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 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

6、以突出它的可爱。学生思考回答。7、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一身、一对、一个)学生回答并齐读第一自然段。学习第二自然段。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放大插图)2指导看图。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由近远;由上下)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学生观察图画。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教师提供导语: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进行语言训

7、练。)学生回答。5、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6、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子。(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7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美感,那么课文上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课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一段意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三月,阳春三月,阳春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这是春天最好的一段时间。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细雨蒙蒙的细雨)加上一个细,一个蒙蒙的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这就写出了春雨

8、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学生组织句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课文描写的妙处。风吹拂着柳,(通过逐步递加附加成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长句的含义。)怎样的风,怎样的柳,在前面加上一个字。微风吹拂着柔柳加上一个字,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动起来了。课文上它写出柔柳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谁能说说。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柔柳?(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眉眼的柔柳,什么颜色的眉眼?黄绿的色彩,使我们感到柔柳是那样青嫩。)这里运用了什么的手法,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柔柳也有眉有眼,这样一定就把柔柳写活了,

9、而且好像是才睡醒了一般,舒展开眉眼。)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真是美极了。朗读全句,指导节奏: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课文接着写了草、叶、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可以是表示色彩的,也可以是表示姿态的,也可以是既表示色彩又表示姿态的,甚至数量的。学生回答。( )草_( )叶_( )花_8、指导朗读。这一段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我们怎么来朗读呢?欣赏读,把好词佳句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示好词佳句的:)现在我们大家再看看图,再体

10、会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请一个小朋友朗读。学生读文。扮演角色口述。(通过表演,在情境中对话,以巩固新课。)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一人扮小燕子。要求从春天来到说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美景。注意学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最后说到春天这么美,我们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第二课时一、复习1、复习生字:俏(俊俏)、伶、俐(伶俐)、唧(唧的一声)、偶(偶尔)2、复习朗读;轮读一、二两节,读一遍。学生读生字,并用生字组词。学生轮读课文。二、讲读课文。三、练习复述学习第三自然段1导入:课文第一节写了小燕子的形状;第二节写了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那么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

11、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三、四两节。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2指导看图我们先看正在飞行的燕子。图上画了有在高处飞的,也有低处飞的,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呢?(由上下)高处的燕子在怎么飞;低处的燕子又在怎么飞呢?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谁能用最少的字,概括出燕子飞行的特点。(快,美)3课文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燕子飞得快,飞得美?4谁能根据书上描写的内容、画面,联系平时你所观察到的想象一下,说说小燕子飞行怎么快、怎么美?上面这些词语注意运用。提示:这一节开头,简单的两笔在微风中在阳光下描写了春风轻轻,春光明媚的画面。这是燕子飞行的背景,小朋友描述的时候,也要把这情景描绘出来。5我们再来看课文,你觉得这

12、一节中哪一句写得更美些?学习第四自然段。1上节写燕子飞行的美,其实燕子停在那儿又有另一种美。2看图,你们觉得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情景象什么?课文上打了一个很美的比喻。为什么说是几痕电线不说几根电线?(板书:几痕)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这电线上,这落字你觉得怎么样?(板书:落)课文最后不只说这多么像曲谱啊还加上正待演奏的,你觉得好在哪儿?这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板书:像正待演奏的曲谱)3指导朗读:这两节具体写出了燕子给春天带来的生趣。写动态的美,朗读的速度应该怎么样?语调也可以怎么样?第四节,写静态的美,速度和语调又应该有什么变化呢?语气适当加强些。同学们以燕子的身份复述这篇课文。学生观察图画。生

13、读文回答。生联系课文进行语言训练。学生利用掌握的学习方法赏析句子。学生看图、思考、回答问题。学生练习朗读。学生练习复述。2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

14、?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指名学生背诵。二、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学生认读诗歌咏柳。指名学生读。学生读注释同桌互相交流。小组互相交流。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3)说说自己对“不

15、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大自然的伟大神奇)(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2)指名读,师生评议。(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6、生朗读古诗。全班交流诗意,教师相机点播。学生练读、指读、与教师做相应练习。四、背诵同学们,这首古诗写的多么有趣、多么生机盎然啊,你们会背了吗?一起来试一试。学生练习背诵。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背诵古诗,解释诗意。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学生读准诗歌的字音。指名学生读。读注释,了解诗歌大意。小组讨论交流。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2、全班交

17、流,相机点拨:(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2)指名读,师生评议。(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

