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银企博弈谈起主题词:中小企业 博弈 信息不对称研究生: 磊导 师 :学谦教授写 作 时间:2004 年 12 月至 2005 年 4 月提 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量。但是,融资难的问题却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本文从信息不对称以及博弈的角度出发,构造了一个中小企业与金融业在发生信贷关系时的博弈模型,这种信贷博弈是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动态博弈。通过对贷款申请阶段、贷款归还阶段以及构建的重复博弈阶段的分析,我们发现
2、,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问题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研究中小企业与金融业在信贷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博弈行为,从理论上提出了解决解决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方法:即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加速信息在市场上的流通以及信息的充分共享,并从外部环境、中小企业自身以及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了解决此问题的对策。这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Small and Medium-SizedEnterprises (SMEs) are important force
3、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China s Market Economy. But, the difficulty of loan becomes a bottle-neck to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SMEs, how to solve i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game model between SMEs and financing institutions of the credit relation on the base of th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 the
4、SMEs financing market.Th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difficulty of loan that. By analyzing, we provide the method in the theory to solve th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between SMEs and financing institutions: to create consummate system of declaring information, to accelerate circul
5、ation of information in the market, to share the information, ect. And we analyze the method to solve this problem from the circumstance, SMEs and financing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has practical meaning to solve the SMEss difficulty of loan.目录前言1第一章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2第一节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2一、总体数据2二、典型调查2三、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6、的基本判断3第二节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成因5一、一般原因5二、特殊原因5第二章 企业的融资理论7第一节博弈论基本原理7一、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7二、信息动态博弈: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8三、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8四、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完美贝叶斯-纳什均衡8第二节 信息不对称理论9一、旧车市场与逆向选择效应9二、道德风险9三、中小企业与金融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9第三章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中小企业与金融业之间的博弈12第一节 博弈双方的有关假设12第二节 融资过程中的银企博弈13一、贷款申请阶段中小企业与银行的博弈13二、贷款归还阶段中小企业与银行的博弈13三、构建重复博弈阶段1
7、4第四章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对策16第一节 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途径和方法剖析16第二节 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对策18一、外部环境18二、中小企业自身20三、金融业自身21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25主要参考文献26前 言进入 21 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一致共识1。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更是提出了世界经济规模越大, 则中小企业经济实体越有力量的理论。国际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中小企业是 21 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角。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来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 99%, 职工人数占 70%以上,资产总额
