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20210509050608)_第1页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20210509050608)_第2页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20210509050608)_第3页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20210509050608)_第4页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20210509050608)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按劳动强度指数大小分为四级见下表。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劳动强度指数 I V 15 n20 山 25 IV 25 I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3 5 5 8.8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1%,即净 劳动时间为2 9 3分钟(4.8H ),相当于轻劳动。 n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5 5 6 0 .1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 7%,即净 劳动时间为3 2 0分钟(5.3H ),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 川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7 3 10.2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3%,即净 劳动时间为3 5 0分钟(5.8

2、H ),相当于重强度劳动。 W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1 1 3 0 4 .4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 7%,即 净劳动时间为3 7 0分钟(6.1H ),相当于 很重”强度劳动。 具体计算方法 平均劳动时间率T计算方法 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工人2名,按表A1的格式记录自上工开始至下工为止,整个 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包括工作中间暂停)的时间,每个测定对象连续记录3 天,取3天的平均值,再求出劳动时间率。如遇生产不正常或发生事故时,不作正式记 录。 表A1劳动时间测定记录表 动作 开始时间 耗费工时 主要内容(如物体重量、 名称 (时、分) 份) 动作频 率、行走距离、劳动 体

3、位等) 能量代谢率M计算方法 根据表Al的记录,将各种劳动与休息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归为一类),然后分 别计量从事各类劳动与休息时呼出气的体积,按表A2的内容及计算公式,求出各项劳 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积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活动和 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值,再把各项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工时,即得出工作日平 均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米)。 表A2能量代谢率测定记录表 工种: 姓名: 体重:公斤 1采气时间:分 2采气量(气量计的终读数减去气量计的初读数)升 气量计的终读数升 气量计的初读数升 3量气时气温C气压帕斯卡 4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换算系数由标准状态下 干燥气

4、体体积换算表查得 5换算标准状态呼气量:采气量乘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 换算系数升 6换算每分钟呼气量:标准状态呼气量/采气时间升/分 7换算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呼气量;每分钟呼气量: 每分钟呼气量/体表面积升/分米 8计算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米): logYe = 0.0945- 1.15984 . log (13.26 - 4.1868Ye)= 1.1648- 0。0125x .(2) 劳动强度指数I计算方法 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如下:I = 3T+7M 式中:I 劳动强度指数; T劳动时间率=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分)/工作日总工时(分)();M 8小时工作日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米 2

5、);3 劳动时间率的计算系 数; 7 能量代谢率的计算系数。注:净劳动时间,为一个工作日除去休息及工 作中间暂停的全部时间。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 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永中、李天麟。 标准编号:GB 3869-1997 中文标准名称: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代替标准号:GB/T 3869-1983, 标准简介 : ,是劳动 本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划分原则和级别。本标准适用于体力劳动作业 安全卫生和管理的依据。 国际标准分类号 : 13.100 中国标准分类号 : C75 标准状态 : 确认有效 标准关注次数 : 43 次 标准上传日期 : 2010-7-16 发布日期 : 1997-07-07 实施日期 : 1998-01-01 首次发布日期 : 1983-09-29 英文标准名称 : Classification on intensity of physical work 复审确认日期 : 2004-10-14 采用国际标准 : 无 标准类别 : 国家标准 标准页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