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传染病传染病 (Infectious Disease)(Infectious Disease) 1、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原发性、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原发性 和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各型肺结核的和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各型肺结核的 病变特点。伤寒、菌痢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病变特点。伤寒、菌痢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2、了解肺外器官结核病、流行性出血热及性病、了解肺外器官结核病、流行性出血热及性病 的病变特点。的病变特点。 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感染源感染源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流行流行 往往定位于一定的组织或器官往往定位于一定的组织或
2、器官 我国具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疾病谱的双重特征我国具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疾病谱的双重特征 梅毒、淋病、结核病等有上升趋势梅毒、淋病、结核病等有上升趋势 传染病特点传染病特点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第一节第一节 结核病结核病 (Tuberculosis,TB(Tuberculosis,TB) ) 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炎,全身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炎,全身 各器官均可发生,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各器官均可发生,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典型病变为结核结节形成伴有不同程度干酪典型病变为结核结节形成伴有不同程度干酪 样坏死样坏死 结核病发病率上升结核病发病率上升 中国结核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结
3、核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二 一、概述一、概述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呼吸道呼吸道 消化道消化道 皮肤伤口皮肤伤口 结核杆菌引起的免疫反应和变态反结核杆菌引起的免疫反应和变态反 应应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菌体成分菌体成分免疫和变态反应免疫和变态反应 (型型) 杀菌作用杀菌作用 变态反应变态反应 (型超敏型超敏 反应反应) (机体获得免疫力)(机体获得免疫力) (机体获得免疫力)(机体获得免疫力) PPD试验阳性试验阳性 变态反应和免疫反应贯穿结核病的整变态反应和免疫反应贯穿结核病的整 个过程,它们的效应细胞相同,其本质都个过程,它们的效应细胞相同,其
4、本质都 是细胞免疫。是细胞免疫。 机体对结核杆菌感染所呈现的病理变机体对结核杆菌感染所呈现的病理变 化取决于机体不同的反应。化取决于机体不同的反应。 (二)基本病理变化(二)基本病理变化 1、以渗出为主的病变、以渗出为主的病变 主要表现: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可查见结核主要表现: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可查见结核 菌菌 好发部位:肺、浆膜、滑膜、脑膜等好发部位:肺、浆膜、滑膜、脑膜等 结局:吸收或转变为以增生为主或以坏死为主的病结局:吸收或转变为以增生为主或以坏死为主的病 变变 2、以增生为主的病变、以增生为主的病变 病变特点:形成病变特点:形成 具有诊断价值具有诊断价值 结核结节(结核结节
