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一模复习知识与必刷题专题6.3 液体内部的压强(知识梳理与重点、难点讲解)(解析版)_第1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一模复习知识与必刷题专题6.3 液体内部的压强(知识梳理与重点、难点讲解)(解析版)_第2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一模复习知识与必刷题专题6.3 液体内部的压强(知识梳理与重点、难点讲解)(解析版)_第3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一模复习知识与必刷题专题6.3 液体内部的压强(知识梳理与重点、难点讲解)(解析版)_第4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一模复习知识与必刷题专题6.3 液体内部的压强(知识梳理与重点、难点讲解)(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6.3专题液体内部的压强01知识梳理 重点难点分析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器材u 形管压强计。产生原因研究器材液体内部存在着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的压强相等;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大,该处的压强越大;在不同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密度大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 gh计算公式 p r3表示密度,单位为千克/米 ;计算h 表示深度,单位为米。 定义:几个底部相通,上部开口或相通的容器就组成了连通器。连通器原理:注入同种液体,待液体静止后各容器液面一定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应用实例:u 形管压强计、液位计、茶壶等。连通器【知

2、识梳理】一、u 形管压强计1.用途: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2.构造:u 形玻璃管、橡皮管、金属盒、橡皮膜等(图1)。探头(扎有橡皮膜)u 形管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甲图 1乙丙3. 使用方法:无力作用薄膜时,u 形管两液面高度差为 0;用手压薄膜时,u 形管两液面会产生高度差;对薄膜的压强越大,u 形管两液面高度差越大;例如图丙,当把压强计探头向下放入液体中时,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说明液体对浸入其中的探头有压强。1 二、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如图 2 所示,a 图表示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方扎上橡皮膜,b 图表示在侧边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在内部倒入液体时会出现下图所示的现象。图 2

3、分析: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向下的压强;另一方面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p = rgh三、关于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过程:1.采用“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引用了该模型。2.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p 图 634)设想距液面下 h 深处取一面积为 s 的液柱,液体的密度为 。13图 2液柱的质量 mvh3液柱对 s 面的压力 fgmg=h3g根据压强的定义式 pf /s,液柱对 s 面的压强 pf/ s=h3g/ h2=gh即 p =gh 。式中 表示物体的密度,h 表示物体的高度。fp = rgh p =是注意:的推导式,适用于任何形状的容器中液体

4、的压强计算。sp = rgh四、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运用的物理意义。p = rgh1理解公式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2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用国际主单位。密度 的单位用千克/米 ,深度 h 的单位用米,g 为 9.832 牛/千克,计算出来压强 的单位是帕。p3公式 p gh 中的“h”表示深度,不能理解为高度。是指液体中被研究的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如图 3 所示,容器中装有水,判断以下各点的深度:甲乙h图 5图 3图 4a 点与 b 点的深度都是 0.2 米

5、,容器底部 c、d 点的深度都是 0.9 米。如图 4 所示,甲、乙两只相同规格的试管中分别装入同种液体后,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当乙试管斜至其中的液面与甲试管中液面相平时,则甲、乙两试管中液体的深度 = ,压强h h= 。p p甲乙甲乙如图 5 所示,在水平面上放置一盛水的容器,容器内水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0.15 米,a、b、c 为容器中的三点,已知 a、b 两点位于同一水平高度,a 点距容器底部的竖直距离为 0.1 米,则a 点的深度为 h =0.15 米0.1 米=0.05 米,aa 点受到水的压强为 p =gh =1.010 千克/米 9.8 牛/千克0.05 米=490 帕;33a

6、aab 点受到水的压强与 a 点的相同,c 点受到水的压强最大。将容器移到斜面上后,a、b、c 三点受到水的压强最小的是 a 点,最大的是 c 点。(假设 a、b、c 仍处于水面下)。五、连通器 定义:几个底部相通,上部开口或相通的容器就组成了连通器。连通器原理:注入同种液体,待液体静止后各容器液面一定处于同一水平面。应用实例如图 5 所示:茶壶、船闸等。洗手间下水管船闸图 5六、液体产生的压力与压强分析计算注意:液体产生的压力不一定等于液体的重力。只有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才等于液体的重力;3 对于其他形状的容器,液体产生的压力不等于液体的重力,应根据f=ps 来计算液体产生的压力。例

