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实验指导书-_第1页
Linux实验指导书-_第2页
Linux实验指导书-_第3页
Linux实验指导书-_第4页
Linux实验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inux应用基础实验指导书湖南理工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14.469目录实验一 linux基本命令1实验二 文本编辑器3实验三 文件权限管理4实验四 用户和组的管理6实验五 网络接口配置8实验六 服务器配置与管理ftp10实验七 服务器配置与管理samba13实验八 shell编程17实验九 linux系统安装与启动20实验十 基本磁盘管理22实验十一 进程管理26实验十二 编译器和调试器28实验十三 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远程访问30实验十四 服务器配置与管理nfs32实验十五 服务器配置与管理web34实验十六 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虚拟主机37实验十七 服务器配置与管理e-mail39实验十八

2、 服务器配置与管理dhcp42实验十九 服务器配置与管理dns44实验一 linux基本命令一、实验目的1.熟悉linux操作环境。2.掌握 linux一般命令格式。 3.掌握有关文件和目录操作的常用命令。 4.掌握有关进程操作的常用命令。 二、实验内容1.熟练掌握登录和退出系统命令。 2.熟悉 date,cal,who,echo,clear,passwd,man等命令。 3.在用户主目录下对文件进行如下操作:复制一个文件、显示文件内容、查找指定内容、排序、文件比较、文件删除。 4.对目录进行管理:创建和删除子目录、改变和显示工作目录、列出文件权限、建立链接文件等。 5.显示系统中的进程信息。

3、三、实验步骤1.登录进入系统,打开shell环境(终端)。2.使用date,cal,who,echo,clear等命令,了解 linux命令格式。3.利用 man命令查看date,echo 等命令的帮助说明。4.目录操作4.1在用户默认工作目录下新建目录testdir1。4.2在用户目录下复制testdir1为testdir2。4.3在用户目录下删除testdir2。5.文件操作5.1进入用户默认工作目录。5.2运行date testl,然后运行cat test1,记录观察到的信息。5.3再次运行date testl,然后运行cat test1,记录观察到的信息。5.4运行date testl

4、,然后运行cat test1,记录观察到的信息并说明原因。5.5复制test1为test2。5.6查看test1和test2的文件详细信息,记录并说明其异同。5.7统计test1文件内容的行数、字数。5.8显示test1的内容。5.9建立test1的链接文件test3。5.10复制test1到上一级目录。5.11在用户目录下删除test1,删除testdir1。6.进程操作6.1显示当前系统中所有进程信息。6.2结束一个进程。四、实验思考题1.如何显示当前工作目录的完整路径。2.举例说明linux命令的常用格式。3.举例说明如何使用linux命令帮助。实验二 文本编辑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vi

5、编辑器的进入与退出方法。2.了解文本编辑器的三种模式。3.熟练掌握使用vi编辑器进行编辑、选择及操作文本文件的命令。二、实验内容1.进入和退出vi。2.利用文件拷贝方式建立一个文件。 3.在该文件上移动光标位置。 4.对该文件内容执行删除、修改、替换等操作。三、实验步骤1.在当前用户默认工作目录下新建一个名为“test02”的目录。2.将文件“/etc/rsyslog.conf”复制到“test”目录下。3.使用vi 打开“test ”目录下的rsyslog.conf。4.指出设定umask(类似于“umask 0022”)的所在行号。5.将光标移到该行,并复制该行内容。6.将该行内容内容粘贴

6、至最后一行。7.撤销第6步的动作。8.光标移到“$ fileowner syslog”,删除该行。9.存盘但不退出。10.将光标移到首行,插入模式下输入“hello,this is vi world!”。11.向下查找字符串“syslog”。12.再向上查找字符串“tcp”。 13.强制退出vi,不存盘。四、实验思考题1.举例说明实验中使用的命令处于何种模式下?2.说明在vi中如何实现字符串的查找,并实现查找结果的自动换行。3.说明在vi中如何实现行号的显示与关闭。实验三 文件权限管理一、实验目的1.熟悉linux操作环境。2.掌握 linux一般命令格式。 3.理解linux中文件所有者和权

