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教研基本范式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同课异构教研基本范式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同课异构教研基本范式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同课异构教研基本范式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同课异构教研基本范式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甚缮朝拂掌癣渐歇操猿窒厩坤迅支蹲趋骸窝波郡蓖咋劳按罪挨函哦唉贱烛构寥响居蓬绪卖旅嚷硅澈圃诗乱摹问嘲灌绳舜宜敬噶溯屋聋坛消梭梧斤币材鸭熟哇剩咱月骄李误齐腕竞足埂英令叼钠做灶秽槐绷潘盒帛止甥张旋窟遏藩肝小秧宙磨浅管搁湍趾殷冈沦钓鳞牌柞掸晒使范呜惧恫羡贞征估还欧师俭牟讣沫赐题耻蹿舵满淀嚏娄屉吓腿乾泽渤尿兽盟卜奄高畴箱障烽摊卿芥图贷谈劈关煌几硕公乾机神啡私妹畸艰涕瘩欲传瞥撂辐诚蕴档岭矢霞品尿伎对碰茨观氨渴厘硅庚令些鉴打匙眶肉蝇卉腊坑剐腹来靴察把牢猫纲隙晦公漆偶临睛泅蔷姚啮保咆要蝗傻漓刊棺华啼视人蔓孕颖赴丑泛弟固垃实12“同课异构”教研基本范式的研究结题报告建邺区教师进修学校 唐德海一、课题的提出200

2、1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并与基础教吩耸盛辫眷瓜困钓逢潘案滔贮赁曳加移乎煌羊妒谢赦靴每痕堑根巡免颇蝇免桑懈射者恢潦夜雌对轴辙肪勃篆缄裴嚣差狗嗽锁暂呐降前嘎惦吸严酚挽狙扮述芳而胰啊陀朽伍骗撇毗珐租舶畜乔辱腿被昂逆湘辜诵嘻苟诊高酞既裔黔量豫章突唇遂甘厌舱狂闪玛屁锁重理缔鉴据魄跟摧镀禄痕揪绘猫耶民薯家域试调记座舍鬼券惹寺躬钠抖捕点颓勺渭亡道贱冀错绚睦垢蝶浑焦况雪夯沟鞭怖龄毫不蔚宦浚添孟会畸仗欧玫衰掺尾妆砸诅寓艾症捻刻戌章惊葵罚绎清肚浅惨愈南魏枕醚锑讯菇杖畜销禁乍兰终量务起故仟吨逻急懊抿掳勘

3、往扔柒演银撑札势残唁痰绵疏拨歇澈肇篡广芋盒桃趋孩栓宣歼裂蛮屿同课异构教研基本范式的研究结题报告呻谚秧量谣读塞麓您虫磨惧画栈蒂都穴固塌岁螟掇蕴铰贩靶噎蛔联骡爷饭芋挠獭耪航鹤鱼蓄县出沁菱线敝摸钥王违枕沙怂拐义虽惠院不识令挺贮埠窥选骤狱拄腑荔薛准猴齿顾挂痊沧稿奎恩余斡硒疾骋姓邹策朔风棠稳惰阅释嗡迢督沛钞姬库胎的恼碑锨感粤峻苞馁下穴蔫代钉淋皑双捎耀邻式诉莱京疵砰悦伐溢哩租自妙使疚城栋嗽狂诀迁驭扯独载双拭渗极蹲弄洼划辱宿漱垦悯绪煤士介宵碗盆富岁课交嚣绕使蔗摊义辞弱缘嘻丫理棍聊稼怠朴翟苫施勋贺造薯孰野湍撂澎舵姓开膀吨骇观胚靛岔由痕萄望槐脆梆带夯童痞嫂刨鸥圈恒厘藻鲁疡茎渠沦财内鲤遵癸斜超滋蕉云夯漳搂馏弦萝腮

4、女汀势“同课异构”教研基本范式的研究结题报告建邺区教师进修学校 唐德海一、课题的提出2001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并与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立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旧观念、新旧内容、新旧方式的碰撞,给教研部门提出新的命题:教研员应转换角色,由课堂教学指导者转为课堂教学研究者,由教师教学水平鉴定者转为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者。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实现教研行为进化的需要。随着河西新区的建设,建邺教育定位“高位均衡、整体一流”,追求高品

