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5-2020届高三模拟化学实验试题汇编_第1页
北京市2015-2020届高三模拟化学实验试题汇编_第2页
北京市2015-2020届高三模拟化学实验试题汇编_第3页
北京市2015-2020届高三模拟化学实验试题汇编_第4页
北京市2015-2020届高三模拟化学实验试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市朝阳区高三 2015-2020模拟实验题汇编L CUM浓虱水* CNH少严;”或“V” )。 针对实验ii中未检测到Fe3+ ,小组同学分析:2 +2Fe2+ = 2Fe3+ + 2I-(反应a)限度小,产生的C(Fe3+)低;若向i的黄色溶液中加入 AgNO 3溶液,可产生黄色沉淀,平衡 移动,C(Fe3+)增大。 针对小组同学的分析,进行 实验iii:向ii的黄色溶液中滴加足量 AgNO 3溶液。现象及操作如下:I 立即产生黄色沉淀,一段时间后,又有黑色固体从溶液中析出;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 (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含有 Ag。.静置,取上层溶液,用KSCN溶液检验,变红

2、;用 CCl4萃取,无明显现象。(5) 针对上述现象,小组同学提出不同观点并对之进行研究。 观点1:由产生黄色沉淀不能判断反应a的平衡正向移动,说明理由: 。经证实观点1合理。被完全氧化B. 对比实验I、III , t秒前I3-未发生反应C. 实验III中指针返回X处的原因,可能是I2氧化SO32-【2019 朝阳一模 28】(15 分)(1)还原(2) i .大 ii. I2 SOl H2O 2I S4 2H(3)少量Na2SO3 ( 4) 生成白色沉淀I 此时,a极区发生反应I3- + 5I- + 6H+ = 32 + 3H2O ,IO3-不再与SQ2-发生反应,外电路无电流通过(5) A

3、 C【2019朝阳二模281( 14分)某小组探究 Br2、2能否将Fe2+氧化,实验如下。实验试剂X现象及操作卜试剂X1I溴水i.溶液呈黄色,取岀少量滴加KSCN溶液,变红0碘水ii.溶液呈黄色,取岀少量滴加KSCN溶液,未变红 观点2: Fe3+可能由Ag+氧化产生。实验iv:向FeSQ溶液滴加AgNO 3溶液, (填现象、操作),观点2合理。(6)观点1、2虽然合理,但加入 AgNO 3溶液能否使反应a的平衡移动,还需要进一步确认。设计实验:取ii 的黄色溶液, (填操作、现象)由此得出结论:不能充分说明(4)中产生Fe3+的原因是由反应 a的平衡移动造成的。【2019 朝阳二模 28】

4、(14 分)(1) 2Fe2 Br2 2Fe3 2Br(2) (3)正向(4) 加入浓硝酸,黑色固体消失,生成红棕色气体。再向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5) 碘水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黄色沉淀 生成黑色固体,向上层清液中加入KSCN溶液,变红(6) 加入少量AgNOs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后,立即向上层清液中加入过量KSCN溶液,不变红【2018朝阳期末18】(14分)某实验小组研究溶液中AgNO 3和Na2S的反应。实验试剂现象02mL试管滴管10.1 mol L AgNO 3溶液(PH = 4)10.1 mol L Na2S 溶液(PH = 9)出现黑色沉淀(1) 用离子方程式解

5、释 Na2S溶液PH 7的原因: (2) 实验小组同学认为黑色沉淀中可能含有Ag 2O、Ag2S或Ag ,设计实验验证。已知:i 浓硝酸能将 Ag 2S转化为Ag和SO2 ;ii Ag2O能溶解在浓氨水中形成银氨溶液,而Ag2S和Ag均不能。设计并实施如下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Ag2S0滴加试剂1简加试利2I现象1I现象2議色沉淀试剂1和试剂2分别是、O现象1和现象2分别是、 设计并实施如下实验,证实沉淀中不含有Ag2O ,将实验操作和现象补充完整。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步骤i取少量银氨溶液,向其中滴加盐酸出现白色沉淀步骤ii取少量洗涤后的黑色沉淀, 经检验,沉淀不含有.Ag。(3) 实验小组同学认为

