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修正草案總說明 現行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 (以下簡稱本辦法 )係於 九十五年七月四日修正發布,為配合國際賽會之變動,以期能更符合現行環境之 考量,爰修正本辦法,其修正要點如次: 一、新修正並考量為期體例一致,爰將各款之代表國家敘明於第一項序文中, 並以法定程序之選拔為代表國家之定義。 (修正條文第二條至第七條 ) 二、增修國際賽會之名稱, 並將國際賽會主辦單位法制化 。(修正條文第二條、 第三條、第五條及第六條 ) 三、鑒於國際賽會競爭激烈,獲獎不易,酌寬獲獎名次。 (修正條文第二條至 第七條) 四、運動成績優良學生符合甄審、甄試資格
2、者,必須以自選一種運動項目申請 升學,爰增訂以自選一種與獎狀相同之運動種類為限,以資明確。 (修正 條文第八條) 五、就甄審方式輔導升學者,以參考學生之志願及運動成績分發,如遇運動成 績相同時,以次成績相比較,餘依此類推,含符合甄試的運動成績證明, 如再相等,以學業成績總平均之高低予以分發,爰增訂分發原則之明確規 範。 (修正條文第八條 ) 六、就甄試方式輔導升學者,為考量個人運動成就之資格,爰賦予免參與術科 檢定之規定,並將簡章實施細則之實務作業方式納入本辦法規範,以資周 全。 (修正條文第八條 ) 七、有關現行條文第十五條所定之輔導規定,考量為避免流失優秀運動人才, 爰增訂運動成績優良學生
3、之升學追蹤審查與考評 ,做為各校申請甄審甄試 名額核定之參據,並防止藉本辦法之名,行不當招生之實。 (修正條文第 十五條) 八、現行第十六條所定之得採外加名額方式辦理,為比照全國一致性標準辦 理,爰刪除但各校具備上述補充規定所定運動種類之師資、場地設備及 其他相關條件,並事先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者,得採外加名額方式辦 理;其外加之名額,以核定總名額之百分之三為限。等但書規定。 正條文第十六條 ) 九、關於民眾陳情反映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限 收男或女,有違性別平等教育法等乙案,因涉及各校培訓種類等規劃,無 法全面要求性別不拘 ,建議可由各校校內之教務會議規範性別平等之正
4、當 性,因此不予以納入本法研修範圍。 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修正草案條文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辦法依大學法第二 十五條、專科學校法第二 十六條、高級中學法第三 條之一及職業學校法第 四條之一規定訂定之。 第一條 本辦法依大學法第二 十五條、專科學校法第二 十六條、高級中學法第三 條之一及職業學校法第 四條之一規定訂定之。 本條未修正。 第二條 中等學校畢業之學 生,依法定程序選拔(含 徵召)代表國家,其運動 成績合於下列各款規定 之一者,得按其畢業學歷 申請甄審升學: 一、參加國際奧林匹克 委員會主辦之奧林匹克 運動會。 二、參加亞洲奧林匹克 理事會主辦
5、之亞洲運動 會,獲得前六名。 三、參加國際世界運動 協會主辦之世界運動會 正式競賽項目,獲得前六 名。 四、參加國際單項運動 總會主辦之世界正式錦 標(盃)賽,獲得前六名。 五、參加世界大學運動 總會主辦之世界大學運 動會正式競賽項目,或世 界大學單項錦標賽,獲得 前六名。 六、參加青年奧林匹克 運動會,獲得前六名。 七、參加東亞運動會協 會主辦之東亞運動會正 第二條 中等學校畢業之學 生,其運動成績合於卜列 各款規定之一者,得按其 畢業學歷申請甄審升學: 一、代表國家參加奧林 匹克運動會,獲得前十六 名。 二、代表國家參加亞洲 運動會,獲得前六名或表 演賽前二名。 三、代表國家參加世界 運動
