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2020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_第1页
南通市2020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_第2页
南通市2020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_第3页
南通市2020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_第4页
南通市2020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通市2020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 某同学误将少 KMnO4当成Mno2加入KeI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 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gA. C代表氧气B. t2时刻,O?开始产生C. tj时刻,KMnO4开始分解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宜保持不变2.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 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B. 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而积C. 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D. 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而燃烧,用水来灭火3. 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

2、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亮氨酸是氧化物B. 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C. 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D. 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呈:比为6: 13: 1: 24. 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 O这不仅可以 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HA. 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 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5. 宏观辨识

3、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O反应刖汞原子O氧履子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胡子o氧原子碳原子反应前反应后A.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B. 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4:3C. 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O属于氧化物D. 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时3 : 206. “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A. +1B. +2C. +3D. +47. 下图是某化学

4、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8.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Ir/.丙T反应前质:g100.34.82.8反应后质:g3.2待测86.4A. 待测值为0.6B. 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丁一甲C. 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 2D. 甲一定是化合物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 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C. 温度计内汞柱液而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D. 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10. 在下列四种含有氯元素的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

5、低的是()A. CI= B. NaCI C. HCIO D. KClO311.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 磷元素:Pt B.钾离子:K=* C.髙钱酸钾:K=MnOt D. 5个氮原子:5N12. 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懈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 象描述正确的是1充满COQ一 r 個八杀巴ttJ邪 试管内液而上升 试管内溶液变红 试管内液而不上升 试管内溶液变蓝 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B.C.D.13.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oJLc0O + 甲 乙丙丁 豹CA

6、. 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B. 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 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D. 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5 : 314. “”和“O”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kb c15. 科学家发现的N(NO2)3是-种新型火箭燃料,关于N(NO2)3的说法正确的是A. N(NO2)3由氮、氧两个元素构成B. N(NO2)3中含有3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C. N(NO2)3属于氧化物D. 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2.6%16.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B. 明矶可

7、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C. 蒸餾海水和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D. 蒸馆水、自来水都是纯净物17. 下列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它们表示四种元素的不同粒子B. 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 图表示的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变成阳离子D. 以上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18. 市场上有“匍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绿色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锌、钙、碘指的是A.元素B.分子C.单质D.原子19.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小明在实验室里发现一瓶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 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下列他的做法正确的是()A. 尝一尝,如果有咸味就

8、是食盐B. 用手指捻一捻是否有颗粒感C. 观察瓶子标签或者询问老师此物质是什么D. 实验室药品都是有害的,不能碰20. 下列关于C0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大理司AA、制CO2的药品B、发生装巻C、收集装置D、比较C02与空气 的密度A ABBCCDD二 实验题(蹴题较难)21 化学科学十分重视实证和理性思维。在课堂学习中,通过选用典型物质进行典型实 验,采用实证法进行有关物质化学性质的研究。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得出一些科学结 论。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图中所示的是探 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现象:铁丝在纯氧气中剧

9、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铁线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木炭在图中堰烧与木炭在图中燃烧剧烈程度 (选填不同或相同)。图的实验目的是。(2)根据上述木炭和铁丝燃烧的实验,你能归纳出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与 燃烧一样,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在一泄条件下进行。因此,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 或抑制化学反应,使之满足人们的需要。请举一个生活中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实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在通常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够与水、碱 溶液等物质发生反应。(1)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之前,小聪曾用紫色干燥的石蕊小花做了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 得岀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的结论,各实验

10、的目的或结论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IIlIn实验现象紫色石裁小花变红色紫色石蕊小花不变色紫色石蕊小花实验目的和结论证明酸溶液能使紫色仃.蕊变红 色证明水不能使紫色石曲变红色证明二氧化碳上 石裁变红色小明同学对小聪同学的实验方案提岀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水 反应生成了酸,其理由是 O两位同学讨论后补充做了一个实验,从而证明了“二氧化 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补充实脸的操作方法和现象分别是 和 0(2)化学课上,老师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淸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 有明显现象,后者无明显现象。为了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