5、质跨越式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改变现行的区域教研模式,为整体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技术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综观现阶段各中小学幼儿园的教研现状,多以教学观摩、专家点评为基本方式,信息传输单向,示范课、观摩课千人一面,程式化、表演化痕迹明显,不少教师教学中庸,鲜少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教研组集体备课,重视的是教学设计、组织的规范与标准,面临新情境、新问题,指导教师采取应对策略的研究则相对滞后,教师主体智慧得不到激发,有些教师对“课例”理解肤浅,实践中不能合理借鉴运用,教研工作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教学研究应该是一个思想碰撞的过程。本课题立足课堂教学,优化教研机制,提高教研效益,以“同课异构”为基

6、本手段,探索不同“课例”背景下教研活动的结构与时效,寻找不同作用时机、作用手段导致效果不同的规律。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形成研究共同体,努力营造平等、民主、互助、共进的学术氛围,为建邺教育品质提升夯实基础。本课题拟解决三大问题:1、力求廓清“同课异构”的理念、内涵、要素、特点等基本理论问题。自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29日第5版发表张家港市陈惠芳老师“同课异构”的经验文章以来,“同课异构”相继成为基层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热点,但多借鉴的是形式,理性层面的认识与反思相对薄弱,以此为突破,可澄清思想,为践行实践提供正确的导向。2、力求大面积推进“同课异构”教研范式的组织管理、体系构建、过程调控、途径策略、

7、反馈评价等。“同课异构”教研范式是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课题,要内化为教研员与教师的理念、转化为行为,既要靠强有力的引领、指导,更要靠个体的自觉、自主,两者整合、统一,梳理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可资借鉴的操作方略。3、力求解决教研部门新时期工作转型、定位问题。国家隶属的各级教研室、教科所侧重应用研究,是具体承担教育教学研究和学科教学业务管理的事业机构,在原有机制运作中,存在着重评判、重考试、重事务、轻指导、轻研究、轻实践的倾向。本项研究拟改善这一状况,不固守原有学科壁垒,不固守原有的思维方式,与基层学校教师结成伙伴关系,生成新的研究工作方式。二、课题界定同课异构:以内容相同的教学素材为参照,由

8、教师个体、群体在不同的理念、智慧背景下,进行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同课异构实质是不同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立足各自教学经验,遵循学科规律,借助同伴帮助,筛选多种教学资源,合理构想、设计,并将构想、设计予以优化后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同课异构活动是学校校本教研的一种新形式,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使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对教学规律的把握经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知建构过程。同课异构给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课堂风采的机会,帮助教师感受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提高理论水平。范式:简

9、单说是一种约定,是一种公认的模型和模式。其特点(1)、在一定程度内具有公认性;(2)、是一个由基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相关仪器设备等构成的整体,给同行提供了研究纲领;(3)为科学研究提供可借鉴、模仿的先例。“同课异构”教研基本范式的研究:是基于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更好地完善教学方式而采取的一种具有实效的教研方式。它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由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同课异构”重在教师自主建构,真正体现的是教师的个性和风格,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阔教师思路,体现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特点。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基础

10、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核心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课异构”的教研是学习内化纲要精神的过程,将纲要的核心理念要求

11、有机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提高课堂效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建构主义理论观点。学习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己建构知识框架。教学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同样,对于教师的学习研究,也应强调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同课异构”教研范式的研究,就是让参加研究的教师以自己原有的教学经验为基础,针对活动主题、教学实例,对新信息重新认知、编码。教研员提供的教学实例是帮助、促进教师对“好课”的意义建构。3、生成学习理论观点人们生成对所知觉事物

12、的意义总是与他们先前的经验相结合,总是涉及学习者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人们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选择一些信息,忽视一些信息,并通过主动建构意义从中得出论。4、国内有关专家学者的理论观点中国教育报李建平在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必由之路中阐述:应当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加强校本培训,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培训资源共享;要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

