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st和Buck-Boost变换器的设计与计算机仿真-精品_第1页
Boost和Buck-Boost变换器的设计与计算机仿真-精品_第2页
Boost和Buck-Boost变换器的设计与计算机仿真-精品_第3页
Boost和Buck-Boost变换器的设计与计算机仿真-精品_第4页
Boost和Buck-Boost变换器的设计与计算机仿真-精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力电子系统的计算机仿真 总结报告总结报告 题目:题目: boost 和 buck-boost 变换器的设计与计算机仿真 2 一、综合训练设计内容及技术要求 1. matlab 部分 (1)熟悉 matlab 使用环境。 (2)初步掌握 matlab 的基本应用,包括数据结构,数值运算,程序设计及绘 图等。 (3)熟悉 simulink 系统仿真环境,包括 simulink 工作环境,基本操作,仿真 模型,仿真模型的子系统,重要模块库等。 (4)初步掌握 simpowersystems 模型库及其应用。 (5)能够使用 simpowersystems 模型库进行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分析。 2设计

2、部分 (1)设计一个升压变压器,输入电压为 3-6v,输出电压 15v,负载电阻为 10 欧姆,要求电压连续。根据上述要求完成主电路设计。 (2)设计一个 buck-boost 变换器,输入 20v 的直流电源,输出范围为 1040v,要 求电感电流连续。根据上述要求完成主电路设计,开关器件选用 mosfit,开关 频率 20khz,负载为 10 欧姆。 (3)完成上述升压变化器的计算机仿真,观察输出电压电流波形、系统输入电 流波形、电压电流波形的谐波情况、不同仿真条件时输入输出的变化情况、和 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 4.选作:使用 psim 仿真软件完成上述仿真。 二、综合训练总结报告必须

3、提交的成果 (1)综合训练总结报告(不少于 20 页,约一万字左右)需包括: 1)前言。2)目录。3)主电路工作原理说明。4)主电路设计详细过程与图纸。 5)仿真模型的建立、各模块参数的设置。6)仿真结果的分析。7)总结。8) 参考文献。9)体会。 (2)综合训练总结报告要求用 a4 页面打印,小四宋体,单倍行距,采用 word 默认的边距,仿真模型、模块参数设置、仿真结果等都要在总结报告中进行详 细说明。 3 前 言 电力电子学是综合应用电工理论、电子技术及控制理论等,利用电力电子 (功率半导体)器件控制或变换电能,以达到合理而高效率地使用能源。它是电 力、电子、控制三大电气工程技术领域之间

4、的交叉学科。 电力电子技术是近年来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作为联系弱电与强电的纽 带,电力电子技术提供了控制电功率流动与改变电能形态的有力手段,在小至 数瓦,大至数千千瓦乃至数十兆瓦的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功率半导 体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控制理论的不断进步,电力电子 技术向着大功率、高频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应用的领域将更加广阔。 开关电源由功率级和控制电路组成,功率级完成从输入电压到输出电压的 基本能量转换,它包括开关和输出滤波器。这篇报告只介绍降压升压(buck- boost)功率级,不包含控制电路。详细介绍了工作在连续模式和非连续模式下 buck-boost 功率级的

5、稳态和小信号分析,同时也介绍了标准 buck-boost 功率 级的不同变型,并讨论了功率级对组成部件的要求。 开关电源最常见的三种结构布局是降压(buck)、升压(boost)和降压 升压(buck-boost),这三种布局都不是相互隔离的,也就是说,输入级电压 和输出电压是共地的,但是也存在这种隔离拓扑的变型。电源布局主要是指这 些开关、输出电感和输出电容怎么连接的。每种布局都有它独自的特性,这些 性能主要包括稳态电压转换比、输入输出电流的状态、输出电压的纹波特征, 另一个主要特性就是占空比输出电压的传输函数的频率响应。 在介绍了脉冲宽度调制(pwm)开关模型后,给出了占空比输出电压的传

