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单级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_第1页
【精】单级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_第2页
【精】单级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_第3页
【精】单级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_第4页
【精】单级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轻型井点降水1、适用范围本工工艺标准使用于单级轻型井点降水,进行井点降水后利于基础施工、排水固结、增加基坑的稳定性、消除流沙、管涌、减少地下水对建筑的上浮作用等。1.1、土质条件:土层渗透系数 0.120m/d 的填土、粉土、粘土、砂土;1.2、降水深度:6m;2、编制依据2.1、上海市基坑工程技术规范2.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2.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2.4、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dg/tj08-61-2010jgj120-99gb50497-20093、施工准备3.1、材料准备支管、总管、连接套管、中粗砂、粘土、膨润土;3.2、设备准备1)泵机:真空泵或射流泵;2)成孔设备:高压水枪

2、、钻孔机、洛阳铲;3.3、场地准备1)现场用水:给水管网布置,冲孔高压水枪用水;2)现场排水:安排合理排水管道,降水前施工现场排水系统完成;3)现场用电:按井点冲成孔时用电量、抽水设备用电量;4、施工方法4.1、布置方式1)井点构造1 a、井点管直径宜为 38mm55mm,长度为 6m9m;b、过滤器采用与井点管相同规格的钢管制作,长度为 1m2m,过滤器底端封闭。过滤器表面的进水孔直径 10mm15mm,梅花状排列,中心距30mm40mm,孔隙率应大于 15。紧贴过滤器外壁采用双层滤网包裹,内层滤网宜采用 3080目的金属网或尼龙网,外层采用 310 目的金属网或尼龙网,管壁与滤网间采用金属

3、丝绕成螺旋形隔开,滤网外层应再绕一层粗金属丝。滤管下端安装一个锥形铸铁头;c、连接管与集水总管连接管采用透明塑料管,集水总管直径宜为 65mm110mm;d、抽水设备真空井点降水通常采用真空泵、射流泵,真空泵由真空泵、离心泵、水气分离器等组成,射流泵由离心水泵、射流器、水箱等组成;2)布型确定井点管布置根据基坑平面形状、水文地质条件及降水深度确定;a、基坑宽度小于 6m 时采用单排井点,布置于地下水上游,其布置见下图;b、基坑宽度在 6m20m 时采用双排井点,布置于长边两侧;c、基坑宽度大于 20m 时采用环形井点,大于 30m 时坑中设置线状降水井点,2 线状降水井点总管长度不宜横跨两个土

4、方开挖分段。井点位置应考虑土方挖掘运输车道,防止破坏井点,影响整体降水效果,出入道宽度宜为 4m,布置于地下水下游,其布置见下图;3)埋设深度埋设深度的计算:hh1+il/2+h+h3+0.5h1:基坑开挖深度 l:井点距离 h:h=1m h3:虑管长度i:降水曲线坡度,单排线状井点取 1/4,双排井点取 1/101/15,环状井点取 1/81/10。4)涌水量a、涌水量计算根据井底是否达到不透水层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井底到达不透水层为完整井,井底未到达不透水层为非完整井;根据地下水有无压力分为承压井和无压井。无压完整井涌水量的计算:q=1.366k(2h-s)s/(lgr-lgx )0x

5、=(a/)r=1.95s(hk)1/21/20q群井井点涌水量(m /d) k渗透系数(m/d) h含水层厚度33 s水位降低值(m)r抽水影响半径(m) x 基坑假象半径0a基坑包围的平面面积(m )2无压非完整井涌水量的计算:q=1.366k(2h -s)s/(lgr-lgx )(h +0.5r)/h (2h -l)/h 1/21/2000000h01.3(s+l) 1.5(s+l) 1.7(s+l) 1.85(s+l)承压完整井涌水量的计算:q=2.73kms/(lgr-lgx )0承压非完整井涌水量的计算:q=2.73kms/(lgr-lgx ) m/1+0.5r 1/20(2m-l)

