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语文课堂须关注词语之“投入周转”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课堂须关注词语之“投入周转”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课堂须关注词语之“投入周转”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课堂须关注词语之“投入周转”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课堂须关注词语之“投入周转”【内容摘要】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深刻理解词语并能在各种语言环境中准确运用。本文试图基于词语的投入周转,就依托语境、缀词连段、推敲锤炼等方面作策略上的探究,藉此提高学生用词的敏感性和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关键词】周转 语境 缀词连段 激活 创作 锤炼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词语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词语并能在各种语言环境中准确地运用,即提高言语的表现力。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有着独到精辟的见解,他认为:往往学生用词混乱,是因为这些词没有跟他自己所做、所见、所观察和所想的东西联系起来。应当布置这样一些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一定要讲述、汇

2、报和报告,要求他把现有的知识“投入周转” 1。“投入周转”从字面的意思理解为:企业的资金从投入生产到销售产品而收回货币,再投入生产,这个过程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进行。引用到语文词语教学来说,则是让词语一次又一次地运用到活动实践中,使之成为进行创作的手段,从而培养学生运词的高度敏感性,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世界里,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2。本文试图在词语的投入周转实践探究基础上作些策略探讨,以与同行交流。一依托语境 灵动生发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文质兼美,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上可谓别具匠心,不少词语的运用生动形象,精妙绝伦。为获得对词语的整体感

3、悟,教师就要把学生带领到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体会用法,并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周转,以达到课标要求的词语教学“理解、感悟、运用”的目的。1品读理解 触类旁通审视当前的词语教学,存在部分教师忽视词语教学的现象:一则在上课伊始,出示整课词语,朗读正音,热热闹闹,教学后边的课文时,则置之不理。二则机械地讲解词语的意思,也不讲究方法,只满足于对词语本身字面意思的理解。此等现状缺乏对词的敏感性的培养,漠视了学生认知的形象性和词义理解的情境性,为此,许多专家不断呼吁,认为融句段与情境、感悟与体验于一体的词语教学,才能将词深入到学生精神生活里,才能具备周转的条件,成为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笔者曾看到

4、本校一年级教师执教菜园里的词语教学环节,现整理如下: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瞧,你看到了什么?师:小朋友,种着许多蔬菜的地方,我们就叫它什么?生:菜园。师:仔细看老师写这两个字,“菜”是草字头,“园”一个方框,里面一个元。谁能正确响亮地来读读这个词儿?(指名齐读)师:(课件出示有竹园、果园等图片)我们知道种满蔬菜的地方叫菜园,那种满竹子的地方叫? 生:竹园师:种满果树的地方? 生:果园师:种满花的地方? 生:花园师: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经常看见(让学生看图片回答) 生1:公园生2:校园生3:动物园师: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学习到了这么多带“园”的词语!案例中,教师没有局限于本课应掌握的“菜园”一词

5、的学习,而是依托于图片与学生已有生活知识的积累,没有刻意提问与灌输,在似“闲聊”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了“园”的含义,并领悟、积累了“竹园”、“果园”、“花园”、“公园”等带“园”的词语。其间教师的示范点拨,激活学生头脑中与“园”相关的表象,将词语内涵逐渐内化为真切的感受,使处于消极状态的词语立即转化为积极状态,于是便触类旁通,灵活周转。小学第一学段学生词语的掌握对于语文学习的作用不言而喻,若教师能从词语灵动周转的角度来考虑教学,无论对于词语积累的数量还是掌握的牢固性来说,都是件有益的事。2回归语境 内化生发 由于小学生认知的形象性和词义理解的情境性,初步接触到新词后,我们再把它们回归到文本语言

6、环境中,再次激活他们的形象思维,使单薄的词语产生新的语意张力,并通过表达来内化语言,使之有个融会贯通的过程,实现顺利周转。如教学人教版第八册乡下人家时,教师先出示两组词语“探出、耸立、率领、嬉戏、觅食”、“天高海阔、朴素、华丽、迷人、独特”,教学之后让学生用上一个或两个词语说说初读课文后的感受。此举既检查了对文本感知程度,又活化了词语的内涵,使理解和运用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诚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教师不可能创设语境来个面面俱到、个个突破的投入周转。事实上,学生只要在语境中意会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少教师常巧妙利用文本的语境,要求规定的词语描绘特定的场景、事物等,让词语与学生的情感交

7、融、浸润,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沉淀下来。如教学上教版第五册旅行家树这篇课文第一段时,要求学生运用“美丽、华丽、秀丽、青翠、优雅、清幽”等词语描绘旅行家树给建筑物带来的美丽。这是一种尝试运用多个词语描绘规定情境的表达练习。这种练习有很大的适应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需求,好的学生全部运用,学困生可以少用几个。教师选出6个词语中的“美丽、华丽、秀丽”是一组近义词,教学中没有刻意辨析他们的细微差别,而是让学生在运用中体会它们的区别。学生在表达的话语中运用妥帖了,词语教学应该是到位了。3二缀词成段 激活创造 缀词成句或成段,是积累词语与运用词语融为一体的语言训练方式,也是词语投入周转的有效方法,它

