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文人的家具理论和古典家具发展演变_第1页
我国古代文人的家具理论和古典家具发展演变_第2页
我国古代文人的家具理论和古典家具发展演变_第3页
我国古代文人的家具理论和古典家具发展演变_第4页
我国古代文人的家具理论和古典家具发展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古代文人的家具理论和古典家具发展演变古代文人的家具理论 古代文人的家具理论,大都散见于议论的只言片语中,最集中的当是清人李渔的闲情偶寄。现将文人的家具理论归纳如下: (一)创新论 李渔在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中,明确地阐述了在家具设计和室内陈设方面,不能拘泥于旧式古法,不能专事仿效,而要追求变异与创新。他自谓:性又不喜雷同,好为矫异,常谓人之葺居治宅,与读书作文,同一致也,譬如治举业者,高则自出手眼,创为新异之篇。”“予生平耻拾唾余,何必更蹈其辙”。李渔志在“自出手眼”作“标新创异之文人”。 在造园方面,他批判那些亦步亦趋地旨在效仿名园的富人,他说:“兴造一事,则必肖人之堂以为堂,窥人之户以立户

2、,稍有不合,不以为得,而反以为耻谓其立户开窗,安廓置阁,事事皆仿名园,纤毫不谬,噫,陋矣。以构造园亭之胜事,上之不能自出手眼,如标新创异之文人,下之至不能换尾移头,学套腐为新之庸笔,尚嚣嚣以鸣得意,何其自处之卑哉。” 李渔尖锐地指出:“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凡人止好富丽者,非好富丽,因此不能创异标新,舍富丽无所见长,只得以此塞责。”“予往往自制窗栏之格,口授工匠使为之,以为极新极异矣。” 另外,李渔认为室内陈设也不应终年不变,他说:“居家所需之物,惟房舍不可动移,此外皆当活变是无情之物变为有情。”室内位置“皆有就地立局之方,因时制宜之法,能于此等处展其才略,使人入其

3、户,登其堂,见物物皆非苟设,事事具有深情”。“幽斋陈设,妙在日异月新。” 李渔在文中又明确地指出:“有耳目,即有聪明,有心思,即有智巧。” 除李渔而外,我们所见燕几图、蝶几图以及前代众多创新者,当必有创新之识见,但未见文字记载,也只好为憾了。 (二)实用论 李渔在闲情偶寄之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中,还强调了家具设计原理是实用,即“凡人制物,务使人人可备,家家可用。”所以他所设计的具体家具,都明显地贯穿着实用这一指导思想。李渔说,橱柜的设计:“造橱立柜,无他智巧,总以多容善纳为贵”。 “制体极大,而所容甚少,反不若渺小其形,宽大其腹,有事半功倍之势。” 暖椅的设计:“可享室暖无冬之福砚石常暖,永无呵冻

4、之劳。”“若止利于身而无利于事,乃是宴安之具,此则不然此又其利于事者也。” 凉杌的设计:“汲凉水贮杌内,以瓦盖之”“其冷如冰”“其不为椅而为杌者四面无障,取其透风。” 桌案的设计:“其中有三小物必不可少,一日抽屉文人所需,如简牍刀锥,丹铅胶糊之属,无一可少一曰隔板,此予所独置也一曰桌撒从来几案与地,不能两平,挪移之时,必相高低长短而为桌撒。”(桌撒即木楔子)床帐的安排:“床居外,帐居内,常也,亦有反此旧制,而使帐出床外者,善则善矣,其如夏月驱蚊,匿于床栏曲折之处,有若负隅,欲其美观,而以膏血殉之,非长策也。” 壁橱的设计:“壁间留隙地,可以代橱,此仿伏生藏书于壁之义,大有古风东南西北,地气不同

5、,此法只宜于西北。” 床帐内设托板:“床帐之内,只设托板,以为坐花之具,而托板又勿露板形,妙在鼻受花香,俨若身眠树下。” 由上可知,清人李渔的创作思维非常活跃,创新立异之举比比皆是,实在是一位多才多艺之文士。 长物志的书架设计,也有明确的实用为首的观点,因地面潮湿,要求书架的“下格不可置书,以近地卑湿故也,足亦当稍高”。 另如滚凳,乃是“以运动为妙”。 考盘余事的便携旅游家具,更是以实用为本,叠桌、叠几、提盒、衣匣等,皆为文人访山问友之便。还有可藏三四十件文具和什物的备具匣。 格古要论的琴桌设计,取中空发响的郭公砖,更是出于音响效果功能第一的设计意图。 遵生八笺的欹床、二宜床,其适应文人需要的