5、(tubercle) 上皮样细胞上皮样细胞 朗汉斯细胞朗汉斯细胞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 干酪样坏死物干酪样坏死物 干酪样坏死物干酪样坏死物 结核结节结核结节 肉眼:肉眼: 单个结核结节直径单个结核结节直径 0.1mm,不易见到,不易见到 3-4个融合个融合 粟粟 粒样结节,境界清,粒样结节,境界清, 灰白半透明,伴干酪灰白半透明,伴干酪 样坏死时略黄、隆起样坏死时略黄、隆起 3、以变质为主的病变、以变质为主的病变 干酪样干酪样 坏死物坏死物 结核病基本病变与机体免疫状态结核病基本病变与机体免疫状态 病病 变变 机体状态机体状态 结核杆菌结核杆菌 病理特征病理特征 免疫免疫 力
6、力 变态反应变态反应 菌菌 量量 毒毒 力力 渗出为渗出为 主主 低低 较强较强 多多 强强 浆液性或浆液性或 浆液纤维浆液纤维 素性素性 增生为增生为 主主 较强较强较弱较弱 少少 较低较低 结核结节结核结节 坏死为坏死为 主主 低低 强强 多多强强 干酪样坏死干酪样坏死 三种病变同时存在,以某一种改变为主,三种病变同时存在,以某一种改变为主, 并可互相转化,并可互相转化, 1.1.转向愈合转向愈合 吸收消散吸收消散:主要为渗出性病变:主要为渗出性病变, ,较小的坏较小的坏 死及增生性病变死及增生性病变缩小缩小 纤维化、钙化纤维化、钙化: (三(三) )基本病变的转化规律基本病变的转化规律
7、疤痕愈合疤痕愈合 逐渐纤维化逐渐纤维化 增生性病变增生性病变 小的干酪坏死灶小的干酪坏死灶 较大的干酪坏死灶较大的干酪坏死灶 纤维包裹、钙化纤维包裹、钙化 结核结节病灶周围纤维化结核结节病灶周围纤维化 自然管道自然管道 淋巴道淋巴道 血道播散血道播散 2. 转向恶化转向恶化 浸润进展浸润进展: 病灶周围出病灶周围出 现渗出病变或现渗出病变或 坏死坏死 溶解播散溶解播散: 二、肺结核病 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结核菌时机体反应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结核菌时机体反应 性不同,肺部病变有不同特点性不同,肺部病变有不同特点 初次感染初次感染原发性肺结核病原发性肺结核病 再次感染再次感染继发性肺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
8、病 ( (一一) )原发性肺结核病原发性肺结核病 (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初次感染初次感染 多见于儿童多见于儿童 病变特点:病变特点:原发综合征原发综合征 (Primary complexPrimary complex) 原发综合征原发综合征 (Primary complex) 肺原发结核病灶肺原发结核病灶 结核性淋巴管炎结核性淋巴管炎 肺门淋巴结结核肺门淋巴结结核 原发灶、肺门原发灶、肺门LN肿大和肿大和 干酪样坏死干酪样坏死 X线哑铃形阴影线哑铃形阴影 转向愈合转向愈合:细胞免疫建立,
9、:细胞免疫建立,95%95%病灶纤病灶纤 维化和钙化(自然愈合)维化和钙化(自然愈合) 转向恶化转向恶化:极少数:极少数 原发性肺结核扩散途径原发性肺结核扩散途径 (二)继发性肺结核病(二)继发性肺结核病 概述概述 再次感染结核菌再次感染结核菌继发性肺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病 多见成人多见成人 再感染来源再感染来源 内源性:多见内源性:多见 外源性外源性 特点 肺尖部肺尖部 易发生干酪样坏死易发生干酪样坏死 结核结节形成趋势明显结核结节形成趋势明显 支气管播散为主支气管播散为主 病程长,病变多样,新旧病变并存病程长,病变多样,新旧病变并存 局灶型肺结核病局灶型肺结核病 早期病变,非活动性早期病变,
10、非活动性 多位于肺尖,右肺较多多位于肺尖,右肺较多 界清,直径界清,直径0.5-1cm0.5-1cm 增生为主增生为主 纤维化、钙化纤维化、钙化痊愈痊愈 蔓延蔓延浸润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 浸润型肺结核病浸润型肺结核病 最常见的活动性继发性肺最常见的活动性继发性肺TBTB 浸润型肺结核:肺泡内浆液、单浸润型肺结核:肺泡内浆液、单 核细胞、淋巴细胞、少数中性粒细胞核细胞、淋巴细胞、少数中性粒细胞 。 病变以渗出为主病变以渗出为主 合理治疗合理治疗 吸收纤维化钙化吸收纤维化钙化 进展进展 慢性纤维空慢性纤维空 洞型肺结核洞型肺结核 急性空洞急性空洞 干酪性干酪性 肺炎肺炎 浸润性肺结核转归示意图浸润