7、限的概念。 4.掌握有关权限操作的常用命令。5.掌握文件/目录的打包和压缩命令。二、实验内容1.普通文件与目录权限的修改。2.改变文件属主。3.普通文件与目录的打包和压缩。三、实验步骤1.文件权限操作1.1在用户默认工作目录下创建目录test03,进入test03目录,使用touch命令创建空文件file1。1.2显示file1详细信息,记录文件的权限信息,所属用户和组。1.3对file1设置权限,使其他用户可以对此文件进行写操作,并查看设置结果。1.4取消同组用户对file1的读取权限,并查看设置结果。1.5用数字形式来为file1设置权限,使所有者可读、可写、可执行;其他用户和所属组用户只

8、有读和执行的权限,并查看设置结果。1.6用数字形式更改file1权限,使所有者只能读取此文件,其他任何用户都没有权限,并查看设置结果。1.7为其他用户添加写权限,并查看设置结果。1.8回到上层目录,查看test03的权限。1.9为其他用户添加对此目录的写权限,查看设置结果。1.10查看并记录目录test03及其中文件的所属用户和组。1.11把目录test03及其下的所有文件的所有者改成bin,所属组改成daemon,并查看设置结果。1.12删除目录test03及其下的文件。1.13设定umask为000($ umask 000),创建testdir目录,并查看其权限。2.打包压缩命令操作2.1

9、将/etc目录拷贝到用户默认工作目录下,重命名为etctest。2.2用tar命令将etctest目录打包成etctest.tar.gz,查看etctest.tar.gz的权限,解压缩etctest.tar.gz。四、实验思考题1.列举ls命令不同选项的功能。2.说明文件权限和文件所有者的含义。3.举例说明umask命令的功能。4.说明后缀名为tar.gz和tar.bz2的文件的压缩和解压命令。实验四 用户和组的管理一、实验目的1.熟悉linux操作环境。2.掌握 linux一般命令格式。3.熟悉命令行操作方式进行用户和用户组管理。二、实验内容1.建立新用户账号权限测试。2.为新用户建立账号和

10、工作组,并进行相应配置。3.以该用户身份登录,修改密码。4.删除该用户。三、实验步骤1.创建用户(以hnist为例)1.1创建一个新用户hnist。1.2查看/etc/passwd文件的最后一行内容,并记录。1.3查看/etc/shadow文件的最后一行内容,并记录。1.4给用户hnist设置密码。1.5查看/etc/shadow文件的最后一行内容,记录并说明变化。1.6使用hnist用户登录系统,测试能否登录成功。2.创建用户(以user为例)2.1使用1的步骤创建新用户user。2.2更改hnist所属群组为root,更改user所属附加群组为root(参考命令useradd -g/-g)

11、。2.3查看/etc/passwd文件,记录hnist用户和user用户的属组情况。2.4更改用户hnist的帐户名为user。2.5查看/etc/passwd文件的最后一行内容,记录并说明变化。2.6删除用户user。3.组的管理(以stuff为例)3.1创建一个新组,组名为stuff。3.2查看/etc/group文件的最后一行内容,并记录。3.3创建一个新帐户test,并将其起始组和附属组都设为stuff。3.4查看/etc/group文件中的最后一行内容,记录并说明变化。3.5设置stuff组密码。3.6在stuff组中删除用户test。3.7查看/etc/group文件中的最后一行,

12、记录并说明变化。3.8删除组stuff。四、实验思考题1.说明所属群组与所属附加群组的区别。2.如普通用户遗失密码后要求恢复用户权限,说明root用户可能采取的方式。3.如何指定不同用户的默认工作目录。实验五 网络接口配置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ipv4地址的配置方法。2.熟悉tcp/ip网络配置文件常见配置。3.熟悉常用网络命令。二、实验内容1.配置ipv4地址。2.修改tcp/ip网络配置文件。3. tcp/ip网络测试。三、实验步骤1. tcp/ip网络配置的三种方式1.1使用图形化界面1.1.1在顶部面板右侧点击网络管理器编辑连接有线,选择“添加”。1.1.2选择“ipv4”,取消d

