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初步分析【EAP学院发表版】_第1页
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初步分析【EAP学院发表版】_第2页
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初步分析【EAP学院发表版】_第3页
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初步分析【EAP学院发表版】_第4页
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初步分析【EAP学院发表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初步分析作者:甘道夫2016年02月16日来源:责任编辑:admin2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初步分析甘道夫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心理学背景:为雇主打工的绝不止劳动者本人通常认为,为雇主打工的仅仅是劳动者本人,因为,劳动者的亲人们并没有走进同一个工厂里面做工啊!然而,从劳动者的角度来考虑,事情就远远不是这样。如果劳动者在本地就业,那么对于家人的影响并不大,一般来说,下班之后他就会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如果家中有事(例如失火),他也可以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赶回家中。然而,对于在外地工作(尤其是工作地点与家庭远隔千里)的劳动者而言,事情就要变得复杂得多。1由于工作时间

2、紧(许多公司每个星期只放一天假,甚至根本没有休假),他们无法在非法定节假日的时间回家与亲人团聚。由于法定节假日“一票难求”,相当一部分劳动者仍然错失团聚的机会。2由于长期不在家中,与家庭成员的关系逐渐疏远。对于亲子关系来说,这种疏远往往是无法弥补的。新闻报道中常有“留守儿童”不认识爹娘、与父母关系淡漠的人伦悲剧。3由于打工者外出工作常常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即使带在身边,孩子到哪里上学也足以难倒英雄汉),只能丢给家中老人看管。老人往往年老体衰、耳聋眼花,不但不能指导孩子的学习,甚至连孩子的人身安全也无法保障。新闻报道中常有“留守儿童”游泳溺死、玩游戏出事故、被人贩子拐卖、甚至被强奸之类的事件。至

3、于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多数是惨不忍睹的。既然家长管不了,当然也不能要求老师多么尽心。于是,这些孩子往往念不完初中就辍学了。他们不会考虑考高中、考大学的事情,一是因为家里穷,二是因为根本考不上。4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道德水平与处世能力令人忧虑。一部分孩子变得脆弱敏感、胆小如鼠;另一部分则变得胆大妄为、无法无天。许多人都惊诧于新闻报道中十二三岁的男孩子杀人放火、抢劫强奸,其残忍与胆大之程度,令成年人为之咋舌;更有无知幼女,受人哄骗失身,以致沦落风尘,甚至自称老鸨、逼迫其他女孩从业。至于什么“古惑仔”、“小太妹”,更是成群结队。5许多夫妻一方外出、一方留守,即使同时在外地工作,却往往不在

4、同一公司,以致难以相会。他们或者压抑自身需求、或者匆忙相会匆忙结束、或者用A片意淫,而把持不定者则与他人苟合。一旦“绿巾”盖顶、东窗事发,这些苦命人儿情何以堪?劳燕分飞,指日可待也!6外出打工多为男性,留守家中多为老弱妇孺。没有青壮年男子在家,留守者往往胆小懦弱,这就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一些犯罪团伙专拣农村留守家庭出手(这些村庄往往是“家家打工、户户无人”),偷鸡摸狗、坑蒙拐骗、强奸妇女、抢劫杀人。所有我们能够想到的罪恶,都已经发生;所有我们没有想到的罪恶,正在陆续上演。劳动者抛妻弃子外出工作,无非是为了多挣工资,奉养老人、照顾子女。他们尤其希望能够给自己的孩子留下足够的钱,让他们有一个“远

5、大前程”。然而现实是,他们在外地工作很难挣到足够多的钱,而家中却往往“后院失火”老人生病、妻子出轨、孩子辍学(甚至进监狱)!然而,这些都是留守者自己的过错吗?也许有人对“妻子出轨”颇感愤怒,大骂其“不守妇道”。然而,作为当事人的妻子来说,丈夫常年不在家,房子漏了无人补、玻璃被砸无人换、电器损坏无人修,所有肩扛手提、爬高上低,以及所有的农活(种过地的都知道那有多么难做),乃至农村修房子必须的拉砖头、扛水泥的活全让女人干(总不能让七老八十的老人和七八岁的小孩子来做吧,况且帮工不是那么容易请的),有时候还会被地痞无赖上门欺负,你还要求这家的女人不应该有其他想法!天哪,你以为人家是圣母、或者是你家的奴

