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论文_第1页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论文_第2页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论文_第3页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论文_第4页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姓 名:*年级:*学号:*指导教师:*前言:如何使建筑与环境能达到有机结合,如何处理好空间与形式、功能的关系,达到经济、美观、适用的目的,以及提高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认识,了解等内容。已经成为建筑师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对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分析,为了使自己以及同学认识到建筑与环境,空间与形式、功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目录: 1.贝聿铭生平 2.华盛顿规划及西馆建筑特点 3.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设计解析 4.感悟参考文献:1、王爱之。世界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严坤。普利策建筑奖获得者专辑(1979-200

2、4)。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3、蔡芝明。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建筑设计解析。山西建筑大学出版社,2009。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作者:*摘要:通过对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环境、功能、空间及几何体的分析,来解析贝聿铭设计东馆的手法,包括如何使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如何处理空间与形式、功能的关系,以提高人们对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认识。关键词:环境,功能,空间,几何性正文: 贝聿铭已经给予了这个世纪一些最美丽的内在空间和外形。但是他的作品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这些他总是关心他建造的房子所处的周边环境。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他说:“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

3、;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正是这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重视的。”1、 贝聿铭的生平简介 贝聿铭于一九一七年四月二十六日诞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的童年时光是在苏州园林里度过的一九二七年以后,他回到上海读中学,后来又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一九三五年他远渡重洋 ,到美国留学。父亲原来希望他留学英国学习金融,但他没有遵从父命而是依自己的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 贝聿铭始于宾夕法尼亚就读,后因满意古典装饰风格的训练经过探究,在图书馆知道了柯布西耶,并且,在麻省理工逗留的时候听了两天的讲座,对其有着很深的震撼。贝聿铭的一生成功 在善于 审时度势,他敏锐的意识到,哈佛

4、建筑学院已经厌烦古典装饰艺术风格,他们的院长以独特而敏锐的眼光授予格罗皮乌斯教授的头衔。在格罗皮乌斯的训练下,他们怀揣着用建筑设计来拯救世界的大运动的使命,但是格罗皮乌斯描绘的栩栩如生的社会主义项目,贝聿铭并非深信不疑。2、 华盛顿市区的规划华盛顿这座城市的设计者是法国建筑师皮埃尔查尔斯朗方 。朗方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定了首都的建筑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从仁金斯山(也就是今天的国会山)向东西两边延伸,分别抵达西边的波托马克河和东边的安那科斯蒂阿河。在城市中心区两条主轴线之间预留了大面积开阔的草地和水池,将城市轴线的焦点置于波托马克河边,同时,将开阔的自然景色和绿化引入城市中心。 (如下图所示

5、)体现了法国古典园林的特征:(1) 完美的表现了皇权至上的园林设计思想;(2)以主要建筑为构图中心,采用轴线进行布局;(3)重点表现中轴线;(4)水景以湖泊 河流为重点,形成镜面效果。3、西馆的建筑特点 梅隆指定著名建筑家约翰雷塞尔波普为国家美术馆的建筑设计师 。 当这座美术馆竣工的时候它成了世界上使用高级石料最多的国家美术馆。波普经过认真研究,在美术馆外形上采取古罗马式结构,中央穹顶较低而两翼较长,南北大门前以长长的圆立柱,使整个建筑显得气度恢宏,典雅不凡。 4、 东馆的设计解析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 ,西隔 100余米正对

6、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 1、面临的难题:1、位于历史敏感地带,如何融入城市,取得与周边纪念性建筑群的协调 2、不规整基地的利用(直角梯形) 3、如何与罗马风格的老馆取得联系 4、业主的特殊要求(亲切的外表,活泼的空间,空间有中心有方向感)2、解决的思路 1、对国会大厦杰弗逊纪念堂轴线的尊重导致梯形平面的切割 2、等腰直角三角形产生的轴线与西馆轴线的呼应 3、三角母体的使用及哥特式塔楼产生纪念性,对罗马式的西馆进行一种历 史风格的延续 4、构造和材质的极端追求5、内部空间的丰富性和流动性3、 哥特式建筑 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

7、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左图为哥特式教堂) (上图为美术馆东馆)西馆是当年波普经过认真研究,在美术馆外形上采取古罗马式结构,而东馆用现代风格塑造了一种哥特式塔楼的意向,在建筑史上,哥特风格是罗马风格的一种进一步发展,这是一种

8、对于历史演变的尊重,同时也是东馆作为老馆的一个扩建,对老馆建筑风格表示出的一种尊重和延续。4、 空间空间就是建筑内部的处理,在新老两馆是完全不同的老馆中的空间是新古典式的,中间布置一个巨大的圆形大厅,好似罗马帝国万神庙的缩影。然而东馆的空间完全是另外一种模式,首先内部空间不是对称的,古典空间是只有一个灭点的透视,东馆能找到三个灭点的透视。东馆的基本构图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是一般参观人员得场所,直角三角形是专业艺术家的天地。“在外形上是体积,在内部则是空间”这是贝聿铭对空间和形式的高度概括。在东馆的设计中内部三角形空间与外部三角形几何体的组合神貌合一。(如下图所示)5、感悟 通过对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环境、功能、空间的分析,解析贝聿铭设计东馆的手法,包括如何使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如何处理空间与形式、功能的关系。是自己更加明确了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 贝聿铭在东馆项目上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基于对建筑背后的文化理解,正是贝聿铭对于华盛顿城的深刻理解,对于西方建筑宗教文化感情的把握,使其在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建筑难题中成功交出了一个满意的方案,也正是东馆的成功,使贝聿铭正式跻身全球一流建筑大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