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心理案例:幼儿任性发脾气哭闹行为分析及对策DOC_第1页
幼教心理案例:幼儿任性发脾气哭闹行为分析及对策DOC_第2页
幼教心理案例:幼儿任性发脾气哭闹行为分析及对策DOC_第3页
幼教心理案例:幼儿任性发脾气哭闹行为分析及对策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磐安教育幼儿行为、心理案例有个幼儿的情况就非常特殊,下面就对这名幼儿的做一下分析。1、幼儿的一般情况王某,男,5岁,独生子女。该幼儿性格外向,长得也可爱,嘴巴又甜,但不与人友好相处,遇上不顺心的事情就发脾气,哭闹。在班上一旦与同伴发生争执(玩玩具时没有拿到自己想要的),他就一味哭,严重时躺在地上,直到老师进行不公平的处理后才停止。2、幼儿的家长情况王某与爸爸妈妈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家庭条件充裕,父母均为高学历知识分子,爸爸是机关干部,妈妈是工程师,但父母平日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姥姥退休在家照顾他。王某姥姥非常疼爱他,对他的要求有求必应,王某爸爸希望在生活习惯、性格等各方面培养他,可是实施

2、起来非常困难,姥姥总是舍不得孩子辛苦,跟爸爸唱反调。妈妈一味关注他情绪是否好,只要王某发脾气,苦恼,就会迁就,时间一长,王某便有恃无恐,对谁都不怕了。【问题情境】(1)和妈妈逛商场是王某最高兴的事,看着形形色色的玩具,他激动得又蹦又跳,看着这个也想要,看着那个也舍不得放下,妈妈不给他买就躺在地上打滚,大哭大闹。开始时妈妈会轻生轻语哄他,可他一点都听不进去,继续哭闹。妈妈生气了,批评了几句,这下他更无理取闹了,把想要的玩具死死地拽在手里,小脸憋得通红,看着他声嘶力竭,上气不接下气,妈妈不忍心了(2)老师请一位小朋友帮忙搬东西,在那位小朋友搬动的时候他就堵住这位小朋友的路,让他把东西给他,让他搬。

3、我说下次请你帮忙,他就是不作声,直直的站在那一动不动,跟他讲道理一点都听不进去。【个案分析】一、任性行为形成的可能原因儿童的任性行为,在儿童心理病理学中被称为“儿童行为失调综合症”。是一种儿童心理偏异的行为。王某的任性行为较为严重,我非常关注。在教育实践中我经过观察和分析,认为其任性行为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自我中心意识强。他是一个比较愿意展示自己的小朋友,但老师不能每件事都让他一个人做,当老师请其他小朋友做事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任性行为。主要是他急于表现自己的能干,希望老师能一直表扬他。当老师将任务交给别人时,他就会心里不舒服,想把事情夺过来让自己完成。、教育不一致。父母,尤其是爸爸

4、和姥姥在抚育态度上不一致,常有矛盾,家长在教育上缺乏耐心和一致性,使王某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不正确。当这些行为不断反复得到默许后,演变成为一种习惯。、王某跟姥姥相处时间较多,姥姥平时对他非常迁就,甚至放任、姑息、纵容他的很多不良行为,对他百依百顺,事事都由着他的性子来,没有给予孩子应有的约束。久而久之,遇事放任自己形成了定势。【辅导过程】任性可以说是当今独生子女的普遍现象。然而,我们仔细剖析孩子的任性,不难发现,孩子的任性行为又都是成人的教育不当造成的。面对孩子最初的需要,多少父母不都是不假思索地给予满足,从未思考孩子的需要是否合理;面对孩子最初的不合适的要求,多少父母不都作出了一次

5、又一次的让步,从未考虑可能产生的后果。长辈的溺爱,为孩子提供了千依百顺的生活环境,家长的让步迁就,使孩子积累了“成功”经验,形成以苦恼要挟家长的“任性”。孩子生来是无知的,其所要吸取的知识,养成的品行都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结果,教育者及时洞察幼儿的心理活动,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选择最恰当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通过了解和分析,我分阶段采取了如下对策:(1)转移注意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如在玩具商场里,孩子一定要买

6、一个上百元的变形金刚,而家里已有不少类似的玩具,这时家长不要直接回答买还是不买,可以引导孩子:“前面还有更好玩的东西,我们赶紧去看看。”孩子一般会相信商店里还有更好的东西,这样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边走边看边讲解,孩子很容易会将刚才的事情忘掉。(2)预先提示在家长已掌握自己孩子任性行为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如:每次带孩子上街,经过小商店总是哭闹着要买雪糕吃,应在上街之前就跟孩子说好:“今天上街经过小店可以不吃雪糕,就带你出去。”(3)冷处理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大人可暂时不予理睬,给孩子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境,不要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

