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辅导班教案怎么写_第1页
小学语文阅读辅导班教案怎么写_第2页
小学语文阅读辅导班教案怎么写_第3页
小学语文阅读辅导班教案怎么写_第4页
小学语文阅读辅导班教案怎么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 小学语文阅读辅导班教案怎么写 段之间的联系5.怎样划分段落6.怎样划分层次7.怎样概括段落层次酌六意8.怎样概括主要内 容9.怎样拟小标题10.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11.怎样归纳文章的中的思想12.怎样体会标 点符号的作用13.怎样从阅读酌内容想开去14.怎样根据文章的内容写感悟15.怎样领悟文章 的表述方法修辞手法16.怎样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其他表述方法17.怎样积晷优美 词句18.怎样朗读文章19.怎样从阅读中学观察20.怎样从阅读中学阅读21.怎样从阅读中学写 作文22.怎样写读书笔记23.怎样做好阅读检测题24.怎样阅读写人的文章25.怎样阅读记事的 文章26.怎样阅读写景

2、的文章27.怎样阅读状物的文章28.怎样阅读童话29.怎样阅读寓言30. 怎样阅读科学小品文31.怎样阅读应用文32.怎样阅读现代诗歌33.怎样阅读古诗34.怎样阅读 浅显的文言文35.怎样阅读名著 一、写人的文章: 一、抓住人物的语言举止,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二、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三、分析写作目的。正确归纳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的归纳方法有:综合个段段意,抓关键词句;抓重点段,抓过渡段句;抓标题等。 一般写人类文章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在具体事例中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 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分析人物的外貌。 外

3、貌描写是作者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绘。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内 心。 阅读时可以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 、读懂人物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文章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 个性和心理特点。读文章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助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分析人物的动作。 人物的动作同样能反映人物的个性。在阅读文章时要细细地品味,并感悟其特别的地方。 、分析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活动。对人的心理上活动描写能直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个鲜活、 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心理活动刻画

4、得好,人物品质就表现得更加丰富多 彩,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注意侧面烘托描写的作用。 注意: 1、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每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时, 认真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内容,从而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人物的美丑善恶。 2、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的形象服务的。有的写人文章是通过一件事 或几件事表现某一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表现某几方面的特征。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抓住典 型的事例,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

5、3、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 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看文章通过 记叙或者描写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了中心,有利于更进一步加深对文 章内容的理解。 接着应该做: 1、分清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2、弄清文章中记叙的事情,共写了几件事,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3、分清文章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心理的描写。 4、概括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考查形式:归纳中心思想;回答问题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内练习: 二、记事的文章 一、抓住事情的“六要素” 即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6、,从而感知文章的内容。 二、掌握分段方法,概括中心思想。 1、划分段落可以把事情经过按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分段。另外,记事的文章如果是通过几件事来揭 示一个中心,还可以按不同内容的事情来分段。 2、归纳中心思想。可以借助事情篇首或篇尾点题来归纳,也可以通过主要事件或重点段落表现出来的 思想、意义来概括。 三、理清叙事的顺序 1、顺叙: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来叙述;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 3、插叙:在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要对所叙述的事情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事 四、抓住叙事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叙述文章,一般有详有略,凡是能反应文章中心思想的地

7、方,作者都要选取典型的事例进行详细。 三、写景的文章 写景,也就是描写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 1、 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一般有以下三类: 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如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类是描写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象,如课文火烧云、第一场雪; 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如课文梅雨潭、鸟的天堂。我们如果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 阅读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2、 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明确了作者的描写顺序对理解全文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写 景文章一般有这样的几种顺序:

8、 1、按空间顺序写。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 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 2、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进行顺序落笔写景,条理清楚。如参观的顺序、 游览的顺序。 3、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如春、夏、秋、冬、早、中、 晚,时间变化,景物也随之变化。 4、按景物的不同类型来写。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就分别写了小兴安岭夏天里树木、雾、 阳光、草地等景物,层次分明。 3、理解写景文的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两种: 一是总分结构。这种结构的表现形式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课文