11、性肺结核转归示意图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晚期类型,开放性肺晚期类型,开放性肺TBTB 多个厚壁空洞多个厚壁空洞 病灶新旧不一,大小不等病灶新旧不一,大小不等 洞壁:洞壁: 分三层分三层 外层纤维结缔组织外层纤维结缔组织 内层干酪样坏死,内层干酪样坏死, 中层结核性肉芽组织中层结核性肉芽组织 病灶沿支气管播散,形成病灶沿支气管播散,形成 大小不等,散在分布于上大小不等,散在分布于上 下肺叶的新旧病灶。下肺叶的新旧病灶。 周围组织纤维化,胸膜明显增厚,厚壁空洞周围组织纤维化,胸膜明显增厚,厚壁空洞 转归转归:开放型肺结核开放型肺结核传染源传染源 1 1、转向愈合:较小空洞、转
12、向愈合:较小空洞瘢痕瘢痕 较大空洞较大空洞开放性愈合开放性愈合 2 2、并发症、并发症 侵蚀较大血管侵蚀较大血管 大咯血,吸血窒息大咯血,吸血窒息 侵蚀胸膜侵蚀胸膜 气胸或脓气胸气胸或脓气胸 广泛纤维化广泛纤维化 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 肺源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 硬化性肺结核硬化性肺结核 咽痰液咽痰液肠结核肠结核 4 4干酪性肺炎干酪性肺炎 caseous pneumonia 特征:特征: 见于免疫力极低,变态反应过高者见于免疫力极低,变态反应过高者 来源:浸润型肺结核恶化,急、慢性空洞内细菌来源:浸润型肺结核恶化,急、慢性空洞内细菌 支气管播散支气管播散 分为:分为: 小叶性小叶性 大叶性大叶
13、性 临床:病情危重,少见临床:病情危重,少见 干酪性肺炎干酪性肺炎 (大叶性)(大叶性) 肉眼:肿大变实,切面肉眼:肿大变实,切面 呈黄色干酪样,急性空洞形呈黄色干酪样,急性空洞形 成成 镜下:肺泡腔内大量浆镜下:肺泡腔内大量浆 液纤维素性渗出物,有大量液纤维素性渗出物,有大量 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 广泛的干酪样坏死。广泛的干酪样坏死。 小叶性干酪样肺炎小叶性干酪样肺炎 5 5结核球(结核瘤结核球(结核瘤 tuberculomatuberculoma) 结核球结核球:孤立的纤维包:孤立的纤维包 裹的境界清楚的球形干酪样裹的境界清楚的球形干酪样 坏死灶,直径坏死灶,直
14、径2-5cm2-5cm,又称,又称 结核瘤(结核瘤(TuberculomaTuberculoma)。)。 来源来源: 浸润型肺结核坏死灶纤维包裹浸润型肺结核坏死灶纤维包裹 空洞内坏死物填充空洞内坏死物填充 多个病灶融合多个病灶融合 临床临床: 鉴别鉴别 治疗治疗 转化转化: 6.6.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 tuberculoustuberculous pleuritis pleuritis 湿性胸膜炎湿性胸膜炎(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 多见于青年人多见于青年人 病变:浆液纤维素性炎,可有血性积液病变:浆液纤维素性炎,可有血性积液 预后:多数痊愈,少数机化粘连;预后:多
15、数痊愈,少数机化粘连; 干性胸膜炎干性胸膜炎 (增殖性结核性胸(增殖性结核性胸 膜炎):膜炎): 肺膜下结核病肺膜下结核病 灶直接蔓延所致灶直接蔓延所致 病变:局限性,病变:局限性, 多位于肺尖,增生多位于肺尖,增生 为主为主 预后:纤维化预后:纤维化 愈合愈合 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比较表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比较表 原发性肺结核病原发性肺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病 结核杆菌感染结核杆菌感染 初次初次 再次再次 发病人群发病人群儿童儿童成人成人 对结核杆菌的对结核杆菌的 免疫力或过敏性免疫力或过敏性 无无有有 病理特征病理特征原发综合征原发综合征病变多样,较局限,病变多样,较局限,