11、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与大气相通气球XaOH溶滋挤压胶头K、 注入氢L氧化钠二氧化碳气体取下橡皮塞甲如图所示,甲的实验现象:在水下取岀试管口的橡胶塞,试管内液而上升;乙的实验现象:气球慢慢胀大丙的实验现象:软塑料瓶变瘪化小智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2 COz气体 乙的,其共同原理是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使容器内压大气压(选填“大 于”或小于”)小慧同学提岀了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 实发生了反应,英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小葱思考后,对比甲实验装置又 补充了一个对比实验,使实验方案更完善。小慧

12、的补充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将甲实验中 的换成0小慧同学认为还可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设讣如下实验方案,我们来帮她完成: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彖实验结论(探究收获)通过上述对比实验的探究,同学们总结岀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要判 断反应的发生,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的情境来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判断反应 的发生;也可以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22. 实验室有一些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为检验苴中是否混入了 CO,同学们进行了 如下实验:査阅资料:氢气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松同学说C装苣中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则证明有C0,他认为C中反应化学

13、方程式为。(2)但小云给予否立,因为氢气也能发生类似反应,她提出应观察到D中变浑浊,才证明有CO, D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O(3)而小伟也提出D中变浑浊还不足以证明,混合气体中的C02也会产生此现象,他提出A中装入足量澄淸石灰水,B中装入适量石灰水,则装置A的作用是,装宜B的作用是。(4)最终同学们一致赞同小伟的设计,则在检验过程中,当观察到现象时,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5)上述实脸尾气的_种处理方法是o23.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组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研究水的组成就是利用了 这种方法。电解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经检验,电解水只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确定了水是由和组成的结论,得

14、出此结论的依据是O(2)已知相同状况下,相同体枳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由于电解水时生成氢气 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推求出水分子中 和 的个数比为2: 1,经进一步科学确 认,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20。(3)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o(4)相同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相同的,每Ioo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气体的质量如下:气体氢气氧气每IOO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气体的质虽:1.63 10 4.34 10 则相对更易溶于水的气体是:由此你认为在水的电解过程中,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可能2: 1 (填“大于”或“小于” )O24(1)根据下列实验回答

15、问题。实验2实验3带火星/ 的木条/nL5% 的Qi氧化氢 滚滋带火星/ 的木条./zz5mL5% 的g/社氧化氢滚浓&和二氧化镐紛末带火星I 的木条T5mL5% 的 过氧化氢80t热水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设讣实验1. 3的目的是研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提示,白磷的着火点为40。C)通过下表进行现象分析:可燃物与氧气接 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是否燃烧甲甲乙(例)VXX乙锥形瓶锥形瓶甲乙通过以上分析,推出燃烧需要氧气的依据是O25. 端午阳节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 上有瓶敞口放苣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

16、了她的探究欲望。(提岀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左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提岀猜想)小丽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你的新猜想:(实验探究)小丽设汁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丽实验时的现 象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 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b溶 液,然后再滴加酚酥试液。NaOH溶液部分变质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C (实验反思)下列物质BaCb溶液、Ca(NO3)2溶液、Ca(OH)2溶液、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 丽实验中CaCL溶液的是(填序号)。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替代。(拓

17、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26. 市售某品牌饮料的罐体是AI-Fe合金,为测定其中AI的质量分数,某学习小组精确 称取0. 050 g合金样品,设计了如下装置并进行实验:【查阅资料】:I、AI和NaoH溶液反应,放热并生成比,反应中对应关系为2A1 3, Fe和NaoH溶液不反应:II、实验条件下,比的密度近似为0. 090 gL 。【实验步骤】::装入药品和水,连接装置;记录量气管中水而读数为5 mL;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关闭活塞:待温度降至室温 时,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49 mL;处理剩余药品,整理实验台。【实脸分析及数据处理】:(1)完善

