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急性腰肌扭伤腰部是上半身重量的支持点, 同时要从事复杂的运动, 他的动力基础是肌肉, 故在持重和运动中会发生损伤。【病因病理】腰部在活动时,可由于肌肉突然扭转、过分牵拉以致超过正常的活动范围,或由于负荷过重或组织薄弱而引起损伤, 这是因为腰部活动要有不少肌肉参与, 并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协调一致, 保持平衡, 若无思想准备, 突然变换体位或在劳动中阻力 (牵拉重力 )和重力(搬抬重物 )突然变化时,参与的运动单位就不能协调一致,肌肉猛孝收缩和骨的杠杆作用所产生的牵拉力即可造成损伤。如突然弯腰时,主动肌(髂腰肌) 强力收缩,拮抗肌(骶棘肌)未能及时配合伸展而被拉伤, 这种损伤造成肌纤维部分被拉断或
2、撕裂, 引起渗水出血; 也可因肌纤维部分被拉长失去收缩能力而变松弛。 如肌纤维损伤严重或损伤处靠近神经末梢, 可以立即引起剧痛及肌痉挛, 使腰部活动明显受限。反之, 肌纤维损伤轻微而远离神经末梢,则当时仅感酸胀不适,待损伤性炎症发展后,方逐渐出现临床症状。【临床表现】本病由于扛抬重物腰部失闪或突然扭转、牵拉,致使腰部肌肉损伤所致,随即发生腰部剧烈疼痛,或出现臀部及下肢牵涉痛,局部肿胀,肌肉痉挛,腰部活动不便,俯仰转侧困难,甚至不能起床,咳嗽、深呼吸时疼痛加重,腰部处于轻度前屈位。【检 查】1 压痛点一般为局部性,患部叩击无放射痛。2 肌张力增高。主要表现在骶棘肌,两侧对比有明显差异。3脊柱侧凸
3、由于患侧肌痉挛,引起腰椎侧弯。4脊柱后伸运动明显受限。【治 疗】1治则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2推拿治疗(1)手法:攘、按揉、擦法及被动运动。(2)取穴:阿是穴、肾俞、大肠俞、委中穴。【注意事项】1卧硬板床,腰部制动35 天。2阔皮带固定腰部。3局部保暖。4症情缓解后,逐步加强腰肌锻炼。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是一种急性损伤,发作时疼痛剧烈, 不能行动,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对患者带来不能言状的痛苦,其实这种病来势急骤,只要治疗得竺法,缓解也快, 推拿治疗滑膜嵌顿可以说立竿见影。 在门诊中遇到这样的病例, 大多是家属和同 事抬着进来,治疗后则自己可以走着出去。【病
4、因病理】正常腰骶关节在进行前屈和旋转运动中,可使后关节隙开张,松弛的滑膜可进入关节隙。当慢慢伸直腰椎时, 滑膜可自行退出关节隙, 所以平时滑膜是不会被嵌顿的, 但当节凑失调, 如突然伸腰, 使滑膜进入关节隙后来不及退出被夹于关节面之间, 使滑膜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另外在先天性畸形,两侧后关节面不对称的患者,一侧后关节可发生斜行活动,使滑膜容易嵌入。 由于滑膜损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和活动障碍, 腰部肌肉也随之出现痉挛的保护性反应。【临床表现】1有突然弯腰转体,不能起立的外伤史。2腰椎关节疼痛,且影响到两侧骶棘肌。整个腰椎及骶棘肌痉挛、僵板,腰部运动障碍(前俯后仰,左右侧屈环旋活动均受限制) ,动则疼痛
5、不能忍受,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检 查】1 .腰5舐1及两侧舐棘肌有明显压痛。2腰肌张力增高,腰部各方活动受限。3华色曼氏征阳性。4陆温氏征阳性。5 x 线摄片无明显骨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后关节滑膜嵌顿的诊断要点是: 有久蹲突然起立或弯腰转体不能起立的外伤史、 腰部突发剧痛,两侧腰肌痉挛,腰部各方活动完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与其他疾病的鉴别如下:1急性腰扭伤有搬抬重物突然扭闪的外伤史,腰部疼痛仅局限于损伤部,病变部压痛明显,其周围部或另一侧腰肌症状不明显。2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外伤史,发作时突出椎体明显压痛,放射至同侧臀部及下肢后外侧疼痛,伴有小腿外侧与足背发麻和膝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的体征
