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把握材料核心,析词抓句悟义 2015 年全国高考的 15 道作文试题全部为新材料题型,根 据各地阅卷老师反馈, 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而无法熟练 掌握审题立意、 提炼观点的方法, 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 若离、似是而非,甚至南辕北辙。残酷的考场规则是,就算文章 结构再严谨、 论证再充分、 事例再丰富、 语言再优美, 立意不准, 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那么, 2016 年高考,面对新材料作文,考生该如何准确审 题立意? ? 审题立意第一步:了解材料类型,把握材料核心,抓住审 题关键 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 围。因此,首先必须审视材料,了解新材料作文的类
2、型和特点, 才能准确审题立意。 综观 2015 年高考新材料作文,类型各异,从材料内容看, 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时事新闻型、 日常现象型、 文学文化型这三类作文题中的材 料含义较明显, 内容通俗易懂, 可以称为“直白类”新材料作文。 而寓言故事型、 哲理寓意型这两类作文的材料内容较含蓄, 往往 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或意象来说明某个道理, 意思 是隐含的,称为“含蓄类”的新材料作文。 “直白类”和“含蓄类”这两类材料作文或贴近社会生活,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或富于思辨,寓意深刻。但两者所提供的 文字材料都有一个共性, 就是普遍偏重于阐述文字材料背后的哲 理,即材料的核心。 “直白类”新
3、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 由表及里, 理 清材料背后的事理, 探求材料的本质特征, 把握材料的这一核心 概念。 而“含蓄类”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要分两步走: 第一 步弄清材料“言在此”中“此”的内容, 第二步找出材料“意在 彼”中“彼”的内容。 考生只要着眼于材料的比喻性含义, 不停 留于文本的表层,就能切入“本质区”。通俗地说,把材料本义 背后的寓意找出来, 或把题目寓意所暗含的意思找出来, 立意也 就豁然开朗了。 1. 时事新闻型或社会热点型: 即选用社会关注的时事或热点 话题作为题目材料,如全国新课标I卷(女儿举报老爸)、全国 新课标卷(谁更具风采)、天津卷(范儿)。 2. 日常
4、现象型: 以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发生的某件事作 为材料,如重庆卷(公交车等妈妈)、山东卷(分辨丝瓜藤蔓与 肉豆须)、四川卷(我看老实与聪明)。 3. 寓言故事型: 往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或意 象来说明某个道理,如湖南卷(大树与种子)、湖北卷(泉水与 喷泉)。 4. 哲理寓意型: 以富有哲理和思辨性的话语或名言警句作为 材料,如上海卷(柔软与坚硬) 、江苏卷(智慧) 、福建卷(路)、 安徽卷(显微镜下看蝴蝶)、广东卷(感知自然的远和近)。 5. 文学文化型: 以文化意蕴浓厚的文字作为材料, 如浙江卷 (文品与人品)、北京卷(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深入 灵魂的热爱)。 ? 审题
5、立意第二步: 攻破“直白类”和“含蓄类”两大材料 类型堡垒 析词一一析重点词,由表及里,明确写作方向 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重点词或出现在材料 中,或设置在要求里,它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 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语, 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 考生了 解了作文材料所属的类型, 然后就开始捕捉并分析材料中的重点 词。重点词有时在材料中非常明显, 有时需要我们通过思维的延 伸找出来。这个步骤非常重要,一旦在这个步骤出现差错,后面 所有的努力可能都是无用功了。 案例: 2015 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 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
6、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 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 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 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浙江卷这道作文题属于文学文化型,是“直白类”材料作 文。我们发现材料中反复提到的重点词有两个:作品(文品)和 人品。扣住这两个重点词分析,凡是以文品和人品的关系立论的, 无论是正论人品与文品相统一, 还是反论人品与文品相 背离,或者辩证地看待这两种情况 二者有时辩证统一,有时 貌合神离,这些都是准确的立意。 审题准确的作文就是一类卷作文( 49分至 6
7、0分),当然, 一类文里还有高下之分,考生的论证必须接地气。这道作文题有 一定的现实性和引领性,是对当下人品与文品背离现实的扭转和 匡正,旨在引导人品与文品的统一。 考生如果根据“直白类”类 材料作文的特点,由表及里抓住这一材料的核心, 就能领悟命题 人的意图,立意上就能胜人一筹了。 抓句一一抓关键句,由果溯因,确定作文主旨 案例: 2015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 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 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
8、分辨 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山东卷这道作文题材料属于日常现象型, 是“直白类”材料 作文。材料共有三段。第一段是富含哲理意味的生活谚语,写人 们很难分辨清楚丝瓜的藤蔓和肉豆的茎须; 第二段则列举生活事 实,写小孩想分清两者的区别; 第三段通过父亲的口吻, 指出“种 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综观整则材料,我们发现 “种它们是用来吃的, 不是用来分辨的呀! 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 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这两句话显然是这道作文题的关键句, 即中心所在。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就可以准确立意: 重要的是结果; 凡是要有主次轻重之分, 不要过于注重 事情的细枝末节;要认清事
9、物的本质,从本质入手;多做些 有意义的事情,少些无谓的争闹与分辨。 悟义悟言外之意,由此及彼,把握深层内涵 像哲理寓意型这种“含蓄类”的作文题, 要特别注意把握材 料的隐性要求, 并学会由此及彼对接现实社会及生活感悟。 对于 “含蓄类”作文材料, 有的考生只是囿于材料的表面意思, 不进 行延伸和拓展,所写文章必然会被打入低分作文之列。 案例: 2015 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 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 水鲜有关注, 其实, 正是因为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 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奔涌。 请根据你对材
10、料的理解和感悟, 自选一个角度, 写一篇不少 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这道作文题属于哲理寓意型, 是“含蓄类”的材料作文。 考 生不但要理解材料中的重点词“泉水”“喷泉”的含义, 更要悟 出它的言外之意即象征意义,这是审题立意的先决条件。 “泉水”在地下默默不语、不断蓄积,它的象征意义:人 生只有在岁月中不断锤炼,经过历练,才能在积淀中升华自我、 成就自我;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厚积薄发、潜心修炼,方能水到 渠成、华丽蜕变。 “喷泉”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奔向远方,它 的象征意义:每个人只有善于把握机会,展示个人才能,才能 绽放自我;成功需要抓住机遇,全面地、毫无保留地展示自我 风采。 通过以上解析可知, 领悟“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竞技新境界》课件
- 车辆代卖合同协议模板
- 净水器产品销售代理合同
- 进口水果采购合同协议
- 转让小型设备合同协议
- 产品研发战略合作合同
- 产品售后服务与保障协议书
- 幼儿园房屋租赁合同十
- 工程招投标工作廉政协议
- 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合同
- 《家庭装修常识》课件
- 初二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
- 内蒙古包头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小升初模拟(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MOOC】营养与健康-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图像加密算法抗攻击性-洞察分析
- 工业用地土壤污染监测方案
- 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
- 肠内营养治疗方式途径
- 《碧桂园集团财务共享中心优化研究》
- 社区获得性肺炎(1)护理病历临床病案
- 古茶树保护与传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