18、实验步骤中的所缺部分;(2)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量气管中加入水,使水准管和疑气管中水而相平,关闭活塞,降低量气管,若两侧水而高度差 (填改变”或“不 变”,则气密性良好:(3)实验结朿后,读取量气管中水而刻度之前,需进行的操作是: (4)计算此AI-Fe合金样品中Ai的质量分数(3分,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实验反思】:(5)造成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可能是a A. 实验过程加入NdoH溶液的体积B.没有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读数C.装置漏气27.根据图1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装程图中仪器a的需称为J(2)写出以纯净物为原料用装置A制02的化学方程式:C(3)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19、极易溶于水,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NHs,氨气应从口进(选b或c),若检验NH3是否集满,需将湿润的色石烷试纸放在(4)医用H2O2常温下难分解,但在双氧水溶液中加入铁锈,就会迅速分解,且反应结朿后过滤出的铁锈可重复使用。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需要控制该反应的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装置序号)。某学生利用烧杯、球形干燥管和单孔橡皮塞等组成制取氢气的装置(如图2),根据图2 回答以下问题。(5)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6)实验前,该装置B处应放的药品是O(7)该装置的优点是 (只需回答一点)。(8)若使正在发生的反应停止,可以通过来实现(写出操作过程)。28

20、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仪器名称:,(2)用高锹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用E装置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 (选填从水中取岀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O(3)实验室制取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序号),可用D装置收集CO:的理由是(4)NHCl溶液与NaNo二溶液混合共热可制取氮气,氮气和氢气在一左条件下可生成氨气。如图是实验室制氮气并模拟合成氨的装豊。合成氨时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石蕊试液实验中烧杯内导管口有气泡,还可观察到现象。【参考答案】林*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培优题较

21、难)1. 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高镭酸钾加热生成二氧化镭可以做催化剂,同时生成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镭做催化 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气判断图中a:氯酸钾,b:高猛酸钾,c:氯化钾:b时刻, KMno4开始分解产生氧气;起催化作用物质是高镭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镭,随着加热反 应进行其质量先增大,直至高镭酸钾完全分解后,二氧化镭质量保持不变。故选C。2. 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A、物质的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故加入菜叶是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A选项错误:B、蜂窝煤的多孔可以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煤燃烧的更充分,减少资源的浪费及环 境的污染,B选项正确;C

22、、高层建筑尼火,千万不能乘电梯,因为建筑起火很可能造成断电,而且电梯间的通道往 往是浓烟和火焰的集中的地方,C选项错误;D、酒精能和水任意比例混合,用水只会增大火的燃烧而积,反而更危险,正确做法是用 湿抹布或者细沙盖灭,D选项错误。选Bo3 . C解析:C【解析】【详解】A、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而亮氨酸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错误;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5%;错误:126 + 113 + 14 + 162C、一个亮氨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 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正确;D、亮氨酸中各元素质量比 G H: N: O 为:(1

23、26) :(113) : 14:(162) =72:13: 14: 32:错误。故选C。4. C解析:C【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02和H2在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ICH3OH+H2Oo AX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的氢气是单质,该反应 中四种物质不是均为化合物,错误:B、反应前的H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水中H元 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错误;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正确;D、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反应前后 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正确。故选C。点睹:解答本题比较简便的

24、方法是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 意义分析解答。5. 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分别是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物分别是氧化镁和碳,反应 点燃的方程式是:2Mg+22MgO+C.由此可知:A、由方程式可知,碳元素从CO2转化为C,镁元素从Mg转化为Mg0,碳元素和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错误:B、由方程式 可知,参加反应的和OO的微粒个数比是比为:2: 1,故错误:C、反应涉及到的物 质中,是金属镁,由原子构成的单质,-O和00都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由 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12: 2(24+16)=3: 20,故

25、正确。故选 Do6. B解析:B【解析】【详解】由题干可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而氧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若设Ni元素的化 合价为X,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得:x+(+3)x2+(-2)x4=0, x=+2,故B选项符合 题意7. 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由微观图可看出反应前微粒的个数为2,反应后微粒个数为3,错误:B、由微观图可看出生成物是两种,错误:C、由微观图可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正确:D、氧气是由分子构成,金属汞是由原子构成,错误;故选c。8. D解析:D【解析】【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虽不变可

26、能属于 催化剂。【详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 IOg - 3.2g=6.8g,是反应物,参加反 应的甲的质呈为6.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8g - 4.8g=3.2g; 丁是 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64g - 2.8g=36g:根据质量守恒立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 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待测的数值为0.3go A、根拯以上分析可知待测 值为0.3,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此反应可 表示为:甲一丙+丁,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8g : 3.4g=2 : 1,错误;