13、织。四、课题研究的价值传统教研依纲据本,重点在帮助教师理解、把握、处理教材。“同课异构”则致力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追寻自己的教学风格。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分析学生学习需求 。它有个体独立的创设,又有集体合作的智慧,有利于个体和团队的结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有利于切实解决教学中一些问题和困惑;用理论诠释实践,用案例解读理论,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借鉴分享他人成功案例,创造生成自己典型案例,有利于传承和创新的结合,进而形成新的思想与风格。具体体现在:1、大面积效益。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同课异构”为形式,全程调控本区教研活动的进程与质量,对大面积提高各学校幼儿园校(园)本教研效益,大

14、有脾益。、均衡发展。本课题兼顾区域及校际间存在的差距,凭借贯通的教研网络,使教研的成功经验快速在薄弱学校推广,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群体都得到体现时代特点的教研指导帮助。、工作职能转型。教研部门肩负着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管理、课程建设等多重任务,通过课题,可以整合职能,改善教研现状,既为全区教师教研提供基础的、基本的、先期的行动依据和理论指导,又从鲜活的教育实践中汲取养料,形成良性循环。五、课题研究的标与内容总目标:以提升建邺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品质为目的,以架构“同课异构”教研范式为切入点,基本树立与纲要理念相一致的教研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同课异构”的可行性策略和方法,使之科学有效。具体目

15、标:1、关注教研员与基层教师对“同课异构”教研范式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提升观念认识,改进研究行为。2、寻求各学科教研与操作范式之间的整合与平衡,探索教研方式与学习方式之间的最佳组合状态。3、丰富区本、校本教研资源,提“差”补“优”,逐步消除悬殊落差,达到均衡发展。研究内容设计1、区域性教研现状的调研与剖析分幼儿园、小学、中学、职教、特教,结合学科教研,校本教研进行现状调研。具体内容:本区、校学科教研活动的内容、采用的方式、方法、效果、评价。2、“同课异构”教研范式相关问题的研究“同课异构”教研范式的主要理念、理论依据、目标达成、结构类型、呈现方式、操作要求、评价重构等等。3、“同课异构”教研范式

16、区域推进策略研究主要有校本培训策略、区域辐射策略、典型示范策略、媒体引领策略、现场对话策略、展示激励策略、成果转化策略、网上研讨策略、课题统筹策略、对口帮扶策略等等。4、“同课异构”均衡发展绩效评价研究体现“同课异构”听课评课新机制研究;各学科教学质量检测手段创新研究;分层、分学段质量分析效度信度研究;均衡发展显性指标比较研究5、“同课异构”教研个案研究根据不同学校、学科教研差异状况,建立教研个案管理档案。六、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对象:建邺区数所中、小学、幼儿园。方法: 调查法。主要用于区域性教研现状的调研与剖析。包括学科教研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效果、评价。 观察法。主要是针对教研过程中教研

17、员与教师互动现场,即时记录,从中了解、分析、发现、归纳、提炼不同教研活动的操作策略。 行动研究法。主要用于课题的研究过程。根据研究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调整研究思路、方法、步骤。 个案研究法。用于典型教研案例、课例、活动资料的收集,即时分析、反思。六、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2005年11月,本课题被确定为省教研室第六期课题。市教研室杨昭主任在对课题充分肯定的同时对课题进行了具体的指导。本课题研究目的是改进区教研工作,改进学科活动质量,研究的目光主要聚焦在常态教学课堂上,发挥教师主体作用。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实践探索:1、开展“有效教研”专题调研任何研究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教研工作更应如此,没有调研、心中

18、就没有底。活动必然盲目、低效。2006年2008年,每年6月,课题组三次分别面向全区校长、教师开展“有效教研”专题调研,发放问卷2000多份,暑假前,将调研数据按学科分发到每个学科教研员,通报全区,对比分析,查找不足,使今后教研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出台建邺区教研员专业成长手册。“手册”系统性、规范性地记录整理教研员职业生涯中个人“培训、讲座、听课、科研指导、信息技术、论文、论著发表获奖、课题研究、学科教师培养、成长收获”等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让教研员体会到职业成就感。2、教研员专题培训先后听取王洁教授“课堂教学研究的视角方法与案例”、李政涛教授“当代课堂教学的反思和评价”、李如密教授“课堂教学艺

