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路 徐全庆 徐卫东又看一眼脚下的路。路面已经有些破损,一如他的心,布满点点伤痕。 徐卫东依然记得修路的情景。那时候,这是村里通往外界的唯一的路。土路。晴天坑坑洼洼,雨天泥泞不堪。乡亲们多希望这是一条水泥路呀。修路要钱,但大家没钱。 徐卫东有钱。那时徐卫东在浙江打工,挣了点钱。但不够修路的。徐卫东就和乡亲们商量,能不能大家凑点钱。大家都摇头说,哪有钱呢。徐卫东说,他愿意出一半的钱,大家凑一半就行。大家还是摇头,那也出不起呀。徐卫东狠了狠心,出了百分之七十的钱,路才修起来。 纯粹是做好事呢。徐卫东很少回村里,那时正准备把全家带出去呢。 通车那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跑到路
2、上来。连猫呀狗呀的也都跑来了。大家在上面蹦呀跳呀,都很兴奋。见了徐卫东,都说着感激的话。有人还说,下次换届,一定要选徐卫东当村长。这话引来一片附和。 离开村后,还时不时有人给徐卫东打电话。说不两句就会提到那条路,自然还是一番感激。他们说附近的村子的人羡慕死他们了,都恨自己村里没有个徐卫东呢。 这条路啊!徐卫东想起来就眉开眼笑的。都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这次回来,徐卫东感到了明显的变化。周边的村子也都通上了水泥路,宽阔,平整。相比之下,他们村的这条路既旧且破了。徐卫东觉得很纳闷,现在大家都有点钱了,为什么不把坑坑洼洼修补一下呢?这用不了几个钱呀。 更让徐卫东纳闷的是,乡亲们见了他,明显没有了过去的
3、热情,甚至有些敌意。我哪儿得罪他们了吗?徐卫东一个劲地反思,却始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晚上,过去的邻居刘大爷到徐卫东住的宾馆找他(他的家早已搬到浙江,村里的房子还在,但已多年不住人了)。刘大爷犹犹豫豫的,似乎有什么话想说又说不出口。徐卫东就说:“有什么话你尽管说。” “我说了你别生气。不是我要来,是他们都逼着我来找你。”刘大爷又犹豫了一会儿,这样开场了。 徐卫东茫然地望着刘大爷。 刘大爷说:“想来你也看到了,附近的村子也都修路了,又宽又好。”徐卫东很认真地点点头。“关键是他们的路都是政府修的,不要老百姓出一分钱。” 徐卫东的心里就咯噔一下,盯着刘大爷看。 刘大爷躲开徐卫东的目光,眼睛看着脚下
4、,接着告诉徐卫东,村民们想让政府把他们村的路重修一下,政府说那路还能用,暂时没那么多资金,先给更需要的村修。村民们就觉得自己吃了亏,别人的路他们就觉凭什么我们的路就得自己出钱?这样一想,都是政府来修,得是徐卫东害了他们。不是徐卫东当年坚持修路,他们现在也能有更好的路,还不要他们出一分钱! “他们逼着我来问问你,能不能把当年修路的钱退给他们?”刘大爷嗫嚅了半天说。 徐卫东瞪大眼睛望着刘大爷,直到他离开,没有说一句话。 第二天,徐卫东刚一起床,就发现他的门口围满了村民。都是来要钱的。 徐卫东把钱给了村民。然后,背起行李返程。 徐卫东最后回头看一眼身后的路,心中叹道,这条路呀。 他这次回来,是想带一
5、些村民到他的工厂里打工的。他的工厂发展壮大了,他本想让村人一起致富呢。 (选自北方文学2018年第10期) 5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刻画主人公徐卫东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方式,人物形象、生动,立体感十足。 B小说倒数第二段表明了主人公复杂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后悔当年组织修路之义举,又感慨村民的无知。 C村民对徐卫东由感激转变为冷淡乃至敌意,是因为徐卫东当年坚持修路让村民们出了钱,而在当下又得不到政府免费修路的福利。 D小说语言朴实自然,于平淡叙事中反映了当下无奈的社会现实,揭示了相对闭塞的农村需要思想改造的主题。 52 文章以“路”为题,有何作
6、用?53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画蛇添足”,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 【答案】51B 52(1)从小说故事情节的角度来看。“路”一方面是故事的线索,更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催化剂。(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徐卫东早年首倡修路并且投入巨资,而得到村民的感激与拥护;后来村民们因无法得到政府修路的福利而埋怨徐卫东,逼得徐卫东退钱给村民。一个古道热肠一心为公却又深明大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3)从凸显主题思想的角度看。小说以“路”为题,一语双关,象征意义。路需要自己去修,需要自己去走,不然的话,不但没有路,也会堵住本来已有的路。很多时候,思路决定出路。愚昧的村民目光短浅,逼走了热心的徐卫东,也堵死了
7、自己的致富之路。 53(1)我认为最后一段是多余的,理由如下:整个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已经完全呈现出来了,且倒数第二段“徐卫东最后回头看一眼身后的路”与开头第一段“徐卫东又看一眼脚下的路”形成前后照应。目光短浅逼走徐卫东的无知村民们最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小说在倒数第二段就此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的空间,给人以思考。倒数第二段“心中叹道,这条路呀”,主人公口中的“这条路”似乎另有所指,又未点破,使得读者深度思考作者创作文章的意图。 )我认为最后一段不是多余的,理由如下:在情节内容方面,2(最后一段使整个故事情节更加完整、更加真实,合乎情理却又出人意料的结局使小说在结局形成高潮,悬念就此解开。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徐卫东早年带领村民们修路得到拥护,视为义举;而他在外建工厂富裕起来后仍然不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连锁超市转让协议书
- 车位租赁合同协议书
- 顺丰司机合同协议书
- 金融委托贷款协议书
- 造价咨询股东协议书
- Brand KPIs for second-hand apparel online shops IN LOVE AGAIN in Germany-外文版培训课件(2025.2)
- 长期电力交易协议书
- 餐具货物配送协议书
- 闲置资金托管协议书
- 餐具专版定制协议书
- 工业微波设备加热均匀性标准
- 制定创新激励机制与奖励政策计划
- 2019泸州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 五人制足球规则(教学)
- 学校食堂“三同三公开”制度实施方案
- 2025年福建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在新闻媒体领域的应用
- 【MOOC】儒家伦理-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银保部三年规划
- 2024治安调解协议书样式
- 零工市场(驿站)运营管理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