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及其意义一_第1页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及其意义一_第2页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及其意义一_第3页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及其意义一_第4页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及其意义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及其意义一。 提高功率因数的实际意义1 对于电力系统中的供电部分,提供电能的发电机是按要求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设计的,发电机长期运行中,电压和电流都不能超过额定值,否则会缩短其使用寿命,甚至损坏发电机。由于发电机是通过额定电流与额定电压之积定额的,这意味着当其接入负载为电阻时,理论上发电机得到完全的利用,因为p=u*i*cos中的cos=1;但是当负载为干性或容性时,cos1,发电机就得不到充分利用。为了最大程度利用发电机的容量,就必须提高其功率因数。2 对于电力系统中的输电部分,输电线上的损耗:pl=ri*i,负载吸收的平均功率:p.=v*i*cos ,因为i=p./v/

2、cos,所以pl=r*p./v/cos(v是负载端电压的有效值)。 由以上式可以看出,在v和p都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功率因数cos会降低输电线上的功率损耗!在实际中,提高功率因数意味着:1) 提高用电质量,改善设备运行条件,可保证设备在正常条件下工作,这就有利于安全生产。2) 可节约电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企业的电费开支。例如:当cos=0.5时的损耗是cos=1时的4倍。3) 能提高企业用电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企业的设备潜力。4) 可减少线路的功率损失,提高电网输电效率。5) 因发电机的发电容量的限定,故提高cos也就使发电机能多出有功功率。在实际用电过程中,提高负载的功率因数是最有效地提高

3、电力资源利用率的方式。在现今可用资源接近匮乏的情况下,除了尽快开发新能源外,更好利用现有资源是我们解决燃眉之急的唯一办法。而对于目前人类所大量使用和无比依赖的电能使用,功率因数将是重中之重。二提高功率因数的几种方法 可分为提高自然功率因数和采用人工补尝两种方法: 提高自然因数的方法:1). 恰当选择电动机容量,减少电动机无功消耗,防止“大马拉小车”。2). 对平均负荷小于其额定容量40%左右的轻载电动机,可将线圈改为三角形接法(或自动转换)。3). 避免电机或设备空载运行。4). 合理配置变压器,恰当地选择其容量。5). 调整生产班次,均衡用电负荷,提高用电负荷率。6). 改善配电线路布局,避

4、免曲折迂回等。人工补偿法:实际中可使用电路电容器或调相机,一般多采用电力电容器补尝无功,即: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一下为理论解释: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的方法可用电容器的无功功率来补偿感性负载的无功功率,从而减少甚至消除感性负载于电源之间原有的能量交换。在交流电路中,纯电阻电路,负载中的电流与电压同相位,纯电感负载中的电流滞后于电压90,而纯电容的电流则超前于电压90,电容中的电流与电感中的电流相差180,能相互抵消。电力系统中的负载大部分是感性的,因此总电流将滞后电压一个角度,如图1所示,将并联电容器与负载并联,则电容器的电流将抵消一部分电感电流,从而使总电流减小,功率因数将提高。并联电容

5、器的补偿方法又可分为:1 个别补偿。即在用电设备附近按其本身无功功率的需要量装设电容器组,与用电设备同时投入运行和断开,也就是再实际中将电容器直接接在用电设备附近。适合用于低压网络,优点是补尝效果好,缺点是电容器利用率低。2 分组补偿。即将电容器组分组安装在车间配电室或变电所各分路出线上,它可与工厂部分负荷的变动同时投入或切除,也就是再实际中将电容器分别安装在各车间配电盘的母线上。优点是电容器利用率较高且补尝效果也较理想(比较折中)。3 集中补偿。即把电容器组集中安装在变电所的一次或二次侧的母线 上。在实际中会将电容器接在变电所的高压或低压母线上,电容器组的容量按配电所的总无功负荷来选择。优点