9、桂林山水 就是先总的赞美桂林山水,再用两个自然段写桂林的山和水,最后又总起来说桂林山水。 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采写。观察点的移动,必然引起景物的相应变化,或 者是随着游览顺序安排层次,这时,文章中一般都有“提示语”,告诉你作者走动了,笔下的景物变了,或 者观察点移动了,把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 4、体会写景文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 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感染读 者,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借景

10、抒情,景中寓情,“一切景语皆 情语”. 5、体会文章的修辞手法 对比法:把两个相同或相反的景物,或一景一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列写,形成反差,目的是突出所要 描写的景色。 拟人法:为了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作者把所要描述的景物直接当做人来描述,赋予其行为、动作、 语言来反应景物变化过程。 四、 状物的文章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 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文”和“状动物文”“状植物文”。如长城一文就是“状静 物文”,它介绍了长城的位置和构造特点;燕子一文是“状动物文”,介绍了小燕子的外形特点、飞 行特点、停歇特点;我爱故乡的

11、杨梅是“状植物文”,描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所以,阅 读此类的文章,我们先要在结构上弄清它有那些突出的特点。 一、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状物”不但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一般物体的写作都有一定的顺序,如形状、颜色、滋味、外形、 生活习性、结构、用途等,弄清了这些顺序,既能很快地划分段落,还能很准确地把握义章的内容。 描写顺序,可以从概括到具体,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可以按总分总的顺序。就全篇而言,写静物 的一般按照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写动物的一般按照外形、动态、习性来写;写植物的一般按照形 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写,也可按照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写,或是写根、茎、叶、花、果

12、来写。弄 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能够很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二、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思想情感。也就是通常说的托物寄情、托 物言情和托物言志。在阅读文章时,一定通过表面的描写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 什么情,言什么志。要善于抓住字里行间的关键语句,特别是文首或结尾的话语另外,注意分析作者在 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也是理解其写作目的的方法之一。 三、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 在文章结构方面,此类文章通常按照采用按照事物的不同方面的特点来安排材料的方法。如高大的皂荚 树就是按照皂荚树一年四季不同的四个方面的

13、特点来写的,写出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经常采用的是总 分总的结构方式。 总之,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联想,体会作者借描写这个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 感情。 五、如何阅读童话 一、了解童话的特点和类型 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起到 教育、歌颂或讽刺的作用。童话和寓言相比,不同的是在故事情节上更富于幻想,人物活动曲折离奇,引 人入胜,篇幅较长。 阅读童话除了要依据这些特点外,还要分清它是属于下面几种类型中的哪一种: 拟人化童话,即将动物、植物或者世界上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人的生命,模拟人的言行, 成为童话的“人物”。

14、人物童话,即以普通人作为主人公的童话。 超人化童话。即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属于一些超自然的、幻想的、想象中的形象。 知识童话。即把神奇的科学世界或者其未来远景用童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 少年儿童的浓厚兴趣,阅读童话,首先就要搞清楚是属于哪种童话,再根据各类童话的不同特点去理解。 二、领悟童话的生活道理 童话总是通过有趣、离奇的故事反映生活,揭示某种道理,对儿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在阅读时,外 貌要通过对童话中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去领悟做人或生活的道理。小青石一文,揭示把小青石当作人来 写,让它会说、会想、有感情,通过小青石的变化,思想的转变,说明了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为大众 服务的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

15、三、正确理解童话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和生活真谛。 用阅读记人、记事文章的方法来阅读童话同样是切实可行的,而且童话更浅显易懂,更能轻松地领悟 其内容只要我们去分析领会童话里的人物的语言或行动,我们就能自然而然地领悟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思想感情和做人或生活的道理。 六、如何阅读寓言 寓言,就是“寓义于言”,在具体的故事里面寄托阅读时,我们要根据其特点去理解思想内容。 一、把握寓言中的“故事” 寓言从结构上看,大多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所以,首先要把寓言当作故事去读,弄清楚寓言中的 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二、领