6、會或國際單項運動 組織主辦之國際、洲際運 動錦標賽,獲得前四名。 四、代表國家參加亞洲 單項運動組織主辦之運 動錦標賽,獲得前四名。 五、代表國家參加世界 青少年運動會,獲得前四 名。 六、代表國家參加國際 單項運動組織主辦之各 種國際青年、青少年分級 運動錦標賽,獲得最優級 組前四名。 七、代表或家參加東亞 運動會,獲得前三名。 八、代表國家參加亞洲 一、增訂現行第一項序文 依法定程序選拔(含徵 召)代表國家,為期體例 一致,爰將各款之代表國 家敘明於第一項序文 中,並以法定程序之選拔 為代表國家之定義。 二、配合國光體育獎章及 獎助學金頒發辦法之國 際賽會,增修各款之國際 賽事名稱,以及新
7、增重要 之國際賽會名稱。 三、各款之國際賽會主辦 單位予以法制化。 四、鑒於國際賽會競爭激 烈,獲獎不易,酌寬獲獎 名次。 五、刪除現行第一項第二 款或表演賽前二名, 配合該賽會已取消表演 賽之實。 六、款次變更。 七、餘酌作文字修正。 式競賽項目,獲得前四 八、參加國際學校體育 總會主辦之世界中學生 運動會正式競賽項目,或 世界中學單項錦標賽,獲 得國家組前三名或學校 組前二名。 九、參加亞洲室內運動 會、亞洲沙灘運動會、亞 洲武藝運動會,獲得前三 名。 十、參加亞洲奧林匹克 理事會主辦之亞洲青年 運動會,獲得前四名。 十一、參加亞洲單項運 單項運動組織主辦之青 年、青少年分級運動錦標 賽,
8、獲得最優級組前三 名。 九、曾經由選拔獲選為 國家代表,並經國際分區 預賽產生代表隊後,再參 加之各種國際分齡分級_ 運動錦標賽,獲得前三 名。 動協會主辦之亞洲正式 錦標(盃)賽,獲得前四 十二、參加國際單項運 動總會主辦之世界青年 正式錦標賽,獲得前四 名,或世界青少年正式錦 標賽,獲得前四名。 十三、參加亞洲單項運 動協會主辦之亞洲青年 或亞洲青少年正式錦標 賽,獲得前四名。 各款所定名次,以主辦 單位頒訂競賽規程規定 之國家組及頒獎名次為 限;如其競賽規程未規定 者;以各該運動種類之國 際運動競賽規則所定之 名次為限。 國際或亞洲各級各類 運動競賽之主辦單位,以 國際單項運動組織聯合
9、會(GAISF)所屬國際單項 運動總會或亞洲奧林匹 克理事會(OCA)所屬之 亞洲單項運動協會為 限,如非上述所屬,則以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所 認可協會或中華民國體 育運動總會會員單位之 國際(亞洲)組織。 第八款所定之賽會以 國家組優於學校組。 第四款、第十一款、第 十一款及第十二款所疋 之賽會,以各全國性單項 運動組織於賽前向教育 部提報,並經核定之國家 組織賽會為限。 各款規定之比賽,除有 會前賽、資格賽或訂有參 賽標準者外,其參加比賽 獲獎之項目應有六或(地 區)及六隊(人)以上參賽 者。 第三條 中等學校畢業之學 生,依法定程序選拔(含 徵召),其運動成績合於 下列各款規定之一者,得
10、 按其畢業學歷申請甄試 升學: 一、參加亞洲運動會、 世界運動會、東亞運動 會、青年奧林匹克運動 會、世界大學運動會、世 界中學生運動會、亞洲室 內運動會或亞洲沙灘運動 會、亞洲武藝運動會。 二、參加國際單項運動 總會主辦之國際、洲際運 第三條 中等學校畢業之學生, 其運動成績合於下列各款 規定之一者,得按其畢業 學歷申請甄試升學: 一、代表國家參加奧林 匹克運動會、亞洲運動 會、世界運動會、東亞運 動會或世界青少年運動 會。 二、代表國家參加國際 單項運動組織主辦之國 際、洲際運動錦標賽。 三、代表國家參加亞洲 單項運動組織主辦之運 動錦標賽。 一、增訂現行第一項序文 依法定程序選拔(含徵