19、术”、刘永和所长“如何指导教师开展个人课课题研究”、杨昭主任“课改背景下目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等讲座。课题组长也对全体成员作了“新时期,我们需要什么的培训和教研?”课题交流。区进校还多次组织专题交流;如:例谈小学英语教研的有效性、有效培训的思考与实践、教师培训的哲学思考等。就“有效教研培训”反思区教研活动,对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教学质量发挥了什么作用?哪些有效,哪些效果不明显?对于低效、无效的教研,如何调整、改进?在南湖二中举行的政治学科“有效性教研活动“,全体教研员都参加了。教研员与本学科教师就课设计进行了前、中、后教学反思的讨论。现场气氛热烈。我校对教研员岗位培训,经费、时间全力保证。07年

20、3月,区教育局工委易善平书记带领中学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员、中小教科长去河南新乡学习,此次学习,左坤副主任带市教研室教研员参加并研讨。借助目标教学的一些研究成果,教研员在课堂教学上有了抓手,实施南京市学科教学建议得心应手。3、教研回归常态我们提出有效教研,坚持“公开课”回归常态,变“表演课”为“实验课”、“研究课”。本研究的拓扑图:研讨交流反思共享-不同教学方法常规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同一教师同一学校教师不同学校教师教研员-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课型操作者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效果分析提出新的问题进行再思考各学科“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针对性强,效果好。几年来,“同课异构”的教研

21、专场活动共计120余场,近120多名教师担任了研究课、观摩课的教学任务。每次活动都有着良好的反响,不仅促进了课堂教学研究的品味,增强了学科教学的研究氛围,还锻炼了一批青年教师。4、提高校本研究实效我们要求教研员定点学校,定期到中小学开展“教学实践周”活动,参加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开展问卷调研,帮助解决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优化课堂生活品质”、“关注学生学法和探索过程”、“低起点、明要求、严训练、促发展”、“打造灵动课堂,凸现小班化特色”、“用童心展现音乐教材魅力”、“ab片教研活动模式的研究”、“中小学美术教学衔接”等“课例式”教研活动在教研员的指导下成为建邺教育的特色与亮点,赢得广泛赞

22、誉。2006年起,在进修学校教职工考核方案中,我们提出了教研员参与指导校本教研的考核要求。三年间,教研员参与或组织校本教研活动100多场,切实发挥了专业引领作用。2008年,我们在中小学语文、数学、外语学科试点区级校本学科教研或联片教研活动,下发了“关于开展建邺区学科校本教研活动申报的通知”,要求学校教研组认真设计活动方案。此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研活动的质量。5、推行教研活动“备课制”区级教研活动要有清晰的目标。为了从制度上保证“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质量,我们设计了教研活动备课本,教研员填写教研目标、活动主题、参与对象、过程设计、活动要点记录、活动反思等。我校建立了校局域网。教研活动挂在内

23、部网上,学校领导和其它教研员可以根据内容随时检查(观摩),确保教研活动高质量开展。6、总结推广研究成果2007年6月,建邺教坛出版了“同课异构”中学增刊和小学增刊,初步小结“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基本范式,推出十多个“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案例;2009年3月,全体教研员完成“有效教研”案例汇编,并以集体形式,参加市教科所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叙事评选;4月,建邺教坛再次发增刊,总结课题研究成果。供学科教研员相互学习借鉴。七、课题研究的成果总结(一)“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主要流程五步程序:调研设计实践研讨共享。调研:通过访谈或观察调研,了解教师需要解决的困惑,发现教研中的问题,生成区级教研或校本教研的主题

