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药品创新遇尴尬 政策倾斜破瓶颈 近年来,国家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新型中成药大品种、先 进制药工艺技术与装备、新型饮片和提取物、常用大宗药材及濒危稀缺药材繁 育等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创新药物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尽管 如此,不少制药企业依然不能成功开发出创新药物。本文作者认为,造成这种 状况的原因是企业科研氛围浮躁、临床试验遇阻等,同时提出了企业要提高科 技创新的风险评估和承担能力;国家重大专项资金、政策应适当向具备创新能 力的科研机构倾斜等建议。望能给有关企业及部门以启示。 2009 年,我国共批准国内药品注册申请 2609件,相当于 2005年批准数量 的 1/4 左右
2、,共涉及 1464 个品种。其中,有 9 个品种属于在国内外均未上市的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即注册分类第 1 类的创新性新药; 65个品种是中药新药。 然而,对于渴望满足新药项目储备需要的企业来说,这两年依然面临着“无米 下锅”的窘境,很多企业依然较难选到合适的创新项目,或是在新药研究中常 遇挫折。以下,笔者就其中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企业在选择项目或开发创新药物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科研氛围浮躁 相当一部分已经完成临床前研究的新药项目,尤其是国家 或省级科研院所获得科研资金资助的长期项目和重大专项,在完成基础研究后 急于进行成果转化,对新项目进行的药效学评价不规
3、范或缺乏对建立新药理模 型的研究,难以证明其有效性,或未能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发现其潜在的生物效 应,导致在临床研究阶段无法得出阳性判断,甚至于出现各种副反应问题。一 般来说,新药研发中平均每 10 个进入临床研究的药物只有 1个能通过临床试验 最终上市。而由于有的新药项目申请了国家某个专项,有国家投资,企业在急 功近利思想的推动下,急于推进药品的上市,在临床研究方面不够严谨,以至 于最终影响药品的审批。 中药项目同质化严重 前几年, 6 类新复方项目的申请量很大,治疗领域 集中在心脑血管、糖尿病和癌症辅助治疗上,不少组方都号称来自名医名家, 组方过分雷同,治疗适应证大同小异。例如治疗心脑血管病的
4、组方中总少不了 丹参、红花、水蛭、三七这类药材。此外,前些年还有不少中药 1 类或 5 类项 目立项时大多将注射剂型作为首选,导致安全性评价低、注册风险大,很多项 目拿到临床批件后很长时间无人问津,甚至还有部分企业将已经投资的此类项 目中途放弃的情况。 临床试验遇阻 经过前一轮的仿制风潮和国际研发外包的锻炼,国内目前 跟踪国际研发趋势进行首仿的水平逐步提高,不少科研院所和小型研发机构具 备了跟踪国外专利药研发和即将上市品种的能力。但“临床前研发能力强,临 床研究很难跟上”是目前此类项目进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不少企业投资此类项 目后发现,一旦进入临床试验,过程中没有模板可以模仿。临床试验管理规 范
5、仅仅对大原则进行规定,在临床方案设计、指标体系建立上没有更为具体 的指导原则。 目前大多数临床试验机构都在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临床试验管理 标准看齐。然而,目前中国有临床试验实施认证资格的医院仅有 300 家左右。 任何新药上市都要进行临床试验,因此这些医院就成了稀缺资源。病例收集困 难,临床医生能力欠缺,不少临床监察员进行临床试验时,连填写试验数据都 要手把手地教医生。尤其在对创新药进行临床试验时,更是要协助医院、厂商 共同设计试验方案。与国外相比,企业耗费了更多的精力。 原料国产化困难 不少企业在做“首仿”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原料。国内合 成工业化水平低、配套设施不完善、工艺控制研究
6、薄弱等因素影响到规模化原 料生产。原料质量存在缺陷,使得不少原料需要依赖进口。例如,不少企业关 注的热点品种治疗肝病的多烯磷脂酰胆碱原料,在国内就很难做到符合质 量要求的纯度,或者工艺成本很高,成功率较低。再比如门冬氨酸鸟氨酸由于 合成难度较大,难以规模化合成,在审评中不少企业由于工艺问题而不能获得 批准;而企业如果采用进口的方法解决原料问题,就难以提高议价权利。 生物药研发出现恶性循环 生物药项目一直以来是很多资本竞相追逐的热 点,人们通常相信生物药研发会产生“重磅炸弹”产品。而从安近的EPO到先 声的恩度,也的确创造了很多奇迹,国内的生物药研发一时间也是如火如荼。 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既不缺