6、:是电容器利用率高,能减少电网和用户变压器及供电线路的无功负荷。缺点:不能减少用户内部配电网络的无功负荷。实际中上述方法可同时使用。对较大容量机组进行就地无功补尝。无功补偿,就其概念而言早为人所知,它就是借助于无功补偿设备提供必要的无功功率,以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能耗,改善电网电压质量。无功补偿的合理配置原则,从电力网无功功率消耗的基本状况可以看出,各级网络和输配电设备都要消耗一定数量的无功功率,尤以低压配电网所占比重最大。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无功功率的传输损耗,提高输配电设备的效率,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应按照“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合理布局。(1 ) 总体平衡与局部平衡相结合,以局部

7、为主。(2) 电力部门补偿与用户补偿相结合。在配电网络中,用户消耗的无功功率约占50%60%,其余的无功功率消耗在配电网中。因此,为了减少无功功率在网络中的输送,要尽可能地实现就地补偿,就地平衡,所以必须由电力部门和用户共同进行补偿。(3) 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相结合,以分散为主。集中补偿,是在变电所集中装设较大容量的补偿电容器。分散补偿,指在配电网络中分散的负荷区,如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和用户的用电设备等进行的无功补偿。集中补偿,主要是补偿主变压器本身的无功损耗,以及减少变电所以上输电线路的无功电力,从而降低供电网络的无功损耗。但不能降低配电网络的无功损耗。因为用户需要的无功通过变电所以下的配

8、电线路向负荷端输送。所以为了有效地降低线损,必须做到无功功率在哪里发生,就应在哪里补偿。所以,中、低压配电网应以分散补偿为主。(4) 降损与调压相结合,以降损为主。2、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功率因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交流用电设备在其工作过程中,除消耗有功功率外,还需要无功功率。当有功功率p一定时,如减少无功功率q,则功率因数便能够提高。在极端情况下,当q=0时,则其力率=1。因此提高功率因数问题的实质就是减少用电设备的无功功率需要量。2. 1、异步电动机和电力变压器是耗用无功功率的主要设备 异步电动机的定子与转子间的气隙是决定异步电动机需要较多无功的主要因素。而异步电动机所耗用的无功功率是由其空

9、载时的无功功率和一定负载下无功功率增加值两部分所组成。所以要改善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就要防止电动机的空载运行并尽可能提高负载率。变压器消耗无功的主要成份是它的空载无功功率,它和负载率的大小无关。因而,为了改善电力系统和企业的功率因数,变压器不应空载运行或长其处于低负载运行状态。2. 2、 供电电压超出规定范围也会对功率因数造成很大的影响当供电电压高于额定值的10%时,由于磁路饱和的影响,无功功率将增长得很快,据有关资料统计,当供电电压为额定值的110%时,一般工厂的无功将增加35%左右。当供电电压低于额定值时,无功功率也相应减少而使它们的功率因数有所提高。但供电电压降低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

10、。所以,应当采取措施使电力系统的供电电压尽可能保持稳定。2 .3、电网频率的波动也会对异步电机和变压器的磁化无功功率造成一定的影响2 .4、以上论述了影响电力系统功率因数的一些主要因素,因此必须要寻求一些行之有效的、能够使低压电力网功率因数提高的一些实用方法,使低压网能够实现无功的就地平衡,达到降损节能的效果。3、 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的方法提高功率因数的主要方法是采用低压无功补偿技术,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随机补偿、随器补偿、跟踪补偿。3. 1、随机补偿随机补偿就是将低压电容器组与电动机并接,通过控制、保护装置与电机,同时投切。随机补偿适用于补偿电动机的无功消耗,以补励磁无功为主,此种

11、方式可较好地限制用电单位无功负荷。随机补偿的优点是:用电设备运行时,无功补偿投入,用电设备停运时,补偿设备也退出,而且不需频繁调整补偿容量。具有投资少、占位小、安装容易、配置方便灵活,维护简单、事故率低等。3. 2、随器补偿 随器补偿是指将低压电容器通过低压保险接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以补偿配电变压器空载无功的补偿方式。配变在轻载或空载时的无功负荷主要是变压器的空载励磁无功,配变空载无功是用电单位无功负荷的主要部分,对于轻负载的配变而言,这部分损耗占供电量的比例很大,从而导致电费单价的增加。随器补偿的优点:接线简单、维护管理方便、能有效地补偿配变空载无功,限制农网无功基荷,使该部分无功就地平衡,

