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蛋白质检查复习进程_第1页
血浆蛋白质检查复习进程_第2页
血浆蛋白质检查复习进程_第3页
血浆蛋白质检查复习进程_第4页
血浆蛋白质检查复习进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本章考点1.主要血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功能和临床意义2.血浆蛋白质测定、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3.急性时相反应蛋白(1)概念、种类(2)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时相反应进程中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第一节 主要血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功能和临床意义一、蛋白质的一般理化性质(一)两性电离和等电点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其解离程度取决于所处溶液的酸碱度。1.等电点(pi):使蛋白质解离成阴、阳离子趋势相等时溶液的ph 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2.电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因不同蛋白质等电点不同,放在同一 ph 溶液中带电不同,电泳时速度不同,所以电泳是分离蛋白

2、质常用的方法。体内血浆蛋白 pi 多在 4-6 之间,在 ph7.4的血液中带负电荷电泳时从负极向正极移动。血清蛋白电泳不属于沉淀反应。(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1.蛋白质是亲水胶体2.蛋白质不能透过半透膜3.扩散与沉降(三)蛋白质的变性1.概念: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的现象。2.造成变性的因素如加热、乙醇尿素等有机溶剂、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及生物碱试剂等。3.变性特点(1)生物学活性丧失;(2)容易消化;(3)溶解度下降(容易沉淀,但并非所有都沉淀,沉淀并非都变性,如盐析不变性)4.紫外吸收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酪氨酸和色氨酸,因

3、此在280nm 波长处有特征性吸收峰。精品资料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二、血浆蛋白质的组成血浆蛋白质是血浆中含量最多、成分极为复杂、功能广泛的一类化合物。目前仅已分离出近于纯品者就有 200 多种。近年来有许多新技术用于研究蛋白质,这些资料提供了有价值的病理生理信息。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现将血浆中主要蛋白质的性质及功能列于下表3-4-1。表 3-4-1 血浆中主要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蛋白质 参考值(mg/l)等电点功能0.55.4 4.70 营养指标有较广泛的载白蛋白 35000-5000015-19 6.64 4-5.8体功能营养指标apr,抗胰蛋白水解酶先天性1抗45.5 4.812 缺

4、陷时易导致肺气肿、肝硬化4.0 2.7-4 45 aprapr,结合 hb,溶血时减少4.1128抗蛋白水解酶,肾病期增加5负负性 apr,运76 转 fe 在低色素贫血时增加c反应8蛋白120 apr,防御蛋白6.2参考值可随所用测定方法、年龄、性别而有所不同三、功能和临床意义精品资料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前白蛋白(pa)1.概况分子量为 5.4 万,电泳时位于清蛋白前面,由肝细胞合成,不含糖。等电点 pi=4.7半寿期为 12 小时。2.功能(1)参与组织修补(2)运载蛋白:运输激素和维生素:如运输甲状腺激素和维生素 a。3.临床意义(1)营养不良指标;(2)肝功不全指标:在肝炎发

5、病早期血清前白蛋白浓度下降往往早于其他血清蛋白成分的改变;(3)急性炎症、恶性肿瘤、肾炎、创伤时其血清浓度降低。(二)白蛋白(alb)1.概况alb 由肝实质细胞合成,是不含糖的单链多肽。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蛋白质总量的 40%60%。分子量为 66.4kd,由 585 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半寿期约 15 -19 天。2.功能(1)营养作用;(2)维持血浆的胶体渗透压;(3)维持血浆的正常 ph;(4)运输和储存作用:是血浆中主要的非特异性载体。可运输许多水溶性差的物质如胆红素、胆汁酸盐、前列腺素、类固醇激素、金属离子、多种药物等等因分子量较小,它在血管外体液中的浓度可作为各

6、种膜屏障完整性的良好指标。3.临床意义(1)浓度降低摄入不足 (营养不良)合成障碍 (慢性肝病)消耗增大 (恶性肿瘤、甲亢、重症结核等)丢失增多(肾病综合症、严重烧伤、急性失血、组织炎症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稀释及分布异常先天性白蛋白缺乏症(罕见)(2)浓度升高一般为假性升高:血液浓缩如严重脱水、休克、饮水不足等。(3)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alb35g/l 正常;2834g/l 轻度缺乏;2127g/l 中度缺乏;21g/l 严重缺乏。当清蛋白浓度低于 28g/l 时,会出现水肿。在血浆蛋白质浓度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可以影响许多配体在血循环中的存在形式,包括内源性的代谢物、激素和外源性的药物