6、才啊!许多人都认为打工仅仅是付出劳动力,得到金钱,然而实际情形是:劳动者必须付出亲情+友情+爱情+自身健康+家人健康+子女前程,来换取可怜兮兮的一点点金钱!总之,为雇主打工的不是劳动者一个人,而是劳动者的全家人!劳动者为雇主工作的时间不仅仅是上班的N个小时,而是全天24小时(他们下班的时候也没有过上普通人的正常生活)。劳动者为雇主付出的绝不仅仅是劳动力,而是整个家庭过去、现在和未来可能的幸福与安宁!人格分析:留守儿童的人格状况“留守儿童”大多是“怀疑型人格”。他们从小缺少关爱,人际关系淡漠,没有安全感;他们希望与别人亲近,但是不知道从何下手,更不知道怎样长久地维持亲密关系;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喜欢

7、的人和物,都不会特别长久、不可能陪伴自己终身,自己不可能永远拥有什么东西。他们的现实生活就是这样:猫狗会死去、朋友会离散、父母不在家、房子是租来的(随时会搬家)、爷爷奶奶随时有可能死亡;张家父亲在工地上被砸死了、李家母亲喝农药自杀了、同桌因为家贫退学了、老师调动工作跑掉了;父母突然离婚了、自己突然没学上了(因为打工子弟学校被关闭了)、升学考试落榜了;家族长辈带着媒人上门,宣布把自己嫁给隔壁村的老光棍(彩礼钱都已经收下了)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导,他们的学习习惯往往很差,注意力不集中、专注力下降。很多留守儿童的家庭十分贫困,孩子们往往饿着肚子上学;有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天天饿得头昏眼花。这个样

8、子,学习成绩怎么会好?更不要说升入名校就读了。很多贫困地区的儿童,十岁才上小学一年级,小学没毕业就直接去打工;女孩十五岁左右就有可能嫁人。他们缺少父母的指导,所以不懂得自我保护,人格界限模糊。他们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尊不受侵犯;如果受到冒犯,也不知道怎样回击。农村留守儿童(尤其是女童)容易遭受性侵,因为她们没有受过性教育,也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长大以后,他们更加不懂得如何主张自己的权益。在寻找工作的时候,他们不敢尝试有挑战性的工作,也不敢向雇主提出任何条件;无论是工作时间、劳动强度,还是工资、奖金,全都不敢提出要求。他们害怕触怒别人;因为她们从小就没有依靠,他们知道没有人为自己出头;他

9、们担心触怒别人会招来报复(例如被流氓毒打)。在人际交往中,他们不敢触怒别人,以免失去朋友。所以,任何人都可以向他们提出非分要求,他们一定会答应。但是,他们知道对方是在利用自己的弱点谋取利益;所以,愤怒在所难免。只是,他们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愤怒,不知道怎样报复对方,只能隐忍不发,或者自认倒霉离开。他们不知道怎样把握人生的机遇,不知道如何谈判条件。或者是过分讨好别人,却不敢说出来自己希望对方为自己做什么事情,结果惹人厌烦;或者是默默地为对方做很多事情,以为对方会帮助自己解决困难,但对方根本没有这个打算;或者千方百计表现自己的才能,却不敢承认自己有才能,只说是“临时起意”、“凑巧的”;如果他们终于

10、有勇气提出自己的想法,却被对方否决(对方当然有这个权利);他们就会万分痛苦,感到自己很尴尬、很丢脸。因为,在他们提出要求之前,根本没有后备方案,不知道怎样找一个台阶下台,给自己保留面子。如果对方说“我考虑一下,回头再联系你”,他们就会一直等下去;他们知道对方已经拒绝了自己,但还抱有一线希望;他们也不敢主动联系对方,因为这样做更尴尬,连怎样引入话题都不知道。“留守儿童”就是这样的一群人。这就是现实。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和绝对的把握,别碰他们。否则,他们会更加痛苦和绝望,这是在害他们。责任:留守儿童出现的各种问题,是谁的责任?这不是父母的责任,而是社会的责任。贫富差距悬殊,很多农民必须出外打工;他们

