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案定量分析1_第1页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案定量分析1_第2页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案定量分析1_第3页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案定量分析1_第4页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案定量分析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年第二届吉林省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 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 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 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 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 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 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F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

2、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1.王升文 2. 李志鹏 3. 吴平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日期:2011年5 月 12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评阅人 评分 备注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的定量分析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假设在已知个人全年收入的前提下, 先假设级次级距 不变,将个人所得税征收起点调整

3、为 3000 元,计算中低等收入人群 的最低纳税情况和国家财政收入情况, 再求出中低等收入人群个人所 得税减少的百分比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的百分比作比较, 如果前者大 于后者,则说明改革利大于弊,改革可以进行。 同理,先假设个人所得税征收起点为 2000 元不变,将级距调整 为 2000,计算中低等收入人群的最低纳税情况和国家财政收入情况, 比较中低等收入人群个人所得税减少的百分比和国家财政收入的百 分比相比较,如果前者高于后者,则说明改革利大于弊,则改革可以 进行。 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最少的时候,采用线性规划,列出目标函 数与约束条件,最后利用 maltab 和 lingo 软件计算并作相应的预

4、测。 关键词:中低等收入最高、 一、问题重述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4 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 厅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 ,向社会广 泛征求意见,公众参与热情极高。据了解,人们对草案较为关注的问 题包括:对个税免征额调高至 3000 元是否合理、级次级距调整是否 加重中等收入人群负担、 个税调整对财政收入有多大影响等。 请你们 选择感兴趣的某些指标, 建立数学模型, 提出你认为合理的个人所得 税改革方案,并利用互联网数据,定量地分析该方案的合理性,为该 方案给出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问题假设及说明 (1) 为便于计算, 问题中所涉及的下述方案中不含个人

5、所得实物收 人、福利费中列支等应税收人,仅指工资薪金中的应税收人,没考虑 可以税前扣除的基本养老保险金、 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 实际操作 时应作为纳税筹划因。 个人的年总收入仅分为: 每月的月收入和年终 奖的收入。 ( 2) 员工已知其年收入, 并且公司允许其自行决定每月收入和年终 一次性奖金的分配数额。 三、问题分析 本题要求我们对草案相关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提出认为合理 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我们从个税免征额调高至 3000 元、级次级 距调整两个因素分别建立数学模型,看个税免征额调高至 3000 元时 是否加重中等收入人群负担, 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有多大; 级次级 距定为多少时不加重

6、中等收入人群负担,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不 大。 因此,我们的思路为: 计算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 合理预期应税所得, 在完成纳税 义务的前提下, 中下等收入家庭如何纳税使得个人收入最高。 如果个 人收入高,则改革是成功的 纳税总额S分为2部分,一部分为月工资部分的所需上交的税 额S1,另外一部分为年终奖部分所需上交的税额 S2。要使S最小的就 是保证月工资纳税和年终奖纳税总额最少。 四、符号说明 S 为员工一年的总共需要上交的税收; 51 为员工月收入中需上交的税收; 52 为员工年终奖收入中需上交的税收; Z 员工年总收入; G: 员工月工资收入; N 员工年终奖收入; N0员工年终奖收入

7、分摊到每个月; 说明:以后遇到的符号单独说明 五、模型准备 “十一五” 推出了税制改革, 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 个部分:其中之一是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把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个人 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所得税合并, 建立统一的个人所得税。 其 中人们较为关注的两个问题:将个税免征额调高至 3000 元、级次级 距的调整。 其中个税计算如下: 工资、薪金所得,以每个月收入额减除 3000元后的余额,为应 纳税所得额。 其具体征税方案如下: 月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薪收入一费用扣除标准(3000) 级别 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 1 不超过3000元 5% 0 本表含税级距指 以每月收入额

8、减 除费用3000后 的余额或者减除 附加减除费用后 的余额。 2、含税及距适用 于由纳税人负担 税款的工资、薪 金所得;不含税 级距适用于由他 人(单位)代付税 款的工资、薪金 所得。 2 3000 至 4500 10% 225 3 4500 至 20000 20% 425 4 20000 至 40000 25% 2425 5 40000 至 60000 30% 5425 6 60000 至 80000 35% 942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17425 六、模型假设 (1)为便于计算,问题中所涉及的下述方案中不含个人所得实物收 人、福利费中列支等应税收人,仅指工资薪金中的应税

9、收人,没考虑 可以税前扣除的基本养老保险金、 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实际操作 时应作为纳税筹划因。个人的年总收入仅分为:每月的月收入和年终 奖的收入。 (2)员工已知其年收入,并且公司允许其自行决定每月收入和年终 一次性奖金的分配数额。 七、模型建立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纳税标准,某月所得工资G, 12 工资部分每月所需上交的税收为S1。S1与G之间的关系式如下所 示。 0 (G-3000)x 0.05 (G-4500)X 0.10 + 225 (G-6000) X 0.15 + 425 S1= (G-7500) X 0.20+ 2425 )(G-9000) X 0.25 + 5

