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Word版含解析(20210207061903)_第1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Word版含解析(20210207061903)_第2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Word版含解析(20210207061903)_第3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Word版含解析(20210207061903)_第4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Word版含解析(2021020706190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练(四)地壳的运动规律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河北衡水中学五调)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 复岩层的形态。图a示意某地地形剖面, 图b示意该地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 据此完 成1 A. 背斜山 B . 背斜谷 C. 向斜山 D . 向斜谷 2. 该岩层在乙处出现缺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 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 B. 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 C. 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 D. 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 3. 丙处岩层与周围明显不同,其最可能是 ( ) A. 花岗岩 B . 石灰岩 C. 砂岩 D . 黏土 1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质作用

2、与地貌。从图 b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可知,甲处中 部岩层埋藏较深,两侧埋藏浅,说明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A、B错误;若仅考虑太 阳辐射的影响,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第 2题,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对地 层的影响。从图b可以看出,乙处同一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为 0,说明乙处岩层出露地表, 最可能的原因是乙处为背斜构造(从岩层埋藏深度中可判断出来 ),顶部岩层受到张力,被侵 蚀,A正确;岩层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则乙处不会缺失岩层,与题意不符, B错;图中无断 层相关信息,D错;从图a来看,乙处海拔较高,流水沉积作用较小,C错误。第3题,本 TIT as 题考查岩石类型的判读。 石灰岩、砂

3、岩、黏土都是沉积作用形成的,花岗岩是岩浆作用形成 的。丙处地势相对较高, 且与周围岩层明显不同,说明丙处岩石抗侵蚀能力较强,而花岗岩 是岩浆在地下凝结形成的,硬度高,抗侵蚀能力强。 答案:1.C2.A3.A (2019山东青岛一模)天坑是四周岩壁陡直、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 100 m的大型塌陷漏 斗,其发育在特定的岩溶地质、地貌、气候和水文环境下,是一种独特的喀斯特景观。下图 示意天坑形成与演化过程。据此完成46题。 4.关于天坑发育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岩层断裂发育 石灰岩层厚度小 岩层走向平缓 地下河水位浅 A . B . C. D . 5巨量崩塌物造成地下河通道的阻塞和改道,会促

4、使流水对岩石() A .溶蚀、冲蚀增强B .溶蚀减弱、冲蚀增强 C.溶蚀、冲蚀减弱D .溶蚀增强、冲蚀减弱 6.天坑的形成归结为流水对崩塌沉积物的() A .冲蚀作用B .溶蚀作用 C.搬运作用D .沉积作用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天坑发育的基础为裂隙发育,然后地表水沿裂隙下渗,发生 侵蚀作用,而天坑的宽度和深度均超过 100米,说明当地石灰岩层厚度大, 正确,错误; 从图中岩层层序界面看, 该地比较平缓,容易被侵蚀,地下河水的深浅与天坑发育无关, 正确,错误。第5题,巨量崩塌物的堵塞,造成地下河河道相对变窄,故流水流速相对增 大,溶蚀和冲蚀作用增强。第 6题,从天坑的形成过程看,在断裂的岩

5、层中,受流水溶蚀作 用,大量崩塌物沉积在地下河内, 最终由流水将崩塌物搬运到其他地区,使得该地形成天坑, 所以天坑的形成归结为流水对崩塌沉积物的搬运作用,C正确;冲蚀作用和溶蚀作用只能使 溶洞扩大,不能直接形成天坑,A、B错误;大量崩塌物沉积不会形成超过100 m的大型塌 陷漏斗,D错误。 答案:4.A5.A6.C (2019山东新泰一中二检)尖岭位于海南岛东南部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南侧,两侧均被低山 束缚,海岸线向外海呈 “喇叭”形状,海滩前缘是珊瑚礁和基岩平台。在正常天气条件下, 到达海岸的波浪较小, 海滩沉积物以细砂为主。 当海浪越过滩脊后, 会在陆地一侧形成颗粒 较细的堆积物,人们称之为冲

6、越扇。读图,完成78题。 7冲越扇形成的原动力为() B .西南季风 A 潮汐涨落 C.东北季风D .台风 &与下面的沙壤层相比,冲越扇形成的沉积砂层() A .颗粒更细B .层理明显 C.分选性更差D .肥力更高 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正常天气条件下,到达海岸的波浪较小,海浪不会越过滩 脊。从图中的平均潮差可知,潮涨潮落不会使海浪越过滩脊,A错误;西南季风、东北季风 均属于正常天气的范畴, 而台风来临时会带来狂风巨浪,使海浪越过滩脊,形成冲越扇,B、 C错误,D正确。第8题,由图可知,砂壤层是在潮汐作用下形成的,而冲越扇是在台风作 用下形成的。台风作用下,海浪挟带沙子翻越滩脊又从高处抛落