18、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指名学生读,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全班交流诗意,教师相机点拨。学生练读、指名读,并与教师完成口头练习。四、背诵古诗。古诗的意思都了解了,古诗会背了吗?谁来试一试?学生练习背诵。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背诵解释诗意。二、识字写字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19、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学生认读生字。学生识记字形。学生观察字形,交流写法。4、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写。 3 荷花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并通过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片段的略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0、。 教学重难点: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教师准备: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我们学校的对面有一座非常美丽的公园莲湖公园,每到夏天的时候,那里总是会开满亭亭玉立的荷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板书:莲花)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板书:莲叶)3我们还学

21、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 师生互动,回答问题、背诵古诗。1、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出示多媒体课件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指导看图:请同学们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2、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观察图画。学生自读课文。三自学讨论,理清层次。1“我”去看荷花。2“我”看荷花。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4

22、“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四讲读课文。学习第一小节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1、学生看图。2、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学习第二节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荷叶();又看到()荷花();还看到()花骨朵()。(小莲蓬)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3、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学生默读课文第二小节。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一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读一遍,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态的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情来。如“碧绿的”“嫩黄的”。学生齐读课文。二复习阅读。1你们读了这一课,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2第四节是展开想象,课文中的“自己仿佛”“自己觉得”后面写的就是想象的内容。什么叫“仿佛”?(“仿佛”就是“似乎”“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而有真的

24、感觉的意思。)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意思用“仿佛”说句话“什么仿佛什么?”“什么仿佛怎么样?”这样想句子就容易正确了。(通过用“仿佛”造句,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的同学相互对讲,然后集体交流。)三、识字、写字1、出示字卡“荷、挨、莲蓬、胀、仿佛、裳、翩、蜻蜓”1、学生认读生字。2、重点指导: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注意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注意分辨、记忆字形,比如,裳与衣服有关,下边是衣字;蜻与虫子有关,左边是虫字旁;蹈与用脚跳舞有关,左边是足字旁。写的时候注意字的笔画和书写顺序,“蹈”的第十四笔 “佛”的第四笔。2、学生观察字形。3、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练写。四教师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略读)

25、(1)导语:刚才同学们用“仿佛”说话,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学了荷花这篇课文,现在李老师再介绍一篇材料让你们读。教师介绍读物:这篇材料是从一篇很有名的书儒林外史里选出来的,写的是王冕看荷花。小朋友们很快地把这材料看一遍。(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课外读物。(2)指导:这材料上有几个词是古文中的词,我们现在不查字典,你结合上下文读读,想想。“须臾”是什么意思?天气烦躁里的“烦躁”是什么意思?要学会看注释,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读。(板书:须臾、烦躁)看注释:“须臾”就是一会儿的意思;“烦躁”是指天气闷热。(4)这篇材料中有一句写王冕看荷花,看到怎样的程度?(突出“人在画图中”)看这些长篇的文章

26、要学会抓主要的。(5)引导运用:现在我们想想在我们刚学的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节末了,是不是可以再加上一句话,来点明这一节的中心意思,你们想想应该加哪一句呢?(“真是人在画图中”)(在原来板书的“风过了”后面加上“真是人在画图中”。) 4 珍珠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教学重难点:1、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2、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各地名泉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27、揭示课题导入:1、同学们,你们见过泉水吗?请说说你印象中的泉水?(指名)板书:泉2、课件出示:资料袋中的三大泉的图片(配乐)3、教师引言: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珍珠泉走走!(补充课题:珍珠)学生根据生活经历回忆。学生观察图片。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珍珠泉?(指名猜测,由此引水泡。)2、课文的哪小节写了“水泡”?三、学习第三小节。1、自由读第三小节,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2、交流(指名畅谈)。随机出示讲解以下句子:(1)出示“最有趣的水泡了。”这个句子和图片。说说你认为这句话写的成功之处在哪?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形状色泽动作声音饱满晶亮冒一嘟噜课件随机演示

28、声音,形状,色泽,动作的图片,让学生形象感受。拓展练习:你还想说这是怎样的水泡?填空:()的水泡通过朗读表示可爱的,喜欢的语气。(2)出示“有时候多像一串彩色的珍珠啊!”自由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美感。指名朗读。评议。解“筛”(配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为什么用这个“筛”字。1、学生边读边勾画优美词句。2、学生交流。四、学习第二小节。1、引入:珍珠泉的水泡美(板画水泡)那水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自由读。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清深绿3、齐读描写珍珠泉的水的特点的句子(带图片)4、练习说话,出示句式:水是那样清,清得()。水是那样绿,绿得()。水是那样深,深得()。任选其中一句说一说。1、学生自由读。

