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资料汇编第3卷 第3期 中 国 食 品 学 报 vol.3 no.32003年9月 journal of chinese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p.2003大豆异黄酮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1) 大豆异黄酮的代谢及雌激素特性袁建平 王江海 刘 昕(中山大学国家教育部食品工程研究中心 广州510275)摘要 大豆尤其是大豆胚轴富含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大豆异黄酮。人体内的两种专一肠道细菌能将大豆异黄 酮中的大豆苷和染料木苷代谢为相应的糖苷配基大豆黄素和染料木黄酮。马雌酚是大豆黄素在肠内细菌作 用下的代谢产物,具有比大豆异黄酮更高的生理活性;但
2、幷非在所有摄取大豆异黄酮的健康成年人体内 都能产生马雌酚;马雌酚的产生与体内是否存在某些特定的肠内菌丛有关。大豆蛋白能影响肠内菌丛的构 成,进而提高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利用率。大豆异黄酮是一类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具有雌激素和抗雌 激素的双重活性,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预防和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植物雌激素 生理活性 代谢文章编号 1009-7848(2003)03 -0081-0586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亚洲妇女的更年期潮热出汗症状明显比西方妇女轻微1。亚洲妇女乳腺 癌的发病率仅为西方妇女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 一2。移居美国幷接受西方饮食方式的亚洲人, 其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明显
3、增高3。研究 表明,亚洲人因摄入大量的大豆及大豆制品,而使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西方人。这与大豆及其制品中所含的弱雌激素即大豆异黄酮有关1。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在饮食中 富含大豆异黄酮的人群中,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低量摄入大豆异黄酮的人群4。鉴于大豆异黄酮所具有的显著生理活性及其对人类健康的有益作用,美国fda于1999年 10月将含大豆异黄酮的大豆蛋白正式推荐为降 低血中胆固醇水平,以减少冠心病危险的健康产品1,显示出大豆异黄酮对健康的重要性已得到 广泛认同,促使人们对大豆异黄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1 大豆异黄酮及其吸收和代谢1.1 大
4、豆异黄酮的种类大豆异黄酮是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植物雌激素,它主要分布于大豆种子的子叶和胚轴中。子叶中大豆异黄酮含量为0.1% 0.3%, 而胚轴中异黄酮含量较高,可达1% 4%。从 大豆中已发现幷分离出12种异黄酮化合物。其中有3种糖苷配基(aglycones) 即大豆黄素(daid- zein)、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和黄豆黄素(gly- citein) 和9种对应的异黄酮糖苷(即葡萄糖苷、 丙二酰基糖苷和乙酰基糖苷)。大豆中的异黄酮 糖苷约占总异黄酮的98%。大豆胚轴中的异黄 酮构成与大豆子叶不同的是,其大豆苷含量高于染料木苷。大豆胚轴除含丰富的异黄酮外,还含大豆蛋白、胰蛋
5、白酶抑制剂、肌醇六磷酸和皂角苷等多种活性组分5。1.2 大豆异黄酮的代谢及药代动力学收稿日期:20030617大豆异黄酮糖苷主要在人体肠道内代谢和吸收,再传递至肝脏,幷进入肠肝循环。肠内菌丛对大豆异黄酮的代谢起决定作用6,幷明显影响 异黄酮的生物利用率7。hur等已从健康人体内 筛选出专门代谢大豆异黄酮糖苷的肠道细菌,其中大肠杆菌hgh21和格兰氏阳性菌株hgh6均 具有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能将大豆苷和染料木苷82 中 国 食 品 学 报 2003年第3期代谢为相应的糖苷配基。在缺氧条件下,菌株hgh6还能将大豆黄素和染料木黄酮分别转化为二氢大豆黄素和二氢染料木黄酮8。richelle等将非发酵
6、大豆食品中的异黄酮糖 苷预先进行酶水解产生糖苷配基,然后研究食用 糖苷配基是否能提高异黄酮的生物利用率。实验 结果证实,将异黄酮糖苷预先水解为糖苷配基幷 不能提高大豆异黄酮糖苷在体内的生物利用 率9,表明异黄酮糖苷和糖苷配基在体内的生物 利用率幷无差别9,10。日本学者wakai等对发酵 豆制品所进行的研究表明,由于日本豆面酱味噌(miso)含有高浓度的亚硝胺前体,使日本一些 高味噌摄入地区的肺癌发病率明显较高。尽管味 噌含有丰富的大豆异黄酮,wakai等认为异黄酮糖苷经发酵转化为非结合态的糖苷配基可能是其 抗癌功效降低的原因之一11。setchell等研究了大豆异黄酮在人体内的药 代动力学。