16、新旧病灶并存新旧病灶并存 起始病灶起始病灶上叶下部下叶上部上叶下部下叶上部; 近肺膜处近肺膜处 肺尖部肺尖部 主要播散途径主要播散途径淋巴道或血道淋巴道或血道支气管支气管 病病 程程短,大多自愈短,大多自愈长,需治疗长,需治疗 3% 3%结核病新病例与结核病新病例与HIVHIV感染有关感染有关 AIDSAIDS病人结核病发病率明显增高,且有病人结核病发病率明显增高,且有 不同的临床特征不同的临床特征 常见纵隔淋巴结结核,象原发性肺结核常见纵隔淋巴结结核,象原发性肺结核 50%50%以上病例有结核菌扩散,以上病例有结核菌扩散,60-80%60-80%病例病例 有肺外结核病(一般仅有肺外结核病(一
17、般仅15%15%左右)左右) AIDSAIDS相关结核病相关结核病 ( (三三) )肺结核病血源播散所致病变肺结核病血源播散所致病变 类型:类型: 急性全身性(肺)粟粒性结核病急性全身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慢性全身性(肺)粟粒性结核病慢性全身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肺外结核病肺外结核病 原发性肺原发性肺Tb 继发性肺继发性肺Tb 血道血道 淋巴管淋巴管-胸导管胸导管 粟粒性结核病粟粒性结核病 肺外结核病肺外结核病 肺外潜伏结核杆菌肺外潜伏结核杆菌全身播散性结核病全身播散性结核病 1.1.急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急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发生:结核菌发生:结核菌肺静脉分支肺静脉分支 全身各器官全身各器官
18、原发性肺结核病恶化进展原发性肺结核病恶化进展 病变:大小一致、粟粒大小、分病变:大小一致、粟粒大小、分 布均匀布均匀 短期短期 大量大量 A.A.急性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模式图急性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模式图 B.B.急性肺粟粒性结核急性肺粟粒性结核 C.C.急性脾粟粒性结核急性脾粟粒性结核 镜下:镜下: 主要为增生性病变主要为增生性病变 (结核结节)(结核结节) 预后:预后: 2.2.慢性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慢性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 急性期病程迁延急性期病程迁延3 3周以上,或结核菌长期周以上,或结核菌长期 少量反复多次入血少量反复多次入血慢性全身性粟粒性慢性全身性粟粒性TBTB 病变性质、新旧和大小
19、均不一致,成人病变性质、新旧和大小均不一致,成人 多见多见 增生、坏死及渗出性病变同存增生、坏死及渗出性病变同存 3.3.急性肺粟粒性结核病急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pulmonary miliarypulmonary miliary tuberculosis tuberculosis 来源:来源: 1 1)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坏死)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坏死 附近大静脉附近大静脉右心和肺动脉右心和肺动脉双肺双肺 2 2)全身粟粒性结核病一部分)全身粟粒性结核病一部分 病理病理:与全身粟粒性结核病相似:与全身粟粒性结核病相似 肺外器官结核灶内结肺外器官结核灶内结 核杆菌间歇入血核杆菌间歇入血 病变性质、新旧和
20、大病变性质、新旧和大 小均不一致,成人多见小均不一致,成人多见 增生为主增生为主 4.4.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pulmonary miliary tuberculosis 5、肺外结核病、肺外结核病 肺结核病的发展肺结核病的发展 三、肺外结核病三、肺外结核病 ( (一一) )肠结核病肠结核病 1 1、原发性:少见,常见小儿、原发性:少见,常见小儿 肠原发性结核性溃疡、肠原发性结核性溃疡、 肠原发综合征肠原发综合征: 结核性淋巴管炎结核性淋巴管炎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2 2、继发性:、继发性: 多见多见 好发于好发于回盲部回盲部( (约约85%)85%) 1溃疡型