8、占 50%左右,工商税收占 50%左右,在新增就业机会中占 90%以上,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从信贷投放过程来看,融资贷款对中小企业有一个可接受融资成本的问题;对银行来讲,有一个可接纳的金融风险和预期收益的权衡问题。所以,信贷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中小企业与金融业的博弈过程。在完全市场信息情况下,银行可根据掌握的信息判断风险,决定是否贷款及贷款的利率水平。但事实上,信贷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一般说来, 融资双方存在的非对称信息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关借款者的个人信息,另一种是有关企业经营方面的信息2。借款人在贷
9、款前后拥有绝对的信息优势,处于信息劣势的银行无法获得借款人的全部信息,无法准确的预测和防信贷风险,出于资金安全性的考虑,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现象便不足为怪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博弈”来描述信贷过程中中小企业与金融业的关系。因此, 通过研究中小企业与金融业在信贷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博弈行为,解决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问题、企业的融资理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中小企业与金融业的博弈、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对策、结论与不足。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我的导师学谦教授的全力指
10、导与帮助,在此表示深切的意。第一章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1 林汉川、魏中奇,中小企业存在与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 1 页2 王宣喻、储小平,信息披露机制对私营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经济研究,2002 年第 10 期第一节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为了对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有所了解,我们有必要对现有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有所了解。考虑到目前中国正规金融统计中很少有按照企业规模与贷款分类的统计, 因此我们只能在仅有一些总体统计上借助一些典型调查,对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做一大致描述。一、总体数据在中国现有正规经济统计中,仅有按照 1988 年标准对国有及规模(年销售 500 万)以上工业
11、企业按实物产量反映的生产能力和固定资产原值进行的大、中、小的分类。表 1、图 13列示了不同规模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状况。表 1 1995-2002 年不同规模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资金来源结构单位:%95-010295-010295-010295-010295-010295-0102大型企业37.738.922.318.440.043.760.056.362.867.335.829.6中型企业51.147.718.616.130.336.269.763.873.374.738.030.8小型企业52.549.114.511.433.039.567.060.578.481.230.522.4其中 1
12、995-1996 统计口径是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997-2002 是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表中 95-01列示的是 7 年的均值,而 02 列示的是 2002 年的数值。图 11995-2002 年中国中小企业资金结构变动状况二、典型调查1、1999 年,国际金融公司对中国、与四个地区的 600 家私营企业融资结构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 24所示: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34 资料来源: Neil Gregory, Stoyan Tenev, and Dileep M. Wagle, 2000, Chinas Emerging Private Enterpris
13、es: Prospects for the New Century (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表 2 1999 年中国、四地私营企业融资结构运营年限源融资银行贷款非金融机构其他 10 年83.15.79.91.3所有公司90.54.02.62.92、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对辖区的赣鄂湘 3 省 5 市 178 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2001 年 1 月至 2002 年 8 月,在国有及改制后集体所有制中小企业的净增资金来源中:各种借款占 48%,其中向银行借款占借款总额的 94%,在企业全部债务中,银行贷款占 55%;外部权益
14、性融资仅占 17%,依靠利润补充资本金占 5%;部集资困难, 仅占 2%。3、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对辖区、两省 300 户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到 2002 年 9 月底,银行贷款在企业外部融资来源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 58%,且企业规模越大,银行贷款占比越高;约 11%的企业有过部集资,约 8%的企业利用过民间借贷, 其中资产规模低于 500 万的小企业,职工集资与民间借贷资金占 16%;短期资金 40%源于供应商或合资、合作伙伴的商业信用;企业资本金主要来自部集资与非正规民间借贷,其中部集资占 25%,民间借贷占 14%,其余来自业主及主要创业者的部自筹资金。4、2003 年,世界银行国际金融
