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精解_第1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精解_第2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精解_第3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精解_第4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精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陈正伟 -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本科)2016年习题精 解重庆工商大学 陈正伟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指以宏观经济理论指导,对国民经济运行 过程及其整体所进行的实证经济统计分析。2消费需求弹性系数:消费需求弹性系数是一个较为具体地反映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 的影响作用或制约性的分析指标。 它是经济增长率与消费需求增长率之比, 说明消费需求每 增长 1 个百分点能带动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3内在传导机制:是指经济系统内部结构特征所导致的对冲击的反应。这是一种内部 缓冲机制或自调节机制, 在数学形式上表现为分布滞后关系, 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内生性,

2、即 经济波动的自我推动。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是 已实现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简称为固定资产投资需求。5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益:是指在通货膨胀过程中,一部分人从收入中得到好处, 一部分人则遭到损害的结果。6.专题统计分析:专题统计分析是指根据当前的社会经济中心工作,围绕各个时期经济 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的统计分析。7流量总供给:流量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如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新增加的总 供给量, 包括来自本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量有来自进口的商品和劳务。 流量总供给等于国 内生产总值与进口商品和劳务之和。名词8存量总供给:存量总供给是指

3、期初结余总供给与流量总供给之和。存量总供给减去 结余总供给,就是本期实现的总供给。名词9流量总需求: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如一年)形成的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支 出能力水平, 包括实现的需求总量, 也包括未实现的即准备购买的需求总量。 流量总需求来源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一名词10. 存量总需求:是指期初结余总需求与流量总需求之和。-名词11. 潜在社会总供给:潜在社会总供给是指在客观的、可能的条件下可实现的最大社会 总供给量。-名词12. 投资:投资是指为获取预期回报而投入资源的行为和过程。-名词13. 经济投资:经济投资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而将国民收入转换为资本的过程。名词14. 总投资:总投

4、资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对固定资产和库存的投资支出总和,分固 定资产投资和库存增加两部分。-名词15. 引致消费:是指依存于收入的消费,其经济意义为: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 消费增加额。16. 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占经济增量的比重,即: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经济总量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下列属于宏观经济制度化的统计分析工作是( A )。A重庆市国民经济统计公报B重庆市投资结构分析C重庆市社会发展水平分析D重庆市中产阶层分析2.下列属于宏观经济分析方法的是( C )。A多元统计分析 B描述统计分析 C动态比较经济分析D经济周期与预警分析3 下列属于数量经济分析方法的是(

5、 D )。A多元统计分析B描述统计分析C常规经济统计分析D经济周期与预警分析4 下列属于消费需求的是:(A)。A居民消费B居民储蓄 C 机关团体存款 D投资贷款E利用外资5下面属于投资需求的项目是(A)。A利用外资 B出口 C政府消费 D居民消费6 消费支出与物价水平之间呈( B)。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完全相关 D 零相关7 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投资一般指(B)。A广义投资 B 狭义投资 C经济投资B投资&影响产业结构成长的内部因素有(D)。A自然资源B收入分配结构C经济体制D资本存量技术刚性9.影响产业结构成长的外部环境因素有(:A )。A自然资源B管理水平 C资本存量 D技术水平

6、10.根据我国货币存量的各层次定义,M0称为(A)。A流通中的现金B 货币C准货币D货币+准货币11.根据我国货币存量的各层次定义,M1称为(B)。A流通中的现金B 货币C准货币D货币+准货币12.现代通货膨胀理论的主要学派有(B )。A数量经济学派B 新凯恩斯学派 C重农学派D重商学派13下列属于我国关于通货膨胀的测度方法的是(D)。A社会货币流通量测度法B 缺口测度方法 C广义货币法。D物价指数测度法14下列属于西方关于通货膨胀的统计测定方法的是(A )。A缺口测度方法 B货币购买力测度法C货币供求比较测度法D货币数量公式测度法15.在通胀的物价指数测度法中,物价水平在10%- 3河内,称