29、2、学生回答问题。3、学生齐读句子。4、学生练习说话。五、赞泉。1、用自己的话来赞美珍珠泉。2、根据学生问答思考:珍珠泉到底在哪?3、现场进行GOOGLE进行搜索(根据作者名:吴然)4、另外补充吴然的两件作品一碗水和歌溪。1、学生各抒己见。2、学生诵读、自学。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教学重难点:1、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0、2、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3、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

31、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学生明确听、说要求。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介绍的同学要介绍的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的同学还可以补充、提问。四人小组介绍交流。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同学们,刚才在小组内我们已经交流过了,现在我们请小组推选小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听、说的要求还是跟刚才一样。小组代表全班交流。五、布置生活中的交际。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都是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

32、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二、明确习作要求。引导学生阅读第15页习作要求,明确这次习作的内容、范围、注意事项等。学生明确要求。三、例文赏析读与本次习作有关的范文,引导学生赏析。学生赏析。四、自主习作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我的发现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4、说一说

33、,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学生读词语。学生思考词语中的规律。二、日积月累1、我会填(1)自己尝试填一填(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如:一(身)羽毛。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2、读读背背(1)自由读成语(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第二行:写日月的第三行:描写山的(4)多样读(5)背诵完成我会填。完成“读读背背”四、宽带网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3、抄写在采蜜本上。4、鼓励学生

34、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1、学生自读导语。2、学生自读课外文章。3、采摘好词佳句。5 翠鸟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学生准

35、备: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导入激趣1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种非常可爱的小鸟,它的名字叫翠鸟,又叫叼鱼郎。(板书课题)从鸟的名字中同学们能发现它的一些特点吗?2补充介绍:翠鸟的羽毛鲜艳亮泽,非常美丽;翠鸟的动作十分敏捷,它是叼鱼的高手,能深入水中一米多深去追鱼,小鱼如果被它发现,定难逃命。3除了这些,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1、学生回答问题。2、学生听老师做介绍。3、学生提问。二、理清顺序1默读课文第一段,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翠鸟外形的,边读边用铅笔在书上勾画。2指名按课文中叙述的顺序说一说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6、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操作CAI课件依次画出翠鸟各部分的轮廓。)3说说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下到上)写羽毛的部分呢?(先总说,再分说头部、背部、腹部)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勾画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2、学生序数。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描写顺序。三、抓住特点1学生分小组再次认真朗读课文,讨论并记住翠鸟各部分的特点。2指名按顺序说说翠鸟各部分的特点。(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操作CAI课件依次给翠鸟的各部分涂上相应颜色。)3指名从整体上说一说这只翠鸟的特点。(小巧玲珑、颜色鲜艳)4理解“小巧玲珑”的意思。(从三方面进行引导:补充介绍:翠鸟体形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大人的拳头那么大;结合翠

37、鸟停的地方-苇秆的特点进行体会。观察CAI课件中的翠鸟图进行体会。)5学生看CAI课件中的彩色翠鸟图,练习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翠鸟的外形。1、学生分小组阅读、讨论。2、学生口述翠鸟外形特点。3、学生叙述。4、学生听老师做介绍。5、学生看图做介绍,进行语言训练。四、欣赏总结1课文第一段从爪子、羽毛、眼睛、嘴巴四个方面把翠鸟描写得栩栩如生、活泼可爱。你们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引导学生鉴赏、朗读。2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翠鸟的外形写得如此精彩?(作者认真地进行了观察并且对翠鸟有着深深的喜爱之情;写作时,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了翠鸟的特点。)3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一段。学生分小组练习有感情朗

38、读。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师配乐有感情朗诵。学生进行配乐有感情朗读、背诵。学生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 、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2 、学习第二自然段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哪些活动特点。第一句:动作敏捷(1 )“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2 )“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第二句:专心机警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39、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1、学生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2、学习第二自然段,理解、体会翠鸟活动的特点。3 、学习第三自然段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第1 、2 句:锐利的眼睛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第3 、4 句:行动迅速敏捷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1 )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2 )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

40、迅速敏捷。“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提示:“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启发:(1 )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4、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1、朗读第1 3 自然段2、指名简要概述已学内容1、学生朗读课文13自然段。2、学生概括已学内容。二、学习第四自然段1 、在欣赏了翠鸟美