16、会寓言的寓意 寓言一般采用一事一理的写法,它通常使用拟人、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来批计、讽刺现实生活中 的人和事。所以要通过对故事的分析,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含义。 三、进行情景转换,弄懂生活的哲理 由于寓言故事是虚构的,其主要艺术手法是拟人化,大都是将动物、植物等当作主人公,往往带有夸 张浪漫的色彩,所以阅读中,还要将其中的艺术形象和情景进行转换。即将那一情景转换成这一情景,将 那一人物转换成这一人物,将非人的情景转换成人的情景,进而分辨善恶、美丑和好坏,弄懂其中的道理。 如把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转换成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凭做假、蒙混度日的人;把“滥竽充数”比 喻为缺乏才干而混充行家

17、,或是比喻拿次要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 七、如何阅读科普文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或事理说明文 科普类文本的文体特征 :科普文章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就其内容看, 一般是对科学知识的讲解、对新兴学科的介绍、对某种规律的阐述、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说明,它兼 有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类型的特征和性质。就其写作看,主要是运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文结构, 兼以或形象生动、或通俗易懂、或亦庄亦谐的语言来展示科普知识。 1、明确说明对象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某个方面。科普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它说明的 内容具有科学性,不夸大,不缩

18、小;表述具有条理性,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顺序清楚,层次分明。我们 在阅读时,首先弄清文章叙述的事物的概念、特点、构造、作用等等,才能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2、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阅读科普小品文,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理解说明内容。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 分析文章的关键。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 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 揣摩关键词句。 3、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科普文作

19、为 典型的说明文,其结构常见形式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科技小品文常用的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时间、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又包含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 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总说到分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阅读时在段落中尽量找 到表示说明顺序的显著的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特别是关联词和代词。 4、分析说明方法。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突出

20、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 物的特征/事理。 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 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 颠倒。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

21、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 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5、体会语言特点:准确性、生动性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科普小品文要以优美的画面、富于诗意的形象的艺术手法,来表达科学的内容。它避免教科书式的平板、 枯燥的说教,而常常采用口语化的语言,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 阅读过程中应该关注其语言特点,命题者常会在这些地方设置考题。 5、提取科技信息:提取文本中科技信息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组合重点段落,有些科普文中的科技信息相对 集中,只要将有关段落加以组合就可以了;二是分散摘录

22、信息,有一些说明文,科技信息犹如满天星斗点 缀在文中,这就要分散摘录,摘录时注意不摘录穿插的故事,不摘录形象的描述,不摘录生动的阐释,不 摘录抒发的感受,不摘录作者的设想,不摘录没有知识含量的首尾与过渡。 八、阅读应用文 应用文是指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生产、学习中处理各种公私事务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应用文范围非 常广泛,我们小学生要初步掌握书信、日记、读后感等几种常用的应用文的阅读。在阅读应用文时应该注 意以下问题: 、看清格式,弄清类别 教案二 教师: 学生: 日期:星期: 时段: 学习内容与过程 1专题复习近义词和反义词。 1、意义方面来辨析词义程度的轻重:不少近义词所表示的事物在概念上

23、差不多, 但程度上有轻重的分别。如:信任、相信,相信是认为正确或确信而不怀疑,程度轻。信任 指相信而敢于托付,程度较深。词义的着重点:诡辩与狡辩同是无理强辩,但诡 辩重在“诡”,即欺诈、怪异,即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 谬误辩护。“狡辩”则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错误的言行 进行辩护。词义范围的大小:开垦、开辟都有开发的意思,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 的土地开发为可以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之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的范围较 小;开辟着重指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词义使用的对象:有些词尽管意 义相近,但是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和情况。领略与领会