13、hcp,选择“手动”。1.1.3配置ip地址192.168.202.xx,子网掩码,网关。1.2使用命令行界面1.2.1设置网卡eth0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ip$ sudo ifconfig eth0 192.168.203.xx netmask 1.2.2设置网关$ sudo route add default gw 541.2.3设置dns 修改/etc/resolv.conf,在其末尾添加如下两行。nameserver :配置主dns服务器nameserver

14、 30:配置辅dns服务器1.3手工编辑网络配置文件1.2.1设置网络配置文件:/etc/network/interfaces$ sudo vi /etc/network/interfaces一般情况下会看到如下两行,为本地回路设置。auto loiface lo inet loopback ;本地回路1.2.2配置动态ip地址时,在其后添加如下内容。auto eth0iface eth0 inet dhcp ;动态ip地址1.2.3配置静态ip地址时,在其后添加如下内容。eth0就是计算机的网卡,如果计算机有多块网卡,则还会有eth1,eth2,均采用类似方法设置。au

15、to eth0 ;网卡iface eth0 inet static ;静态ip地址address 192.168.204.xxx ;ip地址netmask 255.255.255. 0 ;子网掩码gateway ;网关1.2.4设置dns 修改/etc/resolv.conf,在其末尾添加如下两行。nameserver :配置主dns服务器nameserver 30:配置辅dns服务器2.禁用以太网卡$ sudo ifconfig eth0 down3.启用以太网卡并重新读取配置$ sudo ifconfig eth0

16、 up4.检查eth0网卡的ip地址配置$ sudo ifconfig5.重启网络服务。$ sudo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五、实验思考题1.举例说明ifconfig命令的功能。2.如何实现主操作系统与虚拟机软件中的客户操作系统之间的ip地址访问。实验六 服务器配置与管理ftp一、实验目的1.掌握ftp服务vsftpd的配置过程。2.熟悉vsftpd服务主配置文件。3.熟悉ftp内部命令。二、实验内容1.设置网络环境。2.设置vsftpd服务启动方式。3.配置ftp服务器。三、实验步骤1.配置tcp/ip网络环境1.1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为192.168

17、.202.5/,网关为。1.2网络服务重启$ sudo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2. vsftpd服务基本信息2.1察看vsftpd软件包是否安装$ dpkg l vsftpd2.2启动vsftpd服务$ sudo /etc/init.d/vsftpd start2.3客户端访问“”,测试能否登录,能否进行文件的下载与上传。3. vsftpd服务配置3.1 vsftpd服务主配置文件/etc/vsftpd.conf的部分默认配置 anonymous_enable=yes:

18、允许匿名用户登录local_enable=yes:允许本地用户登录write_enable=yes:允许写入(上传文件、创建目录)(包含所有用户)#anon_upload_enable=yes:允许匿名用户上传文件,但已被注释掉#anon_mkdir_enable=yes:允许匿名用户创建目录,但已被注释掉3.2设置允许匿名用户上传3.3 vsftpd服务重启$ sudo /etc/init.d/vsftpd restart3.4客户端重新访问“”,测试能否登录,能否进行文件的下载与上传。4. vsftpd服务用户配置4.1新建vsftpd服务用户ftp_t

19、est,其指定工作目录为/home/ftp_test,设置用户密码,并修改工作目录权限。$ sudo useradd -m ftp_test$ sudo passwd ftp_test$ sudo chmod 755 /home/ftp_test4.2 vsftpd服务重启$ sudo /etc/init.d/vsftpd restart4.3客户端重新访问“”,测试能否登录,能否进行文件的下载与上传。说明匿名用户以ftp帐号访问ftp服务器主目录/home/ftp_test,而“/home/ftp_test”目录所属用户为ftp_test,目录权限为drw

