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土方施工工艺(20210428204755)_第1页
人工挖土方施工工艺(20210428204755)_第2页
人工挖土方施工工艺(20210428204755)_第3页
人工挖土方施工工艺(20210428204755)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 1人工挖土施工工艺标准 (Q/TJJG1-01-01-2003 ) 1.1 适用范围及涉及的强制性条文 1.1.1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坑(槽)和管沟等人工挖土,深度不 超过2m。 1.1.2 本项工艺所涉及的国家工程建设标准中主要的强制性条文: (1)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GB50202-2002) 1.2 施工准备 1.2.1 主要机具:尖头铁锨、平头铁锨、手锤、手推车、梯子、铁镐、撬棍、潜水泵、木桩、塔 尺、铁钉、水准仪、坡度尺、小线、钢尺等。 1.2.2 作业条件 1.2.2.1 土方开挖前,应根据甲方提供的图纸了解地下管线等障

2、碍物的位置,并应根据与之相适 应施工方案,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1.2.2.2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 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1.2.2.3 做好排水准备,备好水泵,胶管等,在施工区域内,要挖临时性排水沟。 1.2.2.4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 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1.2.2.5 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 水位,一般要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50cm,然后再开挖。 1.2.2.6 熟悉图纸,做好

3、技术交底。 1.3 工艺流程与操作工艺 1.3.1工艺流程: 1.3.1.1 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 (GB50202-2002)。 1.3.2 操作工艺 1.3.2.1 坡度的确定 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坑(槽)和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的规定时,可不放 坡,不加支撑。 (1)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添物为砂土) 1.0m ; (2)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1.25m; (3)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填充物为砂土)1.5m ; (4)坚硬的粘土 2.0m。 1.3.2.2 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 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

4、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边坡最佳坡度应符合表1.3.2.2的规定。 各类土的边坡坡度表1.322 项次 土的类别 边坡坡度(高:宽) 坡顶无何载 坡顶有静载 坡顶有动载 1 中密的砂土 1 : 1.00 1 : 1.25 1 : 1.5 2 中密的碎石类土(填充物为砂土) 1 : 0.75 1 : 1.00 1 : 1.25 3 硬塑的粘土 1 : 0.67 1 : 0.75 1 : 1.00 4 中密的碎石类土(填充物为粘性土) 1 : 0.50 1 : 0.67 1 : 0.75 5 硬性的粉质粘土、粘土 1 : 0.33 1 : 0.50 1 : 0.67 6 老

5、黄土 1 : 0.10 1 : 0.25 1 : 0.33 7 软土(轻井点降水后) 1 : 1.00 一 一 1.3.3 根据基础和土质以及现场出土等条件,要合理确定开挖顺序,然后再分段分层平均下挖。 挖土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钎探。 1.3.3.1 开挖各种浅基础,如不放坡时,应先沿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 1.3.3.2 开挖各种槽坑 (1)浅条形基础。一般粘性土可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以60cm为宜,从开挖端部逆向倒 退按踏步型挖掘。碎石类土先用镐翻松,正向挖掘,每层深度,视翻土厚度而定,每层应清底和出 土,然后逐步挖掘。 (2)管线沟。与浅的条形基础开挖基本相同,仅沟帮不切直

6、修平。按现场导测的水准点往下返 出沟底标高,当挖土接近设计标高时,再从两端的沟底标高上返50cm为基准点,拉小线用尺检查 沟底标咼,最后修整沟底。 (3)开挖放坡的坑(槽)和管沟时,应先按施工方案规定的坡度,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要 求做出坡度线,每隔 3m左右做出一条,以此线为准进行铲坡。深管沟挖土时,应在沟帮中间留出 宽度80cm左右的倒土台。 (4)开挖大面积浅基坑时,沿坑三面同时开挖,挖出的土方装入手推车或翻斗车,由未开挖的 一面运至弃土地点。 1.3.4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当接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标高最低处的挖方,以便在该处集 中排水。开挖后,在挖到距槽底50cm以内时,测量放

