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原材料质量检验制度 1、原材料进厂必须坚持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检验结果 及时登入台帐,并妥善保管。 2、原材料进厂时,现场收料员及时通知取样。 3、取样要及时填写留样单, 并按取样单要求填写货物名称、 产地、进厂时间、取样人姓名等。 4、砂、石一般采取先到先用的原则,不允许直接倒在料仓 里。 5、原材料应保持合理的库存量。当库存量低于定额时,生 产部等有关部门要及时与经营部联系, 并向厂领导汇报, 以便采 取必要措施,避免因库存不足而引起供应断档现象。 6、入厂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由试验室负责。检测项目按 “原材料检验规程”执行。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检验记录完整。 要求如下: 1).水泥 1
2、.1 商品混凝土优先选用符合 GB1752007标准的硅酸盐水 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符合 GB13441999 标准的矿渣硅酸盐水 泥以及符合 GB20002003 的中低热水泥(大体积混凝土) 。 1.2 所使用水泥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并有复试报告。水 泥质量证明必须注明该批水泥品种、标号、厂别、生产和出厂日 期以存档备查。 1.3 对相同厂家的品种,同标号水泥每 500t为一个取样单位 进行复试,否则每进一批水泥需要进行一次复试。 1.4 进厂水泥必须严格按国家标准规定进行取样复试,不合 格水泥不得进厂或严加隔离待处理。 1.5 进厂水泥必须按期、按批量索取本批水泥的产品合格证 及试验报
3、告,以存档备查。 1.6 散装水泥进厂时,必须按品种标号分别装入指定筒仓, 并挂牌标识,严禁混杂贮存,对超期水泥,经过复试后,按技术 部门审定意见使用。 2) .骨料 2.1 粗细骨料 应符 合国家现 行标 准 GB/T14684-2011 和 GB/T14685-2011 的规定,同时还应符合泵送技术条件的要求。 2.2 粗细骨料进厂以 400m3 为一个取样单位进行复试。合格 后方能使用,检验资料存档备查。 2.3 进厂粗细骨料必须逐车验收,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挂 牌标识,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的有害成份,使用时应采取措施, 保持颗粒级配均匀。 2.4 粗骨料的质量要稳定,颗粒级配、压碎指标、
4、坚固性、 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有机质含量等必须符合标准。最大粒 径不应超过 31.5mm,应采用连续级配。卵石粒径宜为 520mm。 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 10%。细骨料宜采用质地坚硬、 级配良 好,粒径偏粗的中砂,细骨料细度模数应大于2.6,同时应严格 控制含泥量不应超过 3%,泥块含量不超过 1%。 3) .水 3.1 优先选用可饮用水。 3.2 其它水应按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JGJ63 2006)的 规定检测合格后使用。 3.3 二次利用搅拌机及搅拌运输车罐筒清洗水时,要严禁水 中混入机油等有机物质。 4) .掺合料 4.1 用于混凝土中的粉煤灰,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 的粉煤
5、灰(GB15962005)和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应用技 术规程(JGJ2886)等标准的规定,其烧失量及有害成份含量 应通过试验。 如采用磨细矿渣、 硅灰、沸石粉、 膨胀剂等掺合料, 应通过试验,当符合混凝土质量要求时方能使用。 4.2 选用的掺合料应使混凝土达到能改善性能的要求,或在 满足性能要求前提下取代水泥,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4.3 掺合料的进厂按每 200t 为一个取样单位进行复试。 4.4 掺合料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应有明显的标识,单独存 放,严禁与其它材料混杂。 5) .外加剂 5.1 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规定混凝土外加剂 (GB80762008)和预拌混凝土 (GB/
6、T14902 2003)、混 凝土泵送剂(JC4732001)的有关规定。 5.2 外加剂必须通过技术鉴定,并具有质量说明书。 5.3 外加剂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 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 结合原材料的性能, 配合比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的因素, 通过试验 确定品种和掺量,初次使用的外加剂必须看到 7 天强度方可使 用,严禁盲目使用外加剂。 5.4 不同品种外加剂应分别贮存,做好防潮、防湿、防漏, 并应有明显的标识, 不得混入杂质和遭受污染。 严禁使用失效的 外加剂和无出厂合格证的外加剂。 5.5 对相同厂家品种外加剂,每 40 吨应抽检一次进行复试, 对其减水率、保塑性、缓凝性及混凝土强度增长率等