24、都有理解、体会、认识的意思,但前者 着重指情感上的体验、欣赏,可以连接“风味”“风光”等。而后者着重指理性上的了解、 体会,适用于抽象的事物,可以连接“内容”、“道理”等。 2、从色彩来辨析感情色彩不同: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 起来的意思。但鼓动是个中性词,鼓舞是褒义词,煽动是贬义词 。语体色彩不 同。语体色彩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书面语和口语上。 3、从词的用法上从词语的搭配上:如交流和交换,交流多偏重于虚的事物,交 换多偏重于实的东西。从语法功能上辨析:公然、公开,公然只能当状语。公开 可以充当状语、谓语、定语等。 一般近义词都会是两个词中间有一个字重复。小学生常考近义词。 如

25、: 遨游漫游 即令即使 疲惫疲倦 愧疚内疚 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轻视渺视 担心担忧 神秘神奇 巧妙奇妙 惊叹惊奇 一贫如洗一无所有 惊异惊奇 奇特奇异 忠诚真诚 忠诚忠实 普遍普通 细微细小 渺小 微小 描绘描述 猛烈强烈 罕见少见 围绕环绕 规划计划 明丽明艳期待等待 欣赏观赏 赏识赞赏 琢磨思索 飞驰奔驰 宽广广阔偶然 偶尔 硕大巨大 幽静幽寂 沉静寂静 吸取汲取 萌芽发芽 思考思索 屹立矗立 渴望渴求 陈设陈列 疲劳疲惫 惊恐害怕 诞生降生 凄苦凄凉绚烂灿烂 寂寞孤独 刹那瞬间 凝视凝望 炽热炽烈 殷勤热情 摇曳摇 晃 沉思深思 分辩辩解 迷蒙迷茫 屹立耸立 思量思索 见谅原谅 照料照顾立

26、即立刻 夸奖表扬 命令指示 热闹喧哗 爱护爱惜 敬佩佩服 果然果真 激动激荡 聚集集合 富裕宽裕 兴旺兴盛 勤奋勤劳 良好优良 炫耀夸耀积蓄积攒 散步漫步 争执争吵 危急紧急 从容镇定 耻笑嘲笑 嘱咐叮嘱 发现发觉 温柔温和 居然竟然 缘故原因 预备准备 遨游漫游 眺望遥望指望希望 和蔼温和 赞叹感慨 慷慨大方 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明显显著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分为成对的 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如:真-假,动-静,拥护-反对。这类反义词所表达 的概念意义互相排斥。或成对的经常处于并举、对待位置的词。如:春-秋,黑- 白,高山-平地。这类反义词没有矛盾对立

27、关系,但对比鲜明。 1、组成反义词可以有几个跟不同义项相配的反义词,如:快-慢、钝,清淡-浓郁、 油腻。 4、反义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 5、只有广泛意义上的形容词才有反义词。确定的动词、名词之类的没有反义词,比如“飞”没有反义词;“鸟”没有反义词。 常见反义词: 干湿 彼此 生熟 单双首末 你我 敌友 警匪盛衰 胜败 加减 软硬阴阳 顺逆 反正 祸福信疑 错对 藏露 老少断续 钝锐 浓淡 雌雄醒睡 止行 咸淡 正歪左右 上下 尊卑 大小正常异常 非凡平凡 特别一般 扫兴高兴 轻蔑敬重 开心苦闷 寻常异常 违背遵循 怀疑相信 强盛衰败 尊重侮辱 激烈平静 嘈杂寂静 美丽丑陋 信奉背弃

28、 失信守信 率领追随 退化进化 凝结溶解 伟大渺小 聚拢分散增添减少 活泼呆板 鲜艳暗淡 严寒酷暑 安谧嘈杂 温暖凉爽 柔和严厉 拒绝同意 清醒糊涂 荒芜耕种 清晰浑浊 坚强软弱 微云浓云 纯熟生疏 陌生熟悉 平坦崎岖 光滑粗糙 慎重随便 喜欢厌恶 痛快难受 幽静喧闹 崎岖平坦 刚强软弱 慌忙镇定 熟识生疏 伶俐笨拙 怕羞大方 镇定慌张 团结分裂 羞涩大方 严寒炎热 洒脱拘谨 明朗阴沉 沉重轻盈 迂回径直 清澈浑浊 脆弱坚强 饱满干瘪 衰弱强健 犹豫坚定 丰收歉收 复杂简单淡妆浓抹 相宜不宜 自在拘束 平常奇特 勤劳懒惰 喜欢讨厌 密集稀疏 胜利失败 挺进撤退 宽敞狭窄 繁荣衰败 精致粗糙 权