7、。已发现有 20 种以上白蛋白的遗传性变异。习题 1.血浆白蛋白不具有的功能是a.维持胶体渗透压b.参与维持血浆的正常 ph精品资料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c.运输某些物质d.营养作用e.免疫功能答疑编号 111040101: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e(三)1-酸性糖蛋白(aag)1-酸性糖蛋白包括等分子的己糖、己糖胺和唾液酸是主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与抗体的免疫防御功能有关。临床意义:1-酸性糖蛋白的测定目前主要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指标。增高:在风湿病、恶性肿瘤及心肌梗死患者亦常;降低:在营养不良、严重肝损害等情况下。在急性时相反应或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治疗时,由于 1-酸性糖蛋白含量升高,结合以上药

8、物的能力增强而干扰药物的有效作用。(四)1-抗胰蛋白酶(aat)1.概况肝脏合成,含糖 12%。1-抗胰蛋白酶是 1-区带显色的主要成份,占 90%左右。2.功能是血液中最主要的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多种蛋白酶的活性.,占血清中抑制蛋白酶活力的 90%左右。一般认为 1-抗胰蛋白酶的主要功能是对抗由多形核白细胞吞噬作用时释放的溶酶体蛋白水解酶。3.临床意义(1)浓度升高:见于急性炎症、外科手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长期服用可的松、雌激素等药物也可升高。(2)降低:可见于胎儿呼吸窘迫症。1-抗胰蛋白酶缺陷可引起肝细胞的损害而致肝硬化,严重的遗传性缺陷常伴有早年(2040 岁)肺气肿。(五)血红素结

9、合蛋白(hp)1.概况:血红素结合蛋白也称结合珠蛋白、触珠蛋白。为一种含糖量12%的糖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半寿期为 5 天。2. 功能:在血浆中结合游离的血红蛋白,防止其由肾脏丢失,有效的保留铁。一分子 hp 结合两分子 hb,结合不可逆。hb-hp 复合物半寿期 90 分钟,hp 是 5 天,肝细胞能迅速将复合物从血浆中清除。3.临床意义:(1)急性时相反应时浓度增加。(2)烧伤、肾病综合症引起大量 alb 丢失,可使其含量升高。精品资料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3)溶血性疾病如溶血性贫血、输血反应、疟疾时,hp 含量明显下降。正常参考范围宽,连续观察用于监测急性时相反应

10、,如溶血是否处于进行状态。(4)严重肝病患者 hp 合成降低。(六)2-巨球蛋白(2-mg 或 amg)1.概况:分子量为 62.580 万,是血浆中分子量最大的蛋白质。由肝细胞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合成。含糖量为 8%。半寿期为 5 天。2.功能:与不少蛋白水解酶结合影响这些酶的活性,选择性保护某些蛋白酶的活性,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与淋巴网状系统细胞的发育和功能有关。3. 临床意义:升高:见于低白蛋白血症(代偿,保持血浆渗透压);妊娠、口服避孕药也可使其升高。降低:胰腺炎及前列腺癌时含量降低。婴幼儿及儿童血浆 2-巨球蛋白含量约为成人的 2 倍3 倍,这可能是一种保护机制。(七)铜蓝蛋白(cer

11、/cp)1.概况:肝合成的含铜 2-糖蛋白,有基因多型性。半寿期为 4.5 天。2.功能:(1)具有氧化酶的功能(也叫亚铁氧化酶,属血浆功能酶)参与铁代谢,使 fe fe 。2+ 3+利于 fe 和运铁蛋白结合,参与体内铁的运输和动员。也可催化多酚及多胺类物质氧化。3+(2)作为铜的载体和代谢库血清中的铜 95%存在于 cer 中,5%以扩散态存在。细胞可利用血中 cer 中的铜合成多种含铜的酶。3. 临床意义:(1)协助诊断 wilson 病(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病患者血清总铜浓度不变,铜蓝蛋白含量降低(10mldl 以下),而伴有血浆可透析的铜(游离铜)含量增加,这是本病的特征。此

12、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主要由于体内铜代谢障碍所致。cer 也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2)感染、创伤、肿瘤时升高。(3)肝癌(转移性)、胆石症、肿瘤引起的胆道阻塞、妊娠、口服避孕药时含量升高。(4)减低见于肾病综合征、严重肝病。(八)转铁蛋白(trf)1.概况:转铁蛋白是血浆中主要的含铁蛋白质。分子量:7.7 万。含糖量:6%。肝脏合成,半寿期 7 天。2.功能:以 trffe 的形式运输内源性与外源性铁,与成熟红细胞的生成有关。一分子 trf3+可以结合 2 个 fe (1mg 运铁蛋白可结合 1.3g 铁)。trf 的浓度受 fe 供应的调节,缺3+铁时 trf 升高。自由铁对机体有害,与