7、为(A)。A爬行的通胀B温和的通胀 C飞奔的通胀 D 恶性通胀16.在通胀的物价指数测度法中,物价水平在3% 10%以 内,称为(B)。A爬行的通胀B温和的通胀 C飞奔的通胀 D 恶性通胀17.经济周期中的繁荣是指国民经济活动()。A达到高峰的状态B 从萧条转向上升达到高峰的阶段C降到最低点的状态D从高峰转向持续下降到最低点的阶段18. 景气调查对于企业采用的方式是(D )。A典型调查B 重点调查 C普查 D抽样调查19. 景气分析中经济活动的先于基准循环日期的经济序列称为(B )。A同步经济指标B先行经济指标C滞后经济指标E质量指标20. 物价指数反映的通胀是( A )。A公开通胀 B隐性通

8、胀 C 公开和隐性通胀D 温和通胀21.下面属于投资需求的项目是()。A 利用外资 B 出口 C 政府消费 D 居民消费22.结余总需求的计算公式是:结余总需求=结余投资需求+结余消费需求。23.下列属于消费需求的是:(A)。单选A 居民消费B 居民储蓄 C机关团体存款D投资贷款 E 利用外资24.根据我国货币存量的各层次定义,M0称为(A)。单选A 流通中的现金 B货币C准货币D货币准货币25.根据我国货币存量的各层次定义,M1称为(B)。单选A 流通中的现金 B货币C准货币D货币准货币26使用 潜在社会总供给给 =正常资金数量 正常资金利用效果 的公式进行潜在社会 总供给的评价的方法称为(

9、 A )。A 单因素评价方法 B 综合要素评价方法 C 系统评价方法 D 直接测算法三、多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选出正确的答案,多 选少选都全错)1.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的模式有(CD)。2.A 生产法 B 分配法 C 直接法D 间接法 E 平衡法MESA具有的特征为(ABCD )A 是宏观经济统计工作的最后阶段B 宏观性以微观条件假定为前提D 实证性数量性3.列属于宏观经济专题统计分析工作是CDE )。A 重庆市国民经济统计公报B 重庆市国民经济蓝皮书重庆市社会发展水平分析D 重庆市中产阶层分析重庆市投资结构分析4.列属于数量经济分析方法的是BDE )。A 多元统计分析投入产

10、出分析常规经济统计分析D 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经济周期与预警分析5.列属于经济统计分析方法的是ABC )。D计量经济模型分析E经济周期与预警分析6.从广义来讲,国民收入是由下列指标组成:(ABCDE )。A国民总民收入 B 国民净收入 C按要素成本价格计算的国民净收入D个人收入(PI) E 个人可支配收入(GDP7.根据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可知,恩格尔系数为(ABCDE )。A 60%以上为生活绝对贫困B 50%60%为勉强度日 C 40%50%为小康水平D 20%40%为富裕,E 20%以下为最富裕生活水平&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有(ABCDE )。A经济发展水平 B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C 居民收入水

11、平。D价格水平E 人口9.投资需求拉动见影响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指标有(ABCD )。A.投资拉动系数投资需求增加量B 严井/推上名义投资需求增加量GDP增加量.拉动名乂增长上年(或基年)名义GDPC.拉动实际增长实际投资需求增加量D .拉动物价上升-拉动名义增长一拉动实际增长上年(或茇年)实际GDPE.投资拉动=基期 GDPX投资需求增长率10.影响货币存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有(ABC )。A基础货币的增加B货币比率的变化C准备金比率变动D利率E 国民收入1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按内容可以分为(BC )。A企业统计分析B制度化统计分析C专题统计分析 D国民经济统计分析E政府统计分析12.下列属于宏观经