6、实用观,更是不言而喻。 (三)古雅论 古雅就是以古为雅,以朴为雅,追求自然天成,追求质朴之风,反对繁雕缛饰。特别是明代的文人,以古雅为审美标准的言论,处处可见。 在家具用材方面:推崇自然天成的朴素美,格古要论说,紫檀“有蟹爪纹”,花梨木“其花有鬼面”,瘿木“花细可爱”。博物要览也赞紫檀“有蟹爪纹”,花梨木“花纹成山水人物鸟兽”,影木“木理多节,缩蹙成山水、人物、鸟兽、花木之纹。”作者还特别介绍了他所见的一只影木桌面,因其材美而被誉为“满架葡萄”。 对于石材的“上品”与“下品”,也是爱恶分明。长物志说,大理石“白微带青,黑微带灰者皆下品,”“天成山水云烟,如米家山,此为无上佳品。”博物要览说,大

7、理石“白质青章成山水者名春山,绿章者名夏山,黄纹者名秋山。石纹妙者,以春夏山为上,秋山次之。” 曹明仲介绍他所得的几片永石“其山水人物鸟兽,俨然如画,皆出自然。”并将此石“嵌作春台屏风”。又说:“今又见金陵朱士选侍郎家,有一大屏风”,因为是“以药咬成”“以刀刮成”,所以“反不好看”。 格古要论说,土玛瑙石“胡桃花者最好”。 在家具的造型、装饰以及室内陈设等方面,明确追求古雅之风,如: 斋室几榻“必古雅可爱”; 形如小鼓,四角垂流苏之坐墩“精雅可用”; 倭人所制之台几“古雅精丽”; 有古断纹之榻“自然古雅”; 无脂粉气,有古漆断纹的佛桌“自然古雅”; 方桌须“大方古朴”; “宋元断纹小漆床为第一

8、” 相反,如追求雕琢,斧斤外露者,则为不雅或俗式。如: 书架“方木竹架及朱黑漆者,俱不堪用”; 书桌“狭长混角诸俗式,俱不可用,漆者尤俗”; 方桌“八仙等式,仅可供宴集,非雅器也”; 几若是“雕龙凤花草乃为俗式”; 榻若用“大理石镶者,有退光朱黑漆,中刻竹树,以粉填者,有新螺钿者,大非雅器。”认为“徒取雕绘文饰,乃是以悦俗眼,而古制荡然,令人慨叹实深” 综上所述,文人,特别是明代的文人,对于家具情有独钟。在家具的造型、装饰、用材、室内陈没等等方面,大都是推崇自然古雅,反对繁雕缛饰。这些理论和观点,在存世的明代家具中,俱可得到印证。中国古典家具的发展演变 我国传统家具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

9、代,已经有了很精美的青铜和石制家具了,如三联式青铜甗及石质俎等,这些所谓的家具主要功能是用于祭祀。每个时期的家具总是随着人们的审美情趣的变化而发展演变的,并且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社会风尚,因为它在本质上离不开当时的文化和实用需求这一根基,所以家具经历了一个从实用到欣赏与实用相结合的过程。又随着人们起居形式变化,家具也伴随着人们的需要,经历了由低形向高形发展的过程。不可否认,中国的古典家具因为有了它的历史、有了它的不断演变才彰显其精彩,人类的历史也因为有了古典家具的发展演变而增加了艺术性。 一、中国的古典家具演变过程的初期由三个阶段组成 1、春秋战国时期 前文讲了,家具最早用于祭祀,到西周时才把家具

