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阳区植保工程观测场及药械库建设实施方案_第1页
江阳区植保工程观测场及药械库建设实施方案_第2页
江阳区植保工程观测场及药械库建设实施方案_第3页
江阳区植保工程观测场及药械库建设实施方案_第4页
江阳区植保工程观测场及药械库建设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年江阳区植保工程观测场及药械库建设实施方案泸州市江阳区植保植检站2012年江阳区植保工程观测场及药械库建设申报材料目录一、项目申报文件二、项目实施方案三、附件1 计划投资表附件2 配套资金承诺附件3 项目建设地点落实证明2012年江阳区植保工程观测场及药械库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自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优势农业产品区域化布局规划,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川省准备对蔬菜、油菜、水果、洋芋、中药材等10大类经济作物作为四川省的优先发展项目,江阳区名列其中。我区地处泸州市核心区域,经济作物

2、种植面积较大,商品量大,基础条件好,种植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按照要求,编制了江阳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符合区域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符合四川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具有典型的川南经济作物区域代表性和病虫发生危害的代表性。病虫害防控项目,就是通过强化主产区综合防控技术装备水平和防控网络建设,完善预警系统,提高对农业生物灾害及重大病虫害的预警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有效控制能力,依托现有条件,加强省、市、县(区)三级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四川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总体布局方案确定了江阳区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建设县(区)。(二)、项目建设必要性江阳

3、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泸州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辖区面积649平方公里,全区18个乡镇、街道和风景区,199个行政村及社区,2093个农业社,总人口64.11万,其中总农户11.3万户,农业人口38.2万人,农村劳动力25万个。据统计:2011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50.4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5.0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07元,预算内地方财政收入25.17亿,粮食总产量20.449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520公斤以上,水果产量2万吨。现有耕地面积40万亩,其中:水田25万亩,旱地1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江阳区已经或正在建设的三大经济作物产业基地。第一是已经建成泸州市最大的蔬菜生产基

4、地,常年种植面积23万亩,产量50万吨,产值5亿元以上,城区和乡镇的绝大部分商品蔬菜都是由我区提供,除此还外销重庆、贵州、云南等地。我区蔬菜的特点就是春早,秋晚,春季蔬菜比其它地区早1530天上市,秋季蔬菜比其它地区晚1020天上市,因此经济效益非常好,计划到2020年建成江阳区乃至泸州市蔬菜产业基地和支柱产业,面积30万亩。第二是建设龙眼基地。张坝十里桂圆林已经是四川省乃至全国的生态旅游圣地,城区到著名景区方山十多公里道路两旁500米内的桂圆长廊已初具规模,目前已经建成了5万亩龙眼基地、并且以每年4000亩的速度加紧在长江、沱江两岸继续建设,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到20

5、20年建成10万亩龙眼基地。第三是建设6万亩甜橙基地。在4个乡镇,按照高标化集中建设甜橙基地,目前已经建成了5万亩的甜橙。除此之外,我区还有2.5亩万荔枝、葡萄、枇杷、桃、李、梨、杏、香蕉等其它水果,1万亩以上洋芋,3万亩油菜、2万亩甘蔗、2万亩花椒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是典型的经济作物种植大区。是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大区。1、区域站项目建设符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政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产品食品安全又是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2、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农业发展政策、

6、农业产业政策和布局规划、建设规划的要求。根据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强农业的区域优化布局,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充分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尽快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是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按照植保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年)的要求,病虫害防控项目是农业部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之三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规划的内容,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达到防灾减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3、项目建设符合国

7、家和行业投资方向。按照国家植保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布局要求,依据农业部关于2007年部分农业项目前期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农技发20074号),2007年农业投资资金继续用于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控、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和兼顾标准粮田建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是植保工程项目中病虫害防控项目的主要内容,该项目根据四川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总体布局方案,江阳区已列入布局规划的未建设县(区),符合项目的申报条件。4、项目建设符合区域经济现状与发展要求。(1)、区域站建设是确保农业安全生产能力的需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经济作物又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因此,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加强适用技术

8、推广和储备技术研究外,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病虫的危害损失。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网络体系及其运行机制,使一些突发性、常发性的重大病虫爆发成灾,直接威胁着经济作物的安全生产能力。(2)、适应主要经济作物的病虫种类发生变化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和耕作制度的改变,一些次要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一些原来不产生为害的病虫程度加重,损失增加,如茄科类枯黄萎病、灰霉病、青枯病、霜霉病、烟青虫,豆科类枯萎病、豆野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龙眼蒂蛀虫、蝽象、木虱;甜橙吸果夜蛾等作物的病虫测报还是一个薄弱环节,防控技术研究相对较少,这些都是