11、召),理由同第二條之說 明一。 二、配合第二條之各款國 際賽會名稱,增修各款之 國際賽事名稱。 三、款次變更。 四、鑒於國際賽會競爭激 烈,獲獎不易,酌寬獲獎 名次。 五、教育部核定之賽會與 名次比照中運會。 六、增訂第二項第一至 四款為代表國家參賽(世 14 動錦標賽。 三、參加亞洲單項運動 協會主辦之運動錦標賽。 四、參加國際單項(學 校)運動總會或亞洲單項 運動協會主辦之各種國 際青年、青少年分級運動 錦標賽,獲得國家組前八 名或學校組前六名。 五、參加全國運動會、 全民運動會,獲得前八 名。 六、參加教育部主辦之 中等學校運動聯賽,獲得 最優級組前八名。 七、參加全國中等學校 運動會,
12、獲得前八名。 八、參加同一學年度第 六、七款未舉辦,且由教 育部核定中華民國咼級 中等學校體育總會或全 國單項運動協會指定之 各種運動錦標賽,其實際 參賽隊(人)數在十六個以 上,獲得最優級組前八 名;或參賽隊(人)數在上 四至十五個,獲得最優級 組前七名;或參賽隊(人) 數在十二至十四個,獲得 最優級組前六名;或參賽 隊(人)數在十至一個, 獲得最優級組前五名;或 參賽隊(人)數在八至九 個,獲得最優級組前四 名;或參賽隊(人)數在六 至七個,獲得最優級組前 三名;或參賽隊(人)數在 四至五個:獲得最優級組 四、代表國家參加國際 或亞洲單項運動組織主 辦之各種國際青年、青少 年分級運動錦標賽
13、,獲得 最優級組前六名。 五、參加需經國際分區 預賽產生代表隊,再參加 之各種國際青年、青少年 分級運動錦標賽,獲得最 優級組前六名。 六、參加未經國際分區 預賽直接報名參加之各 種國際運動競賽,其實際 參賽國家或地區在七個 以上,獲得前三名。 七、參加全國運動會、 全民運動會,獲得前八 名。 八、參加教育部主辦之 中等學校運動聯賽,獲得 最優級組前八名。 九、參加全國中等學校 運動會,獲得前八名。 十、參加同一學年度前 二款未舉辦,且由教育部 核定中華民國高級中等 學校體育總會或全國單 項運動協會指定之各種 運動錦標賽,其實際參賽 隊伍(人)數在十六個以 上,獲得最優級組前六 名;或參賽隊伍
14、(人)數在 八個以上,獲得最優級組 前三名。 界中學生運動會為代表 國家之學校組),具國際 賽會組織之正式錦標賽 並經分區預賽及國內選 拔程序,經教育部核定, 得比照第二款;第五款為 代表縣市參賽;第六至八 款為代表學校參賽。等 文字規定,配合各款賽會 之參賽身分代表。 七、餘酌作文字修正。 前二名;或參賽隊(人)數 在三名以內,獲得最優級 組第一名。 第一至四款為代表國 家參賽(世界中學生運動 會為代表國家之學校 組),具國際賽會組織之 正式錦標賽並經分區預_ 賽及國內選拔程序,經教 育部核定,得比照第二 款;第五款為代表縣市參 賽;第六至八款為代表學 校參賽。 第四條 專科學校學生在學期間
15、 或畢業後,依法定程序選 拔(含徵召)代表國家,其 運動成績符合第二條各款 之規定者,得按其學歷申 請甄審升學。 第五條 中等學校畢業之身心障 礙學生,依法定程序選拔 (含徵召)代表國家,其運 動成績合於下列各款規定 之一者,得按其畢業學歷 申請甄審升學: 一、參加身心障礙帕拉 林匹克運動會,獲得前十 二名。 二、參加聽障達福林匹 克運動會,獲得前十名。 三、參加亞洲帕拉林運 動會,獲得前六名。 四、參加下列國際性 第四條 專科學校學生在學期間 或畢業後,其運動成績合 於下列各款規定之一者, 得按其學歷申請甄審升 學: 一、符合第二條各款之 規定。 二、代表國家參加世界 大學運動會獲得前四名或