6、/m1/25)井管间距a、井点需要根数计算n=1.1q/qq=65dlk1/3d滤管的直径(m) l滤管的长度(m)b、井点管间距计算d=2(l+b)/nl b矩形井点系统的长、宽(m)井管(点)间距宜为 0.8m1.6m,井管间距宜为 10m15m。4.2、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轻型井点定位开挖冲沟布置总管、轻井管冲孔设置支管4 连接支管、总管、轻井泵填砂封土试抽正常抽水填平冲沟。2)定位:严格按照施工平面图放好施工灰线,作好轻井抽槽的布设。3)开挖冲沟:开挖深度应至土层表面杂填土以下,宽度宜为 1m,冲沟两侧放坡按开挖深度不宜小于 1:0.5;4)成孔:成孔可采用水冲法或钻孔法成孔施工,成

7、孔直径不宜大于300,保持孔径上下均匀、垂直,冲孔深度比滤管底加深 0.5m 左右。a、水冲法利用高压水流冲开泥土,砂性土压力为0.4mpa0.5mpa,黏性土压力为 0.6mpa0.7mpa,冲孔管依靠自重下沉,冲孔达到设计深度时,不急于拔出冲孔枪头,让枪头在孔内翻两分钟,待污水基本排出后再拔出冲孔枪头;b、钻孔法成孔施工适用于坚硬土层或井点紧靠建筑物,一般可采用长螺旋钻孔机或洛阳铲进行成孔施工。5)下管:成孔完毕应立即下井点管,下管时要垂直居中,井管上口标高控制在高出开挖冲沟底面 0.20.3m;6)填料、封土:灌砂填料前应把孔内泥浆稀释,含泥量小于 5时方可灌砂,井滤料从井口四周均匀回填

8、中粗砂,防止将井点管挤偏,至井口地面以下 1m1.5m后用粘土或膨润土球填实封闭支管四周,防止真空泄漏;7)管路安装:首先沿井点管线外侧,铺设胶管,并用连接头连接起来,在两者连接之前,用木塞或塑料布包裹裸露的管口丝牙,以保护管口,当总管和支管边接完成后,严格检查各部件接口是否紧配、严密、防止漏气,保证真空抽吸排水正常进行并接入现场排水道。8)试抽:在试抽时,应检查整个排水管网是否通畅,方可正式投入抽水。正常的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如水不出或一直较混或清后又混,应检查处理后方可使用。9)观测:为便于观察坑内水位下降情况,在每套总管水力坡度影响线较薄弱的中间部位,布设 12 只观察水位井点

9、。10)抽水:井点管网全部安装完毕后进行试抽。当抽水设备运转一切正常后,可以投入正常抽水作业,安排专人检查排水真空度、支管及有关接口是否漏气或“死井”,发现问题及时用水冲洗,疏通,在抽水中不得随意停机,同时对流量、真空度进行观察、统计,并做好记录。5 5、质量标准及控制要点5.1、质量标准1)井点管间距、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组井点管和接头中心,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井管(点)垂直度1,井管(点)间距100mm;2)灌砂应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为 2.33.7,含泥量5%,严禁采用细砂;3)一台机组携带的总管最大长度:真空泵不宜超过 100m,射流泵不宜超过 60m;4)总管的流水坡度 5流向抽

10、水设备;5)排出水不应回灌入冲沟内,通过现场排水系统经三级沉淀排入市政管网;5.2、控制要点1)井点系统的真空度根据基坑开挖深度确定应符合下表规定:基坑深度真空度55kpa65kpa75kpa85kpa注:理论真空的水柱高度为 10.339m=760mmhg=1.013105pa,考虑水头损失 10。2)冬季施工应做好井管保温,防止受冻;3)周边建筑、管线、道路距离基坑较近应采取预先止水帷幕或回灌水,如深层搅拌桩、止水钢板、地下连续墙等,井点管立于内侧并浅于止水帷幕的深度,止水帷幕应深入坑底下不透水层;降水应在止水帷幕完工 7 天后进行;4)抽出的地下水始终不清,原因是井点滤网破损,井点滤网孔