6、。【治 疗】1 治则 舒筋通络,滑利关节,解脱嵌顿。2推拿治疗(1)手法:按、揉、攘、斜扳诸法或背法。2 2) 部位及取穴:腰肌及腰椎关节、腰部夹脊穴、腰阳关、大肠俞、委中、照海诸穴。【注意事项】1施行斜扳法和背法解除滑膜嵌顿前,应先施手法或药物使痉挛肌肉缓解,不然斜扳法或背法很难成功,不仅嵌顿没有解脱,反会增加患者的痛苦。2睡硬板床,局部注意保暖。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 纤维环因外力牵拉而致使破裂, 髓核自破裂口突出, 压迫神经根而产生腰腿痛的症状。 本病又称纤维环破裂症或髓核脱出症。 好发于 3050 岁的体力劳动者。腰椎间盘有5个,临床以腰45和腰5舐l之间突
7、出最多,这是因为腰 45是上身力的支点,而腰5骶 l 的活动度最大,容易引起退变和损伤。另外腰 34之间的椎间盘也可发生突出。曾有人作过统计,临床上腰45 之间突出,约占“腰突”总数的 50;腰5骶 1 之间突出则占45左右;而腰34 之间突出仅占5%左右,其余几个稚间盘突出则很少见。【病因病理】椎问盘变性是“腰突”发生的内因,因腰椎纤维环后外侧比较薄弱,而起加固作用的后纵韧带, 到腰椎时渐渐变窄, 至腰 45 和骶 l 间, 其宽度只有原来的一半, 而腰骶部活动度最大,故后纵韧带变窄,造成了自然结构的薄弱点, 于是纤维环破裂,髓核易向正后方或左右侧后方突出。另外,成年后椎间盘进入成熟期,软骨
8、板穿入纤维环的血管,逐渐被纤维组织所梗塞,乃至消失,只能靠软骨板的渗透来维持营养。由于日常生活和劳动中,脊柱要负重和运动,椎间盘亦要承受来自各方的挤压、牵拉和扭转应力, 因此容易发生弹性减弱, 萎缩等退变,最后因外伤、积累劳损、受寒等外因导致纤维环由内向外破裂。因椎间盘缺乏足够的血供, 故修复能力较弱, 裂隙可逐渐发展到椎间盘边缘。 如髓核尚处在胶状体和膨胀时期,则膨胀的髓核必挤于裂隙之中, 影响裂隙的修复。 突出的髓核可刺激和压迫神经根, 甚至和神经根发生粘连,引超典型的腰腿痛症状,由于椎间盘突出, 还可导致脊椎不稳、 后关节错缝,这也可产生腰痛。反复发作,局部可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亦可刺激
9、神经根而发生腰腿痛的体征。早期“腰突” ,其后部纤维环部分破裂,髓核向后移位,顶起纤维环外层,突出物呈半球状,这种不完全突出,称幼稚型或隐匿型,症状出现较轻,也容易回纳。晚期则纤锥环后部断裂严重,髓核与纤维环完全突出,并与神经根发生粘连,这种情况,回纳比较困难。根据纤维环破裂位置,髓核突出的方向可分为:1 向上下椎体内突出 髓核向椎间盘上面的椎体或向下面的椎体通过软骨板血管遗迹突入椎体的骨松质内。临床x 线摄片,显示椎体杯口样切迹,称为 sohmorl 结节。较大的突出物,可使椎问盘变薄,椎间隙狭窄而使周围韧带相对地松弛, 椎体失去稳定性,可导致后关节错缝。2向前方突出 髓核向前突出, 使前纵
10、韧带松弛和破裂, 出现渗水渗血,待血肿吸收、机化后出现钙化或骨化, 引起椎体上下缘骨质增生, 多为唇状增生, 但因前缘无神经纤维参与,故不会引起临床症状。3 向侧后方突出 这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种, 因为腰椎的后纵韧带狭窄, 特别在下腰椎,仅有一半宽。 而纤维环侧后方也较薄弱, 所以髓核最易朝左右侧后方突出。 突出物刺激后纵韧带或压迫一侧神经根,引起腰腿痛症状。4 向后方突出( 中央型 ) 髓核向后部中央突出,突入椎管内,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因此,无论突出平面为腰34、腰45 或腰5骶 1,所产生的症状多为鞍区麻痹和排尿、排便障碍。如突出物很大,则可产生神经根症状。【临床表现】1腰部有外伤史或积累
11、劳损史。2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腰部反复疼痛,逐渐向一侧下肢放射,程度轻重不等。严重者不能久坐久立,翻身转侧困难,咳嗽、喷嚏或大便用力时,因腹压增高可使疼痛加剧。腰 45 和腰5骶 1 间突出者,下肢放射痛主要沿坐骨神经路线 (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后外侧及足背部)走行。腰23 或腰 34 间突出,则出现股神经路线(大腿前侧、关节、小腿内侧)、闭孔神经路线(髋关节)疼痛发麻。中央型突出除有马尾神经症状外,还可能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交替性疼痛症状。3腰部运动障碍腰部各方活动均受限制,尤以后伸和前屈为最。4腰椎畸形多数患者发病后即可出现腰椎侧弯,时间稍久则逐渐出现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5主观麻木感病程