7、下来,分选作用更好,故 错误;台风出现是周年性的,所以层理明显,故B正确;平时海浪小,带来的砂颗粒很细, 而台风引起的海浪大,搬运作用强,越过滩脊的沉积砂比砂壤颗粒更粗,故A错误;沉积 砂层的有机质分解快,养分易淋失,各种养分都较贫乏,淋失的养分会在下面砂壤层沉积, D错误。 答案:7.D8.B (2019河南郑州一模)抛物线状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 一种风积地貌,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 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廓呈抛物线状。读库布齐沙漠南缘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完成9 11题。 A 9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 A .东风

8、B .西风 C.南风D .北风 10.该抛物线形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A .甲、乙 B .丙、丁 C.甲、丁 D .乙、丙 11.抛物线形沙丘表面常有耐旱植被着生,不同部位的植被覆盖度各不相同,植被覆盖 度往往与不同部位所受的外力作用密切相关。图示沙丘植被覆盖度最低的部位最可能是 ( ) A .甲 C.丙 B .乙 D .丁 解析:第9题,依据“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以及图中指向标,可判断图示地 区主导风向为西风。第 10题,由“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 ”,可判断位于迎风坡 的甲、丁主要表现为侵蚀、搬运作用,凸出的乙、丙位于背风坡,以堆积作用为主。第11 题,甲、丁位

9、于迎风坡,且甲比丁受风力侵蚀、搬运作用更强;同时甲处风力强而蒸发强, 使土壤中水分最少,故甲处植被覆盖度最低。 答案:9.B10.D11.A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2. (2019河南新乡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板块运动引起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原或盆地,在隆起的高原上,通过流水不断侵蚀 和搬运,导致河谷发育,随着流水下切、侧蚀,河谷不断加深、展宽。下图为某河谷地形图, 图中Tl、T2、T3、T4是不同地质时期流水沉积的鹅卵石。 K5O 7W TOO r,r 御 MTj/ MMI 500 斷层娃 (1)说明图中鹅卵石的形成过程。(10分) (2)推测河流T4以上剖面

10、没有鹅卵石分布的可能性原因。(8分) (3)列举该河谷“ V型剖面原先所属的岩土层消失后在河流中下游形成的地貌。(4分) 解析:第(1)题,其过程如下:先有石块进入河流中,经流水作用变为较圆的鹅卵石形 状,最后河流流速慢,鹅卵石堆积下来。第(2)题,可从没有鹅卵石这种物质而无法堆积, 或堆积后被侵蚀破坏角度分析。第(3)题,本问题含义是该处岩层被侵蚀后,物质被河水搬 运到河流中下游,能形成什么地貌。河流中下游因流速变慢而形成河流堆积地貌。 答案:(1)河流上游两侧山坡的岩石风化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块;石块随流水进入 河流;石块在流水搬运途中相互摩擦并受流水长期的磨蚀,棱角逐渐消失形成鹅卵石;

11、当流 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时,鹅卵石便沉积下来。 原有的鹅卵 (2)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为非沉积区,没有鹅卵石沉 积;一种是该山谷的河流以侧蚀、下蚀为主,随着河流侧蚀,上部的河谷展宽, 石沉积区被侵蚀而不复存在。(任答两种可能性,其他可能性合理亦得分 冲积扇、河流沿岸平原、沙洲、河漫滩、河口三角洲。 13. (2019福建厦门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县城北侧的城隍庙 1926年7月,该 陕西省宁陕县位于秦岭中段南麓,图I示意该县部分地区地形分布。 (图n)建在长安河的江心洲上。历史上,该县城及周边地区常遭洪水袭击。 县大雨连绵七天七夜,老城区东城墙

12、被冲塌数处,致使民房和良田被淹,损失惨重,而城隍 庙却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西河道东、西两侧水位差异高达数米。 K程坷(主堆X耻吐證用ItIH iO (1)分析宁陕县城易遭洪水袭击的原因。(6分) (2)绘制1926年7月洪灾发生时图H中西河道的剖面示意图(含水位线及河床地形)。(4 分) (3)解释1926年7月洪灾发生时西河道东、西两侧水位差异明显的原因。(8分) 指出1926年7月洪灾发生时江心洲两侧的东、西河道中水量较小的河道,并说明判 断理由。(6分) 解析:第(1)题,可从来水多(降水多且集中)、快(地势落差大而汇水快),以及排水慢(地 势低平)角度分析。第(2)题,从河流形态上看,西侧为凹岸、东侧为凸岸,则河床东浅西深; “老城区东城墙被冲塌数处”“城隍庙却安然无恙”“东、西两侧水位差异高达数米”,说 明水位西侧高、东侧低。第 题,凹岸处来水补充快、多而水位高。第(4)题,水量与河宽、 河床深度呈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