7、如在图 6 中,甲、乙、丙三个容器的底面积都是s,容器装有密度为 的同种液体,液面等高。请分析:每个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是否等于液体的重力?a图 6bc图 a 是口小、底大的容器,液体的重力g =m g=v g,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 =ps=g s。因为 h shaaaaaav ,所以 f g,所以可得出结论:aa液体装在口小、底大的容器里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液体的重力。图 b 是柱形容器中,液体的重力g =m g=v g,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 =p s=h g s。因为h s=v ,所bbbbbbbb以 f =g ,所以可得出结论:bb液体装在柱形容器里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等于液

8、体的重力大小。图 c 是口大、底小的容器,液体的重力 g =m g=v g,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f =p s=g s。因为 h shcccccccv ,所以 f g ,所以可得出结论:ccc液体装在口小、底大的容器里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典例精析】【典型例题 1】为了“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利用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水、酒精、烧杯等器材进行了实验。他们先在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然后将有薄膜的一端浸入液体中,研究过程如图 1 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橡皮薄膜的变化情况,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酒水(1)比较图 1(a)和(b)可得出结论:_。

9、(2)比较图 1(b)和(c)可得出结论:_。hhh水水酒精(a)(b)(c)图 1【答案】(1)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2)同一深度,不同液体内部压强不同。4 【解析】(1)图(a)和(b),液体的密度相同,液体的深度越大,橡皮膜的凹陷程度越大,可得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2)图(b)和(c),橡皮膜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橡皮膜的凹陷程度不同,可得同一深度不同液体内部压强不同。通过橡皮膜的凹陷程度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是一种转换方法。【典型例题 2】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过程中,一些同学作了如下猜想:猜想 a 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

10、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猜想 b 在深度相同时,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猜想 c 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某同学进行了图2 中各图所示的操作:( 1)比较图中代号为_的三个图,可以说明猜想 a 是否正确;(2)比较图中代号为_的两个图,可以说明猜想 b 是否正确;(3)比较图中代号为_的三个图,可以说明猜想 c 是否正确。【答案】(1)a、b、c; (2)e、f ;(3)b、d、e。【解析】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过程中,这位同学做出了三个猜想:方向、液体的密度、深度;要探究液体压强和其中一

11、个因素的关系,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一定而要探究的因素不同(1)要验证猜想a,即液体压强和方向的关系,就要控制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一定,abc 符合题5 意;故答案为:abc(2)要验证猜想 b,即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就要控制方向和浸入液体的深度一定,ef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ef(3)要验证猜想 c,即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就要控制方向和液体密度一定,bde 符合这种情况故答案为:bde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如要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则要保证液体的密度相等、橡皮膜在液体中的方向相同,故选择bde 实验。【典型例题 3】如图

12、 3 所示,容器中装有水,水深 0.5 m,a 点距容器底 0.3 m,b 点距容器底 0.1 m,a 点受到水的压强为pa,b 点受到水的压强为pa。图 3【答案】1.96103 3.92103。【解析】要求 a 点的压强先确定 a 点的深度,h =0.2m,p = gh =1.0103 kg/m39.8 n/kg0.2 m=1.96103 pa。水aaa同理,先确定 b 点的深度 h =0.4m,p = gh =1.0103 kg/m39.8 n/kg0.4 m=3.92103 pa。水bbbp gh 中的“h”表示深度,是指液体中被研究的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垂直)距离。【典型例题 4】如

13、图 4 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某一容器内装有500 cm3 的水,容器质量忽略不计,水面高h1为 8 cm,容器高 h 为 10 cm,容器底面积为 50 cm2。求:2图 4(1)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2)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3) 水的重力。【答案】(1) 784 pa; (2) 3.92n;(3) 4.9 n。6 【解析】(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1 0 10 kg/m 9.8 n/kg 0 08 m 784 pagh = . p33 .=1水水(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 =p s=784 pa5010-4 m2=3.92n。水水(3)g = v g=1.010 kg/m 50010 m