6、输函数。图解中显示了包括驱动电路模块在内的 buck-boost 功率级的简单原理 图,功率开关 q1 是以一个 n 通道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输 出二极管是 cr1。电感 l 和电容 c 组成了有效的输出滤波器。在分析过程中, 考虑了电容 esr(等效串联电阻),rc,和电感 dc 的阻抗,rl。电阻 r,代表了 在功率输出端的负载。 4 目录 1 主电路工作原理说明.5 1.1 buck-boost 主电路的构成 .5 1.2 buck-boost 稳态分析 .5 1.3 buck-boost 稳态连续导通模式分析.6 1.4 buck-boost 稳态非连续导通模式

7、分析 .9 1.5 关键电感.12 2 主电路设计.14 2.1 boost 主电路设计 .14 2.2 buck-boost 主电路设计 .15 3 仿真模型的建立、各模块参数的设置.17 3.1 boost 变换器仿真模型建立与模块参数设置 .17 3.2 buck-boost 变换器仿真模型建立与模块参数设置 .20 4 仿真结果分析.24 4.1 boost 变换器仿真波形 .24 4.2 buck-boost 变换器仿真波形 .25 总 结.26 参考文献.28 心得体会.29 元器件明细表.30 5 1 主电路工作原理说明 1.1 buck-boost 主电路的构成 buck-bo

8、ost 变换器的主电路与 buck 或 boost 变换器所用元器件相同,由 开关管、二极管、电感、电容等构成,如图 1 所示。与 buck 和 boost 不同的是 电感 l 在中间,不在输出端也不在输入端,且输出电压极性与输入电压极性相 反。开关管也采用 pwm 控制方式。buck-boost 变换器也由电感电流连续和断续 两种工作方式,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要求电流不断续,即电流连续,当电路 中电感值足够大时,就能使得电路工作在电流连续的状态下。因此为了分析方 便,现假设电感足够大,则在一个周期内电流连续。 图 1 buck-boost 主电路原理图 在 buck-boost 的正常工作中

9、,q1 在控制电路的开关时间内,重复的打开、 关上。在 q1、cr1 和 l 的连结节点处,开关动作产生了一个脉冲序列。电感 l 跟输出电容 c 相连,只有在 cr1 导通时,一个有效的 l/c 输出滤波器才形成, 过滤脉冲序列,产生直流输出电压。 1.2 buck-boost 稳态分析 功率级可以在连续电感器电流和非连续电感器电流模式下工作,连续电感 器电流模式在稳态工作时,整个开关周期内都有电流连续通过电感器;非连续 电感器电流模式是开关周期内的一部分时间电感电流为 0,它在整个周期内从 0 开始,达到一个峰值后,再回到 0. 这两种模式稍后再详细探讨,在给出额定负载情况下如何选择电感值,

10、来 保证工作在选定模式的设计指导书也会提供。对于转换器来说,在预期工作条 件下只保持希望的工作模式是很理想的,因为在两种不同工作模式下功率级的 频率响应变化相差很大。经过这些分析发现,采用 n 通道的功率型金属氧化物 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驱动电路打开场效应管(fet)时,q1 的栅极和 6 漏极间加上正的电压 vgs(on),采用 n 通道场效应管的优势在于它的低导致电 阻 rds(on),但是驱动电路就更加复杂,因为需要浮动电极。而同样大小的 p 通道场效应管有较高的 rds(on) ,通常也不需要浮动电极回路。晶体管 q1 和 二极管 cr1 画在点划线方框里面,终端接口标为

11、a,p 和 c,这些会在 buck boost 功率级模型部分详细讲到。 1.3 buck-boost 稳态连续导通模式分析 紧接着介绍buck-boost 的稳态连续导通模式分析,这部分主要目的就是给 出一个buck-boost 稳态连续导通模式下电压转换关系的推导。这是很重要的, 因为它揭示了输出电压怎样由占空比和输入电压决定,或者相反,怎样基于输 入电压和输出电压来计算占空比。稳态说明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出负载电 流和占空比都是固定不变的,大写字母表示出了稳态下的变量名。 在连续导通模式,buck-boost转换器保证每个开关周期有两个功率态,当 q1是开、cr1是关时,就是开态(on