15、公司曾对中国省 3 个城市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状况做过一项典型调查。结果如表 35所示:表 32002 年省 3 城市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结构状况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样本为、三地按照超额随机抽样方法产生的 601 家中小企业,其中小企业 461 家,中型企业 132 家,行业分布为制造业 234 家,服务业 79 家,商业 44 家,建筑业 26 家,其他 26 家。调查截止时间为 2002 年 12 月 31 日。三、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基本判断借助于上述总体数据及典型调查,我们可大致勾勒一下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5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中心状况:(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16、狭窄,其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部积累,即中小企业源融资比重过高,外源融资比重过低;(2)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3)亲友借贷、职工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间信用体系建设的差异,非正规金融在江浙、中西部地区发育程度差异极大;(4)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不仅权益资金的来源极为有限,而且很难获得长期债务的支持;(5)资产规模是决定企业能否获得银行借贷以及长期债务资金的决定性因素。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可概括为融资渠道单一和融资手
17、段缺乏。外部融资中银行贷款占 73,有价证券融资仅占 2。除银行贷款外,中小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可能性极小,而货币市场又极不发达,其他的融资手段更是缺乏。占全国企业总数 99以上的中小企业占有的贷款资源不超过 10,这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极不相称。这种量的极不对称,造成了融资结构与潜在经济增长结构的不对称性,最终将限制我国的长期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第二节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成因从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融资难”已经成了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之一。而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中小企业自身与金融体系特点相冲突的一般因素与源自中国体制转轨时期经济与金融
18、发展不相适应的特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一般原因就一般因素而言,主要是与其他企业相比,银行等外部投资者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时必须考虑其四个特点:(1)经营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说企业存续的变数大、风险大;(2)实物资产少且一般流动性差,负债能力极为有限;(3)类型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导致融资复杂性加大,融资的成本和代价高;(4)信息透明度极低,进而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非常严重。显然,这几个特点直接决定了中小企业融资是一种极为特殊的金融活动,进而中小企业融资难也就构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就目前的中国而言,在这些问题中最大的障碍就是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无力提供必要的抵押品
19、鉴于在中国在的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动产( real estate assets)几乎是实践中惟一被银行等贷款机构认可的抵押物,而中国目前仍然实行土地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的制度,导致很多私有企业并不拥有可用做抵押的土地使用权或房屋建筑。同时,银行出于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更加严格,一般都要求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信誉度较高的企业为了避免资产风险,大多数不愿意提供贷款担保。一些权利部门服务意识淡薄,手续繁琐,门槛过高, 使一些中小企业只能“望门兴叹”,放弃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维持简单再生产。再加上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负债高、实力弱、信用等级偏低等原因,很难找到稳定畅通的融
20、资渠道,造成融资难、担保难6。二、特殊原因尽管中国金融改革在 2004 年以来所取得的进展是引人注目的7,从整个金融体系的角度看,目前有两个问题是十分值得关注的,一个是中长期贷款占比居高不下,一个就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在宏观紧缩的背景下有所加剧。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并不能仅仅停留在银行贷款行为的这个微观角度来考察,而需要从整个金融体制、金融结构的角度来考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的许多方面。故而,就特殊因素,主要是指的是在中国当前这样一个国有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中:(1)由于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尤其是作为主体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处于市场化与商业化转型之中,并占有 70%以上的市场份额