12、较长者,常在小腿外侧、足背、足掌等处有主观麻木感觉。中央型髓核突出,可感觉鞍区麻痹。6患肢温度下降患者感觉患肢不温,怕冷,经与健肢对比,患肢温度确有降低,有时足背动脉搏动亦会减弱。7 .肌萎病程较长者,患侧臀肌、下肢肌肉萎缩,肌力略下降。腰 45和腰5舐l椎间盘突出,可出现臀肌和小腿肌肉萎缩;腰23 和腰 34 椎问盘突出,可出现股四头肌肌萎。【检 查】1腰脊柱姿势有 8090 的患者出现侧弯。病程略长可出现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甚至后凸畸形。2压痛点在腰45 或腰 5骶 l 间隙、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用力按压或叩击压痛点时,放射性疼痛可达臀部或下肢。在居髎、环跳、委中、阳陵泉、丘墟等穴,常有
13、不同程度的压痛。3特殊检查(1)华色曼氏征阳性(2) 陆温氏征阳性。(3)直腿高举试验阳性。(4)拉塞格氏征阳性。(5)林纳氏征阳性。(6)母趾背屈或跖屈力减弱或消失。腰45 间突出为跨趾背屈力减弱或消失。腰5骶 l 间突出,则出现母趾跖屈力减弱或消失。4腱反射改变腰 23或腰 34间突出,可出现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腰5骶 l 间突出,可出现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有时腰45 间突出,亦会出现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5 x 线表现 腰骶椎 x 线检查目的在于排除其他疾病,如肿瘤、结核、骨折等。同时查找与本病有关的异常表现, 如腰椎侧弯、 腰椎生理弧度消失、 椎间隙变狭窄和突出部的上下椎体唇样增生。椎管
14、造影可见椎问盘突出处有造影剂充盈缺损。必要时也可作c t 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腰突”的诊断要点是:突出间隙的压痛和叩击放射痛。典型的腰腿痛:腰34以上突出,表现为腰痛和患侧下肢的股神经痛,小腿内侧发麻,膝反射减弱或消失;腰45 以下突出,则发生腰痛和患侧大腿后缘、小腿后外缘疼痛,足背发麻,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母趾背屈力减弱或消失。 腰椎畸形: 腰椎侧凸或生理曲度消失。 直腿高举试验及拉塞格氏征阳性。华色曼氏征阳性。林纳氏征阳性。 x线表现为腰椎侧凸,生理曲度变直,腰椎间隙狭窄, 椎体前后缘唇样增生。 x 线椎管造影表现为椎间盘突出处有造影剂充盈缺损。本病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1腰椎结核腰痛
15、可伴发坐骨神经痛,常有全身症状,持续进行,低热,血沉增快,下腹部有时可触及到冷脓肿。 x 线片显示椎间隙模糊、变窄,椎体边缘有相对性骨质破坏。2马尾神经瘤 以神经纤维瘤较多见,临床表现为一般腰痛及压痛不明显,不同部位的肿瘤有相应的神经痛,症状持续进行,无间歇缓解,尤以卧床时疼痛加重,夜不能寐。严重时肿瘤压迫马尾神经, 发生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和排尿排便障碍。 脑脊液检查, 总蛋白量增高,脊髓造影有占位性病变。3强直性脊椎炎病变为进行性,早期有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病变自双侧骶髂关节发展到腰椎关节, 逐渐延及至胸椎和颈椎, 血沉增快, 病灶周围肌肉张力增高, 关节出现强直, 后期不难鉴别。4椎弓峡部裂
16、腰痛常伴有坐骨神经痛,病变多数发生在第五腰椎,摄腰椎双斜位x线片,表现为椎弓峡部有裂隙和骨缺损。5 腰椎椎管狭窄腰痛阵发,可有不对称放射痛,既可出现坐骨神经痛,也可发生股神经痛,腰肌张力增高,俯仰活动受牵制,行走时小腿疼痛无力和麻木,休息后缓解,呈间歇性跛行。 直腿高举试验阴性, 咳嗽、 打喷嚏无影响, 脊髓造影和ct 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6腰椎转移性癌多由前列腺和宫颈癌转移而来,腰部持续性痛,夜问加重,伴有消瘦、贫血、乏力、血沉增快, x 线摄片能明确诊断。【治疗】1治则 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滑利关节,松解粘连, ,挤压复位。2推拿治疗(1)手法:攘、按、扳、擦诸法,结合被动运动。2 ) 部
