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学习资料_第1页
农业学习资料_第2页
农业学习资料_第3页
农业学习资料_第4页
农业学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楮品1. 什么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碳、氢、 氧、氮、磷、钾;中量营养元素:钙、镁、硫;微量营养元素:铁、硼、 猛 铜 锌 目和氯。2. 氮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氮是构成植物体内蛋白 质的主要成分,蛋白质是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 础。氮是细胞核中核酸和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氮也是作物体内许多酶的 成分,酶本身就是蛋白质,作物体内各种代谢过程都必须有相应的酶参加, 它起生物催化作用。另外,作物体内某些植物激素 维生素和生物碱也含有 須素3. 磷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作物体内的核蛋白、磷 脂、植素 磷酸腺昔和许多酶都含有磷。核蛋

2、白是组成细胞核和原生质的主 要成分,对作物生长和繁殖起重要作用。磷脂是细胞原生质不可缺少的成 分,它对作物选择吸收养分起着重要作用。植素是磷脂类化合物的一种,大 量存在于种子中,对促进种子发芽及幼苗供磷起着重要作用。磷酸腺貳在作 物体内既可释放“能量”,以可将多余的“能量”贮存起来,对代谢作用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磷还参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转移、糖类分解 等。磷既能促进根系发育,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又能降低蒸腾强度,提 高作物抗旱性,还能提高抗寒性。4. 钾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钾能提高作物的光合作 用强度,促进碳水化合物蔗糖和淀粉的合成。钾有利于油脂的形成。钾对作 物体

3、内60多种酶具有活化作用核酸、蛋白质形成的酶促过程,钾离子起水 活化剂的作用。钾能增强作物的抗性。能促进维管的形成,增强厚角组织强楮品度,使作物茎杆强健,提高抗病 抗倒伏能力。能减低蒸腾强度。增强作物 的抗寒 抗旱能力,以及增强作物的耐盐性。5. 铁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许多重要的呼吸酶 氮 化还原酶以及固氮酶都属于含铁有机物质。铁对叶绿素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铁与作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 光合作用以及生物固氮作用有密切相关。6. 锚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 孟对糖酵解中某些酶有 活化作用,也是三竣酸循环中某些酶的活化剂,猛可以提高呼吸强度。锚还 是硝酸还原酶的活化剂,植

4、物缺猛影响它对硝酸盐的利用。猛也是叶绿体的 组成成分之一,猛与光合作用关系密切。7. 钙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钙能加固细胞,増强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钙在营养环境中能消除 钠、氢 钱 铝 猛、镁 钾离子过多的危害。同时钙在作物体内还能中和 代谢过程产生的过多的有机酸。作物缺钙根系停止生长,根毛不能形成。8. 镁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之一,缺镁植株叶脉呈绿而叶脉间变黄。镁能促进呼吸作用,并在碳水化合 物的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镁也能促进植物对磷的吸收,所以,需磷较 多的作物同时也需要较多的镁。9硫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硫是蛋白质和有

5、些酶的 组成成分,作物吸收氧化态硫,经过还原作用转变为还原态硫才能构成有 机物。所以,硫能在作物体内参与氧化还原作用。同时,硫对叶绿素的形成 有一定的影响。10 .锌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锌是作物体内碳酸酎楮品酶的成分,能促使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以及把二氧化碳水化成碳酸, 这与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输过程有密切关系。 作物体内生长素的形成也与锌有关系。11 .铜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铜是氧化酶的成分, 影响氧化还原过程。它又存在于叶绿体的质体蓝素中,质体蓝素是光合作用 的电子传递体系的一个单元。12 .铝对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铝参

6、与硝态氮的还原 过程,使作物更好地利用氮素。铝是固氮酶中钥铁蛋白的一种成分,钥对 根瘤菌和固氮菌的固氮作用都有良好的影响。13 .硼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硼能促进作物柱头萌发、花粉管伸入子房及种子形成,还能增强豆科作物根瘤菌的氮能力和提高作物抗旱、抗寒能力。14氯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氯在叶绿体内的光合反应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在细胞被破 坏,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时,氯能使 叶绿体的光合反应活化。可编辎精品15 尿素有哪些主要特性?尿素含氮量44%-46%之间,是固体氨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有机态氮素肥 料,理化性质比较稳定,其纯晶为白色或略带黄色的结晶体或小颗粒,内加 防湿

