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前 言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所提出的加快推进林产业结构升级。适应生态建设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产业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产业发展新格局。鼓励以集约经营方式,发展原料林、用材林基地。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业,实现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突出发展名、特、优等新兴产品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特色出口林产品等要求。以及我省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实施六大工程,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展八大产业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决定。为贯彻实施两个决定,省林业厅决定编制林纸一体化产业、特色经济林产业、林产化工产业
2、、非木材资源产业、木材加工产业、竹藤产业、野生动物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等八大产业的规划,同时在八大产业规划的基础上编制林产业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本着体现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坚持没有林业产业的支持,林业就不能全面、协调发展,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没有林产业的发展,就难以发展区域经济,拉动农民增收的要求。规划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和区域比较优势去制定,特别对于属资源约束性较强的产业,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现状的关系。总规划在八大产业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两个决定,以期在全省林业建设发展中起到
3、指导作用。总体规划是在与分项产业规划的紧密配合和支持下,历时三个月完成。第一章 林业产业发展基本概况一、 基本概况(一) 社会经济概况云南省土地总面积57396.6万亩,行政区划16个州市,128个市、县、区。总人口433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36.3万人,占全省人口的83.9%。工农业总产值2588.8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737.55亿元,工业生产1850.4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179元,其中昆明、玉溪市最高,分别为14864元、13360元,怒江、昭通最低分别为2791元、2231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609元,其中玉溪、昆明市最高分别为2493元、2411元,最低昭通、怒江
4、州分别是为1001元、935元。全省经济水平与全国比,是经济落后、工业发展层次低的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生产总值的2.2%,人均国内生产值仅为全国平均7972元的6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也仅为全国平均2476元的65%。省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性之间差异性悬殊较大,滇西北、滇东北与滇中部之间的经济差异近2倍,只有加快发展,才能缩短与全国和内部区域之间的差异,只有加快改革,才能促进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 森林资源概况1、 全省有一定的森林资源全省林业用地36371.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3.4%。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22522.35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1.9%;疏林地
5、面积1194.9万亩,占3.3%;灌木6125.4万亩,占16.9%;未成林造林地194.4万亩,占0.5%;苗圃地7.2万亩,无林地6327.15万亩,占17.4%。林业用地利用还有潜力可挖,占林业用地40%的无林地、灌木林地等地类还可供开发、改造、造林。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森林资源总量还有较大的空间。有林地面积中,林分面积20348.55万亩,占90.3%;经济林、竹林面积2173.8万亩,占9.7%。林分面积中以中、幼龄林为主,有中幼龄林13985.4万亩,占68.7%;近、成、过熟林6363.15万亩,占31.3%。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15.48亿m3。 其中:林分蓄积14.0亿m3,疏
6、林0.23亿m3,散生木1.04亿m3,四旁树0.22亿m3。林分每亩平均蓄积6.9 m3,单产不高,且多为中、幼龄林。加强经营、提高林木生产率,是今后较长期的营林任务。2、 林业用地的一半为商品林按分类经营原则,依据云南区域位置及经济状况,云南林业肩负有保障生态安全与发展地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双重任务。本着云南必须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林产业的原则,近期对林业用地按两类林进行了区划调整,公益林面积18258.44万亩,占林业用地的50.2%;商品林面积18112.96万亩,占49.8%,基本上各占一半。滇南:红河、思茅、保山、德宏、临沧等六个州市,商品林林分面积4805.83万亩,占全