7、线人员应配合抄出距槽底50cm平线;自每条 槽端部20cm处每隔23cm,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撅。在挖至接近槽底标高时,用尺或事先量 好的50cm标准尺杆,随时以小木撅上平,校核槽底标高。最后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 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据此修整槽帮,最后清除槽底土方,修底铲平。 1.3.5 基坑(槽)管沟的直立帮和坡度,在开挖过程和敞露期间应防止塌方,必要时应加以保护。 在开挖过程中往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和直立帮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抛于槽边的土方(或材 料)应距槽(沟)边缘 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 1.5m。在柱基周围、墙基或围墙一侧,不得堆土 过高。 1.3.6

8、 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 一次运至弃土处,避免二次搬运。 1.3.7 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在雨季挖槽时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段、逐片的分期完成。 雨季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坡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槽) 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施工时,应加强对边坡、支撑、土堤等的检查。 1.3.8 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 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 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0.3m。 开挖

9、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的基土遭受冻结。如基坑(槽)开挖完毕后,有较 长的停歇时间,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地基不得受冻。 如遇开挖土方引起临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地基及基础暴露时,应采用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 坏。 1.4 质量标准 1.4.1 主控项目 141.1 柱基、基坑、基槽和管沟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土方开挖工程质 量标准见表1.4.1.1。 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标准(mm)表1.4.1.1 项 序 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验方法 基坑 基槽 挖方场地 平整 管沟 地(路)基 面层 主控 目标 1 标高 -50 30 -5

10、0 -50 水准仪 2 长度、宽度(由设计 中心线向两边量) +200 -50 +300 -100 +100 经纬仪,用钢尺量 3 边坡 设计要求 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1.4.2一般项目 142.1 槽梆、槽底应平整,槽内无大面积积水。 142.2 土方开挖的质量的一般项目允许偏差值见表1.4.2.2 土方工程质量检验标准(mr)i表1.4.2.2 项 序 项目 基坑、基槽 挖方场地平整 管沟 地(路)面基层 检验方法 一般 项目 1 表面平整度 20 20 20 20 用2n靠尺和形塞尺检查 2 基底土性 设计要求 观察或土样分析 注地(路)面基层的偏差只适用于直接在挖、填方上做地(路)面的

11、基层 1.5 成品保护 1.5.1 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土运土时不得碰撞。并应经常测量 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检查 是否正确。 1.5.2 土方开挖时,应防止临近已有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或变形。必要时, 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 1.5.3 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立即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 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加以保护。在敷设 地上或地下管道、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

12、,应事先取得有关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 施,以防损坏管线。 1.6 主要质量控制点 1.6.1 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均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 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1.6.2 软土地区桩基挖土应防止桩基位移:在密集群桩上开挖基坑时,应在打桩完成后,间隔一段 4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时间再对称挖土 , 在密集桩附近开挖基坑(槽)时,应事先确定防桩基位移的措施。 1.6.3 基底未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 基底标高以上留出 30cm厚土层,待做基础时再挖掉。 1.6.4 施工顺序不合理;土方开挖宜

13、先从低处进行,分层分段依次开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 水。 1.6.5 开挖尺寸不足: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除结构宽度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 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所需的宽度,在开挖前均应考虑。 1.6.6 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不直不平,基底不平:应加强检查,随挖随修,并要认真验收。 1.7 安 全 与 环 保 1.7.1 人工挖土宜在白天进行,夜间施工要有充足的照明。 1.7.2 在夜间施工时,应严格执行市政府有关夜间生产作业的有关规定。 1.7.3 非专业电工不得私自接线。 1.7.4 作业前应作好相应的安全技术交底。 1.7.5 施工时应注意防止车辆碰撞,各铁器碰伤。 1.7.6 在施工时应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