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料石料-细集料含泥量试验不确定度报告_第1页
集料石料-细集料含泥量试验不确定度报告_第2页
集料石料-细集料含泥量试验不确定度报告_第3页
集料石料-细集料含泥量试验不确定度报告_第4页
集料石料-细集料含泥量试验不确定度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一、细集料含泥量试验不确定度报告.错误! 二、 含水量试验不确定度报告 错误! 三、钢材机械性能试验不确定度报告 .错误! 四、 沥青针入度试验不确定度报告 错误! 五、水泥细度试验不确定度报告 错误! 一、细集料含泥量试验不确定度报告 1 概述 1.1 测量依据: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1.2 环境条件:一般条件,无特殊要求。 1.3 测量仪器:天平,称重1kg,感量不大于1g;烘箱,控温105 士 5C;方孔筛,0.075mm及 1.25mm (或 1.18mn)。 1.4 测量对象:人工砂,石屑等矿粉成分

2、较多的细集料。 1.5 测量方法:筛洗法,具体操作步骤见 JTG E42-2005公路工 程集料试验规程中 T 03332000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 。 2 数学模型 式中: Qn 砂的含泥量, %; m0 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 m1 试验后的烘干试样质量, g。 3 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3.1 输入量 m0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输入量 m0 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测量仪器自身误差因素,用B 类方法评定, 根据天平说明书和检定证书得知其最大扩展不确定度为 1g,设定其包含因子k=3,则 u (m0) = 1/3=0.33g 估计色=0.7,其自由度Ym = 1。 Uc0 3

3、.2 输入量mi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输入量mi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测量方法的重复性,根据重复 性原理得到测量数据列: 395,396, 395, 394,397, 397, 395,396, 395, 395g。 m =395.5g 单次测量标准差为 =0.97g 实际情况下,每次测量为一次,则 u (mJ =0.97g 自由度m, =10-仁9 4合成标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4.1 灵敏系数 数学模型Q厂叱旦100 灵敏系数 J -% 1 cm0m0的 m0 4.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输入量为非相关量,可根据下式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c (Qn) =0.32% 4.3 合成标准不

4、确定度的有效自由度 eff =25 5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置信概率P=95%有效自由度 唁=25,查t分布表得 kp 讥(25) =2.06 扩展不确定度为 U95 =2.06 X 0.32=0.66% 6测量不确定度报告与表示 eff =25 U 95 =0.66% 二、含水量试验不确定度报告 1概述 1.1 测量依据:JTG E40-2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1.2 环境条件:正常条件。 1.3 测量标准:电子天平,称重1000g,感量0.01g。 1.4 测量对象:粘质土、粉质土、砂类土和有机质土类。 1.5 测量方法:利用烘干法测量土内含水量。 2数学模型 丿-讥go% ms 式中

5、:含水量,% m湿土质量,g; ms干土质量,g。 其中m=M-mms=M -m 式中:m盒质量+湿土质量,g; m盒质量+干土质量,g; m盒质量,g。 3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3.1 输入量m标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输入量m标准测量不确定度由A类不确定度盒B类不确定度组成, 其中A类不确定度主要由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引起。 B类不确定度由 测量仪器引起。 3.1.1 A 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输入量M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根据试验的重复性原理得到M测量组:54.21,54.22,54.21g。 则 M =54.213g 单次测量标准差为 N_ =0.0058g (Mj -M )2 i =1

6、 n -1 再取7组样本进行测量,得到7组数据,其单次测量标准差为表 1所列 表1 m组实验标准差计算结果 实验标准差 (Sj) 3 0.02 s20.016 s3 0.009 勺 0.0026 S50.0018 S6; 0.0058 S 0.02 合并样本标准差Sp为 匕2 Smj d Sj =.12g 实际情况下,每次测量为一次,则可得到 u(M ) =0.012g 自由度m=8X( 3-1) =16 3.1.2 B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输入量m每次测量为一次,其不确定度因素用 B类方法评定,根 据电子天平特性得到其最大扩展吧确定度为 0.02g,设定其包含因子 k=3,则 u( m) =