7、当10名健康女性摄入不同剂量的大 豆苷和染料木苷后,分别对她们的血浆和尿中异 黄酮的浓度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血浆中大豆 黄素和染料木黄酮浓度在48h后达到高峰,半 排泄期分别为8.0和10.1h。研究还发现,大豆 异黄酮在绝经前后妇女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没有差别,表明异黄酮的吸收和分布与年龄和更年期状 况无关。随着摄入大豆异黄酮剂量的增加,通过 尿排泄的异黄酮的量占摄入量的百分比也随之下降,说明大豆异黄酮的药代动力学呈非线性变 化7。根据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结果,为使血浆中 异黄酮浓度保持最佳的稳态,每天应有规律地多 次食用富含大豆异黄酮的健康产品,而非一次性 摄入大量的大豆食品12。1.3 大豆异
8、黄酮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的分布在体内结肠菌丛的作用下,糖苷配基进一步 转化为特殊的代谢产物,即染料木黄酮转化为对 乙基苯酚和4-羟苯基-2-丙酸,大豆黄素还原 为异黄烷类化合物马雌酚(牛尿酚,equol;约占 70%)和开环化合物o - dma(邻脱甲基安哥拉 紫檀素,o - desmethylangolensin;约占5% 20 %)68。染料木黄酮、大豆黄素和马雌酚与雌 激素受体有较强的亲合力,而o - dma的亲合力很弱,对乙基苯酚则无雌激素活性6。分析结果表明,摄取大豆异黄酮后,在乳房 组织中仅检测到少量的染料木黄酮和微量大豆黄素,而马雌酚是乳房组织中主要的雌激素,其含 量明显高于血清中
9、的马雌酚浓度。尿和血清中植 物雌激素的分布类似,以染料木黄酮为主,大豆 黄素含量次之,马雌酚含量最低。尿中的染料木 黄酮、大豆黄素和马雌酚的浓度较高,比血清和 乳房组织中的浓度至少高100倍13。richelle等 在血浆中检测到二氢大豆黄素,在尿中检测到马 雌酚、o - dma和二氢染料木黄酮9。由于马 雌酚在结肠中产生,故它进入血液的时间较异黄 酮晚12,大约在4h后出现,幷在48h后仍然保 持较高的浓度10。在大量摄取异黄酮的志愿者尿中,总异黄酮 排泄量差异很大(高达16倍),表明个体间异黄 酮的代谢能力存在明显差异14。东西方人之间代 谢能力也存在差异,如日本人体内的大豆黄素、 染料木
10、黄酮和马雌酚的平均浓度远高于英国 人15。1.4 大豆黄素的重要代谢产物马雌酚 7 - 羟基 - 3 - (4- 羟苯基) - 苯 幷二氢吡喃 是一种非甾族异黄酮类雌激素,仅 为膳食异黄酮在肠内细菌作用下的代谢产物,它 具有雌激素活性,能亲和两种雌激素受体er- 和er-,其抗氧化活性也明显高于其它异黄 酮。马雌酚是大豆黄素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的最 终代谢产物,有较稳定的化学结构。然而幷非所 有摄取大豆食品或大豆黄素的健康成年人都能在体内产生马雌酚16。大豆异黄酮的某些代谢产 物在不同个体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特别是o - dma和马雌酚7,14。仅有约35 %的受试者在摄 入大豆异黄酮后能排泄一
11、定量的马雌酚7, setchell等则在30 %受试妇女的尿和血液中检测到马雌酚12,说明马雌酚仅能在部分人群的肠 道内产生17。亚洲人群能将大豆异黄酮代谢为马 雌酚的比例明显高于西方人18。一项研究显 示,在58 %日本男性和38 %日本女性的血液中,马雌酚浓度高于20 nmol/l,仅在2.2 %英国女性 血液中的马雌酚浓度高于20 nmol/l,而英国男 性则无15。部分受试者不能产生马雌酚的主要原因是其第3卷 第3期 大豆异黄酮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1)大豆异黄酮的代谢及雌激素特性 83体内缺乏某些特定的肠内菌丛7。很明显,存在两种具有不同“细菌分型”的人群。故依据个体间 产生马雌酚能
12、力的高低,就可预知大豆异黄酮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即大豆异黄酮在保持心血管、骨胳和更年期健康以及预防癌症方面的临床效果与个体摄入大豆异黄酮后在体内代谢为更 具活性的马雌酚的能力有关。研究结果证实,体内能产生马雌酚的人群,其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会更低,这一人群可从大豆异黄酮膳食中获得最好的临床效果,显示出马雌酚是极其重要的代谢产物,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豆异黄酮的生理活 性16,17。前人在部分临床试验时未将受试者中 的“非马雌酚产生者”与“马雌酚产生者”分 开,很可能是造成大豆功效研究结果存在某些差异的原因之一16。摄入大豆异黄酮后,尿中马雌酚含量在不同个体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为大豆黄素代谢生成马雌