9、植保工作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有待通过项目建设提高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与控制能力,促进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若不加强对这些病虫害的预警与控制,将严重影响江阳区经济作物安全生产,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3)、主要病虫害的重发频率增加的需要我区由于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非常好,适合生长的作物非常多,因此,发生的病虫草鼠种类繁多,主要粮经作物病虫害有等病害6类49种,虫害8目35科97种,害虫天敌27科431种。由于这些主要粮经作物病虫重发频次增加,主要粮、经作物的病虫发生面积由九十年代中期的120万亩次,上升到目前的140万亩次,常年造成粮、经作物损失78000万公斤,占粮、经作物总产的19.17%

10、,特别是近年由于经济作物病虫加重危害,损失产量已占总产的18.08%。(4)、农药残留日益突出的需要。首先,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结构的变化和日渐突出的暖冬现象,造成病虫发生和危害程度加重,加剧了农民对农药的依赖程度,加之病虫抗药性增强和农药喷施药械的落后,导致农药的施药面积增大、用量和次数增加。2011年与1996年相比,10多年间我区柑桔、蔬菜和水稻施药分别增加48次、57次和12次,用量增加0.4-2倍。同时,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加,再猖獗能力增强。其次,农药的大量施用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药残留迅速增加,造成人畜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农产品的安全质量下降,竞争力减弱。 因此,建立农业

11、有害生物的预警和灾情控制网络,提高农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预警能力与控制水平,实施农业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无害化治理,既是确保农业安全生产能力的需要,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区域站建设是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和防控能力的需要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江阳区植保基础设施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差距仍然很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病虫监测手段相对滞后,没有规范的观测场,仪器设备也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通过实施该项目,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能力,带动植保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植保社会化服务,提高对农业生物灾害的控制能力,最大限

12、度地减少因农业生物灾害造成的损失。通过建立高效的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预警体系,实现病虫的达标防治,适时防治,对症用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降低土壤的农药残留量,减轻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中有毒有害化学物,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的必要措施,也对减轻区域内土壤及水源污染,保护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的现实意义。(1)、病虫监测预警设施设备陈旧简陋,监测预警系统不够健全,致使病虫监测预警准确率不高,时效性差。在设施设备上,除办公室新建的外,其它设施设备都是八十年代或九十年代初添置的,十分陈旧与简陋,大部分已无法正常使用,实验室甚至被拆除;在病虫监测上,仍然依赖于黑光灯、白炽灯诱虫和田间系统调查

13、与普查等“目测手查”方法来确定病虫害的消长规律。加之缺乏交通工具,调查范围十分有限,代表性差,数据缺乏系统性,降低了监测预警的准确率;在信息传递上,缺乏有效的传递手段,不能及时将病虫预警信息上传下达,往往贻误战机而造成重大损失。(2)、病虫灾害的控制手段落后,应急能力弱。目前,我区控制病虫灾害主要靠手动喷雾器,并且绝大部份为工农16型,“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农药浪费大,防治效果差,严重污染环境。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立的植保机防专业队,由于没有更新、维修、添置新的机器,原有机器已经报废,处于瘫痪状态,去、今两年新建的植保专合组织所拥有的机器数量少,全区只有575台,不能起到关键作用。因此,由于

14、缺乏必需的病虫灾害应急防治设备设施、物资储备和交通工具,应急能力弱,机动应变反应迟缓,一旦灾害性病虫暴发流行则难以应付。3、江阳区具有典型的区域代表性(1)、具有自然条件的区域代表性。江阳区地处四川省南部,泸州市腹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置坐落在东经105o852105o4038,北纬28o261828o5457之间,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境内交通四通八达,有321国道20公里,省道泸宜路、泸自路、泸合路97公里贯穿其中,环城高速路20公里,村村通水泥路;泸州机场,水陆码头、泸叙铁路等基础实施应有尽有。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属中亚热带气候区,兼南亚热带

15、湿润季风气候属性,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四季宜耕的特点。全区幅员649平方公里,90%以上属丘陵地带,浅丘宽谷地带占75%,其中,耕地17248 公顷,85%为紫色土。历年平均气温17.8,雨量1207mm,日照1425.3小时,10年积温5739.2,无霜期342天以上,光合生产开发潜力大。长、沱两江贯穿其中,水系密布,有大小溪河8条,河流总长达180公里,已新建的水库、山坪塘、提灌站等蓄、引、提骨干水利工程,为抗御自然灾害、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奠定了基础。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发育表现出生物多样性特征,具有典型的区域代表性。(2)、种植作物及其病虫害种类具有代表性。我区由于自然条件和