20、xr-xr-x,即ftp作为“其他用户”,没有写入权限,所以不能在“/home/ftp_test”目录中创建新文件和新建目录。解决办法1:创建一个属于ftp用户的目录$ sudo cd /home/ftp_test$ sudo mkdir up1:创建一个目录$ sudo ftp:ftp up1:修改目录的所属用户$ ls -all:查看目录权限解决办法2:创建一个属于root用户的目录,修改目录权限为允许其他用户修改目录内容$ sudo cd /home/ftp_test$ sudo mkdir up2:创建一个目录$ sudo chmod 777 up2:修改目录的权限,使“其他用户”可以

21、修改$ ls -all:查看目录权限4.4客户端重新访问“”, 进入up1或up2目录,上传一个文件,能否成功?然后再下载刚上传的文件,能否成功?说明查看刚上传文件的权限为-rw-,所属用户为ftp。进入up1或up2目录,修改刚上传的文件权限为644。客户端重新访问“”,此时,刚上传的文件可以进行下载操作。解决办法修改主配置文件/etc/vsftpd.conf,设置匿名用户创建新文件的umask为022。在local_umask=022下面一行添加如下内容。anon_umask=0224.5 vsftpd服务重启$ su

22、do /etc/init.d/vsftpd restart4.6客户端重新访问“”, 测试能否完成文件的下载与上传。四、实验思考题1.说明umask的设置值与文件权限的关系。2.考虑如何更改ftp用户的默认路径。实验七 服务器配置与管理samba一、实验目的1.掌握samba服务的配置过程。2.熟悉samba服务配置文件。3.掌握samba客户端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内容1.设置网络环境。2.设置samba服务配置文件。3. samba客户端测试。三、实验步骤1.配置tcp/ip网络环境1.1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为00/255.255.

23、255.0,网关为。1.2网络服务重启$ sudo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2. samba服务器基本信息2.1察看samba软件包是否安装$ dpkg l samba2.2启动samba服务$ sudo /etc/init.d/smbd start3.samba服务器配置准备3.1在当前用户默认工作目录下新建samba共享文件夹smb_share。$ mkdir smb_share3.2在samba共享文件夹smb_share下新建测试目录test_dir和测试文件test.txt$ cd smb_share$ mkdir test_

24、dir$ touch test.txt3.2修改samba共享文件夹权限,使所有用户可读可写可运行。$ sudo chmod 777 smb_share 3.3创建samba测试用户smb_test,不给用户赋予本机登录密码。$ sudo useradd smb_test3.4设置samba测试用户密码,此密码不能用于开机登录,仅在访问win共享文件或者win共享文件访问时使用。$ sudo smbpasswd a smb_test4.samba服务器配置4.1备份samba服务配置文件/etc/samba/smb.conf.$ sudo cp /etc/samba/smb.conf /etc

25、/samba/smb.conf_backup4.2编辑samba服务配置文件$ sudo vi /etc/samba/smb.conf添加内容如下。smbsharepath = /home/mich/smb_share ;即设置的samba共享文件夹目录available = yesbrowseable = yespublic = yeswritable = yesvalid users =smb_test ;即添加的samba测试用户create mask = 0700directory mask =0700force user =nobodyforce group = nogroup5.s

26、amba服务器本地测试5.1重启ubuntu samba服务器$ sudo /etc/init.d/smbd restart$ sudo service smbd status5.2 ubuntu samba服务器本地测试,使用命令smbclient查看并访问共享目录,格式为smbclient l /ip地址/共享名 u 用户名,实例如下$ smbclient -l -u smb_test6. samba服务器windows操作系统客户端测试打开网上邻居,查找samba服务器,按照系统提示输入用户名smb_test和口令,查看共享目录,验证其是否可读写,验证其是否包含测试目