12、);当q1是关而cr1是开时,就是关态 (off)。在每个状态中,当回路中的开关被等价回路所代替时,一个简单的线 性回路可以用来表示这两种状态,两种状态的回路图表见图2. v e ulcuo v i1 i2 il r vd l (a) v e ulcuo v i1 i2 il r vd l (b) 图 2 buck-boost 状态图 电流连续时有两个开关模态,即 v 导通时的模态 1,等效电路见图 2(a) ; v 关断时的模态 2,等效电路见图 2(b) 。 开态的时间为 dts = ton,其中 d 为由控制回路设定的占空比,代表了 开关在开态的时间占整个开关周期(ts)的比值。关态的时

13、间叫 toff,因为对 7 于连续导通模式下在整个开关周期中只有两个状态,所以 toff 等于(1d) ts ,数值(1d)有时被成为 d,这些时间与波形一起显示在图 3 中。 图 3 连续模式下 buck-boost 功率级波形图 参考图 2,在 on 态,q1 此时为低电阻,rds(on),从漏极到源极,只有很 小的电压降 vds=il rds(on)。同时电感器的直流电阻上的电压降也很小,等 于 ilrl。因此,输入电压 vi,减去损耗(vds + il rl),就加载到电感器 l 两端。在这段时间 cr1 是关的,因为它是反向偏置的。 电感电流 il ,从输入源 vi 流出,经过 q1

14、,到地。在开(on)态,加在电 感器两端的电压为定值,等于 vivdsil rl。通过改变图 2 中电流 il 的 极性,电感上的电流会随着所加的电压而增大。同时,由于加载的电压通常必 须为定值,所以电感电流线性增加。图 3 描述了在 ton 时间内电感电流的增加。 在开态(on)时间内电感电流的增量由下式可得: 量 il(+)代表了电感的纹波电流,同时注意在此期间,所有的输出负载 电流由输出电容 c 提供。 参考图 2,当 q1 关时,它的漏极和源极间有很高的阻抗,所以,流过电感 l 的电流不能瞬时的变化,从 q1 转移到 cr1。随着电感电流的减小,电感两段 8 的电压改变极性直到整流器

15、cr1 变为前向偏置,打开的时候,这时电感 l 两段 的电压变为(vovdil rl),式中的 vd 是 cr1 的前向电压降。电感电流 il,这时从输出电容和负载电阻的组合,经过 cr1 到地。 注意 cr1 的方向和电感中电流的流向意味着输出电容和负载电阻中电流导 致 vo 为负电压。在关态(off)时,电感两端的电压为定数,且为(vovdil rl),为了保证同样极性的转换,这个加载电压必须是负的(或者在开态 (on)时为极性相反的加载电压),因为输出电压为负的。因此,电感电流在 off 态时是减小的,而且由于加载电压必须是常数,所以电感电流线性减小。 toff 时间内电感电流的减小见图

16、 3. 在关态(off)电感电流的减小可以由下式求得: 量il()也代表了电感的纹波电流。 在稳态条件下,开态(on)下的电流增加量il(+) 和关态(off)下的电 流减小量il() 必须是相等的。否则,在一个周期到下一个周期,电感电流 就会有一个净的增加量或者减小量,这就不是一个稳态了。所以,这两个方程 必须相等,从而求出vo,得到连续导通下buck-boost能量转换的关系式,求解 出vo: 用ton+toff来替换ts,并利有d = ton / ts 和 (1d) = toff / ts,vo 的稳态方程可变为: 注意在上式的化简中,用到了ton+toff等于ts,这只是在连续导通模式

17、下成立 的,在我们以后分析到非连续导通模式下就可以看到。 我们还发现,il的两个值相互相等的假定,等同于电感上的电压-秒曲线 的平衡。电感上的电压秒关系是由加载在电感上的电压和加载电压的时间来 确定的。这是用已知的电路参数来计算像vo和d等未知值的最好方法,这种方法 在本文中将经常用到。电感上的电压-秒关系平衡在物理上是必须的,而且就像 欧姆定律一样容易理解。 在上面关于il(+) 和il()的方程中,输出电压默认为常数定值,在 on时间和off时间内没有交流纹波电压。这是一个常用的简化,涉及到两方面的 假设,首先,输出电容足够大,它上面的电压变化可以忽略;其次,由于电容 等效串联电阻(esr