7、技术,也不缺相关的研发人才,关键是要有稳健的 专业投资基金介入和拓宽分散投资风险的渠道。近两年很多“便宜”的仿制品 种在国内一哄而上,而随着这些药品销量的增加,一些药品的研制和生产出现 严重重复,导致药厂之间压价竞争,产品利润整体下降,药厂的收入也随之减 少,药厂在研发上的投入就更少。这将最终导致我国整个生物药行业深陷恶性 循环之中。 “药谷”发展进退维谷 近几年,国内各地的药谷建设了不少。一些药谷 曾雄心勃勃地试图打造世界级的生物医药“硅谷”。但是现在,这些药谷中散 落的创新型企业,大部分都深陷资金困境。政府杯水车薪的补助,即使是对于 这些企业前期而言,仍显得捉襟见肘,更不用说后期超大规模的
8、研发资金。 另外,面对现实,很多原来怀着创新梦想的企业家们不得不重新考虑生存 问题,转型为CRO开始为跨国药企打工,承接医药研发的外包业务。或许这 是一种“曲线救国”的途径。但是,对于这些 CRO来说,他们大部分所能得到 的仅仅是中外的研发劳动力成本的差价和监管政策成本的差异,几乎没有能够 分享哪怕一点点的新药上市后的巨额收益。另外一方面,不管是生物药理的测 试还是化学物的合成,都停留在相对基础的研发之上,企业很难因此获得核心 的研发经验。而研发外包服务的供应商,他们也不可能自己培养自己的竞争对 手,从CRO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即使是美国那些跨国 CRO企业,也很难转型 到新药研发的制药企业上
9、去。人往往是容易形成惰性的,一旦开始取得相对可 观的利润,便会继续下去,这一点同样可以从欧美的大型CRC身上看出,业务 的发展使他们不得不坚定走 CRO勺专业化道路,那又如何期望将来国内的这些 CRC能重新迸发自主研发的激情呢? 内外兼修 企业要提高风险评估和承担能力 做仿制药出身的国内制药企业不仅要提 高评估风险与回报的能力,更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要改变几十年仿制药生产 积累下来的产业习惯,按照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为新药研发创造合适的资本 和市场环境;弥补从基础性研究到化合物筛选、动物试验、临床试验等创新药 研发各个环节的缺失。 有能力的科研机构应得到资金支持 国家重大专项研究资金不应继续垄
10、断 在少数国字号科研机构或国有企业手里,应当适当向具备创新能力的科研机构 倾斜,将资金用到真正进行创新的项目负责人手里。同样,建立和鼓励形成更 为广泛的资金融资渠道服务和机制是解决创新成果实现转化的办法。另外,对 专项资金的使用应更规范,避免出现专项资金“小金库”或盲目扩大硬件设备 投入的问题。 药品注册申请制度应适当改革 相关部门可适当采取宽进严出的措施,使 新药研究在安全性评价通过后有机会尽快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再下大力气进行 临床研究的监管。FDA对制药公司的监管是从临床试验开始的,这与我国类 似。制药公司向FDA递交IND(研究性新药申请),此时新药的人体试验尚未开 始,监管部门主要审核体外安全数据与动物试验数据,以决定此药是否可以进 入人体试验阶段。而在此环节与 FDA重在监督过程相比,我国更强调事前监 督,审批手续繁多。所以笔者建议采取宽进严出的措施,缩短审批流程,让项 目有机会进行临床试验,国家主要对临床试验过程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薪材苗木采购合同
- 电子支付中介合同
- 财务人员雇佣合同
- 电子书内容创新与策划考核试卷
- 诚信租房合同签署指南
- 粮食仓储企业绿色经济企业风险管理考核试卷
- 竹材运输中的损耗控制考核试卷
- 油墨的紫外光固化技术考核试卷
- 成人教育中的学习满意度调查考核试卷
- 管道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考核试卷
- 电商仓储外包合同协议
- 江苏连云港市金灌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灌南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招聘笔试题库2025
- 多中心结直肠癌临床研究生物样本库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 消防管道支架制作安装标准2017.喷淋
- 曲柄连杆机构拆装教学教材课件
- 合格供应商年度评审计划
- 培训考试汇总金属胶接工艺简介
- Q-RJ 557-2017 航天型号产品禁(限)用工艺目录(公开)
- ZGM95G-1型中速辊式磨煤机使用和维护说明书
- SZ系列GPS标准时间同步钟使用说明
- 服装工艺(各工序)单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