27、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甲 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 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9. 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A正确: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B不正确:C、温度计内汞柱液而上升说明汞原子间隔变大,故C不正确: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故D 不正确。故选A。10. B解析:B【解析】【详解】C4中CI的化合价为0: NaCl中CI的化合

28、价为-1: HCIO中CI的化合价为+1: KCIo,中Cl 的化合价为+5:故选择B。11. D解析:D【解析】【详解】A磷元素的符号是P,此选项错误;B.钾离子的符号是此选项错误:C.高锈酸钾的 化学式是KMnO1,此选项错误;D.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5个氮原子用57表 示,此选项正确。故选D。12. 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2+H2O=H2CO3,是气体的体积减小,大试管内气体减 少,压强变小,烧杯中水进入到试管中,试管内液而上升,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 成碳酸,H2CO3电离是溶液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而试管内的液体变红,正 确

29、。正确的说法是,故选A。13. D解析:D【解析】【分析】催化剂根据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化学方程为CHQ+O,Co,+HQ,据此分析。【详解】A、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错误;B、乙为氧气,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错误;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未发生改变,故错误: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30xl):(18xl)=5:3,故正确。故选D14 . D解析:D【解析】【分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苴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详解】A、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A不正确:B、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B不正确:C、由单质和化合物组成,属于混合物,

30、故C不正确:D、由两种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能是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D。15. C解析:C【解析】A、N(NO2)3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错误;B、一个N(NO2)3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6个 氧原子,错误;U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N(NO2)3属 14x4于氧化物,正确;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100% =36.8% ,错14 X 4+16 6误。故选C。点睛: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 本题的关键。16 . A解析:A【解析】A.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防止水污染,正确:B.明矶能吸附水

31、中悬浮的固 体小颗粒,不能软化硬水,错误:C.蒸镭海水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电解水过程中 发生的是化学变化,错误;D.蒸馅水是纯净物,自来水是混合物,错误。故选儿17. 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表示原子核,核内质子数不同的原子或离子属于不同的元素, 它们表示氧、筑、钠三种元素的不同粒子,A选项错误;B.表示的是氧离子,表示的 是钠离子,在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2,钠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1,化合物中各 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故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0, B选项正确;C.最外层是8 个电子的结构是稳立结构,图表示的是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

32、到2个电子变成阴离 子,C选项错误;D.氧、就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钠位于第三周期,D选项错 误。故选B。18. A解析:A【解析】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以上所列的冬种用品中均含有元素,并且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的,故选A。19 . C解析:C【解析】【详解】A. 在化学实验室中,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故错误:B. 在化学实验室中,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故错误;C. 可以观察瓶子标签或者询问老师此物质是什么,故正确:D. 在实验室中,并不是所有的药品都有毒、有害,不能接触,故错误。故选:CO20. 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稀盐酸和大理石,故符合题意

33、;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装垃,故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倒水一样倾倒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21.不同验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否是二氧化碳氧气的浓度通过控制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来控制反应的速率没有检验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将紫色石蕊试液解析:不同验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否是二氧化碳氧气的浓度通过控制反应 物之间的接触而积来控制反应的速率没有检验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使紫色石烷变红 色将紫色石疣试液和滤纸做成的紫色小花,干燥后放入装有二

34、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 小紫花不变色小于氢氧化钠水产生白色沉淀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检 验生成物的存在【解析】【分析】【详解】(1)氧气具有助燃性,木炭在空气中加热持续红热,而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发岀白 光,现象不同:将澄淸的石灰水倒入反应后的集气瓶内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了木 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故填:不同;验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否是二 氧化碳;(2)氧气浓度影响反应的现象和剧烈程度,所以木炭、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 烈: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爆烧,在空气中只是发红并未燃饶,说明可燃物能否燃烧或燃饶的 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反应物的接触而

