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_第1页
(完整word版)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_第2页
(完整word版)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前,专业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图纸,编制预应力施工方案。当设计图纸深度 不具备施工条件时,预应力专业施工单位应将图纸进一步深化、细化,予以完善,并经设计单位审核后实 施。 细节一预应力筋制作与安装要点 预应力筋制作与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 预应力筋下料 (1) 预应力筋应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以免电弧损伤预应力筋。 (2) 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由计算确定,加工尺寸要求严格,以确保预加应力均匀一致。 2 后张法有黏结预应力筋预留孔道 (1) 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和形状应满足设计要求。 (2)

2、预留孔道的定位应准确、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或变形。 (3) 孔道应平顺通畅,端部的预埋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 (4) 成孔用管道应密封良好,接头应严密,不得漏浆。 (5) 灌浆孔的间距:对预埋金属螺旋预埋管的不宜大于30m ;对抽芯成型孔道不宜大于12m。 (6) 在曲线孔道的曲线波峰位置应设置排气兼泌水管,必要时在最低点设置排水孔。灌浆孔及泌水管 的孔径应能保证浆液通畅。 (7) 固定成孔管道的钢筋马凳间距:对钢管不宜大于1.5m ;对金属螺旋管及波纹管不宜大于1.0m ; 对胶管不宜大于0.5m ;对曲线孔道宜适当加密。 3 .预应力筋铺设 (1) 施工过程中应防止电火花损伤预

3、应力筋,对有损伤的预应力筋应予以更换。 (2) 先张法预应力施工时应选用非油脂性的模板隔离剂,在铺设预应力筋时严禁隔离剂沾污预应力筋。 (3) 在后张法施工中,对于浇筑混凝土前穿入孔道的预应力筋,应有防锈措施。 (4) 无黏结预应力筋的护套应完整,局部破损处采用防水塑料胶带缠绕紧密修补好。 (5) 无黏结预应力筋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端部的预埋垫板应垂直于预 应力筋,内埋式固定端垫板不应重叠,锚具与垫块应贴紧。 (6) 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及有关规范的规定。无黏结预应力筋成束布置时,其数量及排 列形状应能保证混凝土密实,并能够握裹住预应力筋。 (7) 预应力筋

4、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应符合表6 9的规定。 表6-9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允许偏差单位:mm 截面咼(厚)度 h 300 300 1500 允许偏差 5 10 15 细节二预应力筋张拉和放张要点 (1) 安装张拉设备时,直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重合;曲线预应力筋,应使 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末端的切线重合。 (2) 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 不应低于设计的混 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 (3) 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张拉力及设计计算伸长值、张

5、拉顺序均由设计确定,在后张法施工中,确定张拉力应考虑后批张 拉对先批张拉预应力筋所产生的结构构件弹性压缩的影响,如应力影响较大时,可将其统一增加一定值。 预应力筋张拉时的应力控制应满足设计要求。后张法施工中,当预应力筋是逐根或逐束张拉时, 应保证各阶段不出现对结构不利的应力状态;同时宜考虑后批张拉预应力筋所产生的结构构件的弹性压缩 对先批张拉预应力筋的影响,确定张拉力。 有黏结预应力筋张拉时应整束张拉,使其各根预应力筋同步受力,应力均匀。 实际施工中有部分预应力损失,可采取超张拉方法抵消,其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 当采取超张拉方法减少预

6、应力筋的松弛损失时,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为: 从零应力开始张拉至 1.05倍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持荷2min后,卸荷至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 应力;或从应力为零开始张拉至1.03倍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 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如实际伸长值比计算伸长值大于10 %或 小于5%,应暂停张拉,在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4) 内(回 )缩量值控制:在预应力筋锚固过程中, 由于锚具零件之间和锚具与预应力筋之间的相对移动 和局部塑性变形造成回缩量,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回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细节三灌浆及封锚要点 1 .灌浆 孔道灌浆是在预应力筋处于高应力状态,对其进

7、行永久性保护的工序,所以应在预应力筋张拉后尽 早进行孔道灌浆,孔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 (1) 孔道灌浆前应进行水泥浆配合比设计。 (2) 严格控制水泥浆的稠度和泌水率,以获得饱满密实的灌浆效果,水泥浆的水灰比不应大于0.45 , 搅拌后3h泌水不宜大于2%,且不应大于3%,应做水泥浆性能试验,泌水应能在24h内全部重新被水泥 浆吸收。对空隙大的孔道,也可采用砂浆灌浆,水泥浆或砂浆的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应小于30N /mm2,当 需要增加孔道灌浆密实度时,也可掺入对预应力筋无腐蚀的外加剂。 (3) 灌浆前孔道应湿润、洁净。灌浆顺序宜先下层孔道。 (4) 灌浆应缓慢均匀地进行,不能中断,直至出浆口

8、排出的浆体稠度与进浆口一致,灌满孔道后,应 再继续加压0.50.6MPa,稍后封闭灌浆孔。不掺外加剂的水泥浆,可采用二次灌浆法。封闭顺序是沿灌 注方向依次封闭。 (5) 灌浆工作应在水泥浆初凝前完成。每人工作班留一组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试件,标准养护 28d,做抗压强度试验,抗压强度为一组6个试件组成,当一组试件中抗压强度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 相差20 %时,应取中间4个试件强度的平均值。 2 张拉端锚具及外露预应力筋的封闭保护 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锚固后的外露部分宜采用机械方法切割,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小于 30mm。 (2) 预应力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