21、8。为了防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实际上转向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在贷款管理权限上收的同时撤并了大量原有的县级金融机构,客观上导致了对分布在县域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大量收缩,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新的挑战;(2)由于资金来源以及自身经营能力有限,加之市场定位不清,中国现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目前发展战略的重点在于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争夺城市的大企业,客观上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3)商业银行尚缺乏风险控制能力。这种状况表明中国的商业银行还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特别是风险定价的能力。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表现在银行贷款6 陈乃醒主编,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政策导
22、向与中小企业发展(2002-2003),管理经济出版社,2002 年版,第 36 页7 巴曙松,剖析中国金融改革的滞后环节,2005 年 3 月 25 日中国经济时报8 于良春、鞠源,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经济研究,2000 年,第 8 期方面,就是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在 2004 年 10 月 29 日中央银行取消贷款浮动的上限之后,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充分运用利率浮动手段对不同风险状况的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定价,开拓中小企业贷款市场 9。目前中小企业贷款难,显示出商业银行总体上缺乏独立的风险定价能力,因此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选择的策略是简单地退出市场;(4)中
23、国银行运做的市场化程度有限,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面临的程序、过程极为烦琐,耗时长久,造成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融资隐性成本极高;(5)票据市场、应收帐款融资、保理以及融资租赁等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客户的融资工具及其市场极为落后,中小企业基本缺乏股权融资渠道。二版市场尚在拟议之中, 原有的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已经全部取消,中小企业在改制过程过集资进行的大量股权融资没有可以交易的市场,妨碍了企业以股权方式进一步融资;(6)随着国有中小企业大规模改制的推进,中小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愈演愈烈;(7)由于认识上的障碍及金融监管力量的薄弱,中国非正轨金融发展的环境极为严峻;(8)金融体制“双轨变革”产生的所有制歧视
24、,使得现有中小企业主体大量的民营企业无法获得应有的融资支持。通过以上对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讲,银行贷款仍然是外源资金的主要来源,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从金融业的角度来讲,支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也是起培养优秀客户群、提高资产质量、增强自身赢利能力的需要。在银企双方均有迫切需要的前提下,研究中小企业与金融业在融资过程中发生的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博弈行为,解决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根本所在。第二章 企业的融资理论第一节博弈论基本原理9巴曙松,剖析中国金融改革的滞后环节,2005 年 3 月 25 日中国经济时报博弈论,
25、英文为 game theory,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主体,好比说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10博弈论的思想源远流长,为大家所公认的博弈论研究开始于美国数学家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1928 年和 1937 年先后发表的两篇文章。然而经济博弈论的创立则是以诺依曼和美国经济学家摩根斯坦(O. MorGgenstern)合著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Theory of Games and Ec
26、onomic Behavior, 1944,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一书为标志。此后,纳什(John F Nash)(1950)明确提出了纳什均衡这一基本概念,揭示了博弈论与经济均衡的在联系。初期的博弈论研究主要集中在静态博弈模型的研究,泽尔滕(R. Selten)(1965)认识到了静态模型的局限,率先开辟了动态模型的研究,给出了子博弈和子博弈完美均衡的概念,使经济博弈理论的发展向前卖了一大步。此外,实际中的许多博弈都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进行的,由豪尔绍尼(John Harsanyi)(19671968)开辟了不完全信息博弈研究的新领域。他首先提出了贝叶斯纳
27、什均衡,初步运用随机分析方法解决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问 题,这是现代博弈论的主要特征之一。正是经济学家和数学家的巨大贡献以及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广泛、成功的应用,如维迎教授提出:博弈论进入了主流经济学。总的来说,博弈论可以划分为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又可以从时间(静态、动态)以及信息方面(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两个角度来划分。下表11涵盖了非合作博弈的四种形态以及四个均衡的概念。表 4:博弈的分类一、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战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组成, 也就是说,在给定别人战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战略, 从而没有任何