18、)造成的电压也可以忽略。这些假设是合理的,因为设计的 交流纹波电压是远小于输出电压的直流部分的。 9 上面vo的电压转换关系表明一个事实,就是可以通过调节电控比d来调节输 出电压。这种关系在d接近于0时也接近0,在d接近1时逐渐增加而没有限制。一 个常用的简化就是假定vds,vd和rl足够小,可以忽略。假设vds, vd和rl等于 0,上面的式子就可以简单地看作为: 一个简单定性的想象电路工作的方法就是把电感看作是一个能量储存单元, 当q1打开时,能量加到电感器上,当q1关上时,电感就把它储存的一部分能量 输送到输出电容和负载上。输出电压就通过设定q1的开关时间来控制,例如, 增大q1开的时间

19、,输送到电感的能量就增加,在q1关时有越多的能量输出,输 出电压就会增加。 不像降压(buck)功率级,电感电流的平均值并不等于输出电流。想知道 电感电流和输出电流的关系,可以参考图2和图3,注意电感只有在能量级的关 (off)态才向输出传送电流。这样在整个开关周期内的电流平均值就等于输出 电流,因为输出电容中的电流平均值必须等于0. 在buck-boost功率级的连续导通模式中,电感电流的平均值和输出电流的 关系有下式给出: 或者 另外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电感电流的平均值跟输出电流是成比例的,因为 电感纹波电流il是跟输出负载电流无关的,电感电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精确 的跟随电感电流的平均值变化

20、。例如,当电感电流的平均值由于负载电流降低 而减小2a时,电感电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也会随着减小2a(假定一直保持在连 续导通模式下)。 现在就停止对buck-boost能量级在连续导通模式下电感电流的分析了,在 接下来的部分描述在非连续模式下的稳态工作,主要任务是buck-boost能量级 在非连续导通模式下电压转换关系的推导。 1.4 buck-boost 稳态非连续导通模式分析 现在我们研究当导通模式从连续变为非连续,负载电流降低时会发生什么, 回想连续导通模式,电感平均电流跟随输出电流变化,也即是,如果输出电流 减小,电感电流平均值也会减小。此外,电感电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也会准确 的随着

21、电感电流平均值变化。 如果输出负载电流减小到临界电流水平以下,在开关周期的一部分时间内 10 电感电流就会变为0。从图3的波形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来这点,因为纹波电流的 峰峰值幅度并不随着输出负载电流变化。在buck-boost能量级,如果电感电流 试图减低到0以下时,它会停在0(因为cr1只能有单向电流通过),并保持为0 直到下一个开关周期的开始。这个工作模式就叫做非连续导通模式。一个工作 在非连续导通模式下的功率级在一个开关周期内有三个状态,相比下连续导通 模式只有两个状态。功率级在连续模式和非连续模式的分界处电感电流的条件 见图4,这也是电感电流突然降到0,而且在电流降到0时并马上开始下个开

22、关周 期的地方。注意,图4中显示的是io和io(crit)的绝对值,因为io和il有相反的 极性。 图 4 连续模式和非连续模式的分界线 输出负载电流的继续下降把功率级变为非连续导通模式,在图5中说明这种情况。 非连续导通模式的功率级频率响应跟在连续导通模式下的频率响应非常不一样, 这会在buck-boost功率级模型部分给出;而且,输入到输出的关系也非常不一 样,会在下面的推导中看出来。 图 5 非连续电流模式 在开始推导buck-boost功率级非连续导通模式下电压转换比之前,先回想 一下在非连续导通模式下工作的转换器的三种状态。在q1开,cr1关时,是开态 (on);在q1关,cr1开时