13、 trf 结合,还可防止 fe 从肾丢失。3. 临床意义:(1)trf 用于贫血的诊断和治疗监测100ml 血清具有结合 338gfe 的能力,但通常结合铁仅 100g 即铁饱和度为 30-38%。精品资料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缺铁性低血色素贫血:trf 升高,但铁饱和度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rbc 对 fe 利用低,trf 下降或正常,但铁饱和度高。(2)急性时相反应 trf 下降,炎症、恶性病变随 alb、pa 同时下降。(3)肾病综合症、营养不良、慢性肝病下降,可作为营养状态指标。(4)妊娠、口服避孕药或注射雌激素可使 trf 升高。(九)2-微球蛋白(bmg)1.概况:由淋巴细胞合成

14、的单链多肽,是分子量较低的蛋白质(分子量1.1 万) 。不含糖,半寿期为 107 分钟。2. 功能:是淋巴细胞表面抗原 链部分,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特别是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并由此释放入血。2-微球蛋白可透过肾小球,在肾小管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并被完全降解。3.临床意义:(1)血中浓度升高,见于肾衰、炎症、肿瘤。(2)临床用于监测肾小管功能:如肾移植后如有排斥反应影响肾小管功能时, 尿中bmg 排出量增多。(3)脑脊液中浓度升高,见于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有神经系统浸润。(十)c-反应蛋白(crp)1.概况:c-反应蛋白是一种能与肺炎链球菌细胞壁 c 多糖体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由肝细胞合成,

15、电泳分布 区带。广泛分布于人体体液中,如胸腹水、心包液、关节液、血液等处。2.功能:能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和其他免疫调控。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和血块收缩。3.临床意义: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灵敏的指标。浓度升高: 急性心肌梗死、创伤、感染、炎症、外科手术、肿瘤浸润、风湿病时血浆 c-反应蛋白浓度在迅速地显著升高可达正常浓度的数千倍。由于 crp 升高是非特异性的,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某些疾病病程随访。特别在炎症过程中,随访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等。习题 2 下列不属于运载体类的血浆蛋白质是a.转鉄蛋白b.铜蓝蛋白c.清蛋白d.免疫球蛋白e.前清蛋白答疑编号 1

16、11040201: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d第二节 血浆蛋白质的测定、参考值、方法评价及其临床意义许多疾病可引起血浆蛋白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在临床上有重要价值。蛋白质测定方式大体可分为:精品资料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用化学法定量测定血清(浆)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及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2.电泳方法将血浆蛋白初步分离,半定量检测主要组分及图谱,并用相对百分比表示;3.用免疫化学法特异测定个别蛋白,如用免疫比浊法测前清蛋白。通过制备特异的抗血清,测定 ag-ab 复合物,多用试剂盒。一、血清总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一)测定方法测定方法较多有:凯氏定氮法:是血浆总蛋白测定的参考方法;双缩脲

17、反应:是推荐方法;紫外吸收法:需要纯度较高;染料结合法、比浊法等。临床一般采用双缩脲比色法,是蛋白质定量的推荐方法,用于常规检测。1.原理: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 cu2+作用生成蓝紫色络合物,颜色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蛋白含量成正比。经与同样处理的蛋白标准液比较,即可求得蛋白质含量。2.评价:(1)简便、准确、重复性好精密度、准确度较高;(2)只对蛋白作用,氨基酸无反应 (体液中小分子肽较少)各种蛋白呈色相近;(3)干扰少,大多可避免 ,温度影响不大,乳糜血可干扰其测定;(4)缺点是灵敏度稍差。(二)临床意义血清总蛋白有生理性波动:直立体位由于体液分布原因,血液相对浓缩,而长久卧床者血

18、液较直立体位稀,因此长久卧床者血清总蛋白比直立活动时约低 35gl。新生儿血清总蛋白可比成人低 58gl。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比成人低 2gl。1.血清总蛋白增高:(1) 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明显失水时出现假性蛋白增多症(血液浓缩,总蛋白含量相对增高,但 a/g 变化不大)。严重腹泻、呕吐、高热时急剧失水,血清总蛋白浓度可明显升高。休克时,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水分渗出血管,血液可发生浓缩。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患者,由于丢失钠的同时伴随水的丢失,血浆也可出现浓缩。(2)血浆蛋白质合成增加:主要是球蛋白合成增加。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免疫球蛋白病等。2.血清总蛋白降低:(1