28、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均衡。其实纳什均衡就是一种“僵局”:在给定别人不动的情况下,没有人有兴趣动。博弈论中有几个著名的例子:囚徒困境、智猪博弈、性别战、斗鸡博弈、市场进10 张维迎,博弈论与经济学,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第 3、4 页11 王文举 等著,博弈论的应用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 8 页入阻挠等都反应了纳什均衡的意义:纳什均衡是关于博弈结局的一致性预测,如果所有参与人均预测一个特定的纳什均衡会出现,那么这种均衡就会出现。只有纳什均衡才能使每个参与人均认可这种结局,并且他们均知道其他参与人也认可这种结局。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29、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中心意义就是将纳什均衡中包含的不可置信的威胁战略 剔除出去,就是说,使纳什均衡战略不再包含不可置信的威胁。其基本思想就是:在扩展型博弈(即博弈的参与人一步一步地往下推演)中的任何一点,先行动的参与人利用其先行优势及后行动的参与人必然会做出理性反应的事实,来达到其最有利的纳什均衡。对于有限完美信息博弈,相应的办法是倒推归纳法,即由后至前找出子博弈的纳什均衡,再逐步向前推。当所有参与人对已经泄露的信息达成一致的看法时,那么剩下来的博弈就是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三、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参与人同时行动,没有机会观察别人的选择。
30、给定他人的策略选择时,每个参与人的最优策略依赖于自己的类型。由于每个参与人仅仅知道其他参与人的类型概率分布而不知其真实类型,因而他不可能准确的知道其他参与人实际上会选择何种策略;但是,他能准确的预测到其他参与人的选择是如何依赖于各自的类型的。这样,他决策的目标就是在给定自己的类型和其他人的类型依存策略的情况下,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贝叶斯-纳什均衡就是这样一种类型的策略组合: 在给定了自己类型和他人类型的概率分布的情况下,每个参与人的期望效用都达到了最大化,也就是说,没有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策略。四、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完美贝叶斯-纳什均衡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参与人可以在有限信息的条件下,通
31、过前面的博弈结果来修正自己关于其他参与人类型的信息,从而更好的把握博弈局势。参与人的行动选择与他的私人信息有关,选择的也是与其类型有关的行动,在他之后行动的参与人就可以通过对历史行动的观察来推断他的类型,即使不能完全消除不确定性,也可以得到概率分布上的改进。完美贝叶斯-纳什均衡的基本意义就是:均衡不仅要考虑初始的不完全信息使参与人只能以来于先验信念开始博弈,而且要考虑到这种先验信念在博弈中会随着参与人的行动而发生变化。通过贝叶斯推断过程而不断形成新的后验信念,包含了这种信念修正过程的均衡才是可信的。本文中中小企业与金融业之间的博弈便是一种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我们把其分为三个阶段:贷款申请阶
32、段的博弈、贷款归还阶段的博弈以及构建的重复博弈阶段。第二节信息不对称理论形成于20 世纪70 年代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kerlof、斯坦福大学的迈可尔斯斯(Michael Spence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三位经济学家共同完成的。现实经济生活中处处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即交易双方都拥有一些对方不知道的私人信息,并可能在交易中策略性的利用这种信息而为自己谋利12。一、旧车市场与逆向选择效应阿克洛夫从旧车市场入手,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交易行为与交易选择的影响。在旧车市场上,卖方比买方掌握更多的信息,其对
33、汽车性能的了解程度大于买方,买方由于信息的不充分就会根据市场的平均价格来确定自己的购买行为结果是高质量的汽车由于价格过高而无人购买以至于逐渐被逐出市场 ,旧车充斥着产品市场,导致汽车市场上产品平均质量下降,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市场进一步萎缩。这就是所谓的“逆向选择效应”。推而广之,在一些特殊的市场如信贷市场上,若买方比卖方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源,卖方就会通过提高售价或者减少出售来化解自身的交易风险,其结果是低风险的企业和项目退出市场,高风险的企业和项目充斥市场,信贷市场上企业的平均质量下降,从长期来看,同样将引起交易行为的平淡以致市场的萎缩。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效应是在交易行为发生前由
34、于信息的不对称而引起的行为 ,道德风险则是在交易行为发生后由于一方隐藏行为而可能发生的败德行为。交易行为发生后, 信息的优势方为了追逐高额利润或者其他目标,可能在未通知对方的情况下做出有损对方利益的行为,即通常所谓的“败德行为”。道德风险在各种类型的交易行为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严重,出现道德风险的可能性越大。在信贷市场上,道德风险问题是一个突出问题。三、中小企业与金融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关于中小企业与金融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国外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证研究方面都很多,并且比较成熟。如在关于信息不对称和信贷配给问题的研究中, Stiglitz 和 Weiss(198
35、1)13的文章是一篇经典文献。他们认为,由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银行与申请借款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当市场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借款者时,有些类型的借款者可能会因为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被排斥在信贷市场之外,无论他们愿意支付多高的贷款利息,而其他的借款者却能够得到贷款,这就是所谓的“界定现象”(Red-lining)。本文所说的信息不对称,是指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分布。在信贷关系中, 作为信贷支持的每一个企业都可能随时全面了解和掌握银行的信贷政策、信贷制度、信贷监管等银行信息,而银行却不可能拥有和掌握每个贷款企业的全部信息,这就形成了信贷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性,而企业