27、录test_dir和测试文件test.txt。7. samba服务器图形界面操作7.1启动samba图形管理界面$ sudo system-config-samba也可以选择菜单: systemadministrationsamba7.2配置方法和命令行操作类似,需选择要共享的目录,设置读写权限,设置访问权限,添加samba用户。四、实验思考题1.说明useradd命令中-g与-g选项的区别。2说明2.2中添加的每一行的作用。实验八 shell编程一、实验目的1.了解shell 的作用和主要分类。 2.掌握shell环境变量、管道、输入输出重定向的使用方法。3.掌握shell脚本的建立和执行方

28、式。 4.熟悉shell脚本的基本结构。 5.掌握shell脚本的调试方法。二、实验内容1.使用shell变量、位置参数和环境变量。 2.建立shell脚本并执行。3.使用shell一般控制结构编写脚本。 4.调试shell脚本。 三、实验步骤1.了解shell变量、位置参数和环境变量1.1输入以下命令,记录输出结果并分析。$ dir=/root $ echo $dir $ echo dir1.2输入以下命令,记录输出结果并分析。$ read a b c$ www hnist cn $ echo web : $a. $c. $b2.建立简单shell脚本文件2.1新建shell脚本文件test

29、_shell_0,编辑内容如下。cd /var/log cat /dev/null messages cat /dev/null wtmp echo logs cleaned up. 2.2采用多种方式运行test_shell_0脚本,记录输出结果并分析功能。3.简单shell脚本文件改良3.1新建shell脚本test_shell_1,编辑内容如下。#!/bin/bash log_dir=/var/log cd $log_dir cat /dev/null messages cat /dev/null wtmp echo logs cleaned up. exit 3.2运行test_she

30、ll_1脚本,与test_shell_0对比,说明各行的作用。4.简单shell脚本文件优化4.1新建shell脚本test_shell_2,编辑内容如下。#!/bin/bash log_dir=/var/log root_uid=0 lines=50 e_xcd=66 e_notroot=67 if $uid -ne $root_uid then echo must be root to run this script. exit $e_notroot fi if -n $1 #测试是否有命令行参数(非空). then lines=$1 else lines=$lines # 如果不在命令行

31、中指定,使用默认fi cd $log_dirif pwd != $log_dir then echo can not change to $log_dir. exit $e_xcd fi tail -$lines messages mesg.temp mv mesg.temp messages cat /dev/null wtmp echo logs cleaned up. exit 0 4.2运行test_shell_2脚本,与test_shell_1对比,说明其新增的功能。四、实验思考题1.举例说明shell的功能。 2.列举shell编程中的基本格式。 3.说明shell编程中的调试方法

32、。实验九 linux系统安装与启动一、实验目的1.掌握虚拟机的配置过程。 2.掌握linux系统的安装过程和简单配置方法。3.掌握与linux相关的多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 4.掌握linux系统的启动、关闭步骤。5.了解linux文件系统和目录结构。二、实验内容1.安装虚拟机软件(如 vmware、virtualbox)。 2.在虚拟机软件中安装 linux操作系统(如rhel4.0,fedora、ubuntu)。 3.配置linux系统运行环境。 4.正确地启动、关闭系统。三、实验步骤1.安装虚拟机软件(vmware workstation 6.0)。2.在虚拟机软件中新建linux虚拟机2

33、.1设置内存大小(建议大于256mb)2.2设置虚拟硬盘大小(建议大于8gb)2.3设置虚拟光驱(虚拟方式,镜像文件)2.4设置网络连接模式(建议采用桥接方式)2.5设置共享目录(建议英文目录名)3.在linux虚拟机中安装linux操作系统(rhel4.0 as)。3.1选择安装界面3.2检测安装截介质(建议跳过)3.3安装过程中的语言、键盘选择3.4磁盘分区(采用自动分区,总大小与2.2相匹配)3.5引导程序选择(采用grub)3.6注意事项(禁用selinux)4.通过相关命令实现对操作系统的登录、退出与关机5.使用文件浏览器查看linux操作系统目录结构四、实验思考题1.列出定时关机的