23、,是关态(off);在q1和cr1都关时,是空闲态 (idle)。前两种状态跟连续模式下的是一样的,图2中显示的电路也适用,只 是toff (1 d)ts。开关周期的剩余时间就是空闲(idle)态。此外,输 出电感的直流阻抗、输出二极管的前向电压降和功率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 应管(mosfet)开态下的电压降都足够小,可以忽略。 11 开态(on)的时间ton = d ts,d为占空比,由控制电路来设定,表征 开关开态内的时间与开关周期总时间ts的比值。关态(off)的时间toff = d2 ts,空闲态(idle)的时间就是开关周期内的剩余时间,即为tston toff = d3 ts。在

24、图6中给出这三种时间和响应的波形。 跟前面一样,没有进行详细的解释,电感电流增加和减少的方程直接在下 面给出。 在开态(on)内电感电流的增加为: 纹波电流幅度il(+)也是峰值电感电流 ipk,因为在非连续模式下,每个 周期内电流都是从0开始的。 在关态(off)内电感电流的减小为: 跟在连续导通模式下一样,开态(on)的电流增量il(+) ,和关态 (off)的电流减小il() 是相等的。所以这两个方程相等,解出vo,从而 由这两个方程中第一个来解出电压转换比: 现在我们来计算输出电流(输出电压vo除以负载电阻r)。它是在cr1导通 时间内(d2 ts)整个开关周期上的电感电流的平均值。

25、把 ipk (il(+) )的关系代入上式,可以得到: 现在我们有两个方程,一个就是刚得到的输出电流(vo除以r),一个就是 用vi , d和d2来表示的输出电压。从每个方程中解出d2,然后令它们相等,再 解这个方程就可以得到输出电压的表达式vo。 非连续导通模式下buck-boost功率级电压转换关系为: 从上面的关系式可以看出两种导通模式的主要不同,对于非连续导通模式, 电压转换关系是输入电压、占空比、功率级电感、开关频率和输出负载的方程; 而对于连续导通模式,电压转换关系只是取决于输入电压和占空比。 在典型的应用中,buck-boost功率级或者工作在连续导通模式,或者工作 12 在非连

26、续导通模式。而对于一些特殊的应用,选定一个导通模式后,功率级就 会维持在这种相同的模式工作。下一部分会给出功率级的电感关系,在已知给 定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输出负载电流的范围内,让它工作在一种导通模式。 图 6 非连续导通模式下 buck-boost 转换器波形图 1.5 关键电感 前面对buck-boost转换器的分析主要是在连续导通模式下和非连续导通模 式下的稳态工作。转换器的导通模式是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和电感 值的函数。buck-boost转换器设计时,一般都设定工作在连续导通模式下,负 载电流都高于某个一定的水平,这个水平通常是全负载电流的5%到10%。输入电 压范围、输出

27、电压和负载电阻通常都是由转换器规格来确定,这样电感值就成 了让转换器工作在连续导通模式的可设计参数。让转换器工作在连续导通模式 的电感的最小值可以由下面的过程来确定。 首先,定义保持转换器工作在连续导通模式下的最小输出电流io(crit), 13 通常是一个临界电流,这个值在图4中给出了。因为我们要得到电感的最小值, 所以用电感电流的推导更加直接。保持连续导通 模式的电感电流平均值的最小值由下式给出: 第二,计算满足上述关系的l。为了解出上面的方程,关系式中的il(+) 和 il() 都可以看作是il。同时还要注意,il的两个关系式都跟输出 电流水平无关,这里,采用il(+)。 现在代换并解出

28、lmin: 通过忽略小寄生电阻和二极管电压降,上面的方程可以化简为: 刚计算的电感值,就可以保证转换器工作在连续导通模式下,而且输出负 载电流高于临界电流水平io(crit)。 14 2 主电路设计 buck-boost 变换器的主电路与 buck 或 boost 变换器所用元器件相同,也 由开关管、二极管、电感、电容等构成,如图 1 所示。与 buck 和 boost 不同的 是电感 l 在中间,不在输出端也不在输入端,且输出电压极性与输入电压极性 相反。开关管也采用 pwm 控制方式。 2.1 boost 主电路设计 图 7 boost 变换器主电路图 2.1.1 仿真参数计算 给定参数:

29、 名称取值符号 输入电压: 3-6vvi 输出电压:15vvo 输出功率:22.5wpo 工作频率:100khzf 二极管压降:0.8vvd 1)占空比的计算 稳定工作时,开关周期导通期间电感电流的增加等于关断期间电感电流的 减小。 当输入为 3v 时 : 当输入为 6v 时: 8.0 15 315 6.0 15 615 e v r lvd a) c io i1 ig uo b) ig io i1 o o t t 15 因此,的取值为 0.60.8。 2)电感量的计算: 设每个开关周期内电感初始电流等于输出电流时的对应电感量。 电感量 l: l 取 72h。 3)电容器的计算 : c 取 0.

30、0003f。 2.2 buck-boost 主电路设计 图 8 buck-boost 变换器主电路图 2.2.1 仿真参数计算 本电路要求输入电压为 20v,输出电压为 1040v,输出功率 p 为 160w,开 关频率为 20khz。 占空比:由式(2-1)可得占空比 =33.366.6 o o ue u 输出电流(二极管电流)的平均值:因为电容足够大,忽略电容电流,则 =4a o vdo u p ii 输入电流(电感电流)的平均值 ii=10a。 电感:根据纹波电流为输入电流平均值的 2.5%,可得在开关管导通期间电 感电流的增量为 il=0.502a,因此电感值 hl000048.06.

31、016.0 5.12 000001.015 2 fc00012.05.1 1 0001.08.0 vd o t b) e r l a) c v o t i1 i2 ul uo il i1 i2 tontoff il il 16 =0.13mh l te l i 电容:根据输出纹波电压为输出电压平均值的 2.5%,可得在开关管导通期 间电容电压的增量为 uo=2.5v,可得电容值 =1mf f o o u i c 开关管的选择:流过开关管的电流最大值 =14a)( 1 f21 i oo max l ui v 开关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 40v,平均值为 25v,考虑一定的裕量,承受 的最大反向电

32、压为 53.7v。 二极管的选择:二极管所承受的最大电流和最大反向电压与开关管的相同, 分别为 14a 和 53.7v。 17 3 仿真模型的建立、各模块参数的设置 3.1 boost 变换器仿真模型建立与模块参数设置 图 9 boost 变换器仿真模型 仿真参数:算法(solver)ode45s,相对误差(relativetolerance)1e-3,开始时 间 0 结束时间 0.1。 18 电源设置:3v 电感参数设置:0.0000072h 电容参数设置:0.0023f 19 负载电阻设置:15v 22.5w 触发脉冲设置:100khz 20 3.2 buck-boost 变换器仿真模型建

33、立与模块参数设置 图 10 buck-boost 变换器仿真模型 仿真参数:算法(solver)ode45s,相对误差(relativetolerance)1e-3,开始时 间 0 结束时间 0.1 21 电源设置:20v 电感参数设置:0.00013h 电容参数设置:0.001f 22 负载电阻设置:40v 160w 输出电压为 40v 时,触发脉冲:20khz 占空比 68.6% 23 输出电压为 10v 时,触发脉冲:20khz 占空比 34% 24 4 仿真结果分析 4.1 boost 变换器仿真波形 15 20 25 il 0 10 20 ic 0 10 20 id 0.09840.

34、09840.09840.09850.09850.09850.09850.09850.0986 10 15 20 ud 图 11 ic、il、id、ud 仿真波形 从图中知道,电路电感工作在电流断续模式,当电感电流降为零时,由于 igbt 管间寄生电容作用,寄生电容放电与升压电感形成震荡,而产生图 11 所 示凹槽。输出电压保持在 15v。0 5 10 15 20 il 0 0.5 1 1.5 2 2.5 io 0 5 10 15 20 25 ud 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 0 5 10 15 20 id 图 12 分别为负载电流,负载电压