7、省商品林林分面积9679.04万亩的49.7%,基本占了一半。是我省林产业重点区域,其中思茅市2447.2万亩,占全省商品林林分面积的25.3%,四分天下有其一,是我省林产业重点市。3、 森林资源承担着农民自用材和烧材的巨大消耗据2002年“连清”监测,我省年总采伐消耗4231万m3,按“十五”采伐限额消耗结构,烧材2505万m3,占59.2%;农民自用材1151万m3,占27.2%;商品材575万m3,占13.6%。这说明,林业为农村近900万户,3636.3万农民,解决了每日生活面临的“柴、米、油、盐”中的首位,稳定了农村,解了农村之困。当然也反映了,由于我省农村经济水平低,云南森林资源还
8、处于低价值的薪材利用阶段。唯一的只有用发展的办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促使森林资源薪材利用向高价值的商品材利用转化。4、 森林蓄积年净增量有限我省1978年建立“连清”体系,监测结果如下:森林资源消、长量变化表单位:万m3监测年度年生长量年消耗量年净增量1988年39464923-9771992年42894524-2351997年49684520+4482002年57734231+1542从上表可看出,云南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分为两个阶段。1992年以前消耗量大于生长量,森林资源赤字,年均净减997万m3,1997年后,生长量大于消耗量,是蓄积量净增阶段,同时有林地也进入了净增,实现了有林地、蓄
9、积量双增长时期。蓄积年净增量1997年448万m3,2002年净增1542万m3,年净增数值是有限的。有限的净增值主要源于年生长量的增加。1988年至2002年,年生长量由3946万m3增至5773万m3,增加1827万m3,增幅46.3%,而消耗量由4923万m3下降至4231万m3,减少692万m3,降幅14.1%,1997-2002年,间隔期五年,其中约3年为实施天然林天保工程时期,但平均年消耗量只下降了289万m3。年消耗量呈现刚性,下降缓慢。当前资源的消耗大与烧材为主的消耗结构,净增量小是约束林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5、 主要优势树种相对集中分布冷杉、云杉、铁杉、柏木、落叶松等高山针叶
10、树种,全省有16066万m3,集中分布在迪庆10878.9万m3;怒江124466.7万m3;丽江712.6万m3,多属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公益林。云南松19382.8万m3,多分布于滇中,楚雄2743.9万m3,大理2439.4万m3,怒江2032.5万m3,丽江3870.1万m3,迪庆1492万m3,临沧1059.4万m3,保山1150.9万m3,其它地州有少量分布。商品林蓄积近1亿m3。思茅松5556.6万m3,集中分布于思茅市有5380万m3,临沧、西双版纳、红河有少量分布。商品林蓄积近5000万m3。栎类24586.2万m3,其它硬阔766.2万m3,其它阔叶17581.5万m3等。相对
11、集中分布于西双版纳、思茅、德宏、临沧一带。约50%的蓄积为商品林蓄积量。6、 人工林量少,难以承担木材需求的供给全省人工林1698.9万亩,占全省林分面积的8.3%,蓄积5198.03万m3,占全省林分蓄积的3.7%。人工林总量少,单产低,每亩平均3.1m3,难以承担全省主要需材的供应。7、 具有丰富的名、特、优新森林资源竹林:全省有丰富的竹种资源,有竹亚科植物28属210种,属数占世界的40%,占中国75%,种数占世界的25%,占中国的50%。散生竹有毛竹、金竹、中华大节竹;丛生、混生竹有龙竹、沙罗竹、香糯竹、实心竹、箭竹等。大型丛生竹是云南的特有竹林。藤:海南与我省南部区域是全国两大主产区
12、。核桃、板栗、八角、云南皂荚、果梅、花椒、青刺尖等是我省名、特、优品种。尤其核桃享誉国内外。有、-蒎烯含量高的松脂,可采松脂面积较为广泛。有特色昆虫资源紫胶、白腊、烟脂虫。野生食用菌,品种达350多种,产量大,价值高,松茸年产1200吨以上。有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45种,二级154种。有168多个各级别、各类型自然保护区,26个国家级、13个省级森林公园及林场。具有多类型的森林、植被、动物景观可作为生态旅游资源。(三) 林产业发展概况我省林产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造纸企业:全省有100余家,规模较大的企业12家,有一定规模的50家。纸和纸板年产量22.9万吨。思茅云景林纸
13、企业年产6.7万吨化学木浆。木材加工:全省有4626户木材经营加工,其中木材经营646户、木材加工3980户,年产锯材17.6万m3,人造板49.6万m3,集成材11.5万m3,细木工板5万m3,地板条398万m3,门150万件家具600万件,年消耗木材近200万m3。经济林木:核桃已发展到460万亩,年产7.5万吨;板栗200万亩,年产1.4万吨;八角463万亩,年产3360万吨;果梅2.1万吨,棕榈1.1万吨。云南皂荚、银杏、青刺尖、花椒、油橄榄,澳州坚果、肉桂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非木材森林资源:以松茸等较为有名的食用野生菌年产近1.12万吨(其中松茸1200吨),年产值13.96亿元;
14、以石槲、天麻、草果、重蒌等为主的森林药材年产2.29万吨,年产值4.32亿元。以木兰科、樟科、茶科为主的绿化大苗,产值近7亿元;盆栽观赏植物425.6万盆;鲜切花近年产23.3万枝;松花粉系列产品正在开发。竹、藤:有竹藤加工企业63个,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有4个,100-500万元有3个。已种植竹基地190余万亩。养殖动物单位有165家,养鹿3816头,狒猴、蜂猴、食蟹猴1.3万只,黑熊1958头,兰孔雀6200只,野猪4055头,驼鸟1072只。森林生态旅游在快速发展,产值近31.36亿元,占全省旅游收入的10.2%,占全省旅游市场的8%。2003年林业总产值达174亿。其中第一产业13
15、7.3亿,占78.9%,第二产业28亿,占16.1%,第三产业8.7亿,占5.0%。由一、二、三产结构比例,反映了当前林业产值是以培育种植和初级产品为主要产出,产品加工附加值还很少,只有提高产品加工附加值,才能状大林业产业。二、林业产业发展基础分析林业产业发展受到森林资源,经济体制、企业素质和国内外市场诸多因素的影响。编制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必须对影响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分析,全面把握发展现状及发展环境,宏观认识自身优势,可挖潜力和制约因素,作为制定林业产业发展目标,规模及合理布局的依据。(一)林业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云南森林生长的水热条件及其生物量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根据pater