11、径和砂滤料粒较大,失去过滤作用,土层中的大量泥砂随地下水被抽出。当始终抽出浑浊的井点,必须停止使用;5)过程监测:降水过程中应持续周边地下水位变化进行持续监测。a、水位观测点的布置基坑外观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监测点间距宜为 20m50m;相邻建筑、重要的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当设置止水帷幕时宜布置在止水帷幕外出 2m 处;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深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允许水位下 3m5m;6 b、水位报警值报警值按设计,一般周边地下水位变化报警值:累计值为 1000mm、变化速率500mm/d;6)井点管的拔除a、基坑降水:地下水位降至坑底 1m 以下;b

12、、抗浮、护坡井点:拔除时间按设计要求;6、安全、文明施工6.1 安全施工措施1)现场工作人员必须自觉遵守现场安全生产六大纪律,配合总包单位共同搞好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2)施工中对地下不明情况不要盲目处理,当施工进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3)电设备应由专人看管,电气必须一机一闸一漏,严格接地、接零和安漏电保护器,水泵和部件检修时必须切断,严禁带电作业,并专人负责供电及用电设施保养和维护。6.2 文明施工措施1)严格遵守标准化管理条例,做到文明施工;2)现场施工人员着装工整,配戴好胸卡;3)材料按场容布置要求定点堆放;4)井点出水正常后,排水应汇集到指定的排放点,如出水

13、带泥沙,则须经过沉淀池后再排入指定排放点。7 x 路工程井点降水水文参数计算以 k2+210k2+237 段东侧井点降水为例计算井点降水深度和间距参考资料:1、x 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工程编号 2010014-1);2、x 路土质详勘报告(工程编号 2010014);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5、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gb50497-2009根据勘察报告,x 路工程地段岩土层构成自上而下描述如下:第层素填土;第层粉质粘土;第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第层粉土夹粉砂;第层粉砂;第层粉质粘土;第层粉砂;第层粉质粘土夹粉土。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主要分布在层土。勘察

14、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最浅处在现地面以下 0.84 米。为正常施工需要降水深度6 米。各土层渗透系数最大值为 0.172m/d。综上所述,据现场条件和工艺要求应进行轻型井点降水以保证正常施工。(1)井点系统布置该基坑顶部平面尺寸为 11m27m,基坑开挖深度 4m,布置为双排矩形井点,井点管离边坡为 1m。要求降水深度小于 6m,因此,用单层轻型井点系统即可满足要求,总管和井点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由井点系统布置处以下土层全部为透水土层,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因此可按无压非完整井进行设计和计算。1 (2)井管深度计算根据计算公式,井管埋设深度 hh +il/2+h+h +0.513h1:基坑开挖深度 l

15、:井点距离i:降水曲线坡度,单排线状井点取 1/4,双排井点取 1/101/15,环状井点取1/81/10。h3:虑管长度h1=4 l=11 h =1 i 取1/113则h4+1 11 +h+1+0.511 2= 6+h因为 h0,所以井管长度至少大于 6 米,按照轻型井点降水设备规格,取 7 米。(3)计算井点管间距无压非完整井涌水量的计算:q=1.366k(2h -s)s/(lgr-lgx )(h +0.5r)/h (2h -l)/h 1/21/2000000s/(s+l)0.20.30.50.8h01.3(s+l) 1.5(s+l) 1.7(s+l) 1.85(s+l)q群井井点涌水量(

16、m /d) k渗透系数(m/d)32 h 含水层厚度(即为图中 h)0s水位降低值(m)r抽水影响半径(m) x 基坑假象半径0a基坑包围的平面面积(m ) r滤管半径(m)2根据上表格数据,因为 s/(s+1)=5.16/6.16=0.838,所以 h =1.856.16=11.40m01 11s=5.16-il/2=5.16- =4.66m11 2r=1.95s kh。=1.954.66 0.172 11.40 =12.724m基坑假想半径:由于该基坑长宽比不大于 5,所以可化简为一个假想半径为 x0的圆井进行计算:x a / 3.14 (11 27)/ 3.14 9.725m0r=0.015m h =h s=11.40-4.66=6.74m00计算基坑总涌水量:q=1.366k(2h -s)s/(lgr-lgx )(h +0.5r)/h (2h -l)/h 1/21/2000000(2 11.40 - 4.66) 4.66=1.3660.172(11.40 + 0.50.015) (2 6.74 -1)lg1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