7、进行检测, 复检其质量情况并积累资料。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制度 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且达到经济合 理特制定制度 1. 混凝土配合比应遵照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 计规程(JGJ55 2011)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 2010)的规定,按订货合同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要 求、施工要求,并符合和合理使用材料和经济的原则,进行设计 计算,通过试配、试验,最后予以确定。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具备的基本参数: 2.1 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耐久性要求(抗渗、抗冻) 。 2.2 施工工艺要求(结构形式、浇注部位、工期要求、运输、 振捣、养护、泵送等)
8、。 2.3 原材料性能,如水泥品种、标号,粗细骨料种类、级配、 粒径、粒径,掺合料,外加剂等。 2.4 搅拌厂生产统计、提供的强度标准差,离散系数。 2.5 混凝土坍落度及保塑时间。 3. 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储备,不应低于下表 要求: 混凝土强 度等级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70 C80 试配强度 (MPa) 26 31 38 43 48 54 59 64 69 85 95 4. 配制商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通过试配确定,每立方米混凝 土水泥用量不宜低于 300KG ,且不宜高于 500KG,砂率宜在 4050%之间选择。 5. 抗
9、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增加其抗渗性,试配要求的 抗渗等级应比设计值高 0.2MPa。 6. 泵送混凝土应通过掺加高效泵送剂或高效减水剂,并宜掺 加粉煤灰或其它活性掺合料以改善其可泵性。 7. 为满足泵送混凝土入泵时坍落度的要求,在配合比设计 时,要考虑运输、气温及施工暂时停歇坍落度损失值,并通过试 配及延时测试出机坍落度。 当入泵时不能达到要求时, 可再次填 加适量非引气减水剂来调整坍落度,不得随意加水来调整坍落 度。 8. 大体积混凝土所使用水泥应优先采用低水化热的中热硅 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或在水泥中掺粉煤灰及能降低水 泥水化热的外加剂。 9. 混凝土配合比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混
10、凝土质量的动态信 息及时进行调整。 三、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制度 1、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 核,计量设备每年由技监部门进行一次检定。 2、操作员应根据原材料情况调整落差,保证原材料计 量准确。材料计量允许偏差见下表: 原材料品种 水泥 集料 水 外加剂 掺合料 允许偏差 1% 2% 1% 1% 1% 3、生产过程中每一班至少测定一次集料含水率,当含 水率有明显变化时,应增加测试次数。 4、取样员必须依据预拌混凝土对取样的有关规定 取样,确保取样有代表性。混凝土搅拌后,应取样检验其坍 落度值。 5、铲车司机严格按照技术员与调度指令进行上料,若 违反指令上错料按照公司管理制度有
11、关规定严肃处理。 6、为了保证公司各项质量指标的顺利完成,对于进厂 的原材料应坚持不合格不投入生产、不使用的原则。 7、生产技术部应严格按照试验室下达的配合比通知单 组织原材料,严禁超功能使用。 8、对于粉剂泵送剂的溶解应有记录,确保外加剂的浓 度正确。 9、混凝土运输车辆在装运混凝土(包括砂浆)前,必 须排净罐体内的积水,以免影响混凝土质量。 四、出厂混凝土质量控制制度 1、混凝土的运输车辆的安排以保证混凝土泵送施工的 连续性为准。 2、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过程中,罐体应慢速转动36 转/分,以防混凝土沉淀离析。 3、混凝土拌合物在卸料前,罐体应快转3060 秒,以 使混凝土拌合物均匀。 4、
12、混凝土运输及卸料时,因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过 大而造成卸料及泵送施工困难时,可填加非引气型高效减水 剂二次搅拌混凝土予以调整,严禁随意加水调整。司机如发 现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应返回搅拌站内进行调整。 5、混凝土浇筑以泵送施工为主,在泵车布料杆和固定 混凝土泵输送管道不便布置的施工现场,也可采用塔吊及混 凝土吊斗输送的混凝土浇筑工艺。 6、混凝土泵车及固定混凝土输送泵应结合现场施工组 织设计进行布置,其原则是:按施工段划分浇筑区段,泵车 或固定输送泵,应设在道路畅通,有至少能停留两台混凝土 搅拌车的地段,供水方便,泵车布料杆活动范围内无高压电 线的位置。 7、混凝土泵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合格
13、后,方 可上岗独立操作,混凝土泵的安全使用及操作,应严格执行 使用说明书和其他有关规定。 8、泵送施工宜采用“先远后近,先高后低,先竖后平, 先外后里”的原则。 9、同一条管线中,要用同直径输送管,不允许用变径 管。新管应布置在压力较大(靠近泵)处,旧管布置在远离 泵处。在垂直布管时,为克服垂直管中混凝土的重力影响而 对泵产生逆流压力,在垂直管下端与混泵之间要配置不小于 1/4 垂直管长度,且不小于 15 米的水平管与泵相接。混凝土 输送管路须用支架、卡具等予以固定,但支架不应与模板或 钢筋相连而造成混凝土开裂。混凝土输送管道布置应以线路 尽量最短,少用弯管和软管,线路曲率半径尽量最大,覆盖