36、具有信息优势,使银行经常处于不利地位。信贷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在目前我们市场经济欠发达、信用环境不完善的背景下,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使得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产生“成本高、抵押难、风险大14”12王文举 等著,博弈论的应用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 78 页13 Stiglitz,Joserph E and Weiss, Andrew, 1981,”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1(3),393-41014 “成本高”是指贷款的
37、单位成本高,银行每笔贷款的实际交易成本差别并不是很大,但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要比大型企业小很多,所以单位贷款的交易成本相对较高;“抵押难”,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缺乏能够抵押的不动产,另一方面是抵押的手续比较繁琐,评估费用较高,也增大了贷款的成本;“风险大”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的问题。其息不对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源占有不对称企业与银行相比,在信息源的占有上具有很强的优势。其一是企业经营者直接掌握着企业的全部信息,包括资产、负债、现金流动情况、生产经营情况、资金运用情况、企业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企业发展前途和规划等, 同时也深谙自身的全部风险信息。而银行作为主要债权人,在两权分离体制下,
38、对企业本该知悉的信息往往知之较难,知之较少。加之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企业融资多元化,资金流量隐蔽、流向多变,更增加了银行了解和掌握企业信息的难度。这样, 一方面,企业控制着企业所有者和银行投入的所有资源;另一方面,又控制着有关这些资源运转状况的所有信息。这种情况很可能造成银行资金在安全性和流动性上遭受风险和损失。其二是企业掌握着大量的市场相关信息,而银行在目前条件下,却不可能掌握众多企业的市场相关信息,而且市场信息容量瞬息万变,银行要掌握包罗万象的市场信息确实力不从心。2、沟通目的不对称银行与企业沟通信息的目的,是确定信贷支持和限制的企业、项目和产品,确定对企业、项目和产品支持程度,确定对企
39、业、项目和产品的信贷管制力度,具有多项选择性,而企业与银行沟通信息的目的是单项选择,就是寻求信贷支持。由于沟通目的的不对称,而企业又具有信息源优势,这就必然为企业对银行的信息传递,提供了广泛的选择性,宽幅的伸缩性,同时也是经营者产生道德风险的温床。一个项目为了取得信贷支持,项目经营者可以利用专业分工的特殊信息,给项目的市场前景进行美化和润色,对市场风险信息进行人为的调节和压缩。一个企业为了信贷支持,经营者可以利用掌握企业全部信息的优势,对企业信息进行隐蔽性操作,运用符合信贷支持的信息对企业进行包装,隐瞒真实经营业绩和风险状况,有的虚假信息经过加工已达到了天衣无缝、以假乱真的程度,使银行屡屡上当
40、。银行为了防和化解信贷风险,实施信贷监管,对相关企业的资产负债、应收账款等基本财务信息提出调节要求,而企业由于信息的“黑箱”操作,常常使银行的调节信号虚化,把对企业经营行为的调节变为报表的调整,把对企业的价值调节变为价值符号的调节。因为企业给银行提供的信息具有单一的目的性,很强的功利性,经营者的道德风险短期又难以有效地防,这就使银行时常处于虚假信息的笼罩之中,如果银行把握不准,则会产生劣客户驱逐好客户的“逆向选择”,加剧信贷风险。3、识别手段不对称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十分重视市场和自身的信息识别,并在识别手段上有了很大进步。如有的企业已建立自己的专职信息机构,配置专门信息人员,在社会聘请兼职信息
41、人员,并在信息识别处理上借助计算机网络,模拟市场进行深层次的定性分析识别,运用数理模型进行信息定量分析识别,使企业的信息识别逐步转向科学的理性识别,成为强有力的决策支持体系。而目前一些基层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信息识别还处于看报表、汇数字、搞对比的传统信息识别上,停留在肤浅的定性分析阶段和经验判断阶段,有的商业银行对各企业的财务报表和有关资料还没有输入微机管理,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的信息识别,这就为企业虚假信息对银行决策的干扰,开了方便之门。银主要体现在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与将来的盈利能力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小企业经营的透明度低,缺乏规范的会计制度,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小企业的规
42、模比较小,经营方式灵活,生产的不确定性大。在这些因素共同的作用下,银行更偏好于向大型企业贷款,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行信息识别手段的落后,远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然会人为地诱发信贷风险。第三章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中小企业与金融业的博弈第一节 博弈双方的有关假设博弈论是研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理性决策主题在决策课题、决策行为直接发生作用时的决策行为以及其均衡理论,本模型的有关假设为15:1、信贷博弈的参与人即中小企业与银行都是理性的,均为风险规避者,在给定的情况下都可以做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决策;2、所有的参与人都是理性的,并且“所有博弈方不会犯非理性的错误”是所有参与人的共识;3、本