16、 世界大學單項運動錦標 賽,獲得前三名。 第五條 中等學校畢業之身心障 礙學生,其運動成績合於 下列各款規定之一者,得 按其畢業學歷申請甄審升 學: 一、代表國家參加身心 障礙帕拉林匹克運動會, 獲得前八名。 二、代表國家參加聽障 達福林匹克運動會,獲得 前六名。 三、代表國家參加國際 各類身心障礙者運動組 織每二年或四年主辦一 次,且會員數達三十個以 一、增訂依法定程序選 拔(含徵召)代表國家等 文字規定,理由同第二條 之說明一。 二、配合本次全文修正資 格之更動,酌作文字修 正。 一、增訂依法定程序選 拔(含徵召)代表國家等 文字規定,理由同第二條 之說明一。 二、配合績優身心障礙運 動選
17、手及其教練獎勵辦 法之國際賽會,增修各款 之國際賽事名稱,以及新 增重要之國際賽會名稱。 三、鑒於國際賽會競爭激 烈,獲獎不易,酌寬獲獎 名次。 四、款次變更。 五、餘酌作文字修正。 (不含亞太地區)身心障礙 者運動會: (一 )每四年舉辦一次 且會員數達六十個以上 賽會,獲前六名。 (二)每二年或每四年 舉辦一次且會員數達三 十個以上賽會,獲前六 名。 五、參加每二年以上舉 辦一次而其會員數達三 十個以上之亞洲暨太平 洋區各類身心障礙者運 動賽會,獲前六名。 各款所定名次,以其主 辦單位頒定競賽規範規_ 定之頒獎名次為限;其競 賽規範未規定者,以各該 運動種類之國際運動競 賽規範所定名次為限
18、。 第四款至第五款所定 賽會,以各全國性身心障 礙運動組織於賽前向教 育部提報,並經核定之國 家組之賽會為限。 上之運動會,獲得前四 名。 四、代表國家參加國際 各類身心障礙者運動組織 主辦之國際、洲際單項運 動錦標賽,獲得前三名。 五、代表國家參加遠東 及南太平洋區身心障礙 者運動會或參加亞洲及 太平洋區各類身心障礙 者運動會,獲得前四名。 六、代表國家參加亞洲 及太平洋區各類身心障 礙者運動組織每二年或 四年主辦一次,且會員數 達二十個以上之運動 會,獲得前二名。 第六條 中等學校畢業之身心障 礙學生,依法定程序選拔 (含徵召)代表國家,其運 動成績合於下列各款規定 之一者,得按其畢業學歷
19、 申請甄試升學: 一、參加身心障礙帕拉林 匹克運動會。 二、參加聽障達福林匹 克運動會。 三、參加亞洲帕拉林運 動會。 四、參加國際各類身心 第六條 中等學校畢業之身心障 礙學生,其運動成績合於 下列各款規定之一者,得 按其畢業學歷申請甄試升 學: 一、代表國家參加身心 障礙帕拉林匹克運動會。 二、代表國家參加聽障 達福林匹克運動會。 三、代表國家參加國際 各類身心障礙者運動組織 每二年或四年主辦一次, 且會員數達三十個以上之 運動會,獲得前六名。 一、增訂依法定程序選 拔(含徵召)代表國家等 文字規定,理由同第二條 之說明一。 二、配合第五條之各款國 際賽會名稱,增修各款之 國際賽事名稱。
20、三、鑒於國際賽會競爭激 烈,獲獎不易,酌寬獲獎 名次。 四、款次變更。 五、配合本次全文修正款 次之更動,將本條所引款 次予以修正 障礙者運動組織每二年 或四年主辦一次,且會員 數達三十個以上之運動 會。 五、參加國際各類身心 障礙者運動組織主辦之 國際、洲際單項運動錦標 賽。 六、參加遠東及南太平 洋區身心障礙者運動會 或參加亞洲及太平洋區 各類身心障礙者運動會。 七、參加亞洲及太平洋 區各類身心障礙者運動 組織每二年或四年主辦 一次,且會員數達二十個 以上之運動會。 八、參加全國身心障礙 國民運動會,其實際參賽 隊(人)數在七個以上,獲 得最優級組前四名;或實 際參賽隊(人)數在四個至 六
21、個,獲得最優級組前三 名;或實際參賽隊(人)數 在三個以下,獲得最優級 組第一名。 九、參加教育部核准中 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 每年指定之各種身心障礙 運動錦標賽其實際參賽隊 (人)數在六個以上,獲得 最優級組前三名;或實際 參賽隊(人)數在四個至五 個,獲得最優級組前二 名;或實際參賽隊(人)數 在三個以下,獲得最優級 組第一名。 符合前項第四款至第 九款之規定,其實際參賽 隊(人)數僅一個者,不得 四、代表國家參加國際 各類身心障礙者運動組織 主辦之國際、洲際單項運 動錦標賽,獲得前六名。 五、代表國家參加遠東 及南太平洋區身心障礙者 運動會或參加亞洲及太平 洋區各類身心障礙者運動 會,