14、面最大,最易施工为原则。 10、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温度不宜高于35, 入模温度不应低于 5 11、混凝土开始泵送时应慢速运转,并联观察泵压力及 各部分运转情况,待确认工作正常后再以常速泵送。 12、混凝土应保持连续泵送,不可中断。必要时可降低 泵送速度,以维持其连续性。如停泵超过 15 分钟,应每隔 45 分钟开泵一次,正转、反转两个冲程往复运动管中混凝 土。同时开动泵机料斗搅拌器搅拌数转,防止混凝土离析。 在泵机受料斗前应设专人监护卸料,捡出混凝土拌合物中大 块石头和杂物。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的混凝土不能排空, 斗内储存的混凝土面应高出料口以上,以免泵机吸率低,甚 至吸入空气造成阻塞
15、。 13、混凝土泵送前,先用清水润湿管道,再用与混凝土 相同配比的水泥砂浆润滑泵机及管道,以减少混凝土泵送阻 力。该水泥浆不得积存柱及墙内,且应分散摊铺,以免影响 结构强度。 14、混凝土泵送施工时,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 不应超过 2 米。如超过 2 米,应采用串筒浇筑。 15、夏季泵送施工时,对暴晒的管道应采取草袋覆盖, 淋水降温等措施,防止坍落度损失过大;冬期施工要有防冻 措施,如采用矿棉壳、电热保温等。在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 筑混凝土,如必须在降雨雪时施工,应采取有效的防雨雪侵 入新浇筑混凝土中, 在模板上口预留排水口, 及时排出雨水, 切忌将雨雪搅动到混凝土中 16、浇筑混凝土应连
16、续进行, 特别是浇筑抗渗混凝土时, 不允许留有施工缝。 当必须间歇时, 其间歇时间要尽量缩短, 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完毕。此时, 在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应从上层直插入下层中,使上下层混 凝土很好结合。 17、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超过 28,并采取措施降低结构混凝土内外温度,使之不超过 25,以防止温度裂缝的发生。为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除 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搅拌混凝土外,可使用刚抽出的地下水或 在搅拌用水中投入冰块以降低水温;用苫布遮盖骨料防曝晒 或表面洒水, 降低骨料温度; 搅拌运输车灌筒外壁洒水降温; 混凝土输送管道外敷没草袋洒水降温;在混凝土结构内部埋 设
17、冷却水管等降温措施。以及在结构表面覆盖保温材料(铺 塑料薄膜及保温层)以提高结构表面温度,减少混凝土内外 温差的方法。 18、泵送还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输送管道口不要 插入混凝土中,特别是出口端是胶管时,更应注意出口不要 插入混凝土中,以免出口被混凝土堵塞,造成泵送压力增高 而使管道爆裂,高压混凝土喷出伤人。 19、混凝土泵送施工临近结束前,要控制混凝土量,事 先估计需用数量,通知搅拌厂,以免现场积存混凝土给处置 带来困难。在估算混凝土需用量时,要考虑残留在输送管中 的混凝土量, 当管径为 125mm时,100m输送管内有混凝土 1.5m3(或 1 m3混凝土合输送管长度 75m)。 20
18、、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 裂缝,特别在浇筑平面结构混凝土时,要同混凝土使用单位 说明这一点。商品混凝土由于水泥用量多,坍落度大,混凝 土浇筑后极易发生沉陷及干缩裂缝,在炎热夏季施工更容易 发生这种裂缝。虽然这种非结构性裂缝对混凝土强度无影 响,但是它影响结构的表观及耐久性,钢筋易锈蚀。因此应 在混凝土浇筑后凝结前,派专人对浇筑面进行拍打抹压或用 铁棍滚压 2 3 次,以消除裂缝。混凝土在浇筑、静置、抹 压后,表面无明显划痕时,即应用塑料薄膜、草袋等覆盖表 面洒水养护,这也是保证浇筑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21、混凝土泵送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洗混凝土泵及输 送管道,特别是泵机
19、缸体,料斗及输送管道弯管等部位,如 有局部混凝土凝结块者,更应仔细清除,不得留有残渣。清 洗用水不得排于混凝土中。 22、混凝土泵送施工应编制施工方案, 绘制施工平面图, 标明混凝土泵的设置位置、台数、混凝土浇筑区段划分及路 线;混凝土运输车运行路线、 泵送施工统一调度通讯联络等。 23、混凝土试块应分别在厂内及现场随机抽取制作,厂 内试块用以检验混凝土出厂的强度等级及抗渗标号,现场试 块用以评定交工工程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标号。 24、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块取样频率,每100 盘相同配 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不足 100 盘时取样亦不 得少于一次;每一工作班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次,不足
20、 100 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5、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进行抗渗检验的试样,同一 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1 次。留置组数可根据 实际需要确定。 26、对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进行抗冻检验的试样,同一 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1 次。留置组数可根据 实际需要确定。 27、每个工作班内 , 取样员要按搅拌混凝土的品种等级 分别取样 , 人工振捣成型 ,并注明建设单位、工程名称、强度 等级、成型日期之后,送标养室养护。混凝土坍落度检验试 样的取样频率应与混凝土强度检验的取样频率一致。 28、交货检验混凝土试样的采取及坍落度的试验应在混 凝土运到交货地点时开始算起 20 分钟内