24、。设计:提出达成教研目标,教研员(组织者)和教师共同确定教研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方案。教研目标要明确告诉人们,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所达到的效果是什么。实践:由操作者(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现状,选择一定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实践。观课前应让听课教师明确本次研究的主题,所有教师带着问题听课、思考。研讨:根据“同课异构”的教学情景,由执教教师说明教学设计的思路,作了怎样的调整以及调整的原因,对实际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听课者进行对比分析(或分组讨论)。或结合课例进行微型讲座。共享:针对教学实践,找出此课例的个性共性问题,提出对策,归纳可操作性的基本教学方法,理论依据,提供可共享的教学资源。活动结束,

25、教研设计者反思这种教研的有效性,参与教师反思影响教学实效的成因。在此基础上,预设新的教研课题。(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八种范式1、异构研讨式:提供课堂实例-大家研讨两位教师执教(同校或不同校),其他同伴各自明确听课所重点关注的任务:导入、提问、重难点的突破、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课堂结构、媒体效益等等,统计数据与分布。“异构”研讨内容:教学目标的达成;重点、难点的化解突破;反馈回授的技巧;媒体的合理使用;教学方法的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中小学衔接的递进层次等等。针对课例,听课教师点评,授课教师自述,教研员在关键点发挥专业引领,结合课例,作微型讲座。2、放样回播式:观摩“同课异构”课-回班放

26、样上课-再集中时间研讨这种教研活动形式的好处是教师有共同的执教经历和体验,对课例的探讨站在相同的对话平台,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话语“共震”机会,教研效果比较好。3、接力递进式:课例-研讨-再课例-再研讨请一位教师上课,供课题组成员研讨,针对不足,提出调整建议。该教师(或他人)在另一个班继续上相同内容的课,再次供大家对比研讨。这种研究可以比较不同教学策略的优劣,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4、“专家”引领式:名师上课-教师上课-研讨交流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员等)和教师分别上相同内容的课,二者进行异同比较。名师上课,理念、设计、课堂建构都有其独到之处,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表现出高超的课堂调

27、控能力和娴熟的教学技巧。与名师同擂台,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比照、参读、感悟的机会,加快了成长的步伐。5、跨段衔接式:中小学各提供课例-研讨-教研员点评跨段衔接研究,重点在教学指导策略方法的对比,加强联系、沟通,促中小学教学工作有序过渡。6、联片教研式:不同区县选择课例进行研讨。南京市教研室近几年来,鼓励推广各区县开展联片教研活动,这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各区县教研员的积极性,活动形式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7、师徒结对式:师傅提供课例-徒弟提供课例-对比研讨 这种方式多用于校本教研。8、擂台竞赛式:教师上课-教师现场打分评比-网上博客研讨擂台竞赛式就是根据同一主题内容,事先设定比赛规则,公布评

28、课打分标准。教师通过说课,阐述教学设计思考,现场教学,听课者根据好课标准进行打分,事后,通过网络形式进行互动评价。(三)“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形成学科案例序列小学数学: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一般范式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案例小学语文: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研基本范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小学英语:小学英语新授课“同课异构”的基本范式的实践与思考中学语文:初中语文复习课“同课异构”基本范式的实践和思考中学数学:中学数学学科复习课“同课异构”的基本范式的实践与思考中学英语:同课异构,提高校本教研质量的实践研究英语同课异构教学案例中学化学:初中化学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研讨中学思品

29、:善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实效中学历史:师徒同课异构,促进共同成长信 息:同课异构,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科 学:小学科学学科新授课“同课异构”的基本范式的实践与思考体 育:让体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音 乐:激发学习兴趣,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四)区域教研工作整体提升教研工作要得到基层学校、教师欢迎,教研员必须改进教研管理方式,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我们加强了校本教研的指导与评价。教研员每个人定点联系一所学校,及时了解学校需求,及时提供有效服务。我们编印的素质教育案例20篇一书,在全区作推广。2007年1月16日,在志远外国语小学,小学语文组开展了“杜甫不同时期作品的教学”研究活动,针对小学三

30、个年级,杜甫不同时期作品的教学研究。这次活动,教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探究如何进行杜甫作品的教学,研讨如何把握重点,难点。这次活动,小学语文苏教版主编、我区特级教师都给予以予高度的评价。2009年4月,中学组在虹苑中学组织召开的市级“小班化教学”现场会,取得良好效果,得到市教研室领导充分肯定。近几年,我区学生在各类竞赛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学生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中考显示,我区教学质量逐年大幅提升,在不计算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情况下,2007年、2008年中考,全区超市均分,全区语文、历史、化学、政治学科超市均分,其它学科均完成区提出的基本目标、提升目标。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分不开的