13、酚的速率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肠内菌丛构成、肠内存留时间、大肠中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等,而饮食又能强烈影响这些因素。研究发现,大豆蛋白能显著减少梭状杆菌数量,幷能提高乳酸杆菌数量。在大豆蛋白-异黄酮试验组,其血 浆中的马雌酚浓度明显高于酪蛋白-异黄酮试验组,表明在摄取大豆异黄酮的同时,补充大豆蛋白能影响肠内菌丛的构成,进而促进体内大豆异黄酮的代谢。大豆蛋白通过影响肠内菌丛而能显著地提高血浆中的马雌酚浓度14。最新研究结 果发现,由于大豆苷在肠内有较长的停留时间,以及肠内菌丛充分的代谢作用,摄入的大豆苷在人体内能够产生比大豆黄素更多的马雌酚10。2 大豆异黄酮的雌激素特性2.1 弱雌激素与抗雌激素活
14、性大豆异黄酮是以3 - 苯幷吡喃为母核的植物雌激素。它在胃肠道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杂环酚类化合物19,其结构类似于雌激素。大量的研究 已证实,大豆异黄酮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而显示弱雌激素活性。大豆异黄酮是一类天然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1,19,当体内雌激 素缺乏时,可成为雌激素促效剂;而当体内雌激素过多时,则可成为雌激素拮抗剂,因而具有雌激素和抗雌激素双重活性19。2.2 妇女更年期与激素替代疗法更年期妇女因缺乏雌激素而使多种植物神经系统、精神和身体出现不适症,甚至引起老年妇女严重的疾病。许多更年期症状如热潮红(阵发 性皮肤炽热感)和睡眠障碍等较易察觉,但许多 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
15、在发病初期常被忽视,直到很严重时才引起察觉20。更年期妇女是使用替代激素药物的最大群体。在45至60岁的西方妇女中,有80 %采用非处方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症。这些疗法包括激素替代疗法(hrt)、草药疗法、超脱静坐疗法(meditation)、中医疗法、顺势疗法、针刺疗法 和脊柱按摩疗法等19。采用传统的激素替代疗 法,即用17 - - 雌二醇酯或结合雌激素,幷与 黄体酮(孕酮)一起使用,能明显减轻雌激素缺 乏症及所引起的其它疾病,减缓病症的发展。为了评估在美国广泛使用的复合激素制剂的利弊,美国40家临床中心在19931998年间共 招募了16 608位子宫完好且年龄在5079岁 间的健康绝经期
16、妇女。采用雌激素加黄体酮进行随机控制试验,预计试验期8.5年。受试者每天 服用1片含0.625 mg马雌激素和2.5 mg醋酸甲 羟孕酮的片剂20。经平均5.2年的连续试验后 发现,侵袭性乳腺癌的试验统计量超过了副作用的终止分界线,整体的试验结果证明该疗法弊大于利20,21,存在增加乳腺癌和心血管疾病发病 危险的副作用,特别是对长达10年以上的长期 治疗更易诱发乳腺癌。2002年5月31日,美国 国立卫生研究院比原计划提前3年多宣布终止该项对健康绝经期妇女进行的有关激素替代疗法的临床试验研究20。2.3 激素疗法的最佳替代品激素替代疗法潜在的危险性促使人们寻找新的具有serm活性的天然活性化合
17、物。该类化 合物在脑中特别是在下丘脑中应能防止更年期疾病,在骨中应能防止骨质疏松症,在阴道内应能稳定阴道环境,在膀胱中应能防止尿失禁。该类化合物不应具有象雌激素那样刺激乳腺和子宫内膜的组织增生,而加大出现恶性肿瘤危险的副作用。人工合成具有serm活性的raloxifen仅能84 中 国 食 品 学 报 2003年第3期满足上述的部分要求,因为它不能在下丘脑中发挥雌激素作用,对更年期疾病的疗效也不明显,甚至会加重病情21。20世纪90年代初,科学家证实大豆异黄酮 可减轻妇女更年期不适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亚洲妇女的更年期潮热出汗症状明显轻于西方妇女,幷将其归因于与大豆制品中具有serm活 性的异
18、黄酮所表现出的弱雌激素作用有关1。更 年期妇女若缺乏雌激素则会增加神经退化病出现的危险。大豆异黄酮已被确证可防止神经细胞遭受各种毒性的刺激,能显著减少神经元雕亡。染料木黄酮与17 - 雌二醇有类似的防止原代皮质神经元雕亡的特性;而该特性是通过雌激素受体进行调节的22。若每天摄取100mg的大豆异 黄酮,则对治疗更年期综合症是安全有效的,子宫内膜不会出现明显的增厚现象23。但从十多 项临床试验结果看,大豆异黄酮对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确实有效。但若在绝经后才开始补充,其作用则相对较小;如果在更年期到来之前就尽早补充大豆异黄酮,其效果会更加明显1。kritz - silverstein等最近报道了他们于
19、2000 年7 10月,以53位(治疗组27人,对照组 26人)年龄在55 74岁的妇女为对象,研究摄 取大豆异黄酮对绝经后妇女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每天服用110mg大豆异黄酮(2 55 mg)6个月后,治疗组妇女在语言记忆、逻辑记 忆和回忆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表明补充大豆异黄酮对绝经后妇女的认知功能,特别是语言记忆的改善有促进作用24。参 考 文 献1. messina m. soyfoods and soybean phyto-oestrogens (isoflavones) as possible alternatives to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