43、文设定的博弈是动态博弈,即中小企业根据自身掌握的相关信息首先采取行动,然后是银行根据中小企业传递的信息进行决 策;4、本文设定的博弈为非合作博弈,博弈双方不存在任何形式的串谋或共谋;5、博弈过程中双方所获得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也是不对称的。如中小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状况、赢利水平、还贷能力非常了解,但银行却难以获得这些企业的真实信息,因而博弈中的中小企业拥有绝对的信息优势;6、在所有的贷款申请人中,只有一部分能够获得贷款,一部分即使愿意支付较高的利息也得不到贷款;7、中小企业与银行的博弈中不存在政府干预的行为。第二节 融资过程中的银企博弈一、贷款申请阶段中小企业与银行的博弈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银企在信
44、息上往往是不对称的。中小可能通过弄虚作假,如编制虚假的会计报表来骗取银行的贷款。银行此时只能根据融资企业传递的信息来判15 周柏青、彭健,不完全信息下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博弈分析,金融观察2004 年,第 3 期断该企业属于“好企业”(概率为 P)还是“差企业”(概率为 1-P),然后根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向企业发放贷款。如果判断失误,即拒绝好企业的贷款申请或接受差企业的贷款申请,则对于银行而言,一是承担由此产生的机会成本,二来会造成不良资产的潜在增长;而对于中小企业所造成的后果更是不言而喻了。表 5:贷款申请阶段的银企博弈贷不贷企业申请好企业(P)(1,1)(-1,-1)差企业(1-P)(1,-1
45、)(0,0)(本表未考虑企业不申请的情况)银行的效用分析:A银行接受贷款申请的净收益 =P*1+(1-P)*(-1)=2P-1B银行拒绝贷款申请的净收益 =P*(-1)+(1-P)*0=-P当 2P-1-P 时,则银行选择接受贷款申请,此博弈达到精练贝叶斯均衡(1,1) 当 2P-1-P 时,则银行选择拒绝贷款申请,此博弈达到纳什均衡(0,0)申请贷款阶段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博弈分析表明 ,在不考虑成本的因素下,企业能否取得银行贷款完全取决于银行所推断企业经营好坏的概率 P,P 值越高则银行接受贷款申请的概率越高,那么 P 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大致可以分为:企业信用的可信度、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的
46、财务状况以及担保、质押、抵押的情况等。由此可见,企业要获得银行的贷款,就必须提高自身的信用可信度;提供可靠的担保、质押品、抵押品;以及让银行得到企业良好经营及财务状况的信息。而目前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中小企业等级评估体系不健全、担保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财务制度较为混乱、信息不透明等,因此企业将设法向银行传递对自身有利的信息,尽量避免传递对自身不利的信息,从而影响银行的信贷决策,在此情况下,就导致了“逆向选择”的产生、银行贷款向高风险行业聚集,容易扩大不良资产,诱发信贷危机,银行也就不愿将贷款发放给中小企业了。二、贷款归还阶段中小企业与银行的博弈在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博弈中,企
47、业可能存在贷款后不履约归还的情况,所以银行在发放贷款是要求企业提供足够的抵押、质押(原则上抵押质押品的评估价值不应小于贷款金额),活提供连带责任的担保。因此贷款到期后,企业有两种选择:1、依照合同的要求还本付息;2、违约还息不还本或本息均不还。银行同样对于企业的违约行为有两种选择:1、采用法律的手段维权;2、容忍企业的违约。具体如下表所示:表 6:贷款归还阶段的银企博弈(本表未反映银行不贷款的情况)在这个阶段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博弈有四种情况:A银行不贷款,双方收益为 0,收益集为(0,0);B银行贷款,企业按期还款,双方实现共赢,收益集为( 1,1); C银行贷款后企业违约,银行蒙受损失。此时企
48、业独占所获利润2,银行则损失本金及收益,得益-3,收益集为(-3,2);D银行贷款后,企业违约,银行追究。则企业因为违约而受罚,所得为 0,银行利益得到保护,收益为 1,收益集为(1,0)。显然,经过利益的权衡,理性的企业将违约与履约相比较,会选择按期履约还款。因此,博弈的均衡状态是银行贷款 企业还款,收益集为(1,1)。但是,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交易费用不可能为零。如果贷款的担保或抵押不足、司法诉讼费用较高等。在交易费用较高的条件下,同时中小企业洞悉银行的一般政策, 也会无视银行诉讼的威胁,那么银企的博弈格局将发生如下变化:由于银行在企业违约追究时要付出昂贵的交易费用(假定为 0.6),则银
49、行的收益为 0.4;而此时如果企业付出 0.4 的交易费用,便可获得1.6 的收益。那么上述D 的收益集(1,0)将变为(0.4,1.6)。考察这个银企博弈的格局,会发现博弈的均衡发生了变化。加之企业对银行诉讼威胁的无视,在这个博弈中,中小企业倾向于违约赖帐(因为赖帐的收益比还款的收益还要大),同时银行为了减少损失,必然采取少贷或干脆不贷的战略。结果银企博弈的均衡状态必然趋近于 A(0,0),银企双方一无所获。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在有良好的政府信贷支持系统(担保抵押体系)或高效的司法制度下,能有效的降低银企之间的交易成本,获得银企的双赢;反之,昂贵的交易费用和低效的司法制度将增加银企交易成本,加
50、剧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其隐含的意义在于:政府在环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时,只有从降低银企的交易费用、促进银企之间的信息沟通入手,才能取得效果。三、构建重复博弈阶段在制度给定时,人们按上述原则进行策略选择,制度安排不同,对弈者的策略选择空间就不同,博弈的结果必然不同。给定一个制度安排,它实际就已规定了博弈双方的支付函数,规定了人们的行动选择集,即制度安排最终决定了博弈的收益结构,进而决定了博弈的均衡结果。在目前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尚示完全建立的制度安排下,中小企业信贷行为主体间的博弈基本上只具有一次性博弈的条件,还未形成重复博弈的有利环境。在一次博弈中, 由于银行没有机会对借款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惩
51、罚,所以借款人只会关注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如果双方有机会长期博弈,合作则可以通过信誉机制来实现。信誉机制的核心是,当事人为了合作的长远利益,愿意抵挡欺骗带来的一次性眼前好处的诱惑16。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某种有效的制度安排,来构建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贷款进行重复博弈的制度环境。假设我们已经建立起了这种有利于重复博弈的制度环境,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小企业贷款交易行为中授受信主体之间如何实现重复博弈的。我们仍然假设银行和企业两个当事人,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贷款交易可能只发生一次。如上述分析,企业更注重眼前利益,违约是理性的选择。但如果建立起重复博弈的制度环境,企业与银行之间的16张维迎,博弈论与经济学,上海三联