16、气候条件非常好,适合生长的作物非常多,种植作物种类丰富,几乎涵盖四川省主要粮、经作物。经查,区境内种有油菜、花生、蔬菜、马铃薯、柑桔、龙眼、荔枝、香蕉、桃、李、梨、药材、甘蔗、花椒等经济作物,水稻/再生稻、小麦、玉米、高粱、红苕、葫豆、豌豆、大豆等粮食作物,由于农作物种类繁多,病虫害也十分复杂。,粮食主要病虫有:水稻稻瘟病、纹枯病、恶苗病、稻曲病、叶黑粉病、赤枯病、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蝗;小麦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麦蜘蛛、;玉米大小斑病、纹枯病、丝黑穗病、玉米螟、玉米蚜虫,高粱丝黑穗病、炭疽病、蚜虫、粟穗螟、条螟、桃蛀螟;经济作物主要病虫有:油菜菌核病、霜霉病、白

17、锈病、油菜蚜虫;蔬菜霜霉病、枯萎病、黄萎病、炭疽病、白粉病、菌核病、疫病、病毒病、灰霉病、青枯病、黑斑病、软腐病、褐腐病、褐斑病、轮纹病、菜青虫、小菜蛾、菜螟、斜纹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菜蚜、棉铃虫、烟青虫、叶螨、潜叶蝇、豆野螟;柑桔裂皮病、疮痂病、流胶病、青绿霉病、叶螨、潜叶蛾、蚧壳虫、天牛、爆皮虫;龙眼蝽象、角颊木虱、卷叶蛾、蒂蛀虫等病害6类49种,虫害8目35科97种,害虫天敌27科431种。这些作物及其病虫害在川南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3)、作物的种植制度具有代表性。江阳区是川南经济作物大区。大田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与川南地区类似。水田以“中稻再生稻”或“菜-稻-菜-菜”四熟制为主,

18、旱地以蔬菜、甜橙、龙眼、荔枝、花椒、甘蔗等经济作物为主。2011年全区复种指数275.61%,全区农作物优质新品种播种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规范化栽培、旱地改制、稻田双免耕、水稻强化栽培、测土配方及平衡施肥、无公害蔬菜和甜橙生产(ipm技术)等新技术示范推广面积每年在50万亩次以上,普及率达90%以上。(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具有坚实的病虫测报基础江阳区是由原地辖泸州市、市辖泸州市市中区演变而来的,现在的江阳区是区划前的三倍,因此测报网络也有了变化,7080年代在邻玉街道办事处只有1个,90年代初区划原因增设测报点到4个,分别是邻玉街道办事曹溪村、分水乡马边村、况场镇长丰村、通滩镇国光

19、村,另外常设群众测报点7个,分别对水稻、玉米、高粱、小麦、蔬菜、甜橙、龙眼进行测报调查,因此测报网络健全。目前我们拥有各类测报资料80册以上。其中柑桔叶螨、柑桔蚧类、潜叶蛾、吸果夜蛾,龙眼蒂蛀虫、蝽象,蔬菜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疫病、灰霉病、褐腐病、黑腐病、菜蚜、菜青虫、小菜蛾、螨类、夜蛾类、豆野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马铃薯疫病,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小麦条锈病、小麦蚜虫、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等测报资料,玉米病虫资料、高粱病虫资料。为了提高资料的利用率和中、长期预报的准确率,我们正在摸索建立预测模式,改善测报方法。常年测报对象涉及6种作物30多个病虫害,发布长、中、短期预报12期

20、以上,长期预报准确率90%以上,中短期预报准确率95%以上,并坚持长期向上级业务部门提供病虫信息。2、具有成熟的病虫综合防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从原有的较单纯使用农业、物理防治或过分强调使用生物农药进行生物防治到因地制宜,有机协调地发展,充分考虑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现在已经在蔬菜、高粱、水稻无公害生产基地上建成了频振式杀虫灯739盏,而且计划每年都在农业高新技术区投资建设。我区一直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并不断地随新技术、新药械的发展加以改变,拥有成熟的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新型农民,每年经过各种途径培训农民在16万人次以上。近年来在蔬菜、高粱、水稻上推广性诱剂、杀虫灯防控