19、)蛋白质丢失如肾病综合症、胃肠道疾病致吸收不良、严重烧伤、大出血等,使蛋白质大量丢失;(2)长期摄入不足及消耗增加如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或慢性胃肠道疾病所引起的消化吸收不良、肿瘤、结核、甲亢等;(3)各种慢性肝病时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合成减少;(4)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释。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降低:如静脉注射过多低渗溶液或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钠、水潴留。二、血清清蛋白测定方法及其临床意义(一)测定方法精品资料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溴甲酚绿法(bcg 法):溴甲酚绿是一种阴离子染料,alb 的 pi=4.7,在 ph4.2 的缓冲液中,与白蛋白结合成复合物,溶液由未结合前的黄色变成蓝绿色,在 62

20、8nm 波长的吸光度与白蛋白浓度成正比,经与同样处理的白蛋白标准液比较,即可求得白蛋白的含量。(二)临床意义(1)清蛋白浓度增高:除严重脱水,血浆浓缩而使清蛋白增高外,尚未发现单纯清蛋白浓度增高的疾病。(2)清蛋白浓度降低:同总蛋白浓度降低。三、球蛋白的含量及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1.球蛋白的含量是通过血清总蛋白测定值减去血清清蛋白测值计算出的。2.临床意义(1)球蛋白浓度增高:临床上球蛋白增高多见于炎症、免疫系统疾病和肿瘤。1)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急慢性感染:结核病、麻风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2)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多发性

21、骨髓瘤和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单克隆疾病,它是由浆细胞恶性增殖造成的异常高的单一 ig(多见于 iga 或 igg0)血症。淋巴瘤也属单克隆疾病。(2)球蛋白浓度降低:见于血液稀释、严重的营养不良、胃肠道疾病等。3.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 比值)ag 比值反映了清蛋白与球蛋白浓度变化的关系。正常 ag 比值为 121。临床上常用 ag 比值来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当 ag 比值小于 1 时,称比值倒置,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特征之一。习题 3.下列对血清蛋白叙述错误的是a.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为 12/1b.白蛋白参考范围为 3550g/lc.总蛋白参考范围为 6080g/ld.白蛋白和球

22、蛋白均由肝实质细胞合成e.血浆蛋白在维持血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上均起重要作用答疑编号 111040301: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d习题 4 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显色原理是a.溴甲酚绿在 ph7.6 环境中与白蛋白形成蓝绿色化合物b.溴甲酚绿在 ph9.2 环境中与白蛋白形成蓝绿色化合物c.溴甲酚绿在 ph4.2 环境中与白蛋白形成蓝绿色化合物d.溴甲酚绿在 ph8.6 环境中与白蛋白形成蓝绿色化合物e.溴甲酚绿在 ph4.7 环境中与白蛋白形成蓝绿色化合物答疑编号 111040302: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c精品资料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四、血清蛋白电泳分析1.原理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

23、,在同一 ph 电场中所带电荷量也不同,加之蛋白质的分子量亦不相同,所以在同一电场中电泳迁移率就有差异。用醋酸纤维素薄膜做载体,用 ph8.6 的缓冲溶液电泳,血浆蛋白带负电荷,按其泳动速度可将血清(浆)蛋白质分成分为五条区带,从正极到负极依次为白蛋白和 1、2、-球蛋白,白蛋白跑得最快,含量高,染色颜色最深,-球蛋白跑得最慢,1 区带染色最浅。通过染色和光密度扫描可计算出各区带蛋白质占总蛋白的百分含量,是了解血清(浆)蛋白质全貌的有价值的方法。利用血清电泳测定各组分的含量,通常采用各区带百分浓度与血清总蛋白浓度相乘以g/l 表示。清蛋白:57-68% 35-52g/l1-球蛋白: 1.0-5

24、.7% 1.0-4.0g/l2-球蛋白: 4.9-11.2% 4.0-8.0g/l -球蛋白: 7-13% 5.0-10.0g/l -球蛋白: 9.8-18.2% 6.0-13.0g/l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常可分出 13 个区带,采用特殊染色方法可区别出脂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分出 30 分多个区带。2.临床意义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的分型分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依据(表3-4-2)。肾病型:可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等,图形表现为 alb 降低,2和 升高;肝硬化型:可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图形表现为 alb 降低, 和 增高,可出现 和 难以分离而连接在一起的“