21、溃疡型 :多见:多见 形成:结核杆菌形成:结核杆菌肠壁淋巴组织肠壁淋巴组织 溃疡溃疡 溃疡特点:带状,溃疡特点:带状,与肠轴垂直与肠轴垂直 继发性肠结核病继发性肠结核病类型类型 转归:疤痕转归:疤痕肠腔狭窄肠腔狭窄 临床:腹痛、腹泻、营养障碍和临床:腹痛、腹泻、营养障碍和 中毒症状。中毒症状。 2 2增生型增生型 :较少见。:较少见。 特征特征:结核性肉芽组织结核性肉芽组织 纤维组织纤维组织 肉眼:肠壁高度肥厚变硬、肉眼:肠壁高度肥厚变硬、 肠腔狭窄。粘膜可有浅在溃肠腔狭窄。粘膜可有浅在溃 疡或息肉。疡或息肉。 镜下:结核性肉芽组织、镜下:结核性肉芽组织、 纤维组织。纤维组织。 临床:慢性不完
22、全性肠临床:慢性不完全性肠 梗阻,右下腹包块。梗阻,右下腹包块。 肠结核:肠壁内有结核结节肠结核:肠壁内有结核结节 (二)结核性腹膜炎(二)结核性腹膜炎 多见青少年,继发于溃疡型肠结核,肠系膜多见青少年,继发于溃疡型肠结核,肠系膜LNLN 结核或输卵管结核结核或输卵管结核 湿型湿型: 病变:病变: 以渗出为主,腹膜上结核结节以渗出为主,腹膜上结核结节 临床症状:腹痛、腹胀、腹泻、结核中毒症状临床症状:腹痛、腹胀、腹泻、结核中毒症状 干型干型:大量纤维素、结核结节:大量纤维素、结核结节 临床:慢性肠梗阻,横行块状物,柔韧感或临床:慢性肠梗阻,横行块状物,柔韧感或 橡皮样抗力橡皮样抗力 (三)结核
23、性脑膜炎(三)结核性脑膜炎 (tubercular meningitistubercular meningitis) 儿童多见,血源性播散儿童多见,血源性播散 肉眼:肉眼: 灰黄浑浊胶冻样物灰黄浑浊胶冻样物 结核结节结核结节 大脑表面粟粒样结节大脑表面粟粒样结节 胶冻状渗出物胶冻状渗出物 镜下:镜下: 渗出物渗出物 坏死坏死 脑膜脑炎脑膜脑炎 闭塞性血管内膜炎闭塞性血管内膜炎 多发性脑软化多发性脑软化 后遗症:蛛网膜后遗症:蛛网膜 粘连粘连脑积水脑积水 1 1、肾结核病肾结核病 (renal tuberculosis)(renal tuberculosis) 20 204040岁;男岁;男 女
24、;单侧多见;女;单侧多见; 病变发生发展过程病变发生发展过程: (四)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病(四)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病 肾乳头肾乳头 肾脏皮、髓质交界病灶肾脏皮、髓质交界病灶 空洞空洞 干酪样干酪样 坏死物坏死物 输尿管、输尿管、 膀胱结核膀胱结核 肾脏功肾脏功 能丧失能丧失 肾盂积水、积脓肾盂积水、积脓 膀胱容积膀胱容积 肾结核及输尿管肾结核及输尿管 结核:多数坏死结核:多数坏死 灶及空洞;输尿灶及空洞;输尿 管管壁增厚,粘管管壁增厚,粘 膜结节及溃疡。膜结节及溃疡。 2. 2. 生殖系统结核生殖系统结核 男性男性:多发生于附睾,多发生于附睾, 尿道尿道精精囊、前列腺囊、前列腺输输 精管、附睾、睾
25、丸精管、附睾、睾丸 女性女性:多发生于输卵:多发生于输卵 管管 附睾结核附睾结核 (五)骨与关节结核(五)骨与关节结核 (tuberculosis of bone and jointtuberculosis of bone and joint ) 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年,多血源播散而来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年,多血源播散而来 骨骨TB:多见脊椎骨、指骨及长骨骨骺:多见脊椎骨、指骨及长骨骨骺 关节结核:髋、膝、踝、肘关节。关节结核:髋、膝、踝、肘关节。 (1 1)干酪样坏死型干酪样坏死型:常见:常见 干酪样坏死死骨干酪样坏死死骨 软组织软组织坏死和结核性肉芽组织;坏死和结核性肉芽组织; 骨旁骨旁 “冷
26、脓肿冷脓肿” 窦道窦道 (2 2) 增生型增生型:少见:少见 结核性肉芽组织结核性肉芽组织 骨小梁破坏、消失骨小梁破坏、消失 1、骨结核、骨结核 2 2、脊椎结核、脊椎结核 最常见最常见 多侵犯第多侵犯第1010胸椎至第胸椎至第2 2腰椎腰椎 干酪样坏死干酪样坏死脊柱后凸脊柱后凸 脊脊 椎椎 结结 核核 2. 2. 关节结核:多见于髋、膝、踝、关节结核:多见于髋、膝、踝、 肘关节,多继发于骨结核肘关节,多继发于骨结核 纤维素渗出纤维素渗出摩擦碰撞摩擦碰撞灰白灰白 圆形小体圆形小体“关节鼠关节鼠”(joint mice)(joint mice) 晚期可造成关节强直晚期可造成关节强直 (六)淋巴结