22、獲得前六名。 六、代表國家參加亞洲 及太平洋區各類身心障礙 者運動組織每二年或四年 主辦一次,且會員數達二 十個以上之運動會,獲得 前四名。 七、參加全國身心障礙 國民運動會,其實際參賽 隊伍(人)數在七個以上, 獲得最優級組前四名;或 實際參賽隊伍(人)數在四 個至六個,獲得最優級組 前三名;或實際參賽隊伍 (人)數在三個以下,獲得 最優級組第一名。 八、參加教育部核准中 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 每年指定之各種身心障礙 運動錦標賽其實際參賽隊 伍(人)數在六個以上,獲 得最優級組前三名;或實 際參賽隊伍(人)數在四個 至五個,獲得最優級組前 二名;或實際參賽隊伍 (人)數在三個以下,獲得 最
23、優級組第一名。 符合前項第三款至第 八款之規定,其實際參賽 隊伍(人)數僅一個者,不 得申請甄試升學。 申請甄試升學。 第七條 專科學校畢業之身心 障礙學生,依法定程序選 拔(含徵召)代表國家,在 學期間或畢業後,其運動 成績合於第五條各款規 定之一者,得按其學歷申 請甄審升學。 第七條 專科學校畢業之身心 障礙學生,在學期間或畢 業後,其運動成績合於第 五條各款規定之一者,得 按其學歷申請甄審升學。 增訂依法定程序選拔 (含徵召)代表國家等文 字規定,理由同第二條之 說明一。 第八條 合於前六條規定參加甄 審、甄試升學資格者,應 填具輔導升學申請書,連 同畢業(在學)證書、獎狀 或其他有關證
24、明書等文 件,由原肄(畢)業之學校 送教育部辦理,並通知學 校之主管教育行政機關。 必要時教育部得委由相關 之學校、機關(構)或團體 辦理;其實施規定及簡 章,由該學校、機關(構) 或團體擬訂,報教育部核 定後實施。 合於各類甄審、甄試資 格者,以自選一種與獎狀 相同之運動種類為限。 以甄審方式輔導升學 者,其分發作業應以各校 所提之運動種類、各科系 名額及條件為限,並參考 學生之志願及運動成績分 發,運動成績相等時,以 次成績相比較-餘依此類 推,含符合甄試的運動成 績證明,如再相等-以學 業成績總平均之咼低予以 分發;甄審名額不納入當 學年度主管教育行政機關 核定招生名額內。 以甄試方式輔
25、導升學 者,應參加學科甄試,其 第八條 合於前六條規定參加甄 審、甄試升學資格者,應 填具輔導升學申請書,連 同畢業(在學)證書、獎狀 或其他有關證明書等文 件,由原肄(畢)業之學校 送教育部辦理,並通知學 校之主管教育行政機關。 必要時教育部得委由相關 之學校、機關(構)或團體 辦理;其實施規定及簡 章,由該學校、機關(構) 或團體擬訂,報教育部核 定後實施。 以甄審方式輔導升學 者,其分發作業應以各校 所提之運動種類、各科系 名額及條件為限,並參考 學生之志願及運動、學業 成績予以分發;甄審名額 不納入當學年度主管教育 行政機關核定招生名額 內。 以甄試方式輔導升學 者,應參加學科甄試,其
26、 運動項目屬團體競賽 者,並應參加專長術科檢 定,再按運動等級、學科 成績咼低及志願順序分 發;分發作業應以各校所 提之運動種類、各科系名 一、項次變更。 二、增訂第二項合於各 類甄審、甄試資格者,以 自選一種與獎狀相同之 運動種類為限。等文字 規定,申請資格以自選一 種運動項目齊一作業,不 可跨報不同運動項目,或 同協會主辦多重項目時 (如游泳與水中有氧舞 蹈,或直排輪與曲棍球)。 三、增訂第三項中段並 參考學生之志願及運動 成績分發,運動成績相等 時,以次成績相比較,餘 依此類推,含符合甄試的 運動成績證明,如再相 等,以學業成績總平均之 高低予以分發等文字規 定,將分發原則訂定明確 規範