16、son气候植被生产力指标(简称cvp)对全国森林生产力理论值进行评估:云南西北、东北高山地区cvp值大约在6.5,而我国东北地区仅1.1左右;滇中地区cvp值为14.5,与全国南方诸省彼此相近;滇西南为27.9,与南岭、浙、闽相近;滇南热区为31.4,与粤、桂沿海相似。总起来讲,云南林业发展的自然气候条件优于全国多数省份,比近似地区较为优越。充分利用云南自然条件的优势,高度集约经营森林,加速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速生丰产基地建设,可以为耗材型林产加工业提供足够的原料,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由于云南气候多样和生境多样,导致森林类型多样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资源多样性。可以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多种可开发利用资
17、源,可以发展门类齐全的林业产业,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业开发格局。按照森林多资源利用的原则,可以大规模发展森林三大效益结合十分完善的特色经济林产业,竹藤产业、林化工产业,同时加速发展是非木质资源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和野生动物产业;在依据森林法合理利用现有用材林资源前提下,以集约经营的方式加速工业原料林、用材林基地建设,发展相应规模的林纸产业和木材加工产业。(二)林业产业发展的潜力分析1、林业土地资源仍存在较大的潜力。根据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四次复查结果,全省林业用地为35371.4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1.6%。按照2004年8月全省森林分类经营区划调整后的结果,全省商品林用地为1811
18、2.96万亩,占林业用地的49.8%。根据各类林业产业发展需要选择高立地质量的土地进行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要求,经认真分析、平衡,在林业用地和部分坡耕地中,共筛选出适于发展速生丰产林、特色经济林、工业原料林等各类商品林基地的土地达5694.4万亩,占全省用于商品林建设林地的31.4%。此比例符合在山地条件下,林业用地中优质立地等级林地的比重。2、在立木蓄积合理利用上,存在较大潜力,我省森林资源利用率存在着严重“三低”问题,即资源消耗商品率低、林区资源利用低、木材综合利用率低,大量资源用于烧材,大量的采伐剩余物和加工剩余物没有利用。如果采取超常规措施,使森林资源利用“三率”低的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那
19、么以木材为原料的林产加工业就会得到快速发展。所以云南耗材型林业产业发展,其最大的潜力应存在于森林蓄积合理利用与木材综合利用之中。3、发展林业产业,山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根据统计资料,全省农村人口为3411万人,农村劳动力为1954.6万个。林业产业发展共建商品林基地5694.4万亩,平均每个劳力承担2.9亩。农村劳力多,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商品林基地造林和营林。农民通过参与基地造林或土地租赁、土地入股以及林产品出售等形式增加收入,企业也可以通过廉价劳动力组织原料基地建设,增加原始资本积累,获取丰厚的剩余价值,扩大企业规模和资产。这是一种双赢的良性循环,农村劳动力是林业产业发展的潜在力量。(三
20、)林业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1、林业产权制度不健全。我省国有林占26.1%,集体林占73.9%,私有林发展十分缓慢,“谁造谁有”的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不清晰,不仅影响了农民造林营林的积极性,也是林产加工企业租赁林地,建设原料林基地以及现有林木有偿流转的制约因素,林业产权问题是实施集约化、规模化建设商品林基地的首要障碍。2、林产加工企业科技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差,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高端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在我国参加wto以后,相关税降低,林产品竞争进一步加剧。在进口林产品呈显优势与国内林产品受到挤压的情况下,企业自身科技进步及提高林业产业科技含量将迫在眉睫。如不抓紧科技创新
21、、产品创新,将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3、林业产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滞后。随着绿色产品与环境意识的强化,在林产品国际贸易中,将面临不平等待遇和非关税壁垒,森林认证、林产品质量标准与环境标准体系认证必须置于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否则林产品将无法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严重影响林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第二章 加速林业产业发展的必要性一、发展林业产业是林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林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又是关系到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林业肩负着优化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首先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对多种林产品的需求。国家始终把