10、定出规范。如:几用于席地而凭,天子嵌玉,大臣可雕花,士大夫用漆几等。东汉以后才有凭几的称谓,面半圆形,三条腿。据史料记载,早在商周时代,青铜器上已可见到夔纹、云纹等精美的雕饰图案,这时的家具主要功能是用于祭祀。在经历了夏商周鼎盛的青铜时代之后,我国进入了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很多漆器已经取代了青铜器,虽然髹漆工艺虽然在古文献中早见记载,比如在西周墓中也见过漆俎;但是漆工艺得到较大发展的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时漆家具的品种有明显的增加。从大量的出土实物中得知,春秋战国时的漆家具,不仅有漆俎、漆几等原有品种,还出现了漆木床、漆衣箱、漆案等新的品种。这时的漆家具装饰技法多样,有彩

11、绘和雕刻等手法,如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彩绘木床和雕花木案等,装饰纹样也很丰富,有涡纹、动物形象等,如湖北望山出土的漆座屏等,为后来汉代成为漆家具的高峰期奠定了基础。 战国时期的官方很重视漆工艺的发展,如官方设有专人负责管理,史记就记载着庄周曾为“漆园吏”。春秋谷梁传中还记载了天子、诸侯、大夫等,按规定使用不同的漆色。这说明当时漆色也已经很丰富,髹漆工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2、秦汉时期 秦朝立国时间短,只有十几年,至今没有见到遗留下的秦代家具,但是据说,秦朝所建的大型建筑“阿房宫”被毁,大火三月不灭,可见规模之大,其内的家具品种之丰富,可想而知。 秦朝统一大业为汉代的辉煌奠定了基础。汉代是

12、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汉时中央和地方都有专门机构和官员,管理手工业生产。特别是由于汉代的厚葬之风,大批墓室壁画、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家具模型和家具实物留在地下,为我们今天了解二千多年前的汉代社会生活和家具情况,提供了大量的、可靠的形象资料。汉代的起居方式,仍然是席地而坐,虽然床和榻是汉代人的主要家具,但仍然属于矮型家具。 汉时的床体较大,具有兼作卧具和坐具的双重功能,许多文献上都有对床使用的记载。这时的床,在贵族阶层是很讲究的,有的上设屏风,有的上设幔帐,甚至有的还用珠宝装饰。 汉时流行的榻,则体小轻便,有独坐和连坐之分。独坐即一人坐榻,连坐即两人坐榻。这时的榻是为待尊者或客人所用,客

13、去后可以将榻收藏起来。故而有“三尺五曰榻,八尺曰床”及“去则悬之”的记载。 汉代的漆家具达到了兴盛的高峰,装饰图案向着程序化、图案化发展,彩绘的漆家具色彩艳丽,黑、红两种颜色,本已强烈夺目,有的还加上金银片装饰,更是尽显华丽。体现出汉代兴旺繁盛的国家实力。 3、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 东汉时期胡床进入中原,给中国传统起居方式带来了第一次冲击,在少数人中间,出现了垂足坐的新习俗。虽然至今未见到汉时胡床的实物形象,但是文献记载比比皆是。据记载胡床的形象就如同马札。 人们普遍认为,在西汉末到东汉初这一时期,佛教传入了中国大地。开始影响还不是很大,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不止,人们经受着颠沛

14、流离的痛苦,这就为主张出世皈依、寄托来生的佛教思想提供了发展的土壤。也是在这一时期,中外文化、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十分活跃,出现了历史上的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这给我们汉民族的起居方式带来了第二次大冲击。从敦煌、龙门等石窟的造像和壁画中,可以见到一种新型的高型坐具涌进了生活。椅、凳、墩的出现,带来了新的起居方式,传统的席地而坐,不再是唯一的起居方式了。可以说是席地和垂足两种起居方式并存时期。也是由于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这些新型家具的装饰,一改前代的孝子、祥瑞四灵等纹样和内容,代之而起的是与佛教有关的莲花、飞天、缠枝花等纹样,体现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崭新面貌。 到了隋唐五代时期,建筑技术的日趋成熟推动