52、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第 58 页博弈虽然可能也只有唯一的一次,但企业的最优选择应该是诚实。根据克瑞普斯、罗伯茨和威尔逊的声誉模型,在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下,尽管博弈中的中小企业选择违约可以得到一个较高的现阶段支付,但这也充分暴露了其为不守信誉的客户,从而丧失了获得长期合作收益的可能。如果长期博弈重复的次数足够多,未来的收益必将超过一次违约的利得。因此,只有不想长久发展的中小企业才会采取欺骗的行为。同时因为如果企业选择欺骗:例如违约或不还款等,其不良记录会被记录。当其向另一家银行或其他授信机构申请贷款时,均会被查阅到该项负面信息。也许企业不再需要贷款,但他仍然需要和其他企业发生
53、相关的业务行为,而这种负面信息如被其客户获知, 对其业务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综合考虑长远利益,企业的理性选择就是选择诚实。第四章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对策第一节 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途径和方法剖析中小企业贷款行为中,在相关信息占有方面。借款人拥有私人信息而处于优势地位,银行不拥有私人信息而处于劣势地位。尤其在我国自信调查体系发育程度低、信用评估体系发育不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发育不良、信用服务工具体系发育不完善的情况下,使得借贷双方对信贷过程中所拥有的信息在数量及质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借款人对自己的风险类型及其信贷资金的配置风险等真实情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银行则较难获得这方面的真实信息,而且风
54、险偏好型的借款人也会极力伪装成合乎贷款条件的借款人,因此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总是不对称的。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银行往往无法对借款人的信用质量、风险类型和资金偿还概率做出可靠的判断。在理性人的假设前提下,如果缺乏必要的制度和信息约束,作为信息优势方的借款人,就有可能产生机会主义的倾向。而银行为了获得每个借款人的真实信用状况以及监督贷款的合理使用方向,势必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当搜集信息的成本以及监督成本过高,即银行放款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银行无利可图。信息不对称为中小企业贷款所产生的问题,可能产生在贷款之前,也可能产生在贷款之后,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便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55、的关键所在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是阻碍市场繁荣的一大瓶颈,由于市场交易的双方在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处于不均等地位,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不同的交易主体之间是永远存在的17。但是,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尽量缓解交易双方在信息方面的不对称,这不仅对交易双方有利,对整个的市场也是有利的。完善信息的披露制度,加速信息在市场上的流通,促进信息的共享,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如果市场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能够(确切地说应该是愿意)将信息传递给缺乏信息的一方,或者,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能够诱使另一方提供信息,逆向选择问题也许可以缓解。阿克洛夫的旧车市场的模型中,斯宾斯认为如果较高质量旧车的卖主能够以比低质量旧车的卖主低的成本向买主传递信号,即使买主没有意识到信号显示的成本差异,他们也会知道这种信号与高质量有关,从而愿意出更高的价格,那么,市场也会出现均衡,这个过程称为信号发送。如高质量车的卖主向买车的人提供一定时期的保修承诺。由于高质量车的维修可能性较小,低质量车的维修可能性大,所以高质量车的卖主提供保修承诺的成本要低于后者,购买者根据这个信号可以判断该车是高质量的,从而愿意以高于平均水平的价格买下。在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提供不同类型的保险合同让投保人选择,不同风险水平的投保人会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一类。这种信号显示与上述信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设备材料购销合同范本范文
- 农业种植技术服务合作合同书
- 红楼梦课件无水印
- 工业园区租赁经营协议
- 员工培训与委托培养协议内容说明
- 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服务合同
- 业务洽谈合同条款审查模板
- 农业金融投资合作合同
- 诗人杜牧简介
- 2025年征兵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背诵提纲详细版
- 2025年广东省中考英语真题(原卷版)
- 捐资奖学金活动方案
- 非标自动化培训
- 2025年贵州省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高桩码头施工培训课件
- 孤独症相关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工业混合式步进电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大学体育理论与实践教程》大学体育课程全套教学课件
- 2025年电信网上大学智能云服务交付工程师认证参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图文快印公司机器操作规程复习课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