27、。 四、增訂第四項中段若 具有相同運動種類國手 當選證明者,或其個人賽 具有甄試資格者,則不需 要參加術科檢定;再按學 科成績加上運動等級加 分之總分高低及志願順 序分發,運動等級區分六 額及條件為限。甄試名額 應納入當學年度主管教 育行政機關核定招生名 額內。 第九條本條未修正 各校申請參加甄審、甄 試輔導升學限於當年五 月辦理完畢,當年八月三 十一日前取得甄審升學 輔導資格者,限於九月五 日前提出申請,逾期者不 予受理。具有甄審資格, 得放棄甄審,申請參加甄 試輔導升學。 第十條本條未修正 國民補習學校、高級中 學及職業進修學校學生, 持有畢業證書或資格證明 書,並合於本辦法有關輔 導升學
28、資格者,得依規定 申請升學輔導。 運動項目屬團體競賽 者,並應參加專長術科檢 定,若具有相同運動種類 國手當選證明者,或其個 人賽具有甄試資格者,則 不須參加術科檢定;再按 學科成績加上運動等級 加分之總分高低及志願 順序分發,運動等級區分 六級:第一級加學科成績 百分之五十,第二級加學 科成績百分之四十,第三 級加學科成績百分之三 十,第四級加學科成績百 分之二十,第五級加學科 成績百分之十,第六級加 學科成績百分之五;分發 作業應以各校所提之運 動種類、各科系名額及條 件為限。甄試名額應納入 當學年度主管教育行政 機關核定招生名額內。 第九條 各校申請參加甄審、甄 試輔導升學限於當年五 月
29、辦理完畢,當年八月三 十一日前取得甄審升學 輔導資格者,限於九月五 日前提出申請,逾期者不 予受理。具有甄審資格, 得放棄甄審,申請參加甄 試輔導升學。 第十條 國民補習學校、高級中 學及職業進修學校學生, 持有畢業證書或資格證明 書,並合於本辦法有關輔 導升學資格者,得依規定 申請升學輔導。 級:第一級加學科成績百 分之五十,第二級加學科 成績百分之四十,第三級 加學科成績百分之三 十,第四級加學科成績百 分之二十,第五級加學科 成績百分之十,第六級加 學科成績百分之五等文 字規定,因考量個人運動 成就之資格,故賦予免參 與術科檢定之規定,並將 簡章實施細則之實務作 業方式納入本辦法規 範,
30、以資周全。 國民中學、高級中等學 校應屆畢業生得依規定 申請升學輔導,未取得當 年畢業資格者,得依同等 學力之規定申請升學輔 導。 國民中學、高級中等學 校應屆畢業生得依規定 申請升學輔導,未取得當 年畢業資格者,得依同等 學力之規定申請升學輔 導。 第十一條 專科學校肄(畢)業之學 生,在學期間運動成績合 於下列各款規定之一者, 其報考轉學(插班)考試 時,得予增加總分百分之 十,由各招收轉學(插班) 生之學校按規定參照各考 生之有關資料,逕行審查 辦理: 一、合於第二條各款規 定,或代表國家參加世界 大學運動會。 二、合於第三條第一款 至第四款。 三、合於第三條第五款 規定,或代表學校參加
31、大 專校院運動聯賽,獲得最 優級組前六名。 四、代表學校參加大專 校院運動會、大專校院各 項運動錦標賽,獲得前三 名。 第十一條 專科學校肄(畢)業之學 生,在學期間運動成績合 於下列各款規定之一者, 其報考轉學(插班)考試 時,得予增加總分百分之 十,由各招收轉學(插班) 生之學校按規定參照各考 生之有關資料,逕行審查 辦理: 一、合於第二條各款規 定,或代表國家參加世界 大學運動會。 二、參加世界大學單項 運動錦標賽,獲得前六 名,或合於第三條第一款 至第六款。 三、合於第三條第七款 規定,或代表學校參加大 專校院運動聯賽,獲得最 優級組前六名。 四、代表學校參加大專 校院運動會、大專校院