21、完成,试件的制作 应在 40 分钟内完成。 29、混凝土浇筑现场的试块应在搅拌运输车卸料到1/4 3/4 (罐)时取样,人工捣实成型,静停时用塑料膜覆盖 试块表面,以保持其在湿润环境中。并在规定时间内拆模并 送入该工程委托的实验室进行标准养护,务使其温、湿度达 到或接近标养条件。切忌:试块处于无覆盖、无洒水、阳光 晒、风吹、火烤的环境中,以防影响混凝土强度。 30、用于 28 天强度检验、评定混凝土试块,同一验收 批由强度等级相同,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 成,每批超过 10 组时按下式统计方法评定强度: mfcu1Sfcu 0.9 f cuk mciun 2 fcuk min 2
22、cuk 式中: mfcu 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 N/mm 2) cuk 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 N/mm 2) fmciun 同一 验收 批混凝土 立方 体抗压强 度最 小值 N/mm 2) Sfcu 验 收 批 混 凝 土 立 方 体 抗 压 强 度 的 标 准 值 N/mm 2),当 Sfcu的计算值小于 0.06 fcuk时,去 Sfcu =0.06 fcuk fcu2,inm 2fcu Sfcu i 1 n 1 fcu,1 验收批内第 I 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值 N/mm 2) 验收批内混凝土试件的组数 1 , 2 合格判定系数,按下表采用: 合格判定
23、系数 试件组数 1014 1524 25 1 1.70 1.65 1.60 2 0.90 0.85 31、 当一个验收批的试件组数 n=19 组时,按下式非统 计方法评定强度: m fcu 1.15 fcu,k fcu,min 0.95 fcu,k 式中符号意义同前述 当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试件仅有一个组时,则该组试件 强度不低于强度标准值的 115%。 32、混凝土生产管理水平 混凝土除强度检验外,尚应对一个统计周期内的相同等级和 龄期的混凝土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强度的均值 ( )及强度不低于要求强度等级的百分率( 凝土搅拌厂的生产管理水平。 33、强度均值 u fcu应满足下式: fcu ,标
24、准差 P),以确定混 cu,k 1.4 fcu cu,k 2.5 fcu 按月或季统计的强度平均值( N/mm 2) 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 N/mm 2)确定 标准差的试件组数不得少于 25 组 34、混凝土生产管理水平应满足下表要求: 混凝土生产管理水平 评定指标 生产管理 水平 ( N/mm 2)混 凝土强度标准差 P(%)强度不低 于规定强度等级 的百分率 优良 3.5 95 一般 5.0 85 差 5.0 85 35、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和强度不低于规定强度等级值 的百分率 p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标准差 n i1 cu,i N2 f cu N1 百分率 P N 0 100% N 式中: fcu,i 统计周期内第 I 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 度值( N/mm 2); N统计周期内相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试件组数,不 少于 25 组; fcu 统计周期内 N 组混凝土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的 平均值( N/mm 2); N0统计周期内试件强度不低于要求强度等级值 的组数 五、技术质量回访制度 1、有关人员每月要去工地及时进行质量回访,主要内 容有:混凝土浇筑后的外表质量、工地是否按规定及时养护 以及其他方面问题。 2、每次质量回访后,要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回访情况, 以不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德州数学新课标考试题及答案
- 天文系考试题目及答案
- 时空量子纠缠-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公需科目人工智能与健康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需科目考试试题集及答案
- 2025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题库(含答案)
- 2025年高级电工证考试试题含答案
- 系统实施与管理办法
- 人道救助管理办法无锡
- 蜀绣地标保护管理办法
- 自然灾害与防治
- 先进制造技术第1章
- 2023年兴文县中医院康复医学与技术岗位招聘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用地性质分类表代码
- 中班语言绘本《点》课件
- 浙江省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课件
- 新版现代西班牙语第二册课后答案
- 英语中考常用一词多义词
- 上海港港口拖轮经营人和港口拖轮名录
- T-CAMET 04017.1-2019 城市轨道交通 全自动运行系统规范 第1部分:需求
- 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诊治共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