6、 AgNO 3溶液具有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氧化Na2S,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实验ii!mt 装置如右图所示),测得电压为a( a 0 )。对AgNO 3溶液中氧化S2的物质进行推测:假设1 : 0.1 mol L 1的AgNO 3溶液中Ag氧化了 S2 ;假设2: 0.1 mol L的AgNO 3溶液中NO3氧化了 S 。利用右图装置继续研究(已知: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还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将0.1 mol L的AgNO 3溶液替换为 溶液,记录电压为b( b 0 )。 上述实验证实了氧化 S2的物质中一定包含 Ag ,其证据是。实验结论:AgNO

7、 3溶液与NazS溶液的反应类型与反应条件有关。【2018朝阳期末18】(14分)(1) Sr + H2HS + OH-(2) 试剂1:浓硝酸;试剂 2: Ba(NO3)2溶液。现象1:黑色沉淀溶解,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现象2:生成白色沉淀 实验操作:加入浓氨水,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答案合理给分)实验现象:滴加盐酸后,无明显现象1(3) PH=4 的 01 mo L NaNO3溶液 a b【2018朝阳一模28 (15分)某小组以4H + +41 - +O2= 22 +2H2O为研究对象,探究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因素。实验气体a编号及现象通入气体a -L 尾气处理1 mol/L KI 溶液HC

8、lI 溶液迅速呈黄色SO2 溶液较快呈亮黄色CO2In 长时间后,溶液呈很浅的黄色A空气W 长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1) 实验W的作用是 。用CC4萃取I、n、川、W的溶液,萃取后下层CC4的颜色均无明显变化。(2) 取萃取后上层溶液,用淀粉检验:1、川的溶液变蓝;n、W的溶液未变蓝。溶液变蓝说明、出中生成了 。(3)查阅资料:I2易溶于KI溶液。下列实验证实了该结论并解释I、n的萃取现象。CCI4Hl药Ju静詈蝮水TJG*fc.IrT据揺后禅程现象X是(4) 针对中溶液未检出 2的原因,提出三种假设:假设1溶液中c(H+)较小。小组同学认为此假设不成立,依据是 假设2: O2只氧化了 SO

9、2,化学方程式是 。假设3: 2不能在此溶液中存在。(5) 设计下列实验,验证了假设3 ,并继续探究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i取中亮黄色溶液,滴入品红,红色褪去。ii取中亮黄色溶液,加热,黄色褪去,经品红检验无SO2。加入酸化的 AgNO 3溶液,产生大量AgI沉淀,长时间静置,沉淀无明显变化。iii取中亮黄色溶液,控制一定电压和时间进行电解,结果如下。电解时间/ min溶液阳极阴极t1黄色变浅、有少量 SO4检出i2 ,振荡后消失H2t2 (t2 t1)溶液无色、有大量 SO42-检出l2 ,振荡后消失H2结合化学反应,解释上表中的现象: 。(6) 综合实验证据说明影响I-被氧化的因素及对应

10、关系 【2018朝阳一模28】(1)对照组,证明只有 O2时很难氧化I(2) 2( 3)上层黄色,下层无色(4) 假设1 : SO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 CO2大,且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 ,因此溶液酸性更强假设 2: 2SO2 O2 2H2O 2H2SO4(5) 阳极发生2I 2e I2 ,生成的2与溶液中的SO2发生反应:SO2 2 2H 2O H2SO4 2HI , 以上过程循环进行,SO2减少,SO2增多。(6)通过I、川、W ,说明 c(H+)越大,I-越易被氧化;在酸性条件下,KI比AgI易氧化,说明C I越大(或指出与碘离子的存在形式有关亦可),越易被氧化;与反应条件有关,相

11、同条件下,电解时检出2,未电解时未检出2。(其他分析合理给分)【2018朝阳二模28】(15分)某小组设计不同实验方案比较Cu2+、Ag+的氧化性。(1) 方案1:通过置换反应比较向酸化的AgNO 3溶液插入铜丝,析出黑色固体,溶液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说明氧化性 Ag+ Cu2+o(2) 方案2 :通过Cu2+、Ag+分别与同一物质反应进行比较实验试剂编号及现象MW12 nL1.0 mol L-1KI溶液1.0 mol L-IAgNO 3 溶液I.产生黄色沉淀,溶液无色1.0 mol L-ICUSO4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A ,溶液变黄 经检验,1中溶液不含 2,黄色沉淀是 。滤液 经检