27、结核病(六)淋巴结结核病 lymphonodelymphonode tuberculosis tuberculosis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好发部位:颈部多见好发部位:颈部多见 来源:来源: 肺门淋巴结结核扩散肺门淋巴结结核扩散 口腔、咽喉感染灶口腔、咽喉感染灶 病理病理: 肉肉眼:肿大,成群受累眼:肿大,成群受累 镜下:结核结节和坏死。镜下:结核结节和坏死。 转化转化:窦道:窦道 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结核 伤伤 寒寒 概概 述:述: 临床特点临床特点 病因病因 传染过程传染过程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1) 1 1、肠道病变、肠道病变 肠肠
28、 伤伤 寒寒 髓髓 样样 肿肿 胀胀 期期 镜下:镜下: (2)(2)坏死期(第坏死期(第2W2W) 大体:大体: (3)(3)溃疡期(溃疡期(3W3W) 肉眼:肉眼: 穿孔、出血穿孔、出血 (4)(4)愈合期(第愈合期(第4W4W) 41C 40 39 38 37 36 潜伏期 髓样肿胀 坏死期 溃疡期 愈合期 血培养 + 粪便培养+ 1-7天 8-14 15-21 22- 伤寒临床特征与肠道病变的关系伤寒临床特征与肠道病变的关系 肥达反应肥达反应 Widal reaction T 2 2、其它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器官病变、其它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器官病变 伤寒肉芽肿伤寒肉芽肿+ +坏死坏死 并发症
29、并发症 细细 菌菌 性性 痢痢 疾疾 bacillary dysenterybacillary dysentery 概概 述:述: 病因病因: 传染过程传染过程 发病机理:发病机理: 菌痢的临床类型及病变菌痢的临床类型及病变 早期:急性卡他性炎早期:急性卡他性炎 假膜性炎假膜性炎 片状脱落片状脱落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腹痛、腹泻腹痛、腹泻:肠蠕动亢进、痉挛:肠蠕动亢进、痉挛 里急后重里急后重:炎症刺激直肠壁内的神经末梢及:炎症刺激直肠壁内的神经末梢及 肛门括约肌肛门括约肌 粘液脓血便粘液脓血便: 预后:预后: 大多大多1-2周后痊愈,少见常肠出血、肠穿周后痊愈,少见常肠出血、肠穿 孔,少数转
30、为慢性。孔,少数转为慢性。 2 2、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 慢性溃疡慢性溃疡 3 3、中毒性细菌性痢疾、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2-72-7岁多发岁多发 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重,肠道病变和症状轻微,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重,肠道病变和症状轻微, 发病后数小时可出现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死亡发病后数小时可出现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死亡 病因:福氏或宋内氏痢疾杆菌病因:福氏或宋内氏痢疾杆菌 第六节第六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ERS) 一、概述:一、概述: HERS是汉坦(是汉坦(HantaanHantaan)病
31、毒引起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由 鼠类传播给人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鼠类传播给人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 二、病因:二、病因: 1 1、病因:汉坦病毒、病因:汉坦病毒 2 2、传染源:鼠类、传染源:鼠类 3 3、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4 4、发病季节、发病季节 三、发病机理:未完全阐明三、发病机理:未完全阐明 四、病理变化:四、病理变化: (1)基本病变基本病变: 毛细血管内皮肿胀、脱落和纤维素样毛细血管内皮肿胀、脱落和纤维素样 坏死坏死 (2)尸检:见全身皮肤和各脏器广泛出血)尸检:见全身皮肤和各脏器广泛出血 女,女,31岁,发病后第岁,发病后第4天。面部、躯干、四肢及内脏器官天。面部、躯干