22、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建设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作为林业工作的两大目标。从我省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有了长足发展,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显然滞后,特别是林产工业发展是工业化过程中的一条短线。当前,必须正确处理森林资源培育、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关系,在继续实施好林业生态建设六大工程的同时,必须加速林业产业发展步伐。林业要走向良性循环,必须具有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活力和实力,建立有利于实现以林养林的林业经济运行机制;必须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重组,在改造、提升传统林业产业的同时,加速建设一批以市场化运作,以企业投资为主体、以产业带、龙头企业为依托的现代
23、林业新兴产业。逐步实现林业经济结构由资源主导型向技术主导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向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率可循环的集约型转变,发展模式由单一国有型向多元混合型转变,全面提升林业产业整体竞争力和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全面提高林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二、发展林业产业是森林资源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绿色宝库,其中蕴藏的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围绕森林资源综合利用,开展立体开发的潜力很大,林业产业可以形成多门类、多品种的产业体系,在云南归并为八大产业。森林资源开发利用,除了传统的为耗材型企业提供有限木材之外,近年来森林旅游、森林花卉、森林食品、森林药材、竹、藤、生化
24、物质及野生动物等非木质新兴林产业迅速崛起,已成为林业产业发展中的亮点。随着科技进步,让潜在于森林资源中的巨大能量逐步释放出来。林业产业定能成为具有特色绿色支柱产业。森林资源是多功能再生经济资源,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人类利用森林资源是根据森林的生态区位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森林资源的主导利用方向,这是对森林资源生态经济属性的加强。森林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经济资源,完全可以通过林业产业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满足人类对各种林产品的需求。林业产业发展是森林资源自身经济属性所决定的。多年实践证明,林业产业发展有利于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可以全面提升林业建设的效益和质
25、量。产业发展不仅改变林业种植业结构,还能加快林业改革进程,改变森林资源培育投入产出模式。按产业化大生产的要求,必然要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采用企业运作建设高度集约经营商品林基地,可以全面提高林分质量和单位面积森林收获量,并带动森林资源培育向定向化、集约化发展,从根本上革除广种薄收的传统习惯。林业产业发展,可以加快林产工业现代化进程,大幅度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附加值,不仅增强了林业发展的经济实力,同时还引导森林资源由低价值消耗向高价值转变,从根本上改变我省森林资源消耗结构。通过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商品率和加工增值,展示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从而调动农民造林、护林和营
26、林的积极性,吸引社会资金林业投入,最终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林业产业循环发展和林业经济良性循环。我们还应看到,林产工业的快速发展,可同步带动林业第三产业以及国民经济其它行业的迅速发展,可充分体现出林业的重大社会效益,以及林业作为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三、林业产业发展是山区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云南是一个以农业为基本构架的典型山区省份,山地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山区人口占总人口的70%。森林资源是山区的主要经济资源之一,林业用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3%,森林资源又主要集中在贫困山区,其中林地是山区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源,各种林产品是山区群众赖以生存和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27、由此可见,山区经济发展优势在山,潜力在林,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林业发展,尤其是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把林业放在山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首位,开拓林业新的生产领域,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山区群众要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必然要走靠山吃山、吃山养山、兴林致富之路,治穷之本在治山,治山之本在兴林,兴林之路在产业。因此,山区林业发展目标不能只停留在“绿起来”和森林生态效益好,更重要的目标是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发展优质高效林业,加速林业产业发展,使山区经济“活起来”、山区群众“富起来”。在山区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论采取任何经营形式和运行机制,都必须把山区群众的增收、脱贫致富、
