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_第1页
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_第2页
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_第3页
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理解文言文的一项重要能力, 也是我们的常考题型之一。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在宏观上掌握文言 阅读材料,更要求他们从微观上了解并熟悉文言字词句式等语言 知识。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从而提 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一、牢记“一条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意译,则是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 在忠于原意的前 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甚至可 以采用与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常用的意译方法有以下三 种: 1. 转述法。文言文的许多修辞格,如果直接按原文翻译出来, 可能既不符合现代汉语

2、的表达习惯与要求, 译后句子的意思也会 不够清楚明白。因此,就要把这些修辞格的词语用符合现代汉语 习惯的词语来表达,这就是转述法。 2. 浓缩法。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文章的气势, 或增强某种 表达效果而使用一些如铺陈之类的繁笔, 如果完全按照原文对译 出来,不仅难以做到,表达效果也不一定好。在这种情况下,就 应该把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简略地意译出来,这称为浓缩法。 3. 扩充法。古代汉语很多句子省略成分较多并且言简意丰, 对于这类句子,翻译时应该把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出来, 把简单 的句子适当地加以扩展,这样可以使译出来的句子表达的意思更 为完整清楚,并充分体现原句中蕴含的意思。 二、强化“两种意识

3、” 根据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在翻译时还要注意强化 “两种意识”: 1. 语境意识,即根据语境灵活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并做 到整体把握,切忌断章取义。 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 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不能遗漏。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 序,把文言文对译成相应的现代汉语,力求做到字不离词,词不 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够通畅,还应该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使句意尽量达到晓畅明白。译完全句后,再通读一遍,认真检查 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三、明确“三字要求”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 所谓“信”,就是忠实于原文,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做到

4、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所谓“达”,就是要做到句子通顺,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 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现象。 所谓“雅”,就是译文要符合语法规范,并且文笔优美,富 有表现力,充分体现原文的语言风格。 在以上三者中,又应该侧重于信,即重点在字词的落实上, 要对句中每一个实词、虚词的用法与意义,都作出准确翻译,同 时还要把握好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为了达到“信”的要求, 翻译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审。在翻译之前,要审清文言句子中重要的词语和语法现 象,并把这些词语和语法现象用笔一一加以圈注, 以便翻译时特 别注意。 2. 切。将文言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 然后逐个加以 解释。

5、3. 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将逐个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 成完整的句子。 4. 誊。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和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 位以后,将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上。 四、用好“六把钥匙” 1. 由形猜义。汉字是表意文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 种字占很大比例。对很多不认识的字,可以由字形推知词义,象 形看它像什么,指事看它指哪里,会意看它如何组合,形声看它 是何形旁。细心揣摩,往往可以推断出文字的意思。 2. 考虑活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最常见的语法现象之一, 我 们必须把所学的语法知识灵活运用到理解文言句意的实践中来。 字面解释不通或者明显搭配不当的, 就要看看是否有词类活用现 象。认真

6、思考,不明白处或许能够豁然开朗。 3. 循声得义。古代汉语字数相对较少,常常有借用的现象, 遇到按照活用理解仍然解释不通的词语,就要考虑通假现象了。 平时最好把常用的通假字认真识记,翻译时就可以一目了然。 4. 结构推断。古文多排比、对偶、反复等整句,这些语法结 构相似并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其意义常常相同、相似或者相反、 相对。据此,我们翻译时就可以前后参照,以使译句文意能够贯 通。 5. 瞻前顾后。古人用词崇尚简约,常有同词异义、异词同义、 复词偏义以及词义扩大、缩小、转移等语法现象。翻译时必须瞻 前顾后,方能确定句子在文中的确切含义。 6. 常理辨析。常理知识是疏通文意的基础, 如果我们翻译的 句子违背了常理,就应该重新加以翻译。直译不行,就考虑改用 意译。 五、谨防“八大误区” 这里所说的八大误区是指翻译文言句子时容易出现的一些 错误倾向。 1. 专有名词,强行翻译; 2. 今义古义,不当代替; 3. 该删不删,啰嗦累赘; 4. 该补不补,成分残缺; 5. 该调不调,不合语序; 6. 该译不译,文白夹杂; 7. 无中生有,画蛇添足; 8. 脱离语境,违背原意。 当然,以上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