14、9.8n/kg=4.9 n.336-3水水水计算水的压力时,一定应用 f=ps,因为水产生的压力不一定等于水的重力。【典型例题 5】某同学将一个两端开口的均匀玻璃管,用质量不计的塑料片附在下端,然后用外力 将玻璃f管竖直插在水下 25 cm 深处,且保持平衡,如图 5 所示,已知塑料片的横截面积和玻璃管的横截面积均为10 cm ,且塑料片和玻璃管的厚度不计,玻璃管所受重力为0.5 n。求:2图 5(1)水对塑料片的压强和压力;(2)外力 f 的大小;(3)该同学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先保持玻璃管在水中的位置不变,然后向玻璃管中缓慢地倒入该液体,当倒入的液体深度达 20 cm 时,发现塑料片刚好

15、下落,那么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答案】(1)2 5 103 pa,2 5 n; (2) 2 n;(3)1 25 103 kg/m3。. . . 【解析】塑料片位于玻璃管口的下端,承受着外面的水对它向上的压力和压强。由 p=gh 可知,玻璃管插入水面以下越深,水对塑料片向上的压力和压强就越大。将玻璃管插入一定深度后,向管内倒入某种液体,当塑料片刚好下落时,管内液体对塑料片的压强等于管外水对塑料片的压强,即。根据压强的等量关系,代入相关的数值,即可求出管内液体的密度。液p =p水(1)当玻璃管插入水中深度 h =0.25 m 时,根据 p=gh 得1p1= gh = . 1 0 10 kg/m 9

16、.8 n/kg 0 25 m 2 45 10 pa,3 . = . 331水水对塑料片的压力2 45 103 pa 10 3 m2 2 45 n。f =p s = . -= .11片(2)水对塑料片向上的压力 f =2.45 n,1则向下的外力2 5 n-0 45 n 2.05 n。f=f -g = .=1管7 (3)当倒入玻璃管中的液体深为 20cm 时,液体对塑料片向下的压强 p = gh ,此时塑料片恰好下落,则满足222p =p ,即 gh =p ,所以 =1.2510 kg/m 。33122212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塑料片刚好下落时,管内液体对塑料片的压强等于管外水对塑料片的压强,即 p

17、=p ,或二力平衡也可以。水液【典型例题 6】如图 6 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高度、质量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图 6a. p pb. p p甲c. p =p甲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甲乙乙乙【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甲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的体积,因为它们的质量相同,由 =m/v 可知: 。根据 p=gh甲乙知,在深度 h 相同的情况下,p p ,故正确的选项是 b。甲乙【典型例题 7】(2018 上海中考题)如图 7 所示,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甲、乙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容器甲中盛有水,水的深度为0.08

18、米,容器乙中盛有另一种液体。若水的质量为 2 千克,求容器甲中水的体积 v 。水求容器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水现往容器甲中加水,直至与乙容器中的液面等高,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了196 帕,求液体乙的密度 。液甲图 7 乙【答案】210 米 ;784 帕;800 千克/米 。-333【解析】 v =m =2 千克/1.010 千克/米 = 210 米33-33水水水 p gh水水1.010 千克/米 9.8 牛/千克0.08 米338 784 帕 由甲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了 196 帕 可求增加的水的深度h :水根据p =gh 可得:水h =p /( g)水水水=196 帕/(1

19、000 千克/米 9.8 牛/千克)3=0.02米容器乙中盛液体的深度:h = h =h +h =0.08 米+0.02米 = 0.1 米乙水水水根据容器甲、乙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可求液体的密度:p p水乙 gh = gh水水乙乙1000 千克/米 0.08米= 0.1 米3乙 =800 千克/米乙3通过计算甲中水的深度得出容器乙中盛液体的深度,最后根据容器甲、乙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求解。【典型例题 8】相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桌面上。甲中盛有水,乙中盛有另一种液体,水和液体的质量均为4 千克。抽出液体后液体的压强pp(帕)(帕)1960980甲水1078乙液 求甲容器中水的体积 v 。水 分别从甲、乙容器中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下表为抽出液体前后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a)问抽出液体前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p ,并说明理由。液(b)求乙容器中抽出液体的质量 m 。液【答案】410-3 米 3;(a)p 1960 帕;(b)1.8 千克。液【解析】 v m / 4 千克/ 1.010 千克/米 410 米33-33水水水 (a)p 1960 帕液因为是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