28、奔小康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山区林业产业发展,应优先发展与群众利益最贴近的、集森林“三大”效益为一体的特色经济林,竹产业、林化工产业和非木质资源开发产业,重点发展森林旅游、森林花卉、森林食品、竹产业等新兴朝阳产业。真正使林业和林业产业成为山区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综上所述,林业产业发展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林业产业的支持,林业就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没有林产业发展,山区农民就难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时只有加速林业产业发展,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林产品需求。第三章 林产品市场分析、预测我省林产品种类多,涉及范围
29、广,现就主要商品市场情况,作市场分析预测。一、林纸一体化产业1、纸及纸板国际、国内及省内市场都是需求大于供给,国际年需求39.6亿吨,供给只达31.8亿吨。2002年国内产量3780万吨,消耗量4332万吨,缺口552万吨,预计到2010年消耗需求将达7000万吨,2020年将达9500万吨,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供给离需求有较大差距。二、木材加工产业1、原木原木进口2002年2433.5 万m3比1998年进口482.3万m3增长4倍多。今后国内对原木的需求还要增大。我省近几年都从缅甸进口100万m3以上。2、锯材1998年进口169.03万m3,2002年增至539.59万m3,增长2倍多。
30、我省2003年产26.2万m3,预估到2010年需求达64万m3。3、人造板到2010年我省供给缺口将达130万m3。木地板、单板等将有较大缺口。三、林产化工产业1、松香、松节油、紫胶、天然香精松香、松节油、紫胶、天然香精等产品,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略有需大于供给。2、栲胶、活性炭栲胶需求滞后,宜慎重发展。活性炭市场需求量大,供不应求,应依据资源状况,适当发展。四、特色经济林产业1、核桃核桃是我省特色创汇产品,市场较紧俏,价格一直在上升,现年产6.1万吨,预测2010年需求将达10.6万吨,应给予积极的发展。2、板栗板栗是我省属早熟、品质优良品种,市场前景较好。但果实不耐贮藏,当销售、保鲜跟不上
31、产量发展时,存在市场风险。3、八角八角是国际市场的紧俏商品,价格不断上升,需求区域广泛,而种植区域有限,供需矛盾较大,应加快发展,适应市场。五、竹、藤产业1、竹由于木材供应不足,以竹代木已成必然趋势。我省木浆紧缺,竹浆替代木浆有着广阔的前景,竹胶合板现有生产能力1500-2000万m3,预计“十一五”期间将达到4000万m3。竹建筑的需材将会进一步扩大。竹笋我省年产量10万吨,只占全国产量的6%,但国内、外市场需求大。2、藤由于热带林急剧减少,天然藤资源已越来越少,藤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六、非木材资源产业1、森林药材天然药物已成为当前各国开发新药的主要对象,对药材需求越来越大,供需矛盾
32、十分突出。石斛国际市场交易超过1000吨,重蒌全国年消耗1000吨,现天然资源有限,人工栽培刚开始,满足不了需求。天麻国内年需求21万吨,野生天麻产量只有3000吨,草果国内需求8万吨,但现仅产7500吨。药材资源供应的紧张,约束了制药、保健品产业的发展。2、野生食用菌野生食用菌,绿色生态食品,消费者广泛,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升,是我省出口创汇的大宗商品,年创汇7000万多美元。松茸年产1200吨出口日本近1100吨。经营野生食用菌,投资小,产出大,应加强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实现野生食用菌的持续发展。3、森林蔬菜森林蔬菜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由于人们对生态食品的追求,开发森林蔬菜有较广的市场前
33、景。4、野生花卉及珍贵植物随着城市建设及住宅小区的开发,绿化及人们观赏的需求,切花、切叶、绿化大苗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八、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国际上生态旅游市场保持年均20%的增长率,但国内尚处于大众旅游。生态旅游尚处于培育期,但不久将成为云南旅游市场的新增长点。预期到2010年,由现在旅游人数的410万人次发展到750万人次。第四章 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一、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生态建设优先的前提下,加速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立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强化森林资源基础地位
34、和环境,资源承载力,积极推进多种处资源综合利用,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林业产业体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以山区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为根本出发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及多种林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为实现云南山区与全国同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贡献。(二)基本原则根据规划指导思想,坚持如下基本原则:1、坚持统筹廉顾、全面协调、均衡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林业两大体系建设的关系,实施林业六大生态建设工程,要注意为林业产业发展培育后备资源;发展八大产业要注意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自然