35、积等,如反应物之 间的接触而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填:氧气的浓度;通过控制反应物之间的接触而积 来控制反应的速率:(1)通过上面的对比试验不难看岀没有检验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使紫色石裁变红色, 然后设计增加一个验证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使紫色石烷变红色的实验:将紫色石蕊试 液和滤纸做成的紫色小花,干燥后放入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小紫花不变色故 答案为没有检验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使紫色石密变红色:将紫色石蕊试液和滤纸做成 的紫色小花,干燥后放入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小紫花不变色:(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造成了装宜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根据 小葱提岀的疑问,可以

36、将甲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更换成水,观察试管内的液面上升髙 度:故填:小于;氢氧化钠:水: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的产物可以知道,若反应则生成了碳酸钠,所以可 以检验是否存在碳酸钠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可以选择稀盐酸、氯化钙溶液或是氢氧化钙 溶液等来进行验证;故填:产生白色沉淀: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探究收获根据实验中几个同学的设汁可以知道,只有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岀准确的 结论,同时注意控制变量、运用对比实验、检验生成物的存在等科学的探究方法来探究问 题:故填:检验生成物的存在.22. CO+CuOCu+CO2 CO2+Ca (OH) 2= Ca3+H2O 除去二氧化碳检验二

37、氧化碳是否除干净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D中石灰水变浑浊在出气口处添加 一燃着解析:CO+CuO全Cu+CO2 CO2+Ca (OH) 2= Ca3+H2O除去二氧化碳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干净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D中石灰水变浑浊 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洒精灯, 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烧掉(合理即可)【解析】【分析】该实验流程是:A装置用来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若B不变浑浊,则证明混合气体 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完全,从B中出来的气体就剩下氢气和一氧化碳,它们都会与氧化铜 发生反应,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水,而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可以使D中出现混浊现象。即只要D中变混浊就证明混合气

38、体中有一氧化碳。【详解】(1)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时能与氧化铜反应,小松同学说C装置中氧化铜变成红 色固体,则证明有CO , C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CuO全CU+C02;(2) 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所以D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O2+Ca ( OH ) 2= CaCO3+H2O ;(3) 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实验室检验一氧化碳通常是将一 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然后再用澄淸石灰水去检验二氧化碳。但该混合气体中原来就有 二氧化碳,为了避免引起干扰,所以应该先把二氧化碳吸收完,则A装置目的就是除去二 氧化碳,B装置用来检验混合气体中二

39、氧化碳是否吸收完全;(4在检验过程中,当观察到A中石灰水变浑浊,B中灰水不变浑浊,D中石灰水变浑浊 现象时,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0;(5)由于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能污染空气,具有可燃性。所以上述实验尾气的一种处理 方法是: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燃烧掉。23 . StL素氧元素质量守恒定律氢原子氧原子2H2O2H2+O2 1:8 氧气大于【解析】【分析】【详解】(1)水电解生成氢解析:氢元素氧元素质量守恒立律氢原子氧原子2战0诵电2出个+02丫 1:8氧气大于【解析】【分析】【详解】(1)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左律,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

40、)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由于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 1,故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丄(3) 水在通电的体积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 j 2H2个+02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4) 由表可知,Ioog的水中溶解氧气的质疑较大,故相对更易溶于水的气体是氧气。由 于氧气更易溶于水,故生成气体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可能大于2:1024 . 2H2 O22H2O+O2 个 V 乙中的白磷达到了看火点,没有解 : 2缶 O2 SO: 2H2O+O2 个沽 11 度 J Vxxvxvxvxv J 乙中的白磷达到了着火点,没有与氧气接触不燃烧【解析

41、】【详解】(1)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镭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故答案为:2H2Q7 MnO2 2H2O+O2;实验1和3的温度不同,其余条件相同,故设计实验1、3的目的是研究温度对过氧化 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故答案为:温度;(2) 甲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没有到达着火点,不燃烧:甲中白磷达到着火点,但没有 氧气,因此不燃烧;乙中,白磷达到着火点,但没有氧气,因此不燃烧;故答案为:可燃 物与氧气接 触温度达到着火 点是否燃烧甲JXX甲XX乙(例)XX乙XX(2)通过分析,推出燃烧需要氧气的依据是:乙中的白磷达到了着火点,没有与氧气接触 不燃烧;故答案为:乙中的白磷达到了着火点,没有与氧气接触不燃烧。