34、命令并作简要说明。2.linux 操作系统的文本界面和图形界面该如何转化。3.举例说明linux操作系统不同目录下文件的主要作用。4.列出你发现的linux与windows操作系统区别。5.列出你所能想到的虚拟机软件的用途。实验十 基本磁盘管理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的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2.熟悉磁盘分区的命名方式。3.掌握磁盘操作相关命令。4.掌握文件系统的挂载和卸载方法。5.了解磁盘配额的意义和设置方法二、实验内容1.磁盘分区与格式化。2.磁盘管理。3.文件系统的挂载和卸载。4.设置磁盘配额。三、实验步骤1.添加虚拟磁盘。在虚拟机软件(以vmware为例)中添加一个虚拟磁盘,主要操作

35、顺序为:编辑虚拟机设置;添加虚拟硬盘;设置硬盘类型;设置硬盘容量。2.磁盘分区与格式化2.1使用fdisk -l命令查看系统中的磁盘信息,记录新增磁盘编号与相关信息。2.2使用fdisk命令方式来查看磁盘分区,下图为fdisk中的常用命令,m表示显示菜单,p查看分区情况。2.3创建主分区分区2.4创建扩展分区2.5创建逻辑分区2.6键入“l”查看分区类型,可使用“t”键进行更改。2.7键入“w”键进行保存。2.8格式化磁盘.#mkfs t ext3 /dev/ sdb13.磁盘挂载与卸载3.1创建挂载目录#mkdir /mnt/userfile3.2挂载新建分区#mount /dev/sdb1

36、 /mnt/userfile3.3卸载新建分区#umount /mnt/userfile3.4自动挂载修改/etc/fstab文件如下,重启计算机后该分区将自动挂载。4.磁盘限额练习4.1磁盘限额要求:对home分区设置某用户(以user1为例)的磁盘限额,具体设置为软限制100m,硬限制400m;文件数量软限制12800,硬限制51200。4.2编辑/etc/fstab文件,为home分区添加用户和组的磁盘限额。4.3创建aquota.user和aquota.group文件#edquota -u user1:将blocks的soft设置为102400,hard设置为409600;:inode

37、s设置为12800,hard设置为51200。4.4重启系统,启用quota功能。#quotaon /home4.5切换到用户user1,查看磁盘限额及使用情况。4.6尝试复制大小分别超过磁盘限额软限制和硬限制的文件到用户的主目录下,验证磁盘限额功能是否正常。四、实验思考题1.说明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的区别。2.说明磁盘命名的编号规则。3.列举linux中常见的文件系统类型。 实验十一 进程管理一、实验目的1.理解进程和守护进程的概念。2.掌握进程管理相关的命令。3.掌握作业控制命令。4.掌握计划任务设置方法。5.了解进程文件系统proc。学会查看进程状态的命令和杀死进程的命令;掌握作业

38、控制命令fg、bg、jobs等;学会用at和cron执行掌握proc文件系统的作用以及如何使用proc文件系统来获得进程的信息;学会使用free命令监视内存使用情况,学会使用vmstat命令监视虚拟内存情况;了解设备文件的分类,使用设备编号的方式来标识每个设备,学会使用mknod命令创建设备文件。二、实验内容1.进程静态查看和管理。2.进程动态查看和管理。3.定时任务安排。4.计划任务安排。5.proc文件系统查看。三、实验步骤1.进程管理1.1使用ps命令查看和控制进程,按顺序实现下列操作。显示本用户的进程;显示所有用户的进程;在后台运行cat命令,查看cat进程;杀死cat进程;查看cat