12、济制度化的统计分析工作是(AB )。A重庆市国民经济统计公报B重庆市国民经济蓝皮书C重庆市社会发展水平分析D重庆市中产阶层分析E重庆市投资结构分析13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的模式有(CD )o 多选A生产法 B分配法 C直接法 D间接法 E平衡法14.在总供需平衡的直接法测算中,下列关系成立的是(ABCDE )。多选A期初结余总供给=流量总供给+本期实现总供给+期末结余总供给B存量总需求=期初结余需求+流量总需求C存量总供给=期初结余供给+流量总供给D层次评价法E总量评价法D本期实现总供给=本期实现总需求E本期期初结余总需求=上期期末结余总需求15下列属于结余消费需求的项目是:(ABC)。多选

13、A 居民储蓄 B 手持现金 C 机关团体存款 D 投资贷款 E 劳务输出 16总供需失衡状态, 依据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状态可划分为四个类型,即:( ABCD )。多选A 商品、服务需求小于供给,货币需求小于供给;B 商品、服务需求小于供给,货币需求大于供给;C 商品、服务需求大于供给,货币需求小于供给;D 商品、服务需求大于供给,货币需求大于供给;E 商品、服务需求等于货币供给。17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状态判断的统计方法有(ABCDE )。多选A 物价指数方法B 社会总供求的监测指标方法C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测定的判断方法D 间接分析法E 直接计算法18决定社会总供给水平的因素主要有(AB

14、C)。多选A 劳动就业量 B 资本存量 C 技术进步水平D 货币发放量 E 人们的消费欲望21根据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 影响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因素主要有 ( ABC)。多选A 就业机会不足问题B 平均开工时间长度问题C 工时劳动生产率问题D 工资收入E 投资总额22根据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影响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因素主要有(ABC )。多选A 就业机会不足问题B 平均开工时间长度问题C 工时劳动生产率问题D 工资收入E 投资总额24潜在社会总供给的统计评价方法有 ( ABC)。A 单因素评价方法 B 综合要素评价方法 C 系统评价方法。26使用潜在社会总供给=正常资金数量 正常资金利用效

15、果的公式进行潜在社会总供给的评价的方法称为(BCD )。A单因素评价方法B综合要素评价方法C系统评价方法 D直接测算法28.决定总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ABCDEF)。A固定资产投资B最终消费 C货币供给与需求失衡的作用D财政赤字E外贸变动的影响F物价因素29.从广义来讲,国民收入是由下列指标组成:(A国民总民收入BD个人收入(PI) E30. 下列属于狭义投资的有(A固定资本投资 B31. 下列属于实业投资的有(A修建构筑物、建筑物D购买原材料EABCDE )。国民净收入 C按要素成本价格计算的国民净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GDPABC)。存货增加C 住宅投资ABCDEB购买安装机器设备购买住宅商

16、品房D股票投资E社会保险)。C购置车辆运输设备32. 投资需求分析的常用统计指标有(BCD)。A 证券投资B总投资C计划投资 D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E金融投资33.投资需求拉动见影响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指标有(ABCD)。A.投资拉动系数投资需求增加量GDP增加量B.拉动名义增长名义投资需求增加量 上年(或基年)名义GDPC.拉动实际增长实际投资需求增加量 上年(或茇年)实际GDPD.拉动物价上升=拉动名义增长-拉动实际增长E.投资拉动=基期 GDP投资需求增长率34. 从一般意义上,可以将货币存量的层次划分为( ABC )。A M0=流通中的现金 B M仁M0+流通性强的存款 C M2=M1+

17、流通性弱的存款D M3 =全部资金E M4=所有国民资产35. 从一般意义上,可以将货币存量的层次划分为(ABC )。A M0=流通中的现金 B M1=M0+活期存款 C M2=M1+准货币D M3 =全部资金E M4=所有国民资产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0 分)I 在总供需间接法统计的实际计算中,社会总供给的测算以(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 产总值为基础,而社会总需求则以(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2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失衡,首先可划分为(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3 可支配收入的计算公式为:(可支配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4.对于高收入者来讲,随着金融资产拥有有