42、25. NaoH溶液全部变质产生白色沉淀,酚駄试液变红产生白色沉淀,酚酥试液不变色硫酸铜溶液(或NH4C1溶液等合理答案)密封保存【解析】【分析】解析:NaOH溶液全部变质 产生白色沉淀,酚酥试液变红 产生白色沉淀,酚駄试液不变 色 硫酸铜溶液(或NHqCI溶液等合理答案)密封保存【解析】【分析】提岀猜想:根据氢氧化钠变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要么全部变质要么部分变质的事实,对变 质结果进行猜想;实验探究:利用变质生成的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首先向待检验的溶液样品 中滴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检验并除去碳酸钠,然后利用氢氧化钠能使酚瞅变红的性质,再 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瞅试液,观察溶液颜色,以确

43、左溶液的组成,从而判断氢氧化钠变 质情况;实验反思:(1)在检验并除去碳酸钠时,不应使用呈碱性的溶液或反应后能生成碱性物质 的试剂,避免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2)利用氢氧化钠溶液还可以与硫酸铜溶液或氯化铁 溶液反应产生特殊颜色沉淀,或是与讓盐溶液反应放出氨气等性质,利用这些变化规律对 氢氧化钠进行检验:拓展应用:保存氢氧化钠时应防止氢氧化钠的变质,即避免氢氧化钠接触空气中的二氧化 碳,据此判断保存方法。【详解】提出猜想: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时,可能会岀现部分变质,也可能出现全部 变质的可能,因此,小丽猜想部分变质,则自己的猜想就为:NaOH溶液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向样品溶液中滴加氯

44、化钙溶液,CaCl2+Na2CO3=Ca3+2NaCl,若观察到有沉淀 出现可判断溶液变质生成了碳酸钠,否则没有变质: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酿,由于氢 氧化钠能使酚酿变红,若岀现变红则可判断有氢氧化钠:因此,部分变质后溶液为氢氧化 钠、碳酸钠的混合溶液,故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酚瞅试液变红;全部变质后的溶液中因 不含氢氧化钠,故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酚酿试液不变色;实验反思:(1)为了不影响氢氧化钠的检验,所加入的试剂不能为碱性溶液或不能反应后 生成碱性物质,而氢氧化钙、氢氧化锁都呈碱性且能与碳酸钠反应后都生成氢氧化钠,因 此,不能使用Ca (OH) 2溶液、Ba (OH) 2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

45、故选: (2)利 用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银盐溶液反应所产生的沉淀或气体的现 象,可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或FeCb溶液或NMCI溶液等)代替酚酥来检验氢 氧化钠的存在:拓展应用:为避免氢氧化钠变质,应防止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因此可采取密封 保存的方法保存氢氧化钠。【点睛】NaOH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若部分变质则固体中含有两种 物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则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 成白色沉淀,再滴加酚酥试液则溶液变红:若全部变质则只有碳酸钠,只会有白色沉淀生 成,不会有颜色的变化。26. 检查装置的气密

46、性不变调节量气管和水准管两边液面再次相平71. 280% A B【解析】试题分析:【实验步骤】:在有气体产生的实验中,首先要检查装置 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检查装置气密性解析:检查装苣的气密性不变调节量气管和水准管两边液而再次相平71.280% A B【解析】试题分析:【实验步骤】:在有气体产生的实验中,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气密性:【实脸分析及数据处理】:(2)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量气管中加入 水,使水准管和量气管中水而相平,关闭活塞,降低量气管,若两侧水面高度差不变,则 气密性良好;(3)实验结束后,读取星气管中水面刻度之前,需进行的操作是调节水准管和量气管液面 相平,以减小液体压力造成的误差:(4)计算此AI-Fe合金样品中Al的质量分数为:解:生成 H2 质量为:(49- 5)mL XlO-Jx 0.OOg - L-I 0.004g设:合金中Al的质量为X2AI 3H254 6X 0.004 g54 _6T0.004g解得 X = 0.036 g则合金中:Al%二空迤Xloo% = 72%*0.05Og(5)若实验结果偏大,则造成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可能是:(1)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较大,导致分液漏斗内气压增大;(2)没有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读数,温度较髙,装垃内气体压强较大。考点:实验设计与探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