12、验,中溶液含|2。推测Cu2+做氧化剂,白色沉淀 A是CUI。确认A的实验如下:蓝色足量AgNO3溶液过滤、洗涤白色沉淀A灰黑色固体滤渣浓 HNO3稀Hel取上层溶液白色沉淀B黄色沉淀a.检验滤液无12。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含有 (填离子符号)。b .白色沉淀B是。c.白色沉淀A与AgNO 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说明氧化性Ag + Cu2+(3)分析方案2中Ag+未能氧化I-,但Cu2+氧化了 I-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编号 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现象无明显变化a中溶液较快变棕黄色,b中电 上析出银;电流计指针偏转C中溶液较慢变浅黄色;电流计指针偏转(电极均为石墨,溶液浓度均为1 mol/

13、L , b、d中溶液PH4) a中溶液呈棕黄色的原因是 (用电极反应式表示)。 “实验3”不能说明Cu2+氧化了 I-。依据是空气中的氧气也有氧化作用,设计实验证实了该依据,实验方案及现象是 。 方案2中,Cu2+能氧化I-,而Ag+未能氧化I-的原因: 。(资料:Ag+ + I- = AgI J K1=1.2 1016; 2Ag + + 2I- = 2Ag J + 2 K2 = 8.7 108)【.2Q18朝阳二模28 C15分)Cl Cu+2Ag+ =2+Cu2* Agl a. QIit b. AgClc. Cul + 2A* = CUrtT + Ag +Agl 2-2e = l2将0烧杯

14、内的灣液换为PH=4的ItttdIZL Na2SO4 液.匚中弼液较慢变注黄乱流计撕针倡转4) KK2.故Ag*更剧与厂发生复分反应.生成Agh 2Cu-* + 4-2Cu+h *生成了 Gll沉淀使【2017朝阳期末19】(14分)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完成了CU和FeCb溶液的反应,在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3+时发现实验现象出乎预料,并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I:0.( U CllJmL ImoLI FQJ.实验现象i.加入CU粉后充分振荡,溶液变成浅蓝绿色;ii .取少量i中清液于试管中,滴加 2滴1 mol/L KSCN溶液,立即出现白色 沉淀,溶液变为红色,振荡后红色迅速褪去

15、;继续滴加数滴KSCN溶液后,溶液又变为红色已知:i Cu2SCNCUSCN 白色 SCN 2黄色ii. SCN2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且氧化性:Br? SCN2 2(1) CU和FeCb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 现象ii中溶液最终呈红色的一种可能原因是:Cu2和SCN生成(SCN2 ,进而使清液中的Fe2氧化为 Fe3。设计如下实验II进行验证:2 IrndL K$滴 D屈 moVL CC溥浹S2 TnL Irnol L FCCb*逮港无明显叢it观累 认为原因被证实的现象 iii是。 力口入 CuC2溶液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 有的同学认为实验II并不严谨,不能证实(2)中猜

16、想,改进的实验 III如下:2 mLC 05 mll CuChifLmL ImolL KSCN 落浦过滤、保窗浇液数満InIOn.FKk年戒曰邑迟淀和* 对比实验II,说明实验III更加严谨的原因: 改进后的实验才能证实(2)中猜想,依据的上述现象是 。(4)改变实验I的试剂添加顺序及用量,设计实验IV:实验IV现象向2 mL 1 mol/L FeCl3溶液中加入1滴1 mol/LKSCN溶液,再加入足量的 CU粉充分振汤,溶液红色褪去,有白色 沉淀生成3 实验IV中溶液红色褪去,不能说明Fe反应完全。结合实验II或III,说明理由: 实验小组同学进行讨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能够检测红色褪去