12、从而提高配变利用率,降低无功网损,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是目前补偿无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3. 3、 跟踪补偿跟踪补偿是指以无功补偿投切装置作为控制保护装置,将低压电容器组补偿在大用户0.4kv母线上的补偿方式。适用于100kva以上的专用配变用户,可以替代随机、随器两种补偿方式,补偿效果好。跟踪补偿的优点是运行方式灵活,运行维护工作量小,比前两种补偿方式寿命相对延长、运行更可靠。但缺点是控制保护装置复杂、首期投资相对较大。但当这三种补偿方式的经济性接近时,应优先选用跟踪补偿方式。4、无功功率补偿容量的选择方法无功补偿容量以提高功率因数为主要目的时,补偿容量的选择分两大类讨论,即单负荷就地补偿容量的

13、选择(主要指电动机)和多负荷补偿容量的选择(指集中和局部分组补偿)。4. 1、单负荷就地补偿容量的选择的几种方法(1)、美国资料推荐:qc=(1/3)pe 额定容量的1/3( 2)、日本方法:从电气计算日文杂志中查到:1/41/2容量计算考虑负载率及极对数等因素,按式(5)选取的补偿容量,在任何负载情况下都不会出现过补偿,而且功率因数可以补偿到0.90以上。此法在节能技术上广泛应用,对一般情况都可行,特别适用于io/ie比值较高的电动机和负载率较低的电动机。但是对于io/ie较低的电动机额定负载运行状态下,其补偿效果较差。(3)、经验系数法:由于电机极数不同,按极数大小确定经验系数选择容量 比

14、较接近实际需要的电容器,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在70%负荷时,补后功率因数可在0.950.97 之间经验系数表电机类型 一般电机 起重电机 冶金电机极数 2 4 6 8 10 8 10补偿容量(kvar/kw) 0.2 0.20.25 0.250.3 0.350.4 0.5 0.6 0.75电机容量大时选下限,小时选上限 ;电压高时选下限,小时选上限4、qc=p1/cos21-1-1/cos22-1实际测试比较准确方法此法适用于任何一般感性负荷需要精确补偿的就地补偿容量的计算。(4)、如果测试比较麻烦,可以按下式qc 3ueio10-3 (kvar)io-空载电流=2ie(1-cose ) 瑞典电气

15、公司推荐公式qoqc 若电动机带额定负载运行,即负载率=1,则:qoqc 根据电机学知识可知,对于io/ie较低的电动机(少极、大功率电动机),在较高的负载率时吸收的无功功率q与激励容量qo的比值较高,即两者相差较大,在考虑导线较长,无功经济当量较高的大功率电动机以较高的负载率运行方式下,此式来选取是合理的。(5)、按电动机额定数据计算:q= k(1- cos2e )3ueie10-3 (kvar)k为与电动机极数有关的一个系数极数: 2 4 6 8 10k值: 0.7 0.8 0.85 0.9 4.2、多负荷补偿容量的选择 多负荷补偿容量的选择是根据补偿前后的功率因数来确定。 (1)对已生产

16、企业欲提高功率因数,其补偿容量qc按下式选择:qe=kmkj(tg1-tg2)/tm 式中:km为最大负荷月时有功功率消耗量,由有功电能表读得;kj为补偿容量计算系数,可取0.80.9;tm为企业的月工作小时数;tg1、tg2意义同前,tg1由有功和无功电能表读数求得。 (2)对处于设计阶段的企业,无功补偿容量qc按下式选择:qc=knpn(tg1-tg2) 式中kn为年平均有功负荷系数,一般取0.70.75n为企业有功功率之和;tg1、tg2意义同前。tg1可根据企业负荷性质查手册近似取值,也可用加权平均功率因数求得cos1。多负荷的集中补偿电容器安装简单,运行可靠、利用率较高。但电气设备不