11、在农村里根本没有任何致富的机会,连养家都成问题。农村太贫困。很多农民辛苦一年,连三千块钱都挣不到,并不是所有农民都可以等着村子里分红的。甘肃、宁夏、青海地区,一些贫困农村,村民一年的收入也就是一百多块钱(我没有夸张)。挣钱很难,花钱的地方却很多:柴米油盐、种子农药化肥、孩子上学、老人生病,分分钟可以把家底掏空。想要多挣钱,只能去打工。打工的时候不能带上孩子;城市里上学很贵,而且未必有学校愿意收外地孩子。尤其是还有一两年就要参加中考、高考的孩子,更不能带去城市里,否则就是“高考移民”,没有考试资格。何况,城市雇主不会提供家庭宿舍,全都是一大堆人挤在一起,像鸽子笼一样。夫妻同时进城,还不一定能同时

12、被一家工厂录用;即使进入同一家工厂,也没有夫妻房。夫妻如果分别被两家工厂录用,一年半载见不着面也属正常。如果想要在工厂之外租房子,那就别想有钱剩余下来;房东知道工厂的工资水平,他们定出的房租价格,几乎可以让房客没有任何存款。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带着孩子?即使把孩子接到城市里,也只能当做野孩子养。白天父母上班,在工厂里呆十几个小时,回来基本上倒头就睡。小孩子跟着父母,其实跟没有父母差不多。如果小孩乖一些,在学校里读书,那还好;如果小孩已经厌学,那就是整天东游西荡,像脱缰的野马。即使小孩子在学校里读书,也未必就好。城市孩子欺负农村孩子、高年级欺负低年级、甚至老师也不喜欢他们,这种事情多得很。被欺负的

13、孩子根本不敢声张,因为他们不愿意给父母添麻烦;何况,父母没有能力帮助他们。思考(1):为什么农村父母希望把孩子送到城市里读书农村父母希望把孩子送到城市里去读书,根本原因还是城乡教育资源的巨大差距。我曾经看过一个人写的文章,他跟随打工的父母在北京上了几年学,又被父母送回乡村学校读书。他的成绩在北京的学校里并不出彩;但在乡村学校里轻松考第一,而且是年级第一。一些在乡村学校读书的孩子,英语水平很差,音乐美术都没有学过(很多乡村学校没有副科老师),更没有见过电脑。当他们面对城市同龄人的时候,往往成为被嘲笑的对象。这就是教育水平的差距。父母们把孩子们送到城市里的学校,就是希望孩子们受到更好的教育、可以考

14、入更好的高中和大学。对于农村的孩子们来讲,升学是唯一可靠的改善自身命运的方式;如果孩子可以从好学校毕业,找到好工作,就可以改变全家人的命运。如果运作得当,这就是一种“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父母们有这样的原始焦虑、原始驱动力;城乡教育资源的巨大差异,就是这种驱动力的本源。另外一种驱动力,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担心没有人照顾小孩,小孩可能学坏。孩子的爷爷奶奶,年纪很大,往往没有精力和体力管教孙辈;孩子可能因为无人约束,就到处闯祸。因为无人约束,孩子可能就会不学习、乱调皮;等到面临升学考试的时候,才发现他们根本不可能考上任何高一级的学校。而如果送进城市里的寄宿制学校,就会有老师代替父母看管孩子;家长

15、们不用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问题,也觉得有老师督促,孩子的学习不会很差。了解以上的本源动力之后,我们才能谈“留守儿童应当在农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里面读书”。思考(2):留守儿童应当在农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里面读书农村孩子进入城市学校读书,固然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但也可能面临很大的挑战。太小的孩子(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依恋父母的阶段;太早离开父母,孩子就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不敢为自己争取任何东西;他们知道他们没有依靠,甚至觉得自己已经被父母抛弃。一些孩子可能从此变得畏缩;认为如果自己不招惹别人,别人就不会欺负自己;结果总是不敢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一些孩子面临严厉的班主任、骄傲的城市同