17、后的溶液是否含有Fe3的是 (填序号)。a.排除溶液中的Fe2后,再加入足量 KSCN溶液进行检测 b .排除溶液中的CU后,再加入足量KSCN溶液进行检测3c选择一种只与 Fe反应的试剂,观察是否出现特征现象 d .加入足量铁粉,再向滤液中加入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进行检测【2017朝阳期末19】(14 分)322(I) CU 2Fe CU 2Fe(2) 出现白色沉淀,溶液显红色 Cu2 4SCN Fe2 CUSCNFe SCN2或 2Cu 4SCN 2CuSCN2SCN 2、 SCN 2 2Fe 4SCN2Fe SCN(3) 由于KSCN溶液过量,所以黄色溶液中不含有Cu2+

18、加入KSCN之后溶液变黄,加入 FeC2之后变红(4) 因为CU只要和Fe3反应生成Cu2和Fe2 ,它们就会与 SCN反应,所以红色褪去也有可能是溶液中的SCN被消耗完a、b、C【2017朝阳一模28】(14分)某学生探究如下实验(A ):实验A条件现象 淀粉溶液 数滴碘水稀 H2SO4加热i .加热后蓝色褪去i .冷却过程中,溶液恢复蓝色 iii. 一段时间后,蓝色重又褪去(1) 使淀粉变蓝的物质是 。(2) 分析现象i、ii认为: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促进淀粉水解,冷却后平衡逆向移动。设计实验如下,“现象a”证实该分析不合理:加热一段时间i .冷却ii .碘水淀粉溶液无色溶液现象a“现象a”

19、是。(3) 再次分析:加热后单质碘发生了变化,实验如下:I:取少量碘水,加热至褪色,用淀粉溶液检验挥发出的物质,变蓝。: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冷却过程中一直未变蓝;加入稀对步骤中稀 H2SO4的作用,结合离子方程式,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4) 探究碘水褪色后溶液的成分:实验1:测得溶液的PH 5实验2 :取褪色后的溶液,完成如下实验:H2SO4 ,瞬间变蓝。 理/X棕熹色)L . hso4ii, NsSOB前色沉淀 产生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Ag 20的作用是。 依据上述实验,推测滤液中含有的物质(或离子)可能是 (5) 结合化学反应速率解释实验A中现象i、现象iii蓝色褪去的原因【2

20、017朝阳一模28】(1) 2 (2)溶液不变蓝(3) 解释 1: 6H+ +5 I- + 103= 32+ 3 H2O解释 2 : 4H+ +4 I- + 02 = 22+ 2 H2O解释3: 2H+ +21 + IO =2+ H2O(其他合理给分)(4) 2H+ + 2 I- +Ag2O =2AgI+ HO证明上层溶液中存在;沉淀,排除向滤液中加入稀H2SO后,因I-被氧化生成2的可能HIO (或IO-)、HIO3 (或I03-)、H+(5) 现象i:部分I2挥发,部分I2与H2O发生反应;现象iii:淀粉完全水解。加热时,I2与H2O的反应速 率大于淀粉水解的速率【2017年朝阳二模28

2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收集到如下信息:铁盐能蚀刻银而用来制作液晶显示器 的银线路板。他们对蚀刻银的过程进行了探究。【实验1】制备银镜:(1) i .配制银氨溶液,需要的试剂是 。并取等量银氨溶液于多支试管中。ii向银氨溶液中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水浴加热。产生银镜,洗净,备用。【实验2】溶解银镜: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5mL Fe(NO3)3、Fe2(SO)3溶液。编号ab试剂0.1 mol/L Fe(NO3) 30.05 mol/L Fe2(SO4)3现象银镜消失较快;溶液黄色略 变浅;产生少许白色沉淀银镜消失较慢;溶液黄色明显变浅; 产生较多白色沉淀(2) 选用Fez(SO)3溶液的浓度

22、为 0.05 molL,目的是保证 相等。(3) 从a、b中均检出了 Fe2+,说明Fe3+具有氧化性。a中Fe3*氧化Ag的离子方程式 是。(4) 确认b中沉淀为Ag2SO4 (微溶),检验Ag2SO4固体中SQ2-的方法是。(5) 推测在a中的酸性条件下 NO3氧化了银,证据是 。通过如下实验验证了推测是合理的:i .测pH:测定实验a中所用Fe(NO3)3溶液的pH=2;ii .配制溶液: 。取5mL此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现象是 请将步骤i补充完整。(6) 分析a中白色沉淀的成分,提出假设。假设1 : Fe(OH);假设2: AgNQ;假设3: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1 :取少量沉淀置于