7、0.02/3=0.0067g 估计 土 =0.5,其自由度m =2。 Uc 3.1.3 输入量m合成不确定度的评定 u(m)=小2(M ) u2(m ) =0.0137g 其自由度为m=16 3.2 输入量ms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3.2.1 输入量M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根据试验的重复性原理得到M 测量组:48.52 , 48.53 , 48.52g 则 M =48.523g 单次测量标准差为 N =0.0058g 何-M )2 i吕 n 1 再取7组样本进行测量,得到7组数据,其单次测量标准差为表 1所列。 表1 m组实验标准差计算结果 实验标准差 0.024 s20.010 s3 0.01

8、9 (Sj) s4 0.0046 s50.0028 s; 0.02 s7 0.02 合并样本标准差Sp为 1 m 、 2 Sj =0.0154g 实际情况下,每次测量为一次,贝何得到 u(M ) =0.0154g 自由度m=8X( 3-1) =16 322 B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输入量m每次测量为一次,其不确定度因素用 B类方法评定,根 据电子天平特性得到其最大扩展吧确定度为 0.02g,设定其包含因子 k=3,则 u( m) =0.02/3=0.0067g 估计岂=0.5,其自由度m =2 Uc 3.2.3 输入量m合成不确定度的评定 u(ms)二.u2(M ) u2(m ) =0.016

9、8g 其自由度为 v =18 m 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4.1 灵敏系数 数学模型 -丿-讥 X 100% m. 灵敏系数 co _ 1com c1c22 dm mscm m* 4.2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 输入量为不相关输入量,可根据下式计算得到合成标准不去确定 度为 uc( ) =0.048% 4.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有效自由度 eff 二 =32 u:() 44 CiU (m) C2 u( g) V m 5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置信概率P=95%有效自由度 爲=30,查t分布表得 kp 二 t95(30) =2.04 扩展不确定度为 U 95 =2.04 X 0.048%=0.097

10、% 6测量不确定度报告与表示 U 95 =0.097%eff =30 三、钢材机械性能试验不确定度报告 1概述 1.1 测量依据:GB/T 228-2002 GB/T232-1999 1.2 环境条件:一般条件下。 1.3 测量仪器:材料试验机。 1.4 测量对象:武钢HRB335式样。 1.5 测量方法:详见 GB/T 228-2002 GB/T232-1999 2数学模型 2.1 伸长率的测量 一 LiLo 100% Lo 式中::伸长率,% Li拉断后标距的长度,mm Lo 试样原标距,mm 2.2 屈服强度的测量 式中:匚s 屈服强度,MPa Ps屈服点拉力负荷,kN; Fo试样原截面

11、积, mm2。 3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3.1伸长率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3.1.1 输入量Lo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由于输入量Lo是一确定的具体参数值,因此其标准不确定度主 要来源于试样制备过程中的制造误差,因参数影响很小,并对本实验 结果影响不大,因此忽略不计,但实际情况中要根据制备情况而定, 本报告忽略。即: u( Lo) =0 3.1.2 输入量Li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输入量L,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测量方法的重复性,根据重 复性原理得到测量数据列 223, 224, 223, 225, 223mm则 L1 =223.6mm 单次实验标准差 N (Lii - 匚) i=0.89mm n

12、 1 实际情况下,每次测量为一次,则 u (L1) =0.89mm 自由度 eff =5-1=4 3.1.3 B类标准不确定度的测量 测量过程中,因测量仪器的误差带来了 B类标准不确定度,根据 测量用仪器得知其最大扩展不确定度为 1mm设定其包含因子k=2. uB (L1) =1/3=0.5mm 估计:Uc =0.8,自由度b=1 Uc 3.1.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根据数学模型得到 cd = 1 =Lo 输入量为非相关量,则合成不确定度为 Uc () u2(Li) UB(Li) =0.6% 其有效自由度为 =4O 3.1.5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置信概率P=95%有效自由度 吃=4,