20、y (hrt) j.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2000, 36: s71s772. ganry o. phytoestrogen and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j,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2002, 11 (6): 519 5223. sarkar f. h., li y. w. mechanisms of cancer chemoprevention by soy isoflavone genistein j. cancer and metastasis re- views,
21、2002, 21: 2652804. dellapenna d. nutritional genomics: manipulating plant micronutrients to improve human health j. science, 1999, 285 (16): 375795. zaizen y., tokuda h., nishino h., takeshita m. inhibitory effect of soybean hypocotyls on epstein-barr virus early an- tigen induction and skin tumor p
22、romotion j. cancer letters, 1997, 121: 53576. lhomme r., brouwers e., al-maharik., et al. 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 of plasma and urine o-desmethyl- angolensin j. journal of steroid 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 2002, 81: 3533617. bowey e., adlercreutz h., rowland i. metabolism of isoflavo
23、nes and lignans by the gut microflora: a study in germ-free and human flora associated rats j.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03, 41(5): 6316368. hur h.g., lay jr. j. o., beger r. d., et al. isolation of human intestinal bacteria metabolizing the natural isoflavone glycosides daidzin and genistin j
24、. archives of microbiology, 2000, 174 (6): 4224289. richelle m., priclmore-merten s., bodenstab s., et al. hydrolysis of isoflavone glycosides to aglycones by beta-glycosi- dase does not alter plasma and urine isoflavone pharmacokinetic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j. journal of nutrition, 2002, 132 (9)
25、: 2587259210. zubik l., meydani m. bioavailability of soybean isoflavones from aglycone and glucoside forms in american women.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3, 77 (6): 1459146511. wakai k., ohno y., genka k., et al. risk modification in lung cancer by a dietary intake of preserved foods
26、 and soyfoods: findings from a case-control study in okinawa, japan j. lung cancer, 1999, 25: 14715912. setchell k. d. r., brown n. m., desai p. b., bioavailability, disposition, and dose-response effects of soy isoflavones when consumed by healthy women at physiologically typical dietary intakes j.