41、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学习第一句。“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2 、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 6 句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法”。3 、导读:于是,我们只能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板书“希望”。1、将学生引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2、学生理解词语。4 、进行爱鸟、护鸟教育。思考讨论: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4、学生讨论。三、识字、写字1、出示字卡,引导学生识记生字:2、“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

42、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要注意到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落实到位。1、学生识记生字。2、学生观察字形。3、教师范写。3、学生临写4、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练写。6、 燕子专列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

43、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图片、音乐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瑞士的资料。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境导入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条重要新闻,你们听(放录音)“听众朋友们,瑞士广播电台向大家播报一条重要新闻,现在成千上万的燕子生命垂危,大家快快行动起来,救救燕子!”2、可爱的小燕子们到底遇到了什么灾难?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22页,齐读标题燕子专列学生齐读课题,书空课题。二、初读课文1、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解决,可以借助拼音,

44、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看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1、学生初读课文,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2、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2、四人小组内订正、检查课文朗读。三、交流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1、指名学生读课文。2、指名认读生字。强调“殊、骤”的正确读音。2、学生认读生字。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去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3、学生交流。四、品读1、字词我们都掌握了,课文的内容我们也都了解了。下面自己再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写

45、出来,小组内先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老师。1、学生读文,小组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全班交流。2、学生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解决提出问题。预设问题:(1)字词的理解:启程、特殊、跋涉、濒临、呼吁、料峭(2)课文内容的理解。质疑、探究。将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解答。(1)什么是专列?燕子专列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出哪些专列?(1)学生回答。(2)为拯救燕子?瑞士政府做了哪些努力?(引导学生从政府决定用专列运送燕子,呼吁人们去寻找燕子两个方面体会)(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瑞士政府关心保护燕子。(3)为拯救燕子,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从人们专程去站台送燕子、冒着严寒去

46、寻找燕子体会人们对燕子的关爱。)(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纷纷、冒着、顶着、踏着)、重点句子体会普通市民对燕子的关爱。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1、 认读生字词。2、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认读生字词。学生朗读课文。二、争当“最佳小记者”现在我们评选出最佳小记者,谁的新闻报道得具体、准确,情感动人,就能获得冠军。(每小组推荐一名,可参考老师的提示)学生小组交流,小组再推荐,全班交流。板书:时间地点谁遇到了什么事哪些新闻煤体播报了什么行动人们怎样行动的最后结果怎样)三、拓展训练1、同学们,你们看,“燕子专列”开过来了,(放课件)

47、你们听,唧唧喳喳的小燕子们在说什么呢?1、学生自由想象回答,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爱护家园的教育。2、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小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2、学生课堂组织语言,课后完成写作。(可以是对贝蒂行为的赞赏,可以表达对贝蒂是否在恶劣天气中被冻坏的关心,也可以是自己从贝蒂身上得到的启示,还可以请贝蒂介绍当时拯救燕子时的想法和所见所闻。)四、书写。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2、“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指导临写,注意结构比例。“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

48、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4、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观察字形,临写。3、学生练写。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了解一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有关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故事导入。1、教

49、师播放村庄的画面。1、学生观看画面。2、同学们,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2、学生齐读课题。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二、自读1、从大家的眼神可以看出大家很想了解这个小村庄的故事,不用着急,咱们先得把

50、课文读通,把文中的字词读准了,这样才能更清楚的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2、老师发现大家读书时很认真,下面老师出示词语,请大家读出来。2、学生齐读词语。3、出示字词,指名学生朗读,开火车赛读。(注意:斧、造、栋、柴、洪、裸露等读音。)3、学生读词语。4、大家刚才读字词时,准确、流利,那你们能不能也准确、流利地把课文读出来呢?4、指名逐段朗读,并说说读后收获。5、课文围绕小村庄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说一说。5、学生复述课文。三、学习第五自然段。过渡: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小村庄遭遇凶猛的洪水?1、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当时的情况怎样?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1、学生默读课文,回答问题。2、从哪些句子看出雨下得很厉害?用“”画出来。(同时向学生展示下大雨的画面。)“大雨没喘气”看到这几个字,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 一幅画面?2、学生读课文,画句子,想象画面。3、指导朗读:读出暴雨又猛又急的气势。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4、在暴雨中,小村庄的命运如何呢?4、学生在文中找出答案。5、什么原因导致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