17、位及取穴:腰臀及下肢后外例、腰阳关、大肠俞、环跳、殷门、委中、承山、阳陵泉、绝骨、丘墟。【注意事项】1本病治疗期间,须用宽皮带固定腰部。2睡卧硬板床。3腰部尽量减少前俯后仰活动或震动4注意腰部保暖。总之,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较理想的保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便于临床推广使用。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第三腰椎位于腰椎生理前凸的顶点, 其横突所受牵拉力最大, 所以他的横突亦较其他腰椎横突为长。 腰椎横突上附着大小不等的肌肉, 两侧横突所对称的肌肉相互拮抗或协同作用,以维持人体重心的相对稳定。 由于腰三横突最长, 所以他承受的杠杆作用力最大, 其附着的软组织承受拉力亦大, 当腰部活动时, 第三腰椎横突遭受
18、外力和牵拉力超过其承受的限度时,就会引起损伤。【病因病理】1外伤腰部在前屈或侧屈活动时,因外力牵拉,使附着于第三腰椎横突上的肌肉、筋膜超过其承受力量,而致损伤。严重时可并发腰三横突撕脱性骨折。2劳损因横突过长,抵触腰背筋膜,经常摩擦挤压导致的慢性积累损伤。3风湿和局部受寒一侧腰肌因风湿或受寒而致紧张痉挛;引起对侧或同侧肌肉在牵拉的作用与反作用力的影响下损伤。其病理表现为腰三横突附着肌或筋膜拉伤后由于纤维撕裂出现水肿血肿,刺激周围神经,引起腰肌或神经支配区的肌肉痉挛和疼痛。【临床表现】1腰部有负重和不同程度的外伤史。好发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2腰痛一侧腰三横突部疼痛并影响到臀部、同侧内收肌和大
19、腿前侧,对侧腰部也可有牵制痛。咳嗽、喷嚏时无影响。3活动障碍腰部俯仰活动受限,作健侧侧屈或腰部旋转活动时尤甚。【检 查】1 压痛点 在患侧第三腰椎横突尖端部有明显压痛,并可触及条索状硬块。2 局部肿胀早期横突尖端部隆起。3患侧内收肌张力增高髋关节外展受限。4菲巴氏征阳性。【治 疗】1治则 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2推拿治疗(1)手法:按、揉、拨、攘、擦诸法与被动运动。(2)取穴及部位:腰三横突部、同侧内收肌部、大肠俞、肾俞穴。【注意事项】1腰部宽皮带固定。2治疗期问,要避免腰部怍屈伸和旋转活动。3注意局部保暖。棘上、棘间韧带损伤棘上和棘间韧带损伤是指弯腰时突然遭受外力或负重时,腰肌突然失
20、力而引起的损伤。腰椎韧带限制椎骨间的过度活动, 正常情况下肌肉的保护作用使韧带避免遭受过度的外力牵拉。只有在韧带处于紧张状态,而肌肉收缩力量不足时。韧带才能被外力拉伤甚至断裂。【病因病理】1弯腰负重损伤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在正常情况下受骶棘肌保护,但在人体弯腰搬运重物时, 骶棘肌处于松弛状态,臀部及大腿后部肌肉收缩, 以腰椎为杠杆将重物提起,其支点在腰骶部, 由于骶棘肌在腰部前屈时处于松弛状态, 所以力全落在韧带上, 极易造成棘上韧带自个别棘突上撕脱损伤。 或在弯腰劳动时, 突然受外来重力迫使腰前屈, 引起棘上韧带的崩裂。由于棘上韧带大多终止于腰34 棘突,而腰 4 以下无棘上韧带,在弯腰时,其
21、应力落在棘间韧带上, 棘间韧带受到强力牵拉或外力作用于该韧带上, 则容易发生损伤或断裂。2慢性劳损引起的损伤长期从事弯腰劳动,其维持弯腰姿势的应力,主要由棘上韧带和棘问韧带负担, 由于韧带常常受牵拉而超出其弹性限度被拉松, 逐渐发生水肿增生和粘连,刺激腰神经后支而引起慢性腰痛, 或因韧带纤维发生退变时, 弹力减小, 这对如弯腰提重物,亦可发生部分纤维撕裂损伤。【临床表现】1棘上韧带损伤有弯腰劳动突然受重力牵拉或弯腰负重而发病,脊柱中线部位疼痛,痛点常固定在l2 个棘突,腰部前屈运动时加重,疼痛性质呈断裂样,针刺样或刀割样。腰肌张力增高,不能弯腰,坐卧困难。3 棘间韧带损伤往往与棘上韧带合并损伤
22、, 病变在棘突间隙。 单独损伤多在腰45 及腰5骶 1 间隙,疼痛无力,弯腰时病变部有断裂样感觉,骶棘肌痉挛,腰部运动障碍。【检 查】1局部压痛明显,主要在损伤的棘突顶点及棘突间隙部。2急性损伤者,在损伤的棘上韧带处,有条索状反应物,偏于棘突旁。崩裂时可触摸到两侧断端,局部肿胀。 棘间韧带损伤时,两棘突间隙有明显压痛,并在患部可触及一高起的膨隆成半球状的软块,作局部封闭后疼痛可立即消失。3慢性损伤者,可发现棘上韧带松弛,在损伤处呈片状或条索状与下面剥离。如损伤在棘间韧带,则在两棘突间隙压痛。4陆温氏征阳性。5棘间韧带造影 可显示棘间韧带断裂、穿孔、松弛等类型。【诊 断】棘上韧带损伤的诊断要点是