17、连续运转或轻负荷运行时,会造成过补偿,使运行电压抬高,电压质量变坏。因此这种方法选择的容量,对于低压来说最好采用电容器组自动控制补偿,即根据负荷大小自动投入无功补偿容量的多少,对高压来说应考虑采取防过补偿措施。5、无功补偿的效益在现代用电企业中,在数量众多、容量大小不等的感性设备连接于电力系统中,以致电网传输功率除有功功率外,还需无功功率。如自然平均功率因数在0.700.85之间。企业消耗电网的无功功率约占消耗有功功率的60%90%,如果把功率因数提高到0.95左右,则无功消耗只占有功消耗的30%左右。由于减少了电网无功功率的输入,会给用电企业带来效益。5.1、节省企业电费开支。提高功率因数对

18、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明显的,因为国家电价制度中,从合理利用有限电能出发,对不同企业的功率因数规定了要求达到的不同数值,低于规定的数值,需要多收电费,高于规定数值,可相应地减少电费。可见,提高功率因数对企业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5.2、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对于原有供电设备来讲,在同样有功功率下,因功率因数的提高,负荷电流减少,因此向负荷传送功率所经过的变压器、开关和导线等供配电设备都增加了功率储备,从而满足了负荷增长的需要;如果原网络已趋于过载,由于功率因数的提高,输送无功电流的减少,使系统不致于过载运行,从而发挥原有设备的潜力;对尚处于设计阶段的新建企业来说则能降低设备容量,减少投资费用,在一定条

19、件下,改善后的功率因数可以使所选变压器容量降低。因此,使用无功补偿不但减少初次投资费用,而且减少了运行后的基本电费。5.3、降低系统的能耗补偿前后线路传送的有功功率不变,p= iucos,由于cos提高,补偿后的电压u2稍大于补偿前电压u1,为分析问题方便,可认为u2u1从而导出i1cos1=i2cos2。即i1/i2= cos2/ cos1,这样线损 p减少的百分数为:p%= (1-i22/i12)100%=(1- cos21/ cos22) 100%当功率因数从0.700.85提高到0.95时,由(2)式可求得有功损耗将降低20%45%。5.4、改善电压质量。以线路末端只有一个集中负荷为例

20、,假设线路电阻和电抗为r、x,有功和无功为p、q,则电压损失u为: u=(pr+qx)/ue10-3(kv) 两部分损失:pr/ ue输送有功负荷p产生的;qx/ue输送无功负荷q产生的;配电线路:x=(24)r,u大部分为输送无功负荷q产生的变压器:x=(510)r qx/ue=(510) pr/ ue 变压器u几乎全为输送无功负荷q产生的可以看出,若减少无功功率q,则有利于线路末端电压的稳定,有利于大电动机的起动。因此,无功补偿能改善电压质量(一般电压稳定不宜超过3%)。但是如果只追求改善电压质量来装设电容器是很不经济的,对于无功补偿应用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功率因数,减少线损,调压只是一个辅助

21、作用。5.5、三相异步电动机通过就地补偿后,由于电流的下降,功率因数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变压器的容量,计算公式如下:s=p/ cos1( cos 2/ cos1)-1如一台额定功率为155kw水泵的电机,补前功率因数为0.857,补偿后功率因数为0.967,根据上面公式计算其增容量为:(1550.857) (0.967 0.857)-1=24kva6、应用实例:烟台市能源监测中心于2003年4月24、29、30日对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b区制冷机、空压机电机进行了电机补偿装置的安装调试,从安装后测试结果看,平均降低电流22-51(a),电机功率因数提高到0.98,(见测试结果对比表),减少了公司内

22、部低压电网的消耗,从而达到了节电的目的。测试结果对比表设备名称 设备容量(kw) 补前功率因数cos1 补后功率因数cos2 电流下降(a)制冷压缩机lm1-110m、b4 110 0.84 0.98 22制冷压缩机lm1-200m、b2 220 0.89 0.98 41制冷压缩机lm1-250ma1、c1 250 0.86 0.98 51制冷压缩机2dlgs-k2、d2 250 0.89 0.986 49制冷压缩机2dlgs-k2、d5 250 0.89 0.98 48空气压缩机20s-200a、d1 150 0.87 0.98 38空气压缩机20s-200a、d2 150 0.86 0.9

