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麦16的生育特性与高产保优栽培技术_第1页
扬麦16的生育特性与高产保优栽培技术_第2页
扬麦16的生育特性与高产保优栽培技术_第3页
扬麦16的生育特性与高产保优栽培技术_第4页
扬麦16的生育特性与高产保优栽培技术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扬麦16的生育特性与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扬麦 16(原名扬 00 126)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 室用扬91 F 138和扬90- 30杂交育成的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 2004 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种审字第 200407 号),品种权申请公告号为 CNA001214E 2005年扬麦16在我县 试验示范种植4hm2平均产量6 750kg/hm2,2006年示范种植 面积扩大到800hm2平均产量6 525 kg/hm2,2007年推广种植 面积达6 400hm2,平均产量6 375 kg/hm2。3年产量比我县大 面积种植的扬麦 11 号分别高 12.5% 、6.1%和 2.

2、4%。江苏里下河 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室品质分析 3 年平均结果为粗蛋白质 (干基) 14.2%,湿面筋含量 32.2%,稳定时间 4.3min ,均优于 对照扬麦 158,为优质中筋小麦品种。 1 生育特性 扬麦16春性,中熟,在我县全生育期为 216d左右(2005 年为218d,2006年为216d,2007年为215d),熟期比扬麦11 号迟12d,与扬麦158相仿。穗型大(穗长10cm以上,小穗 总排数 20 个以上),长芒、白壳。籽粒较大,红皮、硬质。幼 苗直立,分蘖力中等,株型较松散,成熟期株高90cm左右(2005 年为 90.4cm, 2006 年为 89.7cm, 200

3、7 年为 88.8cm) ,较扬麦 11号矮5cm左右,其中,基部第1节间长4.18cm,第2节间长 8.58 cm,穗下节长30cm左右,抗倒性好于扬麦 11号。县植保 站调查,近 3年扬麦 16 表现为中抗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 除白粉病略重于扬麦 11 号外,其他病害发病情况与扬麦 11 号基 本一致,综合抗性优于扬麦 158。 2 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扬麦 16比扬麦 11 号产量略高,适宜我省淮南麦区中上等肥 力条件下种植, 我县属典型的里下河稻茬麦区, 既是中筋小麦的 适种区域,又是麦作生产的高产区域。扬麦 16达 6 750 kg/hm2 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指标必须达到:穗数45

4、0万穗/hm2左右, 每穗38粒左右,千粒重42g左右。扬麦16在我县要保证其达到 优质中筋品质指标的高产保优质量栽培技术必须抓好以下五点。 2.1 因茬因气候制宜,科学调整播期 适期播种可充分利用冬前有效的温光资源,培育壮苗越冬, 还可促进分蘖早生, 有效地增加分蘖的生长量, 减轻越冬期的冻 害和避免返青后的“倒春寒”影响,利于攻大穗、大粒,提高蛋 白质和湿面筋的含量。 近年来, 我县小麦前茬水稻品种均为迟熟 中粳或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占 45%,中熟中粳占 55%),加之轻 简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水稻让茬较迟,大面积成熟期一般在 10 月 20 日左右,粳稻生长量大,田间郁蔽,土壤墒情较足,爽

5、田 期较长, 机械下田操作一般要在 1 周以后才能进行, 考虑到暖冬 气候已成规律及扬麦 16 春性中熟的特性,结合质量栽培技术要 求,扬麦 16在我县大面积适宜的播种期为 10月 25 日至 11 月 5 日,最佳播种期为 10月 29日至 11 月 1 日;丰产田及超高产攻 关田在适期范围内应争取早播,具体日期可安排在10月2528 日。这样可确保小麦齐苗后有 40d 以上的冬前锻炼时间, 可基本 保证麦苗在越冬前 (12 月 20 日)达到 4 叶,群体分蘖率达到 50% 以上。 2.2 依据播期,合理确定播种量,优化基本苗 基本苗是小麦群体生长的起点, 直接关系到高产优质的各项 技术指

6、标能否顺利实现, 是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能否全过程实施的 关键。根据近几年的实践,在正常生产水平下,随着基本苗的适 当减少,有效穗数变幅不大,而单株成穗数、每穗粒数及千粒重 都有所提高;由于我县现阶段确定的播种期总体较前几年后移 5d左右,大面积生产基本苗若控制在270万个/hm2以内,在越 冬时要实现穗数苗风险较大, 对争取足穗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 要实现高产、稳产,必须依据播期推迟的新情况,适当提高播种 量,优化基本苗。根据扬麦 16 的大穗大粒特性,我县大面积生 产适宜的播种量为135150kg/hm2,基本苗控制在270300万 个/hm2,确保单株成穗1.5个左右;丰产田及高产攻关田