23、,脊柱中线部位疼痛,呈断裂样或刀割样, 不能弯腰, 腰肌 张力增高,坐卧困难,损伤处有条索状反应物和下面剥离感。棘间韧带损伤多与棘上韧带同时受伤, 棘突间隙疼痛, 弯腰时出现断裂样感觉, 单独损伤时多在腰45 和腰 5骶 1 间隙,骶棘肌痉挛,腰部活动受限,尤以前屈时为甚。【治 疗】1治则 理筋整复,活血散瘀,消肿止痛。2推拿治疗(1)手法:按、揉、拨、擦诸法。(2) 部位:患部棘突和间隙,结合周围软组织。【注意事项】1 本病治疗以理筋整复为主, 如无剥离移位, 则手法以活血散瘀为主, 治疗时制动12周。2术后损伤部宜用宽皮带(腰带) 固定。3患部保暖。腰部软组织劳损腰肌、 筋膜、 韧带等软组
24、织受到机械性的持续过度牵拉, 而产生局部组织慢性损伤一如: 缺血、缺氧、渗出、粘连变性等称为劳损。往往与从事职业和劳动姿势有一定的关系。【病因病理】腰部劳损是一种静力性损伤, 主要由于腰部疲劳过度如长时间的弯腰劳动(翻砂、插秧、割稻等)致使肌肉、筋膜、韧带持续牵张,使肌肉内的压力增高,血液供应受到影响而处于缺血状态。 这样肌纤维收缩时消耗的能源得不到充分补充, 同时在缺氧情况下, 肌糖原不能充分利用,产生大量乳酸,再加上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消除,积聚过多,而引起水肿、粘连。如此反复,即可导致组织变性(增生及肥厚) ,形成慢性劳损。另外,由于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后, 未及时治愈或因多次损伤,局部渗液出
25、血, 产生纤维性变或瘢痕组织,刺激神经末梢而形成慢性腰痛。由于先天性病变如腰椎骶化、脊柱隐裂,造成结构上的薄弱环节,亦容易引起劳损。【临床表现】1有连续弯腰劳动或长时间在固定姿势下劳动的病史。2慢性腰痛,时轻时重,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缠绵不愈。3腰部重着牵掣,如负重物,压痛不明显,无明显活动障碍。4急性发作时有明显压痛,肌肉痉挛,腰椎侧凸甚至出现下肢牵涉痛。但直腿高举试验多为阴性。5压痛点局部封闭后,症状能迅速缓解或消失,劳动后又会复发。【治 疗】1 治则 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松解粘连,消肿止痛。2推拿治疗(1)手法:攘、按、揉、擦及被动运动。(2)部位:局部及周围。【注意事项】1加强腰肌
26、锻炼,每曰做腰部屈伸运动,每次不得少于20 次,随后手掌摩擦生热擦腰部,反复35 次。2局部保暖,睡硬板床。3避免长时间弯腰劳动。退行性脊椎炎退行性脊椎炎又称脊柱骨关节炎、 肥大性关节炎、 增生性关节炎等, 是中年以后发生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 常累及负重和活动范围较大的关节, 临床上以腰椎发病较高, 其中腰4、 5 椎体增生早,远远超过腰 13 椎体。其诊断标志是脊椎因退变出现椎体边缘,小关节刺增生唇样改变而产生腰部酸胀疼痛症状者。【病因病理】由于腰部外伤、 劳损和腰部过度活动或长时期负重, 致使椎间盘产生退变, 弹性软垫作用减弱,使腰椎间隙变窄,同时引起周围韧带松弛,关节出现不稳定, 导致
27、椎体两端不断受到牵拉刺激和震荡、冲击,日久形成骨赘。40 岁以上,劳动强度大或肥胖体质容易发生本病,压力和牵拉力是引起骨刺的主要因素。骨刺发生的部位,多在脊椎生理曲度的凹侧, 腰椎骨刺多发生于椎体的后缘, 于是容易产生临床症状。骨赘的产生一般与年龄成长成正比,年龄愈大,机体衰老退化,肌肉弹性下降,其应力集中在脊椎上,骨刺增生是椎体对于压力的反应,是骨组织对压力所产生的代偿性产物,是对脊椎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只有在骨刺初发生时, 由于机体尚不适应而产生疼痛不适的症状,到发展成熟,这些症状常可以消退。 但也有少数病例,骨赘作为一种病理因素刺激或压迫附近组织,如骨刺穿人椎管, 可压迫脊髓; 骨刺在椎
28、间孔处,可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和周围组织, 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 上述病理改变均可引起腰痛或下肢疼痛、 麻木无力的临床症状。祖国医学认为, 本病是人过中年而肾气渐衰, 复感风寒湿邪, 留滞经络,或因伤力使气血瘀阻,血脉凝涩,不能通达,不通则痛作矣。【临床表现】1患者多为40 岁以上的体质肥胖者,男性多于女性。2有从事长期弯腰劳动和负重的工作史或有外伤史。3腰部疼痛发僵,不能久坐久立,晨起症状较重,活动后减轻,劳累后加重。4腰部俯仰活动不利,但被动运动大多达到正常。5急性发作时,腰痛可牵涉到下肢痛。6骨赘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时,可出现下肢麻木无力,感觉障碍的症状。【检 查】1腰椎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2