32、、四肢及内脏器官 均出血。图片显示为胸壁皮肤搔抓出血(均出血。图片显示为胸壁皮肤搔抓出血( 所示)所示) 男34岁,发病后第2天,左眼球结膜明显出血 (3 3)镜下:肾、肾上腺、下丘脑和垂体的出血、)镜下:肾、肾上腺、下丘脑和垂体的出血、 血栓形成和坏死为血栓形成和坏死为HERSHERS的特征性病变。的特征性病变。 (4 4)出血原因:)出血原因: 血管壁损害血管壁损害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DICDIC 抗凝物质的增加抗凝物质的增加 第八节第八节 性传播疾病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
33、TDSTD) 性传播疾病:是指通过性接触而传播的一类性传播疾病:是指通过性接触而传播的一类 疾病。疾病。 一、概念:一、概念: 由淋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淋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是最常见的是最常见的 STD.STD.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二、病因及发病机理 淋球菌主要通过性接触感染泌尿生殖道粘膜。淋球菌主要通过性接触感染泌尿生殖道粘膜。 淋淋 病病 三、病理变化和临床联系:三、病理变化和临床联系: 泌尿生殖道粘膜急性化脓性炎症改变。泌尿生殖道粘膜急性化脓性炎症改变。 1 1、男性:、男性: 2 2、女性:外阴、阴道腺体、子宫颈、输卵管、女性:外阴、阴道腺体、子宫颈、输卵管 及尿道受累
34、及尿道受累 新生儿淋球菌性眼结合膜炎新生儿淋球菌性眼结合膜炎 二、尖锐湿疣二、尖锐湿疣 1 1、概念:尖锐湿疣是由、概念:尖锐湿疣是由HPVHPV(主要是(主要是6 6型和型和1111型)型) 引起的引起的STDSTD。 2 2、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而、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而 致病。潜伏期常为致病。潜伏期常为3 3个月。个月。 3 3、部位:好发于潮湿温暖的粘膜和皮肤交界的部、部位:好发于潮湿温暖的粘膜和皮肤交界的部 位。位。 4 4、好发年龄:、好发年龄:20-4020-40岁岁 5 5、病理变化:、病理变化: 肉眼:初起为小而尖的突起逐渐扩大肉眼:初起为
35、小而尖的突起逐渐扩大 淡红或暗红,淡红或暗红, 质软,表面凹凸不平质软,表面凹凸不平 疣状颗粒。疣状颗粒。 较大者较大者 菜花状菜花状 镜检:镜检:凹空细胞凹空细胞 凹凹 空空 细细 胞胞 梅梅 毒毒 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免疫荧光免疫荧光) ) 病因及传播方式病因及传播方式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基本病变基本病变 血管周围炎血管周围炎 病程分期病程分期 1、第第 一期梅毒一期梅毒 ( ) 二期二期 梅梅 毒毒 疹疹 传染性大传染性大 第三期梅毒第三期梅毒 其它器官的病变其它器官的病变 先天性梅毒先天性梅毒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寄生虫病寄生虫病 概概 述述 阿阿 米米 巴巴 病病 溶组织内溶组织
36、内 阿米巴引起阿米巴引起 肠阿米巴病肠阿米巴病 (阿米巴痢疾)(阿米巴痢疾) 肠外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 (如阿米巴肝脓肿等)(如阿米巴肝脓肿等) 第一节第一节 阿米巴病阿米巴病 一、肠阿米巴病一、肠阿米巴病 (阿米巴痢疾)(阿米巴痢疾) (一)病因发病机制(一)病因发病机制 病变性质病变性质:组织溶解液化为主的:组织溶解液化为主的变质性变质性炎炎 分期:分期:急性期急性期 烧瓶样溃疡烧瓶样溃疡 慢性期慢性期 增生;息肉样改变增生;息肉样改变 好发部位好发部位:盲肠、升结肠:盲肠、升结肠 急性期:急性期: 点状坏死或点状坏死或 浅表溃疡浅表溃疡 巨大溃疡巨大溃疡 钮扣状坏死灶钮扣状坏死灶 烧瓶状溃疡烧瓶状溃疡 镜下镜下: : a a、烧瓶状溃疡、烧瓶状溃疡 周围炎症反应轻周围炎症反应轻 b b、阿米巴大滋养体:、阿米巴大滋养体: 位于坏死组织与正常交位于坏死组织与正常交 界处及小静脉内界处及小静脉内 肠阿米巴病和细菌性痢疾的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