39、进程是否已杀死。1.2使用top命令查看和控制进程,按顺序实现下列操作。动态显示当前的进程;动态显示某用户的进程;杀死指定进程号的进程。1.3使用多种命令挂起和恢复进程,按顺序实现下列操作。执行命令cat;挂起cat进程;查看作业;将cat切换到后台执行;将cat切换到前台执行;结束cat进程。2.定时执行命令2.1要求:在某特定时间(以上午9点为例),找出系统中所有的以.c为后缀的文件,将结果保存到/etc/result文件中,然后向某用户(以user1为例)发邮件告知用户已经完成。2.2 at命令操作。# at 9pm :出现at提示符后输入at find / -name “*.c” /e

40、tc/resultatecho “user1:all code file have been seached out.you can take them over.bye”|mail s “job done” user1:按ctl+d键结束at命令输入2.3等待并验证命令是否已完成。3.安排计划任务3.1查看crontab命令的帮助信息。#crontab -help3.2查看用户的计划任务列表.#crontab l3.3建立一个crontab文件。#echo “45 11 22 3 * ls /etc” cronfile :3月22日11点45分执行ls /etc3.4使用crontab命令安

41、装crontab文件,安排计划任务#crontab cronfile3.5查看计划任务表,观察计划任务是否已被安排。#crontab l3.5删除计划任务列表,并进行确认。4.进程文件系统proc操作4.1查看/proc目录下的内容。4.2查看某进程的详细情况,并记录。四、实验思考题1.说明进程与程序的区别。2.列举出ps命令不同选项的功能。实验十二 编译器和调试器一、实验目的(2)掌握gcc编译器使用方法。(3)掌握gdb调试方法。二、实验内容1.编辑测试源代码。2. gcc编译测试源代码3. gdb调试和排错。三、实验步骤1.编辑如下参考源代码,代码的原意为倒序输出main函数中定义的字符

42、串#include int display1(char *string);int display2(char *string);int main ()char string = welcom to linux;display1 (string); display2 (string);int display1 (char *string)printf (the original string is %s n, string);int display2 (char *string1)char *string2;int size,i;size = strlen (string1);string2 =

43、 (char *) malloc (size + 1);for (i = 0; i size; i+)string2size - i = string1i;string2size+1 = ;printf(the string afterward is %sn,string2);2.使用gcc将参考源代码编译为可执行文件。3.运行可执行文件,观察运行结果并记录。4.使用gdb调试程序,通过设置断点、单步跟踪,找出错误原因并记录。5.纠正错误,修改参考源代码并记录。6.使用gcc将参考源代码编译为可执行文件,观察运行结果并记录。四、实验思考题1.请说出gcc编译过程中“-g”选项的作用。2.请指出

44、gdb调试中命令“n”和“s”的区别。实验十三 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远程访问一、实验目的1.掌握telnet服务的配置过程。2.熟悉telnet服务配置文件。3.掌握ssh服务使用方式。4.掌握vnc服务的配置过程。5.熟悉vnc服务配置文件。二、实验内容1.设置网络环境。2.设置和测试telnet服务。3.ssh服务连接测试。4.设置和测试vnc服务。三、实验步骤1.配置tcp/ip网络环境1.1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为/,网关为。1.2网络服务重启#service network restart2. telnet服务

45、配置2.1加载linux安装盘,安装rpm包。#rpm -ivh telnet-server.rpm2.2修改telnet配置文件/etc/xinetd.d/telnet,开启telnet服务。disable = no2.3启动telnet服务#service xinetd restart:telnet由xinetd统一管理2.4客户端远程访问“telnet ”,测试能否进入系统。3. ssh服务配置3.1 ssh服务默认已经安装并启动,缺省配置可以满足一般需求。3.2使用ssh客户端访问“telnet ”,测试能否进入系统ssh:linux