21、,甜橙上推广“以螨治螨”技术,水稻上推广“杀虫灯+养鸭”防控水稻病虫,玉米上推广 “生物导弹”等绿色防控技术均获得了成功。3、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力量和服务能力江阳区植保植检站现有从事业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4名,从事植保植检工作都在10年以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多人次被省植保站考评为优秀,多次受到市政府市农业局、区委、政府表彰。同时,我区的乡镇农技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现有92名农技人员,学历在中专以上占85%,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并且,还有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水稻高粱研究所等作为我们的技术支撑。 4、具有承担重大项目和基地建设的能力。规范化栽培、旱地改制、稻田双免耕、水稻强

22、化栽培、测土配方及平衡施肥、无公害蔬菜和甜橙生产(ipm技术)等新技术示范推广面积每年在50万亩次以上,普及率达90%以上。我市已经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等称号。2009年开始,泸州老窖股份公司在我区通滩镇、黄舣镇、弥陀镇、石寨乡建设7万亩高粱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有机红粮。2007年江阳区在华阳街道办事处建设了上百亩蔬菜苗木繁育中心,已经开始投入生产。本世纪初开始建设的10万亩龙眼基地,6万亩甜橙基地已经陆续投产。在这些项目实施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承担重大项目和基地建设的能力。5、具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首先,建设方积极性高,具有把项目建成高质量、高标准区域站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市

23、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高度重视植保植检工作,并表态一定加强项目的加强领导,协调部门关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区政府已承诺按标准配套该项目资金。二、项目建设内容在石寨乡风龙村三社占地12.18亩,其中8亩用于植保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剩余土地用于建设农技服务中心。1、土建工程建设应急药械库200,设备及工具房80,共同建筑,建筑面积320。设备及工具房包括设备及办公室40、工具房25、休息室10、卫生间5;设计外墙用磁砖、内墙用乳胶漆装饰,安装水电、照明、通讯(含adsl),闭路电视,安装消防器材等。四周砖混围墙,长约200m、高2m。2、田间工程(田间观察场)。(1

24、)、新建通透围栏420m,高2m,铁丝网围栏,共850。设1个大门、2个小门共三个进出通道;立柱;(2)、新建蓄水池1口,200m3;(3)、排灌渠200m,砂浆砖砌、砼300au型槽安砌;(4)、土地平整挖填方200m3。(5)、道路整治500m,砂浆硬化;(6)、新建露地观测圃4000;(7)、机井1眼。3、设备购置(1)、观测及信息处理设备5台(套)。其中自动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各1台(套)、信息采集处理设备2台。(2)、机动喷雾器100台,应急防治大型施药专用设备1套。(3)、药械运输车1台。 三、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一)、投资估算1、估算依据1、四川省建筑工程

25、预算定额(2000)2、泸州市建筑工程材料预算价格表(2004)3、业主提供的相关的资料和当地行情。4、产业工程2004年项目报告申报指南(病虫防控项目)提供的区域站配置表和附表说明。5、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包括可研报告编制费用、设计费、监理费、招标费、管理费。2、投资估算结构1、土建工程:42万元,占总投资的46.67%;2、田间工程:13万元,占总投资14.44%;3、设备购置:30万元,占总投资的33.33%;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5万元,占总投资的5.56%;合计:9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2万元,地方各级财政配套18万元。3、投资估算编制说明。(1)、土建工程为砖混结构,造价(含一般装

26、修,下同)1500元/,(2)、碎石道路500元/平方米,田埂硬化100元/米,排水沟50元/米。(3)、田间观测场通透围栏、蓄水池、机井、水渠等,按设计单位的设计预算估算。(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按照规定。4、投资估算。(1)、土建工程。新建房屋使用面积280,投资42万元,其中:a、药械库房200,投资30万元;b、设备及工具房80,投资12万元;(2)、田间工程。总投资13万元,其中:a、土地平整8亩,投资0.5万元;b、排灌渠500m,投资5万元;c、蓄水池200立方,投资2万元;d、田间道路硬化500米,投资2.5万元。e、田间观测场通透围栏420米,850,投资3万元。(3)、仪器

27、设备购置。购置观测及信息处理、应急专用设备等投资30万元,其中:a、高效喷雾器100台(套),投资6万元;b、大型施药机械1台(套),投资4.3万元;c、孢子捕捉仪1台(套),投资1.1万元;d、虫情测报仪1台,投资2.6万元;e、小型气象观测仪1台、投资6.8万元;f、信息采集处理设备2台,投资1.2万元;j、药械运输车1台,投资8万元。(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万元,其中:a、勘察设计1.5万元;b、项目招标1万元;c、工程监理1万元;d、建设单位管理1.5万元。(二)、资金来源项目投资90万元,其中央投资72万元,占总投资的80%;地方财政投资18万元,占总投资的20 %。 (三)、资金