35、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2、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林业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充分尊重山区农民的意愿,政府给予的引导、扶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向林业产业流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产业。3、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林业产业发展规模,既讲规模效益,又要量力而行。云南山地条件下林地立地条件差异大,基地建设必须按树种生态习性,布局于其最适生存区,立地质量好的地块,形成相对集中连片和一定规模。然后预测基地年收获量,确定林产品加工规模和林产工业发展速度。4、坚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在全省范围内统筹林业产业布局,发挥各区资源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优势,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规模
36、经济。对某区域内,对林业八大产业优化排序突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某单项林业产业,按树种生态习性,打破行政界限,规划相对集中的产业带和骨干企业群体,全省范围内几个较大规模的林业特色经济区域,实现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5、坚持合理开发利用多种森林资源的原则森林是多样性生物资源库,立体开发潜力大,可以从木材利用转向多资源利用,从单纯生物资源利用转向景观资源利用,把林业产业建设成多门类的产业体系,以适应人们对森林和林产品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6、坚持森林资源培育和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森林资源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纽带,也是保障林业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产业发展必须优先安排森林资源科学培育,提高现
37、有的林分质量和单位面积收获量。对耗材型林产加工业的原料供应,近期利用现有资源,必须坚持用材林采伐量不大于生长量的原则,同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木材利用,降低森林低价值消耗率,尽量满足企业需要。从常远看,必须实行森林资源培育,林产品加工和服务发展一体化,企业要建立高度集约经营的工业原料林基地,选择最优树种和优质林地,以相对小的土地面积,获取预期的木材收获量,满足企业加工原料的自我供给问题。7、坚持服务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原则。林业产业发展必须坚定不移的保护农民利益,以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是山区群众奔小康的希望所在。在产业排序上,把森林三大效益结合得最完美,而且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单项
38、林业产业置于优先地位来考虑,规划在资源的利用和发展上,把确保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有一个良好环境,作为最重要的因素来考虑,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8、坚持用系统思想与方法搞规划的原则。林业产业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把系统总体最优放在规划工作的首位,同时全面分析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制约因素和产品市场前景,有所为、有所不为,确定各单项林业产业的规模、布局以及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增强规划的宏观指导和实施的可能性。9、坚持开门搞规划的原则。林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必须把林业产业发展置于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中去考虑。本次规划以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
39、导,以科技作支撑,并进行省、地、县林业部门纵向勾通,政府相关部门横向衔接,保证规划有助于各级政府在今后林产业发展中发挥指导和调控作用。二、林业产业建设类型区划由于资源、自然、经济、区位的差异,云南各地区形成不同的产业基础。在此基础上,旨在形成以资源培育为主导,集约经营的现代产业区及以高精深加工为重点的产业群,实现产业聚集效应和区域经济规模效益。按各地区区位比较优势,主导产业的差异,将云南划分为四个类型区,七个片区。(一)滇南区滇南区含红河、思茅、保山、德宏、临沧、西双版纳、文山七个州市。土地总面积27042.9万亩。林业用地17512.95万亩,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48.2%,有林地11214.
40、3万亩,森林覆盖率41.47%。活立木蓄积量7.81亿m3,林分蓄积7.04亿m3,年生长量3127万m3,年消耗量2358万m3,年净生长量769万m3。总人口1602.1万人,每平方公里88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32元,农民人均年收入1358元,工业化程度低,人均收入低于全省水平。按分类经营区划:商品林林地面积11009.04万亩,其中林分面积5970.10万亩,占全省商品林林分面积的61.7%,是全省商品林林分面积比例最高地区,活立木蓄积量4.67亿m3,其中林分蓄积4.24亿m3,年生长量1735万m3,年消耗量1360万m3,年净增量375万m3,出材量186万m3。今后一段时间内