46、下使用ssh协议连接ssh服务器sftp:linux下使用sftp协议在ssh客户端与ssh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putty:windows下的ssh客户端securecrt:windows下的ssh客户端4. vnc服务配置4.1加载linux安装盘,安装rpm包。#rpm -ivh vnc-server.rpm4.2启用vnc 1号桌面#vncserver :14.3客户端使用vncviewer连接,端口号为5901,记录连接界面类型。4.4修改vnc服务启动配置文件/root/.vnc/xstartup,将最后一行的twm改为gnome-session。4.5关闭vnc 1号桌面#vncse

47、rver -kill :14.6重新启用vnc 1号桌面vncserver :14.7客户端使用vncviewer连接:端口号为5901,记录连接界面类型。四、实验思考题1.举例说明远程访问服务的作用。2.说明telnet服务与ssh服务的异同。3.说明xinetd服务的功能。 实验十四 服务器配置与管理nfs一、实验目的1.掌握nfs服务配置过程。2.熟悉nfs服务配置文件。3.熟悉挂载与卸载内部命令。二、实验内容1.设置网络环境。2.设置nfs服务配置文件。3. nfs服务测试。三、实验步骤1.配置tcp/ip网络环境1.1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为00/255.255

48、.255.0,网关为。1.2网络服务重启#service network restart2.设置nfs服务器端2.1察看nfs软件包是否安装#rpm -q nfs2.2编辑/etc/exports文件,设置服务器端共享目录(以/sharea为例)。/sharea 00(rw,no_root_squash) *(ro)说明:表示允许00主机读写,其他所有主机都可以访问此目录,权限为只读。no_root_squash:不将root用户及其所属的用户组映射为匿名用户和用户组,默认选项为root_squash,将root用户及其所属的用

49、户组映射为匿名用户和用户组。2.3启动nfs服务#service nfs start3. nfs客户端操作3.1查看nfs服务器上的共享目录#showmount e 003.2挂载nfs服务器上的共享目录至本地linux计算机#mount 00:/sharea /tmp/nfs3.3查看挂载目录信息,验证客户端是否可写共享目录#mount#cd /tmp/nfs#ls#mkdir test 3.4解除挂载#umount /tmp/nfs四、实验思考题1.举例说明nfs文件系统的优点。实验十五 服务器配置与管理web一、实验目的1.掌握apache服务

50、器配置过程。2.熟悉httpd服务配置文件。3.熟悉挂载与卸载内部命令。二、实验内容1.设置网络环境。2.设置httpd服务配置文件。3. httpd服务测试。三、实验步骤1.配置tcp/ip网络环境1.1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为/,网关为。1.2网络服务重启#service network restart2. apache服务器基本配置2.1察看httpd软件包是否安装#rpm -q httpd2.2启动httpd服务#service httpd start2.3设置httpd服务为自动启动#chkconfig h

51、ttpd on2.4编辑apache主配置文件/etc/httpd/conf/httpd.conf,说明如下。serverroot /etc/httpd:这是apache的工作目录,不需修改keepalive on:修改为on,使得一次tcp连接可以传输多个文件listen :8080:修改http服务监听ip地址和端口号include conf.d/*.conf:/etc/httpd/conf.d/*.conf都是apache的附加配置文件,不需修改serveradmin rootlocalhost:管理员邮箱,可修改为自己的邮箱servername www.exa

52、:80:设置服务器名称,如果没有配置dns解析,可设:置为ip地址和端口号的组合。把这一行修改为:servername :80documentroot /var/www/html:这是网站文档主目录,建议保留:设置主目录的属性options indexes followsymlinks:允许目录浏览,允许用符号链接建立虚拟目录。:最好不允许目录浏览权限,即修改为:options followsymlinksallowoverride none:不允许“.htaccess”文件,不需修改order allow,deny:访问策略:如果没有明确允许,就拒绝访问allow from all:允许所有的访问,这两行都不需修改directoryindex index.html index.html.var:设置默认文档,可不修改adddefaultcharset utf-8:默认字符集,对于简体中文网页,需要修改为:adddefaultcharset gb23122.5设置主页文件内容#vi /var/www/html/index.html:添加主页文件,随意输入内容2.6重启ap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