13、查t分布表得 kp =t 95(4)=2.78 扩展不确定度为 U95 =2.78 X 0.6%=1.67% 3.1.6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与表示 U 95 = 1.67%=4 3.2 屈服强度二标准不确定度的测量 3.2.1 输入量PS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输入量Ps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测量方法的重复性,根据重 复性原理得到数据测量列77, 76, 77, 76, 75kN,则 Ps=76.2kN 单次实验标准差为 =0.84kN 实际情况下,每次测量为一次,则 u( PS) =0.84kN 自由度 P =5-1=4 S 322输入量Fo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输入量Fo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来源于测

14、量标准器的不确定度,根 据测量仪器说明书得知 兀(也 D )22 u( Fo) =1.57 mm 2 估计认=0.24, % 自由度YFo =9。 3.2.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数学模型 SFo 灵敏系数 c:飞=1:飞 _PS -F。2 -干。Fo2 3.2.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输入量为非相关输入量,则可以根据下式计算得到 uc( ) =0.005MPa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有效自由度为 eff =7 326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置信概率P=95%有效自由度 喀=7,查t分布表得 kp “95=2.36 扩展不确定度为 U 95 =2.36 x 0.005=0.012MPa 3.2

15、.7 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 U 95 =0. 012MPaeff =7 四、沥青针入度试验不确定度报告 1概述 1.1 测量依据:JTJ 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 程。 1.2 环境条件:正常情况下。 1.3 测量仪器:沥青针入度仪,其最大误差为1.2针入度。 1.4 测量对象:沥青混合料试样。 1.5 测量方法:见JTJ 052 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 验规程中T 0604 2000沥青针入度试验。 2数学模型 式中:cP针入度测量误差。 :P A类测量误差 P仪器自身误差 3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3.1 输入量.巾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输入量p引

16、起的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测量方法的重复性,根 据重复性原理得到测量数据列:73.8,69.7,68.2 ,71.6,71.3,70.0, 70.8,68.7,70.2 针入度。 p=70.48针入度 单次测量标准差为 N (Pi - p )2 J=1.67针入度 n -1 同样做三组试验,得到三组测量数据列,其册来年感标准差为表 1所示。 表1 m组实验标准差计算结果 实验标准差 (Sj ) s1 0.97 S2 1.24 s3 1.55 合并样本标准差Sp为 Sp二s2 =1.26针入度 m j 二 实际情况下,每次测量为一次,则 u ( p) =1.26针入度 自由度 p=4X( 9-1

17、 ) =32 3.2 输入量:p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输入量:p标准不确定度主要由仪器自身因素引起,由仪器说明书 得到其最大扩展不确定度为1.2针入度,设定其包含因子k=3,则 u( p ) = 123=0.4 针入度 估计:Uc =0.5,其自由度ef=2。 Uc 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4.1 灵敏系数 灵敏系数0,=尸=1 c2 =:P=2 cipcipH 4.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输入量为不相关的量,可根据下式计算得到标准不确定度为 ucC P) = 1.32 针入度 4.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有效自由度 =34 y _U:3P) eff -Gu( :p)4C2U( :p)4

18、%4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置信概率P=95%有效自由度 山=35,查t分布表得 kp “95(35) =2.04 扩展不确定度为 U 95 =2.04 X 1.32=2.69 针入度 6测量不确定度报告与表示 U95 =2.69 针入度eff =35 五、水泥细度试验不确定度报告 1概述 1.1 测量依据:GB/T 1345-200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1.2 环境条件:一般条件。 1.3 测量仪器:负压筛析仪;电子天平,量程100g,分度值0.01g 1.4 测量对象: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普通水泥、火山灰水泥, 粉煤灰水泥及其他指用水泥。 1.5 测量方法:负压筛法。 2数学模型 F =匹 X 100% m 式中:F 水泥试样的筛余百分数,% ms水泥筛余物的质量,g; m 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