23、空气中,未变色。假设1不成立。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2 (已知:亚硝酸盐能与酸化的KI溶液反应)。实验方案预期现象和结论【实验结论与讨论】铁盐能蚀刻银;NO3-能提高铁盐的蚀刻能力。推测硝酸铁溶液如果保持足够的酸性,可以避免产生沉淀。【2017 年朝阳二模 28】(1)AgNO溶液、稀氨水(2)C(Fe3+) ( 3)Fe3+ + Ag = f2+ + Ag+Ba(NO3)2溶液,出(4) 取少量Ag2SO4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 现白色沉淀。(5) a中溶液黄色略变浅,b中溶液黄色明显变浅ii .配制pH=2, c(NO3-)=O.3molL的溶液,方案合

24、理即可。银镜消失,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实验方案预期现象和结论方案取少量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过量酸化的 KI溶液,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或取上层清液,加入 CC4后振荡、静置)加入酸化的KI溶液后产生黄色沉淀, 上层清液滴加淀粉溶液后变蓝(或CC4层显紫色),假设2成立Mn 02 ,测量所得气体体积,数据如【2016年朝阳期末18】(15分)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催化剂对双氧水分解的催化效 果,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 甲同学欲用右图所示实验来证明Mn2是H2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达到目的,原因是。(2) 为探究MnO2的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25、乙同学分别量取50 mL 1% H2O2加入容器中,在一定质量范围内,加入不同质量的下:Mn2的质量/g0.10.20.440s末02体积/mL496186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原因是。(3)分析Fe3+和ClF+对H2O2分解反应催化效果,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三支试管中均盛有10 mL5%H2O2 )试管IIn滴加试剂5 滴 0.1 mol Lr 1 FeCb5 滴 0.1 mol L 1 CuC25 滴 0.3 mol L NaCl产生气泡情况较快产生细小气泡缓慢产生细小气泡无气泡产生结论是,实验出的目的是 。(4) 查阅资料得知:将作为催化剂的FeC3溶液加入H2O2溶液后,溶液中会发生两

26、个氧化还原反应,且两个反应中H2O2均参加了反应,试从催化剂的角度.分析,这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和 (按反应发生的顺序写)。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分别检测出溶液中有二价锰、二价铁和一价铜,由此得出选择作为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2016年朝阳期末18】(15分)(1) 不能;因为没有确认 Mn 02的质量和性质是否改变(2) 在一定质量范围内,Mn2质量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固体质量越大,其表面积也越大,故反应速率加快,催化效果更好。(3)Fe3+和ClF+对H2O2的分解均有催化作用,且Fe3+比Cu2+催化效果好;对比实验,证明C对H2O2的分解没有催化作用

27、。(4) 2FeC3 + H2O2 = 2FeC2 + O2 + 2HCI2FeC2+H22+2HCI = 2FeQ+2H2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具有氧化性,且其氧化性强于H2O2 ;催化剂被还原后所得物质又能被H2O2氧化生成催化剂。【2016朝阳一模28】(15分)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MnO与FeCI 3 6H2O能否反应产生Cl 2。实验操作和现象:按作现象点瑟洒槁灯.加热1. A中部分固怵谐解.上方出现白喜ii.稍后.产生黄色吒体,管壁附着黄色液滴 扭.E中港滋变蓝 现象i中的白雾是 ,形成白雾的原因是 。分析现象ii ,该小组探究黄色气体的成分,实验如下: a.加热FeC3

28、6H2O,产生白雾和黄色气体。b .用KSCN溶液检验现象ii和a中的黄色气体,溶液均变红。通过该实验说明现象ii中黄色气体含有。 除了氯气可使B中溶液变蓝外,推测还可能的原因是: 实验b检出的气体使之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实验证实推测成立。 溶液变蓝的另外一种原因是:在酸性条件下,装置中的空气使之变蓝。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 。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是否含有Cl 2,小组提出两种方案,无证实了Cl2的存在。方案1 :在A、B间增加盛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 C。方案2 :将B中KI-淀粉溶液替换为NaBr溶液;检验Fe 2+ .现象如下:方案1B中ffiS为曲色片案2B中