35、的仿真波形 可以看出,输出电压经过很短的震荡时间后逐渐稳定到 15v,符合题目要 求。在仿真运行一段时间后,负载电流数值稳定在 1.5a 附近,为了看的更加清 晰,将其进行局部放大,可见其值基本稳定在 1.5a。 25 4.2 buck-boost 变换器仿真波形 0 5 10 15 ic 5 10 15 il 0 5 10 15 id 0.01550.01560.01570.01580.01590.016 30 40 50 ud 图 13 输出为 40v 时,ic、il、id、ud 仿真波形 经过不同的参数设置, buck-boost 变换器电感电流连续,电路工作在连 续导通模式下,电容对输

36、出波形起着很大作用,增大输出电容可 使纹波减小, 且输出电压值与理论值的差距减小。结论:连续模式和非连续模式下仿真得到的电感 电流、输出电压变化规律均与理论推导一致。 0 50 100 ic -50 0 50 100 il 0 2 4 6 io 00.0020.0040.0060.0080.010.0120.0140.0160.018 -50 0 50 ud 图 14 负载电流 io 仿真波形 图 14 为仿真电路负载电流的波形,在仿真运行一段时间后,其数值稳定在 4a 附近,为了看的更加清晰,将其进行局部放大,电流的局部放大仿真图,可 见其值基本稳定在 4a。 -1 0 1 2 3 ic -

37、2 0 2 4 il -1 0 1 2 3 id 0.01390.01390.0140.0140.01410.01410.01420.01420.0143 0 10 20 ud 图 15 输出为 10v 时,ic、il、id、ud 仿真波形 分析结论和输出为 40v 时一致。 26 27 总 结 由仿真结果不难得出,为了满足系统最小的性能要求,器件的正确选择十 分重要,由于加载电压输出电容在电场储存能量,所以定性的说,电容的功能 就是试图保持一个固定不变的电压。通常选取buck-boost功率级的输出电容值 使得把输出电压的纹波电压限制在规格要求的水平。电容的串联阻抗和功率级 的输出电流决定了

38、输出电压的纹波。导致电容产生阻抗(和输出电压纹波)的 三个元素是等效串联电阻、等效串联电感和电容。对于连续电感器电流模式下 的工作,为了确定电容值,需要知道它一个关于输出负载电流io、开关频率 fs、要求的输出纹波电压vo的函数,在假定所有的输出电压纹波都是由电容 器的电容产生的情况,这是因为在功率级开态(on),输出电容器提供了所有 的输出负载电流。对于非连续电感器电流模式下的工作,为了确定需要的电容 值,在假定所有的输出电压纹波都是由电容器的电容产生的情况,但是在很多 实际的设计中,为了得到需要的等效串联电阻,通常都要选择比我们计算出来 的电容值大的电容器。电感器的功能是储存能量,电流流过

39、时能量会以磁场的 方式储存下来,所以定性的说,电感器的作用就是试图保持固定不变的电流值, 或者等效的说是限制流过电感器电流的变化率。选择buck-boost功率级的输出 电感器电感值主要是限制流过它的纹波电流的峰峰值。选择以后,功率级的工 作模式,连续或非连续,就确定下来了。电感器纹波电流跟加载的电压和加载 电压的时间成正比,跟电感值成反比,除了电感值,在选择电感器时需要考虑 的其它重要因素有最大直流或峰值电流和最大工作频率。让电感器在它的额定 直流电流内工作对确保电感器不出现过热或饱和很重要。电感器工作在低于最 大额定频率可以保证不会超过最大内部损耗,从而避免出现过热或饱和。 功率开关的功能是控制从输入功率源到输出电压的能量流动。在buck- boost功率级,功率开关当开关打开时连通输入到电感器,开关关上时断开连接。 功率开关必须在开时在输出电感器传导电流,关时阻止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 差值。而且功率开关必须很快的完成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转换,从而避免 在开关转换时间内的功率损耗。这篇报告中考虑的功率开关类型是功率型金属 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其它的功率器件也可以用,但是在大多数 情况下,在考虑到费用和性能时(考虑驱动电路时),mosfet是最好的选择。 可以使用的mosfet有两种类型:n通道型和p通道型。p通道型mosfet在buck- boost功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