7、剂,吸湿性较小,易溶于水,为中性氮肥,尿素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缩二 尿。16 什么是复混肥料?复合肥料和混配肥料简称复混肥料。复合肥料是用化学方法制取,在生 产过程中发生明显化学反应的肥料。混配肥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质肥料或复合肥料作为原料经机械混合而制成的肥料。复混肥中氮磷钾三种养分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含量。17 复混肥料的优点是什么?(1) 养分种类多,含量高。复混肥料中所含养分种类较多,有效成分 含量也高。(2) 物理性状好,施用方便。复合肥料的颗粒比较坚实、无尘,粒度 大小均匀,吸湿性小,便于贮存和施用。复合肥料既适于机械施 肥,也便于 人工撒施。(3) 提高肥效 省工省时增效施用复混肥料

8、可以同时满足作物对几 种营养元素的需要,相当于把多种单质肥料一次施入到土壤中,所以施用复混肥料比施用单质肥料对作物增产效果好,既增产又增收。精品(4) 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复混肥料可以针对某种土壤,某一作物, 某一特定品种调整养分含量与配方。生产数量可多可少,灵活性比较强。18 为什么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这就要从农作物、土壤、肥料三者关系谈起。农作物生长的根基是土 壤,植物养分60% 70%是从土壤中吸收的。土壤养分种类 很多,主要分三 类:第一类是土壤里相对含量较少,农作物吸收利用较多的氮、磷 钾,叫 做大量元素;第二类是土壤含量相对较多可是农作物需要却较少,像硅 硫、铁、钙、镁等,叫做中量元

9、素;第三类是土壤里含量很少、农作物需要 的也很少,主要是铜、硼 孟、锌 钥等,叫做微量元素。土壤中包含的这 些营养元素,都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当土壤营养供应不足时,就要 靠施肥来补充,以达到供肥和农作物需肥的平衡。19 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点是什么?(1) 测土:按目标区域每100亩一个样本进行取样,测定土壤氮、 磷 钾 PH值、有机质含量和多种微量元素含量。(2) 配方:根据种植作物类型、目标产量 土壤测试含量,对使用 的肥料进行合理配比。(3) 施肥:以有机肥为基础,根据不同作物生长规律,对配方肥进 行基肥 追肥 微肥的合理分配。20 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可集辑-精品

10、微量元素肥料有固体和液体两种,可作基肥、种肥或追肥施用,施用时可直接施入土壤,也可进行种子处理(浸种、拌种)、蘸秧根或叶面喷施。(1 ) 土壤施肥。在土壤严重缺乏微量元素时,才向土壤施用固体微 量元素肥料,且多施用工业上含微量元素的废弃物。土壤施用固体微量元素 肥料有后效,一般每隔3-4年施用1次。(2)植物体施肥。这是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最常用的施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拌种:用少量温水将微量元素肥料溶解,酉己成较高 浓度的溶液,喷洒于种子上,边喷边搅拌,使种子沾有一层微肥溶液,阴干 后播种。拌种所用肥料量一般为每公斤种子用微肥2-6克。浸种。用含用微肥的水溶液浸泡种子,使肥料随水进入种皮。

11、微肥浸种常用的浓度是0. 01%-0.1%,浸泡种子时间一般为12-24小时。浸 泡后的种子要及时播种,以免霉烂变质。蘸秧根。这是水稻及其他移栽作 物的特殊施肥方法,操作简便,效果良好。用于醮秧根的肥料应没有有害物 质,酸碱性不可太强。叶面喷施。叶面喷施是经济有效的施用微肥方法。固体微肥常用的深度为0. 01%-0.1%,具体用量和喷洒次数应随微肥种类 作物种类 植株大小而定。液体微肥的 浓度以产品使用说明为准。21 作物缺乏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的部位有何不同?由于大量 营养元素氮、磷 钾在玉米体内流动性大,可从下部老叶向新叶中移动,以 保证新叶的正常生长,因而缺素症状首先从下部老叶上表现出来。微量元素不易移在植物体内大多是酶的组成部分,箱品动。在作物缺乏时,由于它们不能从老叶向新叶中转移,因而缺素症状大多 发生在新叶上。22 .玉米植株缺氮症状是什么?氮素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玉米在生长初期氮素不足时,植株矮 小、生长缓慢,呈黄绿色;旺盛生长期氮素不足时,植株呈淡绿色,然后变 成黄色,抽雄吐丝延迟。同时下部叶片开始干枯,由叶间开始逐渐达到中 脉,最后全部干枯。23 .绿肥的概念利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或部分绿色体,直接耕翻到土壤中 作肥料。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仁提高土壤肥力2、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有 效生物措施3、有利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