28、使用计划1、2012年,计划完成投资1.5万元,主要用于勘察设计工2、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88.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2万元,地方财政投资16.5万元。完成土建工程,田间工程、仪器设备购置、竣工验收等,资金使用计划如下表: 项目建设资金使用计划表 单位:万元时间2012年2013年 合 计前期工作地方1.55土建工程中央3030地方田间工程中央1212购置设备中央3030竣工验收地方16.516.5合计中央7272地方1.516.518小计1.588.590四、项目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植保体系,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基本实现规范化、网络化、数字

29、化、可视化、制度化,同时建立病虫灾害应急控制机制,为本区域农业生产服务。(二)、分项目标。1、技术目标。农业有害生物信息采集、分析、检测检验、发布、交流等方面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系统化、规范化。建立电视预报、有害生物远程诊断、实时监控和有害生物数据库系统,全面提升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能力和综合治理水平,使本区域内农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准确率达95 %以上,其中重大灾害病虫的预测预报准确率达100 %,病虫综合防治普及率达90 %以上,降低农业有害生物的控制成本20 %,将农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损失控制在5 %以内。2、服务规范目标。区域站建成投入使用后可使区域内每年71万亩次粮经作物有害

30、生物发生情况得到有效监测和预警,并为其提供防控方案和应急防灾措施,提供技术培训,提高服务区广大农户的植保知识。3、质量目标。土建工程按照规划和设计要求建设,总体水平达到优良工程标准;田间工程按照标准病虫观测场的设计方案,达到标准化要求;购置设备达到先进、实用和可靠的目标。4、管理目标。建立项目建设组织和实施管理机构,健全项目实施及项目运行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按照农业部基本建设计划管理办法和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农计发200410号),搞好规划设计,并对招投标、项目资金、项目建设进度、工程监理等进行严格管理,做到项目建设符合规范,资金使用合理,帐务清晰,资料档案

31、齐全,项目如期按规划设计保质保量完成。(三)、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总体规划布局1、总体思路。以国家植保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以四川省植保站为技术依托,通过区域站项目建设,完善预警系统,提高农业有害生物和重大病虫害的预警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有效控制能力。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植保新技术、新产品的广泛应用,有效控制病虫灾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不受污染,达到节本、控害、增产、增效、安全、生态的目的。2、规划布局。区域站地点位于泸自路石寨乡风龙村,交通方便。新建药械库、设备及工具房、标准病虫观测场等。并利用原有设施、设备、共同组成江阳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

32、域站。如此布局主要是考虑承建单位便于集中管理使用,同时应急库建于城内便于提高应急机动能力和方便交通,而观测场应建在病虫发生最有代表性的地方。五、项目实施进度(一)实施年限2012年2013年,二年。(二)实施进度1、前期工作。2012年9月至10月,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2012年11月至12月,完成土建工程和田间工程建设用地的租(征)用及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3、2013年3月完成基建工程招投标。4、2013年4-10月基础建设。完成药械库等基础建设,达到水、电、路、通讯“四通”。田间工程要修建完成田间标准病虫观测场及配套蓄水池、排灌渠、机井、道路整治硬化等。5、2013年10月完成植保

33、机械、观测及信息处理设备招标。6、2013年11月完成观测及信息处理设备安装调试工作7、竣工验收。2013年12月,完成项目建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程建设竣工结算、决算以及审计,申请上级验收和资产移交工作。项目实施进度表项目2012年2013年9101112123456789101112完成可研报告前期准备工作土建工程设计土地的征用、招投标、田间工程完成土建工程建设仪器的采购、安装、调试检查验收六、保障措施 (一)、项目实施组织管理1、管理机构与职能(1)、机构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本项目在省农业厅及市农业局的业务指导下,成立“江阳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

34、,办公室设在江阳区农业局。办公室成立“江阳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实施小组”,实施小组下设综合信息组、工程实施组、技术决策组、财务后勤组。项目建设管理机构运行图农业部四川省农业厅川省农业厅植保站四川省江阳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建设实施办公室工程组督导工程建设进度质量等。技术组负责项目建设的决策、方案的制定等。财务组保障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和安全有效使用等。综合组协调关系、收集、整理资料江阳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组 长:付小平,区人民政府区长副组长:杨斌,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詹亚西,区农业局局长成 员:符晓琪,区财政局局长李红梅,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张云模,区国土