25、-”桥,此现象是由于肝脏纤维增生导致iga 增高所致;急性反应时相型:常以 1、2 增高为特征;慢性炎症型:则以 alb 降低,2、 增高较为常见;m 蛋白血症主要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大量单克隆蛋白质 (主要是 igg 或 iga),电泳时可在 和 之间出现一条狭窄的区带,称 m 区带。表 3-4-2 异常血清蛋白质电泳图谱的分型及特征表 3-4-2 异常血清蛋白质电泳图谱的分型及特征1n1.低蛋白血症n2.肾病型不定 -(融3.肝硬化型n精品资料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nnn5.慢性炎症型6.弥漫性肝损害型n在 - 区带中出现 m 蛋白峰-m 区带峰8.m 蛋白血症型10.妊娠型(高 型

26、)11.蛋白质缺陷型nn个别区带出现特征性缺乏正常、异常血清蛋白电泳图比较习题 5.血清蛋白电泳出现 - 桥,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急性肝炎 b.肾病综合征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肝硬化 e.胆囊炎答疑编号 111040303: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d第三节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一、概念精品资料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在急性心梗、外伤、炎症、手术、肿瘤时血浆某些蛋白质水平可有明显的升高或降低,这一现象被称为急性时相反应(apr),这些蛋白质被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们可能是机体防御机制的一部分,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二、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种类正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浓度升高)1-抗胰蛋白酶结合珠

27、蛋白1-酸性糖蛋白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c4、c3负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浓度下降)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三、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时相反应进程中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当机体处于急性时相反应时,血浆蛋白相继出现一系列特征性变化,这些变化与疾病进程相关,因此可以此鉴别急性、亚急性、慢性病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与病理损伤的程度和范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急性心梗时,早期 c-反应蛋白、1 抗胰蛋白酶、1 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上升很快,然后相继在 3 周内逐步降低至正常。组织损伤后 24 小时血中触珠蛋白和 1 抗胰蛋白酶开始升高,同时可有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上升,可使血栓形成

28、的可能性升高。c 反应蛋白是一种主要的急性反应期的指示蛋白,其在组织损伤后 68h 就可上升,上升幅度可达正常值的 20500 倍,在致病因素消除后c 反应蛋白可很快恢复正常。因为c 反应蛋白在血中的半寿期1 日,因此其在抗生素治疗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急性反应期一般同时有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是因为急性感染或其他组织损伤刺激了淋巴细胞(b 细胞)的免疫球蛋白合成。在生理情况下,如女性怀孕、放节育环、口服避孕药时也可出现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练习题习题 6.关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炎症、创伤、心梗、感染、肿瘤等情况下,血浆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浓度发生显著变化b.急性时相反应时,血清

29、 aat、aag、hp、cer、crp 等蛋白浓度升高c.前清蛋白、白蛋白、转鉄蛋白属于负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d.急性时相反应是机体防御机制的一部分e.急性时相反应是机体对炎症的特异性反应答疑编号 111040304: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e习题 7.可使蛋白质变性的方法不包括a.高温 b.极端 ph c. 尿素 d. 十二烷基磺酸钠 e. 盐析答疑编号 111040305: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e习题 8.血清蛋白电泳时通常用 ph8.6 的缓冲液,此时各种蛋白质带有的电荷为a.白蛋白带正电荷,其他蛋白带负电荷 b. 白蛋白带负电荷,其他蛋白带正电荷c. 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均带负电荷 d. 白蛋白和

30、其他蛋白均带正电荷精品资料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e. 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均不带负电荷答疑编号 111040306: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c习题 9.关于白蛋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参与激素和药物的代谢 b.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具有缓冲酸与碱的能力c.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多和白蛋白结合运输 d.占血浆蛋白的 40%-60%e.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答疑编号 111040307: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e习题 10.wilson 病时不可能出现以下哪种变化a.血清总铜浓度升高 b.血清游离铜浓度升高 c.尿铜排出增加d.血清 cer 浓度降低 e.血清 alt 浓度升高答疑编号 111040308: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a习题 11.引起血浆白蛋白减少的原因不包括a.外科手术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慢性肾小球肾炎 d.严重腹泻、脱水e.大面积烧伤答疑编号 111040309: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d习题 12.血浆哪一种蛋白的测定对营养不良和肝功能不全比较敏感a.白蛋白 b.前白蛋白 c.转鉄蛋白 d.2 微球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