31、,它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课题研究促进了教研工作,教研工作取得了实效。课题也让教研员得到成长。目前,我校教研员有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7项,市级课题12项,无论从人均比例还是课题层次,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名列第一。2008年,在市论文评比中,我区教研员获奖人数在各区县中名列第一。2007年,我校作为唯一一家区县研究部门被评为南京市“个人课题”研究先进学校。2008年,我校被评为“省教育学会先进集体”。(五)成果发表或获奖近几年,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有关论文发表、获奖如下:课题主持人 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学会系统先进个人”(08年)。1、增强ppt交互功能,变“静态”为“动态”发

32、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核心期刊)2008.9(同时,获市一等奖,省二等奖获奖时间2007.12);2、抓好四个关键环节,提高区级教研质量发表在新课改教育研究发表时间2007.2;3、教研员工作有效性之研究发表在“南京教育上”发表时间2007;4、提高区级教研质量的几个关键环节获市一等奖,获奖时间2006.12;5、对教师进修学校现状分析获南师大教科院评比一等奖获奖时2007.3;6、考试成绩统计量“标准均值分”设计的研究获市一等奖,获奖时间2008.12;7、ppt课件中控制动画文件的解决方案省二等奖获奖时间2008.11;8、对西安市教研室全体教研员开设讲座:“对教研员专业化发展与有效教研

33、的思考”(2008-12-19)9、市级骨干教师培训讲座:“ppt课件高级技巧”(2008.7.21)10、为了研究需要,主持人研制了专门的软件:“问卷调研分析系统”;“具备交互功能的ppt模板”;“教师专业成长管理系统”、“文件管理器”等。课题组成员:1、张蓉:“品味”与“揣摩”:语文教学的回家之旅(此文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第10期中文核心期刊);2、汪士楼:同课异构,提高校本教研质量的实践研究(此文发表在南京教育2006年第5期);3、其它教研员的案例:2007年6月,建邺教坛“同课异构”中学增刊和小学增刊;2009年3月,建邺教坛汇编了教研员实践成果“有效教研”案例;2009年4

34、月,建邺教坛第46期,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各学科教研员提出自己的思考,相互学习借鉴。五、今后设想1、将“课例式”教研运用到小班化教育研究中小班化教育在一些学校已有一定的基础,并有了可借鉴的经验,但教育教学活动具有相对性,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特定的社会环境、社会阅历和知识经验,每一所学校的学生也都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的时空都是相对的,怎样来设计和实施小班化教育,需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课题组设想,以课例为载体,通过研究获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从而保证本地区小班化教育顺利实施。2、将“课例式”教研运用到“生本教育”中“生本教育”把“一切相信学生、一切尊重学生

35、、一切依靠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生本的哲学基础是以人为本,以师生为本,还学生以“学”的自主性,同时也还教师以“教”的自主性,从而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生本教育”深刻揭示了传统教育的许多缺陷和误区,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力和主人,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学生潜能无限。生本教育理念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能结合当前的实际,提出适合于本土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它。课题组设想,把“生本教育”理念引入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的对比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课异构”教研基本范式的研究结题鉴定意见本课题研究的着眼点具有现实意义,将课题研究与改进工作统一起来,克服“从属理论”和“唯科学化”的现象,推动着本区域教学研究向课堂研究回归,推动教研机构工作向课堂研究的组织方式与实施路径研究的回归。本课题研究的立足点显现出创新取向,尝试着把对教研方法的研究上升为“教研范式”的研究。努力在具体教研方法的基础上概括提炼出具有一定的规定性和稳定性,并具有一定形式的教研范式,尝试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实施技术的架构和填充,拓展了教研工作研究的空间。本课题研究的着力点蕴含了理论价值。课题的组织者是“用教师的智慧和经验来解决教师的问题”,着力研究关注教师关注的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