29、红色;未检出F已* 方案1的C中盛放的试剂是 。 方案 2 中检验 Fe 2的原因是 。 综合方案1、2的现象,说明选择 NaBr溶液的依据是 。 将A中产物分离得到 FezQ和MnC2, A中产生 C2的化学方程式是 。【2016朝阳一模28】(1) HCI小液滴FeCJ 6H2O受热水解,生成HCl气体,同时受热失去结晶水,HCl和H2O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2) FeCb(3)2Fe3+2I-=2Fe 2+12另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KI-淀粉溶液,再滴入几滴 HCl溶液,在空气中放置。观察一段时间后溶液是否变蓝。(4) 饱和NaCl溶液 排除Fe3+将Br-氧化成的可能性。 Br-可以被

30、Cl 2氧化成Bg 但不会被Fe3+M化为Br2。(5) 3MnO2+4FeCl3 6H2O=带加热符号)2Fe2O3+3MnCl2+3Cl2 +24H2O【2016朝阳二模28】(15分) 以NaCl为主要成分的融雪剂会腐蚀桥梁、铁轨等钢铁设备。某研究小组探 究NaCl溶液对钢铁腐蚀的影响。(1)将滤纸用3.5%的NaCl溶液润湿,涂上铁粉、碳粉的混合物,贴在表面皿上。在滤纸上加几滴检验试 齐U,再缓慢加入 NaCl溶液至没过滤纸,操作如下所示:实验现象KSCX谓液ii.产生蓝色沉症1 I I-也局部变红23实验i的现象说明,得电子的物质是 碳粉的作用是 为了说明NaCl的作用,需要补充的对

31、照实验是(2)向图示装置的烧杯 a、b中各加入30 mL 3.5%的NaCl溶液,闭合K ,指针未发生偏转。加热烧杯a,指针向右偏转。取a、b中溶液少量,滴加K3Fe(CN)6溶液,a中出现蓝色沉淀,b中无变化,b中铁片作 极。加热后,指针发生偏转的原因可能是 。实验ab指针偏转方向I0.1%0.01%向右0.1%3.5%向左In3.5%饱和溶液向右NaCl溶液,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3) 用图示装置探究不同浓度 NaCl溶液对钢铁腐蚀的影响,向烧杯a、b中各加入30 mL不同质量分数的 中,b中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川中,铁在饱和NaCl溶液中不易被腐蚀。查阅资料可知:在饱和NaCl溶液中

32、O2浓度较低,钢铁不易被腐蚀。设计实验证明:O用水代替NaCl溶液进行上述实验 ,反应速率加快(4) 根据上述实验,对钢铁腐蚀有影响的因素是【2016朝阳二模28】(15分)(1) 。2 与铁组成原电池,作原电池的正极(2) 正 温度升高,Fe还原性增强NaCl溶液,再分别(3) ( 3)Fe 2e- = Fe2+另取两个烧杯,分别往其中加入铁片和一定量的饱和 滴加几滴 K3Fe(CN)6溶液,然后往其中一个烧杯中通入02 ,观察现象。(4) 温度、NaCl溶液的浓度、02的浓度 【2015朝阳一模28】(15分)某学生对 NazSQ与AgN03在不同的PH下反应进行探究。(1) 测得Na2S

33、Q溶液pH=10, AgN03溶液pH=5,二者水解的离子分别是 (2) 调节pH,实验记录如下:实验PH现 象a10产生白色沉淀,稍后溶解,溶液澄清b6产生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沉淀未溶解C2产生大量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产生海绵状棕黑色物质X查阅资料得知:i. 丄 D :白色,难溶于水,溶于过量的I叽沁.溶液iS.;:棕黑色,不溶于水,能和酸反应 推测a中白色沉淀为 A汁;住上:,离子方程式是 。 推测a中白色沉淀为 細沁,推测的依据是 。(3) 取b、C中白色沉淀,置于 叽沁 溶液中,沉淀溶解。该同学设计实验确认了白色沉淀不是帕沁实验方法是:另取Ag3SO4固体置于 溶液中,未溶解。(4) 将C中X滤出、洗净,为确认其组成,实验如下:I .向X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向X中加入过量浓,产生红棕色气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