23、78 36空气压缩机20s-200a、d3 150 0.87 0.982 40空气压缩机60a-160、b1 160 0.88 0.98 46空气压缩机60a-160、b2 160 0.89 0.973 481、由于电流减少,变压器的铜损及公司内部的低压损耗都降低。配电系统电流下降率i(10.87/0.98)10011;配电系统损耗下降率 p(1-0.872/0.982)100212.该公司b区制冷机、空压机电动机补偿的总容量为780千乏,电流平均总下降518(a),依据gb/t12497-1997中计算公式,安装电动机补偿装置后,年可节电量补偿容量无功经济当量年运行时间7800.042430

24、0224640kwh,节约价值11.2万元,补偿投资费用(包括设备的购置、安装及现场调试)为:6.24万元。(80元/千乏) 七、 结论 文中集中探讨了无功补偿技术对用电单位的低压配电网的影响以及提高功率因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介绍了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和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讨论了如何确定无功功率的补偿容量,确保补偿技术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如何提高功率因数,以及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1、为什么要提高功率因数? 用电功率因数是指用电负荷的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电力用户用电设备,如变压器、感应电动机、电力线路等,除从电力系统吸取有功功率外,还要吸取无功功率。无功功率

25、仅完成电磁能量的相互转换,并不作功。无功和有功同样重要,没有无功,变压器不能变压,电动机不能转动,电力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无功功率的消耗导致用电功率因数降低,因而占用了电力系统发供电设备提供有功功率的能力,或增加了发送无功功率的设施,同时也增加了电力系统输电过程中的有功功率损耗。因而世界各国电力企业对电力用户的用电功率因数都有要求,并按用户用电功率因数的高低在经济上给予奖惩。2、提供功率因数可以降低线损功率因数是指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cos=p/s功率因数的大小,是随负荷的性质和有功功率在视在功率中所占的比例决定的。在感性负荷的电路中,功率因数在0与1之间变化,即0cos1。如果用户负荷所需

26、的无功功率(包括变压器的无功功率损耗)都能就地补偿,就地供应,供电可变损失就可以大为降低,电压质量也相应得到改善。用户装设了并联电容器,负荷功率因数从cos1提高到cos2,当输送的有功功率和电压不变时,供电线路和变压器的损耗有所降低;供电线路有功功率损耗减少的数值为;变压器铜耗减少。所以:电力用户安装了无功补偿设备后,可节约有功功率损耗电量另外,提高功率因数还能提高线路或设备输送有功功率的能力,从而可减小发供电设备的装机容量和投资;并能提高线路电压,改善电能质量。对用户来说,由于供电部门对用户实行按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办法,当功率因数高于其规定标准的,电业部门给予奖励,减收电费;低于规定标准的

27、予以罚款,加收电费。所以提高功率因数可减少企业电费开支,降低产品成本。3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提高功率因数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需要无功的用电或供电设备上并联无功补偿电容器,这样,上述设备所需要的无功功率,便可由并联电容器供给。由原来的功率因数补偿到所需要的功率因数,需要并联的电容器容量可用下式计算:式中q应补偿的无功功率,kvar;p最大负荷月的平均有功负荷,kw;cos1补偿前的功率因数;cos2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事先计算好的表格查出所需补偿的无功容量(表略)。人工补偿无功功率的方法,除采用并联电容器外,在电力部门还有用同步调相机补偿的。由于同步调相机投资高,有功功率损耗大(比

28、电容器大510倍),运行、维护管理都较复杂,工矿企业很少采用。但用户使用的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可以同步化运行(即将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绕组通入直流励磁电流,实现同步运行),提高用户的功率因数,特别是大功率容量的电动机实现同步运行经济效果更好。但异步电动机同步化也有其不足之处,如在重负载情况下(负载超过60% 80%时),牵入同步较困难,同时容易失步;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宜用于起停少的负载;同时需要增加一套整流装置,增加了维修工作量。用户要避免“大马拉小车”(即大电动机拖动小负载工作),因此“大马拉小车”会导致负荷的功率因数下降,增加了耗电量。运行电动机的负荷一般要求达到额定容量的70%以上,运行才