29、利义务 愚笨聪明 安静吵闹 名副其实名不副实 雪中送炭雪上加霜歪歪斜斜端端正正 风平浪静狂风恶浪迷迷糊糊清清楚楚 全神贯注心不在焉断断续续 连续不断 赏心悦目触目惊心一丝不苟粗心大意 力倦神疲精力充沛万马奔腾无声无息 暖暖和和冷冷清清吞吞吐吐干干脆脆 毫不犹豫犹豫不决别具一格普普通通 熙熙攘攘冷冷清清心惊肉跳镇定自如 理直气壮理屈词穷一朝一夕日久天长 悔过自新执迷不悟群策群力 孤掌难鸣 废寝忘食饱食终日沸沸扬扬鸦雀无声 翻来覆去简单明了吵吵嚷嚷冷冷清清 唇枪舌剑心平气和粗制滥造精雕细刻 安居乐业颠沛流离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翻来覆去 顾此失彼厚此薄彼虎头蛇尾 街头巷尾 继往开来扬长避短 说长道短

30、三长两短截长补短取长补短 今是昨非 口是心非 似是而非空前绝后除旧布新 你死我活 拈轻怕重弄假成真 七上八下 完整无缺 借古讽今 避重就轻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尺短寸长 瞻前顾后同甘共苦 声东击西 喜新厌旧 凶多吉少 眼高手低 假公济私惩前毖后自始至终返老还童争先恐后 转败为胜 开天辟地 惊天动地 顶天立地 花天酒地 前仰后合 天罗地网经天纬地 欢天喜地 改天换地 翻天覆地 二学会基本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 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 具体。打比方的双方要有共同特征。 2、拟人 拟人是借

31、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 感情等。 3、排比 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 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 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 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 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 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 问自答。 6、反问 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

32、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朋友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4、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二、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

33、,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三、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_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_ 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_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依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_ 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_ 6、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

34、扬。 _ 7、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 _ 四、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 _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 _ 4、河水哗哗地流着。 _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_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 _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一会儿跑来了 ;一会儿 。 8、考场上静得很。 _ 9、高粱成熟了。 _ 五、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

35、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3,基础阅读知识的训练与巩固。 4,掌握课文基础知识。 广雅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答案 一、 看拼音写词语 蜿蜒、忽略、支撑、侦查、洛阳 抉择、垂直、旅途、哺乳、研制 二、我能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上天入地 风欺雪压 能书善画 倾盆大雨毫不犹豫 不容质疑 三、我会选词填空。 囫囵吞枣 、悲欢离合、牵肠

36、挂肚、如饥似渴、别出心裁 、与众不同 、 四、 写出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设问、夸张、比喻、反问 五、我能读句子,按要求填写。 1,朋友、家、长生果 、合理就可得分。 2,进行比较,合理就可得分、合理就可得分 小学语文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阅读中词语的理解及中心句和过渡句的把握。 教学目的:1、让学生掌握词语理解的技巧; 2、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如何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及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独立地解决类似的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播放课件:阅读中词语的理解、中心句和过渡句的查找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先一起来做个语文游戏填词 展示课件: 种语言 遇见未来的话叫- 应允别人的话叫- 非常著名的话叫- 不满抱怨的话叫- 写在书前的话叫- 表示决心的话叫- 2、这是一道词语解释题,我们平时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只有理解词语的意思,才能够正确地运用词语,才能更好地读懂文章。所以,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词语的理解。 二、教方法、学方法 词语的理解 展示课件:词语的理解 1、师:词语的理解是我们在阅读理解一篇文章的时候需要解决的最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