41、,在现有林中,增加采伐消耗量是有限的。主要是加速培育森林资源,扩大资源总量发展林纸一体化、林产化工、竹藤产业。滇南片区:由红河、思茅、保山、德宏、临沧5个市、州组成。土地总面积19456.2万亩,林业用地12567.9万亩,其中林分面积7255.65万亩,森林覆盖率41.84%。按两类林划分:商品林林地面积8319.04万亩,林分面积4805.83万亩,占全省商品林林分面积的49.7%,在全省三分之一的土地总面积上,集中了全省商品林林分面积的二分之一。经济林、竹林856.91万亩,无林地1574.8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3.79亿m3,占全省商品林蓄积的54.1%,林分蓄积3.43亿m3,占全省
42、林分蓄积的54.2%,年生长量1393万m3,年消耗量1174万m3,年净生长量219万m3。该片区是全省商品林最多地区,是林业产业发展重点区域。主要发展形成林纸一体化、林产化工产业带。该片区总人口1188.6万人,每平方公里92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82元,为省人均5179元的69%;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351元,为省人均1609元的84.0%。该片区是全省林产业主产区,商品林森林资源年生长量1393万m3,年消耗量1174万m3,年净增量219万m3,出材109 万m3,由于净增量小,对于以耗材为原料的产业,扩大产量必然受到资源的约束。可行的办法是建设基地培育资源扩大资源总量。该片区可提供
43、基地建设的无林地造林,陡坡耕地退耕,疏林、灌木地改造,少量现有中幼龄林的集约培育等共3400多万亩。片区,西双版纳州。位于我省南部,主要森林类型是热带雨林,为国家天然林、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域。土地总面积2864.7万亩,林业用地2324.85万亩,有林地1821万亩,林分面积1475.55万亩,以橡胶为主的经济林323.85万亩,森林覆盖率63.57%,是全省覆盖率最高的地区,高出省平均值24.3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1.39亿m3,林分蓄积1.32亿m3。年生长量356万m3,消耗量146万m3,净增量210万m3。商品林1062.56万亩,林分面积544.73万亩,林分蓄积5645万m3
44、,年生长量140万m3,消耗量59万m3,年净生长量81万m3,可采资源很少,不是木材主产区。总人口86.3万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075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804元,均高于全省平均值其主导产业是培育形成森林生态旅游、竹藤、野生动物饲养等产业带。可供基地建设面积127万亩。片区,文山州。位于我省东南部,土地总面积4722万亩,林业用地2620.2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252.5万亩,林分面积1050.9万亩,森林覆盖率26.52%,低于全省水平12.7个百分点。是全省少林地区之一。商品林地面积1627.44万亩。林分面积619.54万亩。林分蓄积量2446万m3,年生长量202万m3,消耗
45、量127万m3,年净生长量75万m3,不是木材主产区。总人口329.9万人,每平方公里105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2655元,是省人均5179元的51%,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082元,是省人均的67.2%,经济水平较低。该区立地条件较差,是石漠化区域,改善生态环境是该区林业建设的重点。可供基地建设面积323万亩。林业产业应以发展形成八角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及林药为主的林下资源利用产业带。(二)滇中区滇中区由楚雄、大理、昆明、曲靖、玉溪5个州市组成。土地总面积18239.4万亩,林业用地11645.85万亩,林分面积6629.25万亩,经济林、竹林面积489.6万亩。森林覆盖率39.03%,接近省平
46、均水平。活立木蓄积2.72亿m3,林分蓄积2.33亿m3,年生长量1765万m3,年消耗量971万m3,年净增量794万m3。商品林面积4714.06万亩,林分面积2524.32万亩,占全省商品林林分面积的36.2%。经济林、竹林面积177.59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1.04亿m3,其中林分蓄积量9066万m3,年生长量619万m3,年消耗量342万m3,年净生长量277万m3。可提供建设基地1342万亩。为我省商品林建设的第二大区。片区,由大理、楚雄州组成,土地面积8508.15万亩。林业用地6175.95万亩,林分面积3721.80万亩,经济林201.6万亩,森林覆盖率46.11%。活立木蓄
47、积量1.70亿m3,林分蓄积1.44亿m3,年生长量1034万m3,年消耗617万m3,年净增417万m3。商品林林地面积2660.38万亩,林分面积1519.57万亩,占全省商品林林分面积的15.7%,经济林201.6万亩,活立木总蓄积6849万m3,其中林分蓄积5924万m3,年生长量381万m3,年消耗量223万m3,年净生长量158万m3。该片区总人口587.1万人,每平方公里103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859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805元。经济水平属省内中等地区。该区人口相对较多,可采资源少,交通条件好,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宜发展形成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带。各地类土地资源可提供72
48、8万亩建设基地。片区,由昆明、曲靖、玉溪市组成。土地总面积9731.25万亩,林业用地面积5469.9万亩。其中林分面积2907.45万亩,经济林、竹林288万亩,森林覆盖率32.84%。活立木总蓄积量1.02亿m3,林分蓄积8845万m3,年生长量731万m3,年消耗量354万m3,年净增量377万m3。商品林林地面积2053.68万亩,其中林分面积1004.75万亩,占全省商品林林分面积的10.4%,经济林、竹林面积278.78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3570万m3,林分蓄积3142万m3,年生长量238万m3,年消耗量119万m3,年净生长量119万m3。可提供613万亩作为基地建设。总人口