18、量的增加,其(储蓄的愿望)会减弱,平 均消费倾向会(提高)5景气统计调查系统主要以(问卷形式)定期向一定比例的(企业)进行景气统计指 标数据的搜集活动。6景气统计分析的基础是(敏感性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统计工作。7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三个大类:即:宏观经济分析方法、经济统计 分析方法、数量经济分析方法。&经济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的内容有3个大类,即: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常规经济统计分析方法。9在总供需间接法统计的实际计算中,社会总供给的测算以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而社会总需求则以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10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与失衡是其状态的两种类型。社

19、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失衡,首先可划分为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II .总供需的结构失衡可分为基础结构失衡和非基础结构失衡两种类型状态。12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近似公式为: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正常劳动力数量的96 %x每年正常工作小时数x正常劳动生产率13 投资需求分析的常用统计指标有:总投资、计划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潜在社会总供给的综合要素评价方法的测算公式是:潜在社会总供给=(资金投入x资金边际产出弹性系数+劳动投入x劳动边际产出弹性系数)x正常综合要素生产率。15 潜在社会总供给的统计评价方法有:单因素评价方法、综合要素评价方法、系统评价方法。五、简答(每小题5分,选做2题,共10分)1

20、 简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工作的主要步骤。(6个步骤)答: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工作的主要步骤有:1)确定分析对象和主要目的;2)初步调研;3)分析体系的设计;4)分析所用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的和计算。5)形成研究分析报告;6)成果的提供与发布。(前4点1分,后2点0.5分)2 简述世界各国对基尼系数的测算评价。答:大多数国家的基尼系数都在 0.20.6之间。经济学家根据经验和分析对基尼系数的区间范围作了如下判断:基尼系数抵于0.2表明收分配高度平均;0.20.3为相对平均;0.30.4大致合理;0.40.6显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0.6以上则表明收分配严重的向一部 分人倾斜。(各个分号 1分)3 简述消

21、费结构变动规律。答: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消费结构呈现出如下的变动规律。1分1)从生存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的分类来看,生存型消费占比重会出现下降趋势,而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所占比重会呈现上升的趋势。1分2) 从物质产品消费和服务产品消费的分类来看,实物消费所占的比重趋于下降,而服务产品的所占的比重会逐于上升。1分3)从吃、穿、住、用、住、行的分类来看,吃在消费所占的比重会逐步下降,而穿、用、住、行的消费所占的比重会逐步上升。1分4)从劳务消费内部来看,人们的消费中具有如下的优先顺序:先满足生存需要方面的劳务,再满足享受和发展需要方面的劳务;先满足物质生活需要方面的劳

22、务;先满足实物 型、人力型方面的劳务需要,再满足智力型方面的劳务需要,等等。4.简述主导产业变化的规律。答:主导产业的变化规律是指: 在工业化早期,主导产业主要取决于资源状况和制度基础;(1分)主导产业随产业结构成长而呈顺序变更,即由非耐用消费品向耐用消费品产业发展(2分),从维持生活基本需求向中间需求进而向享受和发展型需求的产业发展(1分),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发展(1分);政府在基础没施、外贸保护、法律、财政、金融方面对主导产业起着重要作用。(1分)5 .写出货币需求模型的一般形式,并简述各个符号的经济意义。答:货币需求模型的一般形式为:M d.M da。 a yt azh a3PtP t

23、i(2 分)式中:M d为t期实际货币余额,其中M d为名义货币余额,p为价格平减指数;ytP t为第t期实际GDP或GNP; it为第t期的利率。(2 分)a为初始值表式实际货币需求量的起点;a1、a2、a?为回归系数,分别表明 GDP、利率和上一时期实际货币余额增加一个单位时引起 t时期实际货币余额增加的数量。 (1分) 6.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实证性具有那些特点?答: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具有的实证性这是指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 上,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从现实的经济现象状况出发,运用统计手段,研究经济统计分析规律;二是以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为约束,也就是说,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所使