35、资源管理局局长甘光华,区住建局局长李清正,区审计局局长任中榕,区纪委书记王 毅,区环保局局长项目建设实施小组及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组长:詹亚西,区农业局局长副组长:银 波,区农业局副局长张根明,区农业局植保植检站站长农艺师成员:杨堂华区农业局计财股股长胡晓琴区农业局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张根明(兼任)植保植检站站长财务组:杨堂华、杨中华、李顺明综合组:胡晓琴、杨运芳沈 涛技术组:银 波、张根明、余利平工程组:殷光洪、马开勤、张启宾(2)、职责分工。a、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工作,研究决策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落实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审议项目管理办法。b、项目建设实

36、施小组及办公室。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一指挥项目建设,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组织项目总体规划设计和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制定项目建设工作计划、进度安排、项目管理办法、资金使用办法和审批制度,组织对工程实施、物资采购等进行检查验收,收集、整理项目建设资料并完成有关报告,组织和参加项目工程建设及仪器设备等物资采购招标活动。(二)实施阶段的管理方案1、项目设计。项目设计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由江阳区农业局组织有关人员编写,由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审核后,上报泸州市农业局转报省农业厅。2、工程管理。在项目工程建设上,按照基建程序,建立设计施工初验建档信息反馈的主要工程管理体系,并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质

37、量终身负责制等制度。严格执行项目预算,严格施工程序,确保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1)、工程设计。土建工程和田间工程均由有资质勘测设计单位设计。(2)、工程招标。土建工程拟委托招投标公司(丙级以上建筑设计单位)公开招标确定,田间工程就近分项委托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设备由区政府采购中心和省植保站统一采购,专用设备根据市场询价和生产厂家提供的相关资料估算比选。(3)、工程监理。工程监理拟委托监理咨询有限公司(乙级以上监理机构)对工程建设投资、工程建设质量、工程建设进度、建设资金使用、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以及关系协调进行监理。3、资金管理。严格按基建管理办法和年度实施计划,建立资金管理的控制系统,建立

38、健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对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严格执行农业部基本建设计划管理办法、农业部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的意见等文件规定,设立专帐,专款专用,并做到有计划地使用,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在省农业厅的监管下,接受监理公司监理、区财政局、区监察局监督,竣工结算和决算由区审计局审计。4、竣工验收及资产移交。项目建设完成后,首先由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织自查,并形成自查验收报告,在此基础上,申请上级检查验收。制定项目资产管理办法,项目建设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全部移交给江阳区农业局植保植检站,检验检测、实验室等房屋由江阳区农业局植保植检站到相关部门办理房屋产权登记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并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建

39、立固定资产财务账,接受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5、制度建设。建立项目建设管理责任制度、项目建设财务管理制度、项目建设档案管理制度、设备购置和保管制度等,并严格按照所订立的制度执行。(三)工程招投标方案1、招标方式和组织形式。项目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由招标代理机构、政府采购中心公开招标。土建工程拟由招投标公司向社会公开招标,田间工程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由建设单位就近与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议标,通用仪器设备由区政府采购中心在网上竞标采购,专用设备根据市场询价和生产厂家提供的相关资料估算比选。2、招标方案及范围。根据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农计

40、发200410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按照规定面积标准和采购额度的土建工程和仪器设备采购的要求,项目确定为三个标的,即土建工程、田间观测场工程、仪器设备购置。土建工程主要向三级以上建筑施工资质单位招标;田间工程分项与就近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议标;通用仪器设备委托政府采购中心办理,专用设备委托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统一采购。招投标范围:土建工程施工、仪器设备采购、农机具配置。(四)、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1、机构设置及职能分工。(1)、机构设置。项目建成后,由江阳区农业局植保植检站负责运行的组织和管理。固定资产列入单位的固定资产财务账,接受江阳区国资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业务上接受省、市植保站的管理和指导。在农业局内部设立6个工作部门,分工协作运行区域站的各项工作 江阳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运行管理框图江阳区植保植检站综合部田间信息采集部检验检测中心信息中心培训部财务部(2)、人员编制及分工。区域站编制人员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人。人员编制及分工如下表:江阳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人员编制及分工表部 门专业技术人员分 工备注综合部2组织协调、供给和仪器设备维护。农业局办公室兼财务部2资产管理、运作资金的调配、财务核算。农业局财务室兼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