16、学,产生自卑心理;结果造成社交障碍,无法融入城市学校的大环境中。另外一些孩子可能会拉帮结派,借助“团体”的力量来相互取暖、相互保护。当学校里同时存在好几个帮派的时候,一些孩子可能就会结交社会混混、拜“老大”,以获得更多的力量支持。可想而知,存在以上心理问题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而让小孩子(小学生)留在乡村学校读书,就可以弥补上面的一些缺憾。由于是在本乡本土学习,所以每天都可以回家见到亲人(不一定是父母,父母可能长年在外打工);孩子们会得到亲人的关爱和支持,形成安全感。亲人的关爱,是老师们无法替代的。由于本村的小伙伴们都在一起上学,彼此熟悉,也有很多时间在一起玩;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同时,由

17、于在本地上学,有很多亲情资源和朋友资源可以调动;孩子们解决困难的能力也会逐步提高。但是,由于城乡教育发展的巨大差距,很多孩子在初中阶段就必须到城市的学校去读书。许多乡村是没有初中的,最近的初中都在镇上、县城里面;一些经济条件很好的父母,会把孩子直接带进大城市。从熟悉的乡村到陌生的城市,孩子们的心理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父母需要帮助他们跨越过这些困难,到达彼岸;否则,他们会在城市里过得很不开心,甚至迷失自我。第一,与亲人的长时间分离,本身就可以导致内心的恐慌。父母可以教会他们如何打电话,与亲人联系。第二,与小伙伴的长时间分离,也许永远不会再见面。父母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伙伴的通讯录,学会如何给伙伴们写

18、信、聊QQ。第三,不知道怎样与城市同学进行社交。父母需要教会他们简单的社交技巧。第四,对城市环境不适应,不知道什么是地铁、超市、电脑、肯德基。父母可以把孩子们提前带到城市中,学会如何在城市里面生活:如何看地图、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出租车,如何去超市购物,以及什么是肯德基、麦当劳。至于电脑,城市的学校里面会有计算机房;老师们会负责教学生如何用电脑。第五,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求助。父母可以教孩子们如何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第六,遭遇不公正待遇、或者他人的误解的时候,不知道如何申诉。这也是父母需要教给孩子的社交技巧。第七,遭遇侮辱、诽谤、暴力侵犯的时候,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父母需要教会孩子如何拨

19、打110。思考(3):留守儿童的文艺教育问题这个话题,严格来说,已经不是心理学问题了。但是,它是教育问题的一部分。我参加一个文艺群的讨论的时候,看到很多人都在讨论怎样在农村学校普及艺术教育,因为,农村地区的艺术教育,比城市里落后很多。我当时还要忙着做其他的事情,就没有参与进去;事后,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寻常的艺术教育,例如歌唱、舞蹈、美术之类,恐怕都难以在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山村)的学校里面推广。原因如下:首先,这些艺术教育需要专门的老师来教授;这些老师至少应当是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艺术生的学费十分昂贵,毕业生几乎不可能去乡村学校就业;那里的工资太低、生活清苦,毕业生们恐怕一辈子也挣不回来自己当初的学费。第二,好的艺术教育,都需要金钱作为支撑,没有钱的人想都不用想。我上高中的时候,学校里面的美术生,每个月购买画具、颜料的费用,都至少需要四五百元。乡村学校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和初中生)虽然不需要像城市里的高中、大学的美术生一样每天不停地画,也许一个学期只需要购买一次画具和颜料;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消耗,也让很多贫困家庭吃不消。第三,艺术课都是副科,中考、高考并不考试这些科目。很多家长、老师、学生也都不重视它们。第四,在农村学校,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往往低于城市学校的同龄人,而升学又是农村学生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途径(其他途径的机会太渺茫);因此,农村学生的升学压力更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