29、是经济的。3无功功率编辑本段无功功率与功率因数无功功率无功功率(reactive power ) 许多用电设备均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如配电变压器、电动机等,它们都是依靠建立交变磁场才能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为建立交变磁场和感应磁通而需要的电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因此,所谓的无功并不是无用的电功率,只不过它的功率并不转化为机械能、热能而已;因此在供用电系统中除了需要有功电源外,还需要无功电源,两者缺一不可。无功功率单位为乏(var)。 在功率三角形中,有功功率p与视在功率s的比值,称为功率因数cos,其计算公式为: cos=p/s=p/(p²+q²)½ 在电力

30、网的运行中,功率因数反映了电源输出的视在功率被有效利用的程度,我们希望的是功率因数越大越好。这样电路中的无功功率可以降到最小,视在功率将大部分用来供给有功功率,从而提高电能输送的功率。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1)大量的电感性设备,如异步电动机、感应电炉、交流电焊机等设备是无功功率的主要消耗者。据有关的统计,在工矿企业所消耗的全部无功功率中,异步电动机的无功消耗占了6070;而在异步电动机空载时所消耗的无功又占到电动机总无功消耗的6070。所以要改善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就要防止电动机的空载运行并尽可能提高负载率。 (2)变压器消耗的无功功率一般约为其额定容量的1015,它的空载无功功率约为满载时

31、的1/3。因而,为了改善电力系统和企业的功率因数,变压器不应空载运行或长期处于低负载运行状态。 (3)供电电压超出规定范围也会对功率因数造成很大的影响。 当供电电压高于额定值的10时,由于磁路饱和的影响,无功功率将增长得很快,据有关资料统计,当供电电压为额定值的110时,一般无功将增加35左右。当供电电压低于额定值时,无功功率也相应减少而使它们的功率因数有所提高。但供电电压降低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所以,应当采取措施使电力系统的供电电压尽可能保持稳定。无功补偿的一般方法无功补偿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3种:低压个别补偿、低压集中补偿、高压集中补偿。下面简单介绍这3种补偿方式的适用范围及使用该种

32、补偿方式的优缺点。 低压个别补偿低压个别补偿就是根据个别用电设备对无功的需要量将单台或多台低压电容器组分散地与用电设备并接,它与用电设备共用一套断路器(即开关)。通过控制、保护装置与电机同时投切。随机补偿适用于补偿个别大容量且连续运行(如大中型异步电动机)的无功消耗,以补励磁无功为主。低压个别补偿的优点是:用电设备运行时,无功补偿投入,用电设备停运时,补偿设备也退出,因此不会造成无功倒送。具有投资少、占位小、安装容易、配置方便灵活、维护简单、事故率低等优点。 低压集中补偿低压集中补偿是指将低压电容器通过低压开关接在配电变压器低压母线侧,以无功补偿投切装置作为控制保护装置,根据低压母线上的无功负

33、荷而直接控制电容器的投切。电容器的投切是整组进行,做不到平滑的调节。低压补偿的优点:接线简单、运行维护工作量小,使无功就地平衡,从而提高配变利用率,降低网损,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是目前无功补偿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高压集中补偿高压集中补偿是指将并联电容器组直接装在变电所的610kv高压母线上的补偿方式。适用于用户远离变电所或在供电线路的末端,用户本身又有一定的高压负荷时,可以减少对电力系统无功的消耗并可以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补偿装置根据负荷的大小自动投切,从而合理地提高了用户的功率因数,避免功率因数降低导致电费的增加。同时便于运行维护,补偿效益高。 编辑本段采取适当措施,设法提高系统自然功率因数提

34、高自然功率因数是不需要任何补偿设备投资,仅采取各种管理上或技术上的手段来减少各种用电设备所消耗的无功功率,这是一种最经济的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1)合理使用电动机; (2)提高异步电动机的检修质量; (3)采用同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消耗的有功功率取决于电动机上所带机械负荷的大小,而无功功率取决于转子中的励磁电流大小,在欠励状态时,定子绕组向电网吸取无功,在过励状态时,定子绕组向电网送出无功。因此,对于恒速长期运行的大型机构设备可以采用同步电动机作为动力。 异步电动机同步运行就是将异步电动机三相转子绕组适当连接并通入直流励磁电流,使其呈同步电动机运行,这就是异步电动机同步化。 (4)合理选择配变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