24、用的统计变量是有时间下标和空间范围的;三是依据数量逻辑和事物相结合的实证逻辑进行的分析。 7简述MESA方法的特征(3个)。1)多样性;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种类十分繁多。2)系统性:任何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都必须从国民经济整个系统联系的分析上进行,因此,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必须系统、完善。3)专业性: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除使用一般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外,许多分析方法都 具有自己的特殊方法好模型体系。8简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选择的原则(3个)。1)针对性;应当针对不同的问题好领域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2)适宜性:应当以适宜的方法进行分析,而不是越复杂越好。3)关联性:鉴于研究对象的系统性、关联性使得分析方法

25、存在极大的关联性。9简述恶性通胀具有的两个比较显著的特征。答:恶性通胀具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征为:第一,物价水平的飞速上涨已经使得人们对本国货币完全失去了信任,本国货币完全丧失了价值储藏和交易功能。第二,恶性通货膨胀一般地不会持续较长时间,否则会严重地破坏正常的经济生活,扰乱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导致国家货币体制及经济社会的崩溃。10简述投资与资本存量之间的关系。-简答答:投资与资本存量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三种情况:(1)当全社会的总投资大于重置投资时,其差额为净投资。净投资可以增加社会的资本 存量。(2)当投资额等于当年的折旧额,社会的总投资全部为重置投资时,社会总资本规模保 持不变,只能维持社会资本

26、的简单再生产。(3)当年的投资额小于当年的折旧额,则投资不足以补偿资本的磨损,社会总资本规模 缩小,只能进行缩小规模的社会再生产。六、计算分析(每题 10分,选做3题。写出计算公式,中 间过程保留4位小数,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某地区2006年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收入分配项目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其它合计固定资产折旧8011212880400劳动者报酬7681574104161751生产税净额96224179128627营业盈余176179307176838合计112067210248003616试计算:1)各部门的个人,集体和国家分配和主体之间的分配格局;2)分析各部门对于国家的

27、贡献。解:1)根据资料计算得到三者的分配格局和各部门的主体分配格局如下:(3分)列向结构三者分配格局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其它合计个人所得68.5723.3640.0452.0048.42集体所得22.8643.3042.4832.0034.24国家所得8.5733.3317.4816.0017.34合计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计算分析表明,个人,集体和国家的整体分配格局是个人占较大比重为48.42 %,国家占17.34%。从各个行业的三者分配上看,农业和其它是个人所得占较大比重,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是集体所得占较大比重。(2分)(3分)横向结构主体分配格局农业轻工业

28、重工业其它合计固定资产折旧20283220100劳动者报酬43.860658.96630523.4151923.75785100生产税净额15.31135.7256828.5486420.41467100营业盈余21.0023921.3603836.6348421.00239100合计30.9734518.5840728.3185822.123891002)计算分析表明:该地区2006年不管是从贡献率还是从部门分配比例上看都是轻工业 的对于国家的贡献大。行业贡献率为33.33% ;地区总体税收的 35.73%都是轻工业贡献的。(2分)2. 某地区2004 2007年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需求的资料

29、如下:年份可支配收入(亿元)q消费需求(亿元)Q200430011602200528991337200643872235200753212771根据上述资料试计算:1)该地区的消费倾向;2)分析可支配收入变动拉动的消费需求情况;3)分析消费倾向变动拉动的消费需求情况。解:1)根据消费倾向的计算公式知:消费倾向=消费需求/可支配收入;得到下表:(3 分)表1消费倾向计算表年份可支配收入(亿元)q消费需求(亿元)Q消费倾向p= Q/q2004300116020.5338222005289913370.4611942006438722350.509462007532127710.520767测算表明