29、局部肌张力增高,轻度压痛。3特殊检查(1)华色曼氏征阳性。(2)直腿高举略低于健侧,拉塞格氏征阴性。4 x 线检查可见椎体边缘有不同程度增生,或有椎间隙变狭、正常生理弧度改变。【治 疗】1治则 舒筋通络,活血散瘀。2推拿治疗(1)手法:攘、按、揉、擦、斜扳法,结合被动运动。(2) 部位及取穴:患部及周围加取腰阳关、大肠俞、委中穴等。【注意事项】1晨起应适当进行腰部活动锻炼。2睡卧硬板床,腰部保暖。骶髂关节扭伤和半脱位骶髂关节是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组成的微动关节, 其关节腔小, 周围有紧张的关节囊。 髂骨耳状关节面随骨盆的前倾、 后仰, 沿骶骨的关节面的横轴作一定幅度的旋转活动,可将躯干重力
30、经过骶髂传至两侧下肢, 对调整脊柱的重心稳定有一定作用。 骶髂关节面上覆有关节软骨, 两侧参差不齐的关节面相互交错, 借以稳定关节。 骶髂关节的前后侧有长短不等的韧带保护, 在骶骨粗隆与髂骨粗隆之间有骶髂骨间韧带加强, 因而, 骶髂关节只有少量有限的活动,超过生理功能外的扭转活动,则可引起关节扭伤和半脱位。【病因病理】由于弯腰或负重时突然闪腰, 使骶髂骨间韧带受到损伤。 另外长期弯腰工作或抬举重物,可促使骶髂关节退行改变, 久之发生损伤。 妊娠期可使韧带松弛和伸长, 常因弯腰和旋转活 动引起扭伤。骶髂关节半脱位是因其韧带被牵拉, 使髂骨滑离与他相对应的骶骨关节面, 使关节扭错移位,也可发生于胎
31、儿过大的产妇,分娩时扩张骨盆而引起扭伤,甚至出现关节半脱位。【临床表现】1骶髂关节及患侧臀部疼痛,可有一侧下肢牵涉痛。2活动障碍腰部过伸和健侧侧屈受限,患侧髋关节外展和外旋受限。3行走困难,负重不能。4骶髂关节脱位时,因髂骨移位,韧带被牵拉,于是骶髂部疼痛更剧烈。【检 查】1骶髂部明显压痛。2两侧髂后上棘不等高,患侧髂后上棘较健侧高者为骶髂关节向前半脱位,较健侧低者为向后半脱位。3特殊检查(1)盖斯兰氏征阳性。(2) 菲巴氏征阳性。(3)直腿高举试验受牵制,拉塞格氏征阴性。(4)髋后伸试验阳性。【诊 断】本病诊断要点,主要掌握舐骼部疼痛及压痛;下肢后伸、外展受限;盖斯兰氏征用性;菲巴氏征阳性。
32、【治 疗】1治则 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滑利关节,整复错缝。2推拿治疗(1)手法:攘、按、擦、斜扳法结合被动运动。(2) 部位:骶髂关节、臀部及下肢。(3)操作:骶髂关节扭伤治法: 患者俯卧位, 医者先施攘法子骶髂关节与臀部, 待肌肉略放松后,配合髋后伸和外展的被动运动。 下肢疼痛者, 可加攘下肢部。 按骶髂部以酸胀为度。 擦 热患部。湿热敷患部。舐骼关节半脱位治法:整复向前扭转错位的方法:患者健侧卧位:身体靠近床边,健侧下肢伸直,患肢屈髋屈膝,医者面对面站立,一手按住患者肩部向后固定其躯体,另一手按住患侧膝部向前向下作最大限度的揿压, 由于杠杆作用, 可使骶髂关节错动而复位。 患者 仰卧位:
33、医者站子患侧, 在作髋膝关节屈曲至最大限度的同时, 于屈髋位作快速伸膝和下肢拔伸动作。整复向后半脱位的方法:患者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肢膝关节屈曲至90 度,医者站在身后,一手向前抵住患侧骶髂关节;一手握位患肢踝上部,向后扳至最大限度的同时,两手作相反方向的推拉。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于患侧, 一手向下压住患侧骶髂部; 一手托住膝前部, 两手对称用力, 使患下肢后伸至最大限度,然后两手同时作相反方向的骤然扳动。在整复时,常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响声。【注意事项】1在整复错位时,手法作用力的中心要在患侧骶髂关节。手法稳健而有突发性,用力沉着而不粗暴。2推拿治疗后,患者症状可立即缓解,但因骶髂关节韧带