49、1256.3万人,每平方公里194人,是人口较密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73元,是省平均值的1.9倍,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019元,是省平均值的1.3倍。该片区是省内经济水平最高的地区,工业、科技发达,是全省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应重点发展形成木材加工、科技、市场交易等产业带。(三)滇西北区由丽江、怒江、迪庆州组成。土地面积8724.15万亩,林业用地5701.05万亩,其中林分面积3375.75万亩,经济林115.2万亩,森林覆盖率40.01%,活立木总蓄积量4.71亿m3,林分蓄积量4.40亿m3,年生长量689万m3,年消耗量841万m3,消耗大于生长量,年资源赤字151万m3。商品林
50、林地面积1734.38万亩,其中林分面积1082.61万亩,占全省商品林林分面积的11.2%。活立木蓄积1.18亿m3,其中林分蓄积1.09亿m3,年生长量183万m3,年消耗量185万m3,年资源赤字2万m3。可提供183万亩作为基地建设。总人口191.4万人,每平方公里33人,人口较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29元,只有省人均的58.4%。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050元,只有省人均的65.3%,属经济较为落后地区。该地区生长量小,消耗量大,总资源或商品林资源都出现消耗量大于生长量。该地区又是三江并流地区,是长江、澜沧江的源头,负有国土生态安全重责,应加强保护扩大资源总量,消灭资源赤字,是该区的
51、林业建设重点。林业产业在保护和发展现有森林资源总量前提下,重点发展形成以松茸为主野生菌等林下资源及青刺尖、梅子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带。(四)滇东北区滇东北区,昭通市。土地面积3390.15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511.55万亩,林分面积561.45万亩,经济林、竹林136.8万亩,森林覆盖率20.6%,低于全省平均数18.64个百分点,是全省最少的少林地区。活立木蓄积2499亿m3,林分蓄积2256万m3,年生长量191万m3,年消耗量61万m3,年净增130万m3。总人口501.4万人,每平方公里222人,是全省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231元,只有省人均的43%,农民人均收入1001
52、元,只有省人均的62%,是相对贫困地区。商品林林业用地面积655.42万亩,林分面积217.21万亩,只有全省商品林林分面积的2.2%,活立木蓄积是1006.04 万m3,林分蓄积914.5万m3,占全省商品林林分蓄积的1.4%。年生长量71万m3,年净消耗量23万m3,年净增48万m3。该地区少林,人口密集,经济贫困,水土流失严重,但近几年注意资源节约,消耗量下降,年净增量有较大积累,在加强环境治理的前提下,应大力发展形成竹产业和以林药为主的林下资源产业带。三、土地利用规划1、各类型区、各地州由各地类划入基地面积规划按两类林划分,云南省商品林林业用地面积18112.9万亩,占林业用地的49.
53、8%。商品林林业用地中各地类面积构成如下表:商品林林业用地中各地类面积构成表权属林业用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无林地计林分面积经济林竹林合计18112.911788.529679.042044.265.27582.662623.2296.773018.92滇南区11009.047360.435970.11338.651.73320.551219.7563.272045.04滇南片8319.045662.744805.83813.1543.76238.27796.9246.291574.81红河1259.56626.48440.361806.1221.41217.126.12388.4
54、2思茅3527.252723.592447.2265.9510.4483.51177.4620.88521.82保山1412.37957.59871.1986.432.88164.425.48251.99德宏672.35455.53379.36724.178.3458.38150.11临沧1447.51899.55667.72208.823.0392.13179.5513.82262.46滇南片1062.56876.55544.73323.857.9718.6123.92143.48西双版纳1062.56876.55544.73323.857.9718.6123.92143.48滇南片1627.44821.14619.54201.663.67398.9116.98326.75文山1627.44821.14619.54201.663.673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来水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 装饰公司中秋放活动方案
- 韩国物流考试题及答案
- 光学加工考试题及答案
- 关于盐酸考试题及答案
- 狗狗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跟单员考试题目及答案
- 企业财务管理报表自动生成工具
- (正式版)DB15∕T 3397-2024 《西辽河灌区盐碱化耕地地力提升技术规程》
- 古籍数字化保护承诺书6篇范文
- 宠物经济下的宠物食品包装创新研究报告:2025年市场潜力分析
- 2025年关于广告设计合同格式范本
- 临床基于MDT平台下的“5A”护理模式在改善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中应用
- 基础电工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财会类资产评估师资产评估基础-资产评估基础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法律顾问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5年淮南市潘集区公开招聘社区“两委”后备干部10名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河北省琢名小渔名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检测数学(含答案)
- (2025)防溺水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完整版)
- 2025年校招:财务岗试题及答案
- 项目工程审计整改方案(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