10、425 (G-10500)X 0.30 + 9425 (G-10500)X 0.35 + 17425 (G-13500)X 0.40+ 21625 -15000) X45 0 G 3000 3000 G 4500 4500 G 6000 6000 G 7500 7500 G 9000 9000 G 10500 10500 G 12000 12000 G 13500 13500 G 15000 15000 G (2)员工年终奖收入N (年终一次性奖金纳税计算与每月收入纳税计 算独立进行),年终一次性奖金纳税计算方案: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 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即N0,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

11、 速算扣除数。然后,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所 确定的适用税率计算征税。 0 N0 500 500 N0 2000 2000 N0 5000 5000 N0 20000 20000 N0 40000 40000 N0 60000 60000 N0 80000 80000 N0 100000 100000 0) 在进行模型求解之前,我们首先要提出一个已被证明的论点,即:假 设没有年终奖,在税前年收入为定值 Z元时,这时的Z = Gx 12;将 Z平均分配到12个月,即G。如果每月的工资可按员工意愿,则存 在g1,g2,g3g12。当g1 = g2= g3=g12时,所需上交的税

12、额为最小。本模型是基于每个月收入为一个定值且每月都相等。 八、模型的求解 问题一:个人所得税征收起点定为 3000,级次级距假定不变 Z为个人每年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要使个人收入最大,则Z必 然最小,由而可建立如下线性规划计算: Mi nz =12 fx + 12 fy x + M = 12 fx =f ( x ) fy = y x g ( y ) x 0 ,y 0 其中: fxi为第i个月应付的个人所得税 xi +1600为第i个月的工资 y为年末奖金的 丄 12 fy表示秒*年终奖金应付个人所得税 12 通过maltab和lingo计算可得: 最佳情况总的税收值 9120.0元; 最佳情况

13、总的月工资额 3600.3元; 最佳情况工资部分的月税收值175.0375。 问题二:个人所得税征收起点不变,级距增大为2000 此时相同月应纳税所得额所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费发生变 化,变化的的税率表如下: 级别 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 1 不超过1500元 5% 0 本表含税级距指 以每月收入额减 除费用3000后 的余额或者减除 附加减除费用后 的余额。 2、含税及距适用 于由纳税人负担 税款的工资、薪 金所得;不含税 级距适用于由他 人(单位)代付税 款的工资、薪金 所得。 2 1500 至 3500 10% 225 3 3500 至 20000 20% 425 4 20000

14、 至 40000 25% 2425 5 40000 至 60000 30% 5425 6 60000 至 80000 35% 942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17425 此时线性规划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为: Mi nz =12 fx + 12 fy x + y =M 12 fx= f ( x ) fy= y x g ( y ) x 0 ,y 0 通过maltab和lingo软件计算得: 最佳情况总的税收值8692.0元; 最佳情况总的月工资额 3600.3元; 最佳情况工资部分的月税收值168.365。 九、结果分析 当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为3000元时,此时中低等收入人群最 低

15、纳税为175.0375,比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1500元时196.7872要少, 减小幅度为( 196.7872-175.0375) /196.7872=11.05% 这说明个人所得税其赠点调整为 3000 元时有利于改善中低等收入人 群的生活,国家税收 9120.0 则有所下滑。下滑幅度为( 9180-9125) 9180=0.59%,中低等收入人群纳税减小幅度11.05% 国家税收下滑 幅度 0.59%,因此将个人所得税征收起点调整为 3000合理。 同样将级次级距调整为 2000时,中低等收入人群纳税 168.365, 同样比级距为 1500时 196.7872低,国家税收 8692.0比

16、 9180.0低。 纳税减小比例:(196.7872-168.365)/196.7872=14.43%,国家税收减 少比例:(9180-8692)/9180=5.32%,纳税减小比例 14.43%大于纳税 减小比例 5.32%。因此将级距调整为 2000也是合理的。 十、模型的评价 1 、模型的优点 、此模型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定量化通过严格的数学计算、 定量的分析问题; 、此模型利用线性规划求极限值,因而使结果更优; 、模型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先假设一个量不变,另一个改变, 观察单一 变量对结果的影响,最后将几个结果综合起来考虑,将问 题由复杂变为简单。 2、模型的缺点 、模型只考虑个人所得

17、税,并不考虑实物收货、福利费,将其它影 响较小因素省略。 附录: 1、题目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并对推进税制改 革,加强税收征管,发挥税收作用提出了具体要求。 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可以概 括为四个部分:其中之一是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把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 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所得税合并,建立统一的个人所得税。 2011 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4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公布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公 众参与热情极高。据了解,人们对草案较为关注的问题包括: 对个税免征额调高 至3000元是否合理、级次级距调整是否加重中等收入人群负担、个税调整对财 政收入有多大影响等。请你们选择感兴趣的某些指标,建立数学模型,提出你认 为合理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并利用互联网数据,定量地分析该方案的合理性, 为该方案给出科学的理论依据。 2、2011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级别 月应纳税所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