27、 journal of nutrition, 2003, 133 (4): 10271035第3卷 第3期 大豆异黄酮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1)大豆异黄酮的代谢及雌激素特性 8513. maubach j., bracke m.e., heyerick a. quantitation of soy-derived phytoestrogens in human breast tissue and biological fluid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2003, 78
28、4 (1): 13714414. tamura m., hirayama k., itoh k., et al. effects of soy protein-isoflavone diet on plasma isoflavone and intestinal micro- flora in adult mice j. nutrition research, 2002, 22 (6): 70571315. morton m. s., arisaka o., miyake n., et al. phytoestrogen concentrations in serum from japanes
29、e men and women over forty years of age j. journal of nutrition, 2002, 132 (10): 3168317116. setchell k. d. r., brown n. m., lydeking - olsen e. the clinical importance of the metabolite equol - a clue to the ef- fectiveness of soy and its isoflavones j. journal of nutrition, 2002, 132 (12): 3577358
30、417. hwang j., wang j., morazzoni p., et al. the phytoestrogen equol increases nitric oxide availability by inhibiting superoxide production: an antioxidant mechanism for cell-mediated ldl modification j. 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 2003, 34 (10): 1271128218. hedlund t. e., johannes w. u., mill
31、er g. j. soy isoflavonoid equol modulates the growth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prosta- tic epithelial cells in vitro j. prostate, 2003, 54 (1): 687819. kang h. j., ansbacher r., hammoud m. m. use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in menopause j. interna- 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
32、rics, 2002, 79: 19520720. rossouw j. e., anderson g. l., prentice r. l. et al. risks and benefits of estrogen plus progestin in healthy postmenopa- usal women - principal results from the women s health initia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jama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0
33、2, 288 (3): 32133321. wuttke w., jarry h., becker t. et al., phytoestrogens: endocrine disrupters or replacement for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j maturitas - the european menopause journal, 2003, 44 (sup. 1): s9s2022. linford n. j., dorsa d. m. 17-estradiol and the phytoestrogen genistein attenuat
34、e neuronal apoptosis induced by the en- doplasmic reticulum calcium-atpase inhibitor thapsigargin j. steroids, 2002, 67 (1314): 1029104023. han k. k., soares j. m., haidar m. a., et al. benefits of soy isoflavone therapeutic regimen on menopausal symptoms j. obstetrics & gynecology, 2002, 99 (3): 38
35、939424. kritz-silverstein d., von muhlen d., barrett-connor e., et al. isoflavone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older women: the soy and postmenopausal health in aging (sophia) study j. menopause - the journal of 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 2003, 10 (3): 196202research advance on the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息处理技术员专业能力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网络架构设计的原则与方法试题及答案
- 战略沟通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如何进行项目风险评估试题及答案
- 委婉拒绝合同条款回复函
- 重新定义品牌核心价值的方法计划
- 2025【设备租赁合同】设备租赁合同
- 程序调试与优化方法试题及答案
- 班级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计划
- 精炼试题2024年高考数学及答案
- 孟万金编制的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评分方式
- JGT 486-2015 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
- 12J3-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
- 2023年版《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解读课件
- 7《玩磁铁》(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 2024建筑工程施工承包人工费合同书
- 四川省成都市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 思辨与创新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复旦大学
- 2024年湖北水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MOOC 算法设计与分析-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春期国开电大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线形考(专题检测一至八)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