7、讨价还价。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作出让步。事后,家长对孩子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对他说:“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4)激将法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孩子在每餐吃东西后都习惯不擦嘴巴,还任性地说:“我不喜欢擦。”家长可以说:“你不是说你像白雪公主的吗?我看白雪公主就比你干净。”(5)适当惩罚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饭,家长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以后就会按时吃饭了。总的

8、来说,孩子的任性行为一旦出现,也不必太紧张,重要的是疏导。切不可时而抓紧教育,时而放松教导,凭大人的情绪决定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切勿姑息,不允许的行为、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也不能放松。家长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让孩子有信心可以达到、易于被孩子接受。这种明确的是非观念,会使孩子确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态度坚决。孩子那种“我独占”、“我为主”、“服从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为,将随着良好环境与教育的熏陶而消失。1、第一阶段(1-2周):加强认识教育,创设集体教育氛围该幼儿比较懂道理,我就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一些教育内容,进行教育,并指出:打人、骂人、欺负小朋友等行为都是非常不好的行为,不但老师

9、不喜欢,小朋友也不欢迎有这种行为的伙伴,大家都要做讲文明,懂礼貌,团结友爱的好孩子。如果有某个小朋友以前有一些不好的行为,改正,大家就会原谅他的。并且在组织活动时,我一方面多关注赵某,并暗示他“能和小朋友好好玩,对吧?”。如果他真的和小朋友好好玩了,就及时奖励他,一旦有了矛盾,弄清原委,如果怪赵某,就让他离开那个区角。两天下来,他几乎无处可去了(因为他到别的区角仍故意捣蛋)。这时,让他个人待一会儿“反思”自己到底想怎么办?他会找到老师,保证自己“不再故意打人了”。我给他机会,让他回归到集体,并请小朋友监督小时不打人就奖励,有时候,赵某也会被“以牙还牙”,很委屈。我就趁机教育他“你欺负了别人,别

10、人也会象你一样很生气的。”所以大家要和气地在一起。2、第二阶段(3-6周):强化不相容行为,发挥幼儿的长项该幼儿的好胜心比较强,利用赵某计算能力强和喜欢看书的优点,我安排他做计算区的“售货员”,让他从正面表现自己的能力;还经常安排他当“故事大王”给小朋友讲故事。3、第三阶段(7-10周):巩固教育成果,消除不良行为习惯该幼儿在一周里连续伤害他人四次,分析原因发现其不懂关心弱小、谦让。针对这原因我把其暂时调到学前班见习,让大哥哥大姐姐用言行为模范正面教育感化他。他在学前班四天表现不错,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可第五天时,他又伤害了别人,而且不轻,父母失望地把他独自关在家中不让来园。我说服了小朋友接纳赵

11、某,拨通了电话,鼓励小朋友在电话里表示愿意和他交往,欢迎他来园,想念他等,赵某在电话那头感动得哭了起来,连说“谢谢”。赵某来园了,带来许多柑果分给小朋友。赵某在日常活动中能和小朋友愉快地玩耍了,已经连续三个星期没有出现任何任性行为了,当他听到小朋友和老师夸奖他有进步时非常兴奋,珍惜地把我奖励他的小红花小心保管好。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教育、矫正,赵某消除了无故打人、骂人、破坏他人物品的不良行为习惯,在他喜欢的区角活动中,他都能和同伴友好地进行游戏,基本没有发生故意破坏他人作品的事件,即使发生了矛盾,他也总是先动口声明,指出对方的不对之处,或者听听别人的想法、感受。理亏的话,他能作出让步。他还经常提出

12、双方都有利的办法,一般来说,其他小朋友会采纳他的建议。如若对方仍不理睬,他会请求老师来主持公道,而不会象以前那样拳脚相加,让拳头代言。学习活动时,老师给他布置难度较大的任务,他能够认真思考并努力完成,不会影响其他人。家长反映,他在家里也比较懂事,不再打外公、外婆了。不高兴的时候,他会大叫几声,以此发泄,再也没有发生动辄打人的事情。【研究反思】在任性行为幼儿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注重心理辅导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关键,让任性行为的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产生多大的危害及后果的严重性十分困难,孩子没有自控能力,不能自觉主动地“消除”反社会行动的意识,所以出现了“反复犯错”的现象。研究发现,幼儿之间的攻击多以物品抢夺和占有为主,较少发生直接以伤害同伴为目的的攻击,通过说服教育、因势利导,几乎都可见效,但上述辅导个案表明,这一过程较漫长,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不可步子太快,性子太急,更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