34、损伤需要修复过程,故在两周内不作下肢较大幅度的活动。3卧床休息,髋膝关节可取屈曲位姿势。4患部保暖。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梨状肌起自第二至第四骶椎的前面, 肌纤维穿过坐骨大孔向外, 止于股骨大转子内上方,是髋关节外旋肌,受骶丛神经支配。 梨状肌把坐骨大孔分成上、下两部分, 称为梨状肌上下孔,在梨状肌上方有臀上神经和臀上动、静脉;在梨状肌下方有阴部神经、股后皮神经、坐骨神经、臀下神经和臀下动、静脉通过。 因此凡是梨状肌病变,都可引起周围组织一系列症状,故称为梨状肌综合征。【病因病理】1 外伤 髋关节过度内外旋和外展或蹲位起立时, 因梨状肌过度收缩或牵拉而致损伤,使梨状肌肌腱撕裂,渗水、渗血,导致局限性
35、肌束隆起,伴肌肉保护性痉挛,刺激下方的组织引起臀部和下肢疼痛的症状。2变异梨状肌变异主要是由坐骨神经的位置改变。正常的结构是坐骨神经自梨状肌下方出来, 而变异的情况有两种类型, 一是坐骨神经从梨状肌肌腹中穿出, 另一类是坐骨神经高位分支, 即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处就分为腓总神经和胫神经, 腓总神经从梨状肌肌腹中穿出,胫神经在梨状肌下出来。当感受风湿或骶丛受刺激时,即可引起梨状肌痉挛。 这是因为风湿或骶丛神经受压,导致梨状肌营养障碍,出现弥漫性水肿,而使肌腹钝厚、松软、弹性下降等,直接影响梨状肌上下孔变狭窄, 而刺激和压迫坐骨神经、 血管等组织,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表现】1患者有扛抬重物或蹲下
36、站起以及髋关节过度内外旋的外伤史。2臀部疼痛,且向下肢后外侧放射痛,其性质是“刀割样”疼痛,咳嗽或打喷嚏时加剧。3患侧下肢不能伸直,自觉下肢变短,步履跛行,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检 查】1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有明显压痛。2梨状肌处可触及条索状反应物或弥漫性肿胀的隆起肌束。3 患肢直腿抬高80以前,臀部及下肢疼痛剧烈, 当抬腿超过 80时, 疼痛即可减轻。4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5髋关节外旋、外展活动受限。【治 疗】1 治则期 舒筋通络,活血散瘀。2推拿治疗(1)手法:按、揉、弹拨、攘、擦及被动运动。(2) 部位:臀部梨状肌肌腹处和下肢。(3)操作要求:急性期:以按、揉、弹拨梨状肌为主,使梨状肌条索状肌
37、束平复为止, 随后顺按梨状肌,是在痛点静按半分钟结束。慢性期:俯卧位,按揉梨状肌,呈进行弹拨 条索状肌束; 攘梨状肌及周围部, 待肌肉略放松后, 配合髋关节后伸和外展、 外旋被动运动。 擦热患部,以热为度。湿热敷患部。【注意事项】1梨状肌位置较深,治疗时不能因位置深而用暴力。2急性损伤时,不宜作深部针刺。3急性损伤时宜卧床休息12 周。4局部保暖。髋部伤筋髋部伤筋,主要指外伤引起的髋关节炎、髋部滑囊炎、退行性髋关节炎、弹响髋和扁平髋。【解剖生理】髋关节是一完善的杵臼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外包关节囊,周围有有韧带固定。髋臼是由髋骨、坐骨和耻骨连结而成,开口斜向前、向外和向下,其软骨面呈马蹄形
38、,边缘部分较厚。 髋臼周缘上有纤维软骨形成的关节盂唇, 加深于髋臼的深度, 可容纳三分之二的股骨头,且与股骨头之间有真空吸引作用,从而加强了关节的稳定性。股骨头呈半圆球状,以股骨颈和股骨干相连, 使股骨干远离髋臼, 以适应髋关节大幅度的活动。 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形成一个角度,叫做内倾角,又称颈干角,正常范围在12 15之间。内倾角大于正常,为髋外翻,小于正常,为髋内翻。股骨头的血供, 主要来自三个途径: 关节囊的上支持带动脉和下支持带动脉, 股骨干营养动脉; 圆韧带动脉, 其中以关节囊和圆韧带的血管为最重要, 如股骨头的血液供应遭到破坏, 就会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并发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囊
39、起于髋臼周缘, 大部分止于股骨颈基底部,将股骨颈包于囊内 (只有颈后面外侧一小部分露于囊外) ,故股骨颈骨折时,多数为囊内骨折。囊内壁有坚强的髋股韧带,前下方有耻股韧带,后方为坐股韧带,髋臼和股骨头之间有圆韧带相连, 起到稳定股骨头的作用, 因此髋关节损伤的机会要比其他关节为少。髋关节是一个多轴关节,可以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活动,其活动力依靠肌肉的收缩。前屈主要为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的作用,正常屈曲为 l 30 140。后伸主要为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的作用,正常后伸 l0 30 。内收为内收长肌、 内收短肌、 内收大肌、 耻骨肌和股薄肌的作用, 正常内收为20 30 ;