8、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受学生欢迎。因为它盘活了词语积累的库存,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提供了想象力驰骋的空间,把言语表达的创造力发挥到了极致。此项训练起始阶段,教师宜采用课后要积累的词语连词成段。由于学生再现的句段不同,或者排列组合的方式不同,所“创造”的内容定然不同。教师须关注学生的呈现,发现连缀巧妙的句段,适时表扬、范读,也可经常性“下水”示范,并指出巧引妙连的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专项训练,笔者班级学生的想像、联想能力有了提高,遣词造句能力得到了锤炼,更为可贵的是他们从训练中学会了观察生活,学会了链接生活,把学习、生活与创作紧密联系起来。现附一学生学习人教版六(上)第八单元的“日积月累”创编的缀词

9、成段: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赏心悦目。那独具匠心的假山群,姿态万千,令人遐想。我似乎觉得可爱的小猴、勤恳的老牛正在对话呢。仿古的画廊雕梁画栋,巧夺天工,我流连在此,不愿离开。学生词汇丰富,作文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反之则捉襟见肘,苍白枯燥。除了上述运用教材词语的练习外,笔者还开辟成语学习栏目,每天学习六个成语,并让学生挑选其中三个或是三个以上进行缀连成段。例如要求学生选用一组“蹑手蹑脚、仓皇逃窜、千钧一发、紧追不舍、诚惶诚恐、狼狈为奸”成语中练习,一学生写了如下一段话:老虎蹑手蹑脚走到灌木丛里,窥视一群正在饮水嬉戏的梅花鹿。突然,老虎猛地蹿出来,大吼一声,直奔鹿群。梅花鹿见势不妙,仓皇逃窜。老

10、虎紧追不舍。就在这千钧一发一际,梅花鹿灵敏地跑向密树丛,老虎居然撞在树上,哈哈,不得不停止了追击。在此练习的基础上,教师亦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景物描写、场景描写等专项训练,几次训练下来,学生对积累的词汇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笔头常练,应用也就驾轻就熟了。缀词成段这种练习的方法,有力地激活了库存的词汇,使之投入又产出,且便于操作,易于点评,为写作奠定了基础。三推敲锤炼 自主周转王尚文教授曾说过,语文实践要突出的两个环节:一个是感受的实践,一个是将所感受的语言对象转化为语感的实践。也就是说,语文教学指向体验与表达。而准确地、恰如其分地运用词语,则是衡量表达效果的关键。若学生能在习

11、作练笔、口语表达等语言环境中自觉地推敲锤炼词语,自主地周转大量的好词,不仅强化用词的敏感性、准确性,更厚实了语文基本素养。1敏于捕捉 积极周转人们都说,胸有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如果说我们学生的腹中有大量积累的词汇,那么表达上则可任其驰骋,好词的周转也有了肥沃的土壤。首要的条件必须是学生接触大量的语言素材,并能捕捉用词的精妙之处,积累丰富的好词妙语,为自己的词语周转奠定基础。这其中,教师要把赏析经典语段和学生的习作作为周转词语的有效平台。如笔者让学生欣赏美文绝版的周庄其中一段:忽就闻到了一股股沁心润肺的芳香。幽幽长长地经过斜风细雨的过滤,纯净而湿润。这是油菜花,早上来时,一片一片的黄花浓

12、浓地包裹了古老的周庄。现在这种香气正氤氲着周庄的梦境,那梦必也是有颜色的。在朗读品味中,学生较轻松地理解并积累了“沁心润肺”、“ 氤氲” 等词,且敏感地捕捉到了“幽幽长长”、“包裹”的独特用法。之后,学生的随笔日记中,笔者也看到不少的“氤氲”与“幽幽长长”。同样,在口语表达上,我们强调的是“拳不离手,词不离口”。每堂语文课,教师可留出一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口头表达,内容可以是一则小小故事,也可以是一小段见闻,但必须要求原创,语言生动准确。在即兴的点评中,教师敏于捕捉精彩的词汇,随手写在黑板一角。久而久之,学生从中学到不少好词。再者,定期举行专题的故事会、演讲赛等,如果连续举行两次爱国演讲,那么,

13、“源远流长”、“璀璨”、“人杰地灵”、“广袤”等词语就会耳熟能详,灵活运用。2比较揣摩 有效周转叶老曾经说过,所谓好文章,只不过是选材精当一点儿,用词准确一点儿,话说得周密一点罢了。如何做到“用词准确一点儿”?离不开学生用词的敏感性,离不开教师针对性的点评。在上文提到的学生积极周转词语的基础上,若教师能经常性地出示学生的写作成果,让班级同学比较揣摩哪个词语用得特别好?好在哪里?长此以往,学生对词语的鉴赏能力,有效而灵活周转词语的能力便能大幅度提高,现展示学生练笔中一个片段:快上课时,她急匆匆地赶到了,她气喘吁吁地喊了声“报告”便急速跑到自己的座位。她的屁股刚接触到椅子,椅子便“哐啷”一声无力地瘫倒在地上,她整个人随之摔倒在地上。下课后,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围到她的座位,有同情的,有揶揄的,有凑热闹的,也有幸灾乐祸的如学生能理解抑或感受到“瘫倒”那瞬间的倒地状态,体会到“不约而同”、“揶揄”、“幸灾乐祸”的情形,这揣摩比较就起到效果了。若教师有一双会发现“好词”的眼睛,学生创作的欲望随之高涨。关注一个好词,点评一个好词,强化一个好词,运用一个好词,于是学生斟酌字词的意识不断被强化,课堂上刚学到的,课外书上刚积累的,同学习作中刚欣赏到的,都深入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一股脑儿糅进了自己的习作中,何愁好词不投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