15、着家具形制的变革和种类的进一步发展。垂足而坐的方式传及民间,与席地而坐的习惯同时并存,这就出现了高低家具并存的局面,圈形扶手椅、长桌凳、腰圆鼓凳、靠背椅、顶帐屏床等新形式的家具制作更趋合理,尺度与人体比例相协调,有的部位还施以曲线图案雕饰。 二、宋元时期的家具 我国家具艺术发展到了宋元时期,已经成为了高度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相结合的优秀生活用具,不仅为国人珍视,也已在世界家具之林中独树一帜,享有较高声誉。 宋代是一个理性思考的时代,这在当时的绘画、造像等艺术领域都有所体现。宋人在哲学上选择了尊崇自然的道教和倡导秩序的儒教学说。宋人勤修法典,力图在多方面理出头绪,如在自然科学方面,总结出了天工

16、开物,在建筑学方面制定了营造法式等。冷静理性的宋代人在制作实用品和艺术品的过程中,所追求的是秩序和法度,所欣赏的是一种工整而规范的美。宋代家具除北方个别地区因受唐末藩镇割据的影响,仍部分保持唐末厚重曲线风格外,绝大部分宋代家具都呈现出一种极其简约的结构,形态上表现出极其素雅的装饰风格,其简约程度,多数已达到无以复减,减之即毁的地步,从而体现宋人节俭、简洁的审美观念。宋代家具多以直线部件交结而成。箱型结体的模式已经成型。 宋代家具的外观挺秀刚直,直线部件之间,又常以刻意推敲过的严谨尺度、位置组成优美的比例,取得内在隽永的审美效果,尤其是南宋时期家具,因受南方竹文化影响,往往构件断面尺寸极其细小,

17、整体比例优美、文雅、秀丽。虽然简约、工整、文雅、清秀是宋代家具的主体风格,但有时过多的规范和保守意识也制约了宋代家具的发展,使其显得理智有余而热情奔放不足。 大元帝国创建之后,游牧民族文化中向来以豪放无羁的生活方式和繁复华美的视觉感受为其喜好,这些与宋代迥异的社会文化背景,势必对宋式家具造成了冲击和改造。同时,由于地域与民族间的接近,元代家具较多地继承了辽金家具的部分风格,并有了较成熟的发展。但是,被确切认为是元代家具的实物还不多见。 元代家具已经具有以下特点: 1、罗锅枨成熟并广泛运用。2、展腿形式与霸王枨出现。 3、曲线造型、倭角线型较多应用。4、云头转珠图案较多使用。5、形体尺度较大。6

18、、雕刻风格雄丽。 元代家具整体厚重,造型饱满多曲,雕饰繁复,给人以雄壮、奔放、生动、富足之感。它为我国古代家具的黄金时期明代家具的形成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三、明清时期的家具 1、明代家具出现的历史背景 实际上,在明代中期以前,真正体现出明代风格的家具很少,同时具有经济、艺术和历史价值的家具就更少。 明代中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较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相差不多,但发展极其缓慢。从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到清朝前期,经历了两个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还处于萌芽状态,这也使得明代家具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是必须提到的是永乐帝为了迁都北京而建造的皇家宫殿,绝对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

19、个奇迹。它饱含着当时匠人们精巧的思维和无数的心血,至今仍为世人所赞叹。遗憾的是在世界文物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明代硬木家具并未在国力较强的永乐、宣德年间出现,而是在明朝中期的隆庆、万历朝出现的。从这时到明末清初呈现出我国传统家具式样丰富、品类齐全的一个黄金时期。 明清两代家具工艺高度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时代风格,“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已成为专业学术名词。明及清早期家具之所以能有很高的成就,除了继承宋代的优良传统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明代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城镇兴起,大大增加了家具的需求,工艺要求也不断提高;二是海禁开放。隆庆开关之后,海外大量的珍贵木材、犀牛角、象牙的进口及从海外传

20、入的珐琅器工艺制作的日趋影响,古玩杂项工艺制作名人辈出。可以看出明代应该是“鉴古可以进德,收藏可以成才”的玩物长志论的奠定期。特别是大量输入硬木,使工匠有可能制造出精美坚实超越前代的家具。黄花梨、紫檀、鸡翅木、铁力木、榉木、瘿木这些坚硬细密,色彩幽雅,花纹毕美的珍希木材是这段时期家具的主要选料。在造型上,明式家具式样纷呈,常有变化,表面上看似乎是能工巧匠随心所欲、率性运用便成美器,实则任何样式都有相当严格的法度,决不是东拼西凑,不经推敲的。优良的明式家具,造型求雅避俗,结构巧妙合理,充分利用木材的自然纹理,具有天然质朴,深厚典雅的艺术韵味。 2、明代家具的特点 (1)造型简练、以线为主。严格的