30、该地区的消费倾向有所下降,但基本稳定在0.5左右。(1分)2)根据:消费需求(Q)=可支配收入(q)X消费倾向(p)的公式,使用指数分析方法得到可支配收入拉动消费需求变动的情况如下表。(2)3)根据消费需求=可支配收入x消费倾向的公式,使用指数分析方法得到消费倾向变 动拉动消费需求变动的情况如下表(2分)表2消费需求增长量(亿元)可支配收入影响(亿元)消费倾向变动影响(亿元)=Q1-Q0=(q1-q0)*p0=(p1-p0)*q1-265-54.44985005-210.55015898686.2559503211.7440497536475.835422860.164577164)分析:计算

31、表明,2007年消费需求增长 536亿元,是由于可支配收入增长使得消费 需求增长了 475.8354亿元和消费倾向变动使得消费需求增长了60.1646亿元共同影响的结果。(2)主要影响因素是可支配收入。3. 已知某地区GDP和消费额的统计资料如下:GDP(亿元)消费额(亿元)年份名义缩减指数名义CPI%200437821.03824561.103200545131.09228991.11200648791.1433241.12200756711.13535671.16根据上述资料,试计算:1)计算实际GDP和实际消费额;2)计算GDP和消费额的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3)计算各个时期的名义消费

32、需求弹性系数和实际消费弹性系数。解:1)根据减缩指数和 CPI,以及计算公式:实际指标=名义指标/缩减指数,计算得到下表:(2分)年份实际GDP实际消费额20043643.552226.6520054132.782611.7120064279.822967.8620074996.483075.002)根据增长速度公式:增长速度(增长率)=报告期/基期*100-100,计算得到下表:(3分)年份GDP消费额名义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名义增长率实际增长率2004-200519.3313.4318.0417.2920068.113.5614.6613.64200716.2316.747.313.613)根

33、据消费需求弹性系数计算公式:弹性系数=(x/x)/( y/y)计算得到下表:(3分)年份消费需求弹性系数名义弹性系数实际弹性系数2004一-20051.070.7820060.550.2620072.224.64答:计算表明该地区的实际消费需求弹性与名义消费需求弹性之间具有较大差距。(1分)4. 某地区的有关资料如下:(其中a=0.35a + B=1)、指 标GDP(可比价)劳动者人数全社会资金占用年 份f(亿元)(万人)(亿元)1995 年8006505502000 年1600700860根据上述资料应用增长速度方程计算:技术、资金、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解:根据 增长速度方程 知:1分

34、GAKL1分GAKLGnan1 = 14.8698 % 1 分Ga0nan1 = 9.3521 % 1 分Lan1 =1.4932% 1 分L.a。AGKL八10.62% 1 分AGKLAEA-A =71.419% 1 分GKEk 卜=22.007% 1分EiLGG=6.574 % 1 分答:技术、资金、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1.42%、22.01 %、6.57%。技术贡献最大。一 1分 5根据已知某地区2007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指标绝对数(亿元)1 国内生产总值(1)第一产业(2)第二产业其中:工业建筑业(3)第三产业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2

35、.商品及劳务的进口总额1 最终消费(1)居民消费(2)政府消费2 资本形成总额(1)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存货增加3.货物和服务出口试计算:1)该地区的总供给和总需求;2)计算总供需差率及各个 总供需项目的比重。解:根据上述资料和间接法计算依据,有74772.413968.836770.331752.35018.024033.34525.56281.511805.844768.236 117.88650.428 564.025 698.02 866.015 152.81)该地区总供给=国内生产总值+商品及劳务的进口总额 =86578.2亿元;总需求=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出口 = 88485亿元;见下表。绝对数(亿元)比重(%社会总供给1 国内生产总值74772.486.4(1 )第一产业13968.816.1(2 )第二产业36770.342.5其中:工业31752.336.7建筑业5018.05.8(3 )第三产业24033.327.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4525.55.2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6281.57.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