32、各 項運動錦標賽,獲得前三 名。 配合本次全文修正資格 及款次之更動,將本條所 引款次予以修正。 第十二條 中等以上學校學生在學 期間或畢業後取得運動成 績合於第二條、第四條、 第五條、第七條、前條第 一款或第二款有關甄番輔 導升學或轉學(插班)之規 定者,其運動成績證明自 得獎日起三年內有效,服 役者可扣除服役時間。 中等以上學校學生在學 期間取得運動成績合於第 第十二條 中等以上學校學生在學 期間或畢業後取得運動成 績合於第二條、第四條、 第五條、第七條、前條第 一款或第二款有關甄番輔 導升學或轉學(插班)之規 定者,其運動成績證明自 得獎日起三年內有效,服 役者可扣除服役時間。 中等以上
33、學校學生在學 期間取得運動成績合於第 本條未修正。 三條、第六條、前條第三 款或第四款有關甄試輔導 升學或轉學(插班)之規定 者,其運動成績證明自得 獎日起二年內有效,服役 者可扣除服役時間。 申請輔導升學以錄取一 次為限。但經分發或註冊 入學後再獲得甄審、甄試 資格時,得依規定再申請 甄審、甄試分發,並以一 次為限。 三條、第六條、前條第三 款或第四款有關甄試輔導 升學或轉學(插班)之規定 者,其運動成績證明自得 獎日起二年內有效,服役 者可扣除服役時間。 申請輔導升學以錄取一 次為限。但經分發或註冊 入學後再獲得甄審、甄試 資格時,得依規定再申請 甄審、甄試分發,並以一 次為限。 第十三條 本辦法所稱團體競 賽,指競賽規程或運動規 則明定以團隊一定人數 參加,並判定勝負之競 賽。 第十三條 本辦法所稱團體競 賽,指競賽規程或運動規 則明定以團隊一定人數 參加,並判定勝負之競 賽。 本條未修正。 第十四條 合於甄試輔導升學資 格之畢業生,如在甄試期 間,適值代表國家參加奧 林匹克運動會、亞洲運動 會、世界運動會、世界大 學運動會、世界大學單項 錦標賽、世界中學生運動 會、世界中學單項錦標 賽、東亞運動會、世界正 式錦標(盃)賽、青年奧林 匹克運動會、亞洲室內 (含沙灘、武藝)運動會、 第十四條 合於甄試輔導升學資 格之畢業生,如在甄試期 間,適值代表國家參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门安全生产培训考题课件
- 部门信息安全培训感想课件
- 温湿度协同调控-洞察及研究
- 边坡坍塌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基于循环经济的甲维盐水剂包装材料绿色化路径
-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适应症拓展潜力评估与医保目录准入障碍研究
-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1,3-环己二酮热稳定性与结晶行为预测研究
- 圆形果冻标准化生产中的工艺瓶颈突破
- 国际标准对接中防火泥高温蠕变测试方法的技术代差问题
- 围兜尺寸标准化与成人个体差异的适配性研究
- GB/T 8295-2008天然橡胶和胶乳铜含量的测定光度法
- GB/T 19960.1-2005风力发电机组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 生产作业管理讲义
- 二年级上册《树之歌》优秀课件
-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初中音乐《快乐的女战士》《水草舞》课件
- 战现场急救技术教案
- 易制毒化学品岗位责任制度
- 气力输送计算
- 新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 公共关系学授课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