21、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础。如椅子、桌子等家具,其上部与下部,其腿子、枨子、靠背、搭脑之间,他们的高低、长短、粗细、宽窄,都令人感到无可挑剔地匀称、协调。并且与功能要求极相符合,没有多余的累赘,整体感觉就是线的组合。其各个部件的线条,均呈挺拔秀丽之势。刚柔相济,线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 (2)结构严谨、科学性强。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极富有科学性。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作上采用攒边等技法。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枨、罗锅枨、卡子花等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明代家具的结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极好结合

22、。 (3)装饰适度、繁简相宜。明代家具的装饰手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雕、镂、嵌、描,都为所用。装饰用材也很广泛,珐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样样不拒。但是,决不贪多堆砌,也不特意雕琢,而是根据整体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积的透雕或镶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虽然已经施以装饰,但是整体看适宜得体,仍不失朴素与清秀的本色。 (4)木材坚硬、纹理优美。明代家具充分利用木材的纹理优势,发挥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这是明代硬木家具的又一突出特点。明代硬木家具用材,多数为黄花梨、紫檀、鸂鶒木等。这些高级硬木,都具有色调和纹理的自然美。工匠们在制作时,除了精工细作外,

23、不加漆饰,不作大面积装饰,形成为自己特有的审美趣味,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明代家具的又一特点。 这四个特点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了明代家具的风格特征,互为表里,可以说缺一不可。 3、清代家具体系 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到明代达到顶峰,以其造型简洁,优美大方,比例适度,科学性强著称。清代又将古典家具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它以用材厚重、装饰华丽、稳重富丽而闻名,形成了明显的地方特色,如苏作、广作、京作等。 清代家具以雍、乾为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家具品种多,式样广,工艺水平高,最富有“清式”风格。这一时期力求华丽,并注意与其它各种工艺品相结合,使用了金、银、玉石、珊瑚、象牙、珐琅器、百宝镶嵌等不同质

24、材,追求金碧璀璨、富丽堂皇。遗憾的是,这一时期的家具,有的由于过分追求奢侈,显得繁琐累赘,过犹不及,反而流于庸俗。 (1)苏式家具 举世闻名的明式家具即是以苏式家具为主,它以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用料及结构合理、比例尺寸和度等特点及朴素大方的格调博得了世人赞赏,进入清代以后,开始向繁缛转变。清代苏式家具注重装饰又体现节俭,小料堆攒或贴皮包镶,既使镶嵌也充分利用材料。装饰题材多采用历代名人画稿及传统纹饰,如岁寒三友、山石花鸟、海水云龙、折枝花卉等很普遍,西洋花纹较少。一般以缠枝莲和折枝莲区别苏式与广式。 苏作,即以苏州为中心生产的家具。苏作特点是用料异常节俭,甚至采用包镶、席面等方法,可谓惜木如金

25、,其镶嵌技法水平高超,采用黄杨、玉石、螺钿等材料。装饰题材多为松竹梅、山石花鸟、山水风景和龙凤、缠枝折枝花卉等吉祥寓意的图案。清代中期,由于广式家具升势,苏式家具不得不改变风格并汲取广式工艺,形成“广式苏作”。 (2)广式家具 兴盛于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因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受西方巴洛克与洛可可式艺术风格的影响,追求用料充裕,大面积雕刻及镶嵌艺术。构件一般不拼接,而是一木制成,讲求木性一致。另外,装饰花纹雕刻深湛,刀法娴熟,磨工精细,纹饰表面晶莹如玉,不露刀痕。装饰题材和纹饰受西方建筑文化影响。 广式家具是清代乾隆以来形成的讲究豪华风格的家具流派。清中期也正是欧洲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盛行期,广式家具最先成为带有西洋化倾向的家具风格流派,但只是借鉴了西洋家具的精雕细刻和繁复华丽的装饰风格,实际上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