40、 外展为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上部、阔筋膜张肌的作用,正常外展为 45 60 。外旋为梨状肌、闭孔内外肌、股方肌、臀大肌下部、内收肌上部与缝匠肌的作用,正常外旋为40 50 。内旋为臀中肌、臀小肌前部和阔筋膜张肌的作用,正常内旋为 30 45 。一、损伤性髋关节炎髋关节因外伤或劳损而致关节囊和软骨的损伤, 产生局部无菌性炎症和粘连, 引起髋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的症状,均称损伤性髋关节炎。【病因病理】1 急性外伤 由于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的侵袭, 而致髋关节关节囊和关节软骨的损伤,产生软骨破裂和囊内水肿,血肿,形成无菌性炎症和粘连,引起剧痛和运动障碍。2慢性劳损 由于长途跋涉和爬山登高或髋关节过度的
41、活动,使关节马蹄形软骨受到频繁摩擦而引起损伤,发生无菌性炎症或粘连,逐渐影响关节的活动功能。【临床表现】髋关节有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史, 患侧髋关节和腹股沟处疼痛, 可出现轻度肿胀, 关节 活动障碍,步行困难,急性损伤或发作时,足不能踏地,步行不能。【检 查】1患侧腹股沟和髂前上棘后缘有明显痛压。2腹股沟处轻度肿胀。3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尤以外展、内收和内外旋为甚。4 x 线片示无明显骨质病变。【治 疗】1治则 舒筋通络,活血散瘀。2推拿治疗(1)手法:攘、按揉法结合关节被动运动或湿热敷法。(2) 部位及取穴:髋关节周围局部取穴。【注意事项】1本病治疗期间应适当休息,避免上楼、上坡活动。2不宜坐硬板凳。3局部保暖。二、髋部滑囊炎髋部周围有很多滑囊, 临床上比较重要的有髂耻滑囊、 大转子滑囊和坐骨滑囊。 凡创伤、感染、 化学反应及类风湿病变等,使关节周围滑囊积液、 肿胀和出现炎性反应者, 均称为髋部滑囊炎。本病多见于老年。【病因病理】1髂耻滑囊炎髂耻滑囊位于髂腰肌和骨盆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第三人民医院气压弹道碎石考核
- 中国稀土热障涂层材料项目创业计划书
- 唐山市中医院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资质考核
- 中国正钒酸钠项目商业计划书
- 通辽市人民医院老年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处理考核
- 运城市中医院检验质量控制考核
- 信息化条件下高分子材料及应用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
- 极地冰区半潜式钻井平台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大纲)-图文
- 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次磷酸镍项目投资计划书
- 2025年全国海洋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200题)
- 《红星照耀中国》中考题集(含答案解析)
- 应聘妇女主任的简历
- 非遗蜀绣的传承发展路径研究
- 河北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题库(带答案)
- 公共管理学:理论、实践与方法 课件全套 汪大海 第1-18章 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的变革
- 瑞幸咖啡副店长认证考试题库
- 某校水、电、气、暖安全管理制度(4篇)
- 【MOOC】食物营养与食品安全-中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课件】第21课《小圣施威降大圣》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桑叶种植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