7、播种量 要求控制在112.5kg/hm2左右,基本苗控制在 225万个/hm2左 右,这样才能确保低位分蘖成穗比例占优势, 保证单株成穗数达 到 2.0 个以上。 2.3 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全面推广氮肥后移优质高效施肥 技术 拔节孕穗肥具有促进上 3 张叶片生长、 增深叶色、 增加高效 叶面积、促进地下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促进小花分化和减 少小穗小花退化等功能, 是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 也是提高中筋 小麦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重要措施。 因此, 必须普施重施拔节 孕穗肥。拔节孕穗肥的使用量应占总施肥量的35%以上,施用尿 素应达187.5kg/hm2以上,并要求搭配施用钾肥 75105kg

8、/hm2, 这样才能使每穗粒数稳定在 38 粒以上,千粒重在 42g 左右。施 用拔节孕穗肥, 时间上必须掌握 3 个原则:一是第 1 节间接近定 长;二是群体叶色开始褪淡;三是无效分蘖开始死亡。第 1 个原 则只要注意生育进程就能正确把握, 后 2 项原则要求科学运筹用 肥,即重施基苗肥,严控氮肥作腊肥施用,根据苗情酌情巧施返 青平衡肥,确保麦苗在拔节初期叶色褪淡,无效分蘖开始死亡, 为重施拔节孕穗肥打下坚实的苗情基础。 2.4 强化田管,确保各项抗灾应变措施落到实处 2.4.1及时窨水促齐苗。一般在小麦播种后23d,天气预 报若无雨水天气,即采取果断措施,及时窨水,做到水不漫畦, 速灌速排

9、,争取一播全苗。 2.4.2 控旺促壮防冻害。由于暖冬气候的影响,部分田块麦 苗在冬前或越冬期长势偏好偏旺, 表现为叶片拉长, 总茎蘖苗偏 多,必须及时采取化控和人工相结合的办法,控旺促壮,控上促 下,以增强麦苗的抗寒抗逆能力, 确保壮苗安全越冬。 具体方法: 化控化调。用15%勺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21.5kg/hm2 (或矮 苗壮120150袋/hm2) +惠满丰或百施利15瓶/hm2对水750 900kg,均匀喷施。人工措施。采用增施灰杂肥、疏苗等人工 措施进行控制。因天因墒制宜,及时化除防草害。根据天气预 报,充分利用气温较高、土壤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对田间杂草 量达防治指标的田块,选

10、用高效安全除草剂,及时进行化除,可 有效控制杂草危害。 “一喷三防”防早衰。 在小麦齐穗扬花期, 及时进行肥药混喷,以防病、防虫、防早衰。 2.5 强化沟系建设,减轻渍害影响,确保小麦活熟到老 我县地处里下河地区, 地势低洼, 地下水位高, 易形成渍害。 近年来,麦田内三沟几乎 100%实行机开墒,由于部分机械马力 不足,机手怕费工费油,存在着开沟较浅、深度不够标准、易淤 塞、内外不通等问题。 近 4年(2004年、 2005 年、 2006年、 2007 年)我县小麦生长的中后期气候均较好,没有长时间阴雨天气, 田间土壤含水量低, 未形成渍害而影响小麦产量。 但我们更应该 意识到这只是老天帮

11、了我们一个大忙, 从中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 到,渍害仍然是制约我县小麦生产高产更高产的一个重要因子, 要想使我县的小麦生产更上一个台阶, 首先必须建设高标准的农 田水利,做到内外三沟配套相通,达到能灌能排能降的要求,只 有在此基础上, 运用科学的栽培技术措施, 才能保证小麦生产年 年高产稳产。 我县多年的生产实践也证明, 哪一年沟系质量高或 降雨量少,麦田的积水就少,渍害就轻,麦苗的根系生长发育及 活力就旺盛,地上部生长就健壮,最终表现为穗数足、穗形大、 粒重高。因此,“麦子要丰收,全靠一套沟”既有理论依据,又 有实践经验证明。强化麦田一套沟建设,关键在于“提高标准, 早作准备,加强管理”。首先是提高标准,内三沟要求:竖沟间 隔小于4m沟深30cm,横沟间隔小于50m沟深40cm出水沟 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