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有答案)(6)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文章来自:爱师网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 一、见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遂与外人间隔肉 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停数 日,辞去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 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 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 二、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2、属悉如外人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 有汉,无论魏、晋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 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答: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 晋太元中并怡然自乐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 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晏如
3、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 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注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弦徽:琴弦与 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渔人甚异之阡陌交通 颖脱不羁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 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 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 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
4、的性格?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文: 四、读下面文言文晋太元中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3 用原文语句作答: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晋太元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他的著名诗作
5、之一 2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阡陌交通便要还家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 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 景,这寄寓什么样的愿望? 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 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 文章来自:爱师网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 一、见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遂与外人间隔肉 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6、D.停数 日,辞去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 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 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 二、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悉如外人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 有汉,无论魏、晋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
7、花源中人 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答: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 晋太元中并怡然自乐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 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 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注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弦徽:琴弦与 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 解释下列句子
8、加点的词 渔人甚异之阡陌交通 颖脱不羁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 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 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 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文: 四、读下面文言文晋太元中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3 用原文语句作
9、答: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晋太元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2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阡陌交通便要还家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 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 景,这寄寓什么样的愿望? 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
10、 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 ,文章来自:爱师网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 一、见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遂与外人间隔肉 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停数 日,辞去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 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 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 二、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悉
11、如外人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 有汉,无论魏、晋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 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答: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 晋太元中并怡然自乐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 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晏如也”其
12、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 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 注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弦徽:琴弦与 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渔人甚异之阡陌交通 颖脱不羁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 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 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 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
13、格?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文: 四、读下面文言文晋太元中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3 用原文语句作答: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晋太元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14、 2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阡陌交通便要还家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 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 景,这寄寓什么样的愿望? 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 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 文章来自:爱师网六、阅读文言文甲见渔人皆叹惋 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 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 朕之甲兵也” 注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阅:查看上:指唐太宗炀帝:指 隋炀帝乂
15、:安定 1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乙文唐太宗论述 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便要还家要: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诚不可缺诚:卒亡天下卒: 3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4. 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 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 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辞去【乙】负者歌于途太守醉也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悉如外人悉:
16、无论魏晋无论:临溪而渔渔: 2 翻译下面句子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 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口; 口,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 【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 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八、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晋太元中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著名诗人 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芳草鲜美屋舍俨然便扶向路寻病终 3. 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 而来,意思是 4. 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 留下了许多想象
17、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十、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1. 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 父之丘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更若役,复若赋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诹善道,察纳 雅言 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 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4. “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
18、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 怎样的生活图景? 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 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十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 发现桃花源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 悉如外人便要还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 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 是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二、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屋舍俨然:鸡犬相闻:咸来问讯:皆叹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
19、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 问今是何世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不复出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设酒杀鸡作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足为外人道也 4 下列诗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A.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文章来自:爱师网 十三、晋太原中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 C. 率妻子
20、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外人间隔B.阡陌交通 C乃不知有汉D.不足为外人道也 3.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 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 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 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 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渔人甚异之,复
21、前行,欲穷其林此人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十五、文言文阅读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吾子又死焉 3. 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 了 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的手法突出主题 4. 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类全, 都邀请 2. A 3.老人和孩干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 得心满意足 2.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3. 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 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 4. 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
22、其乐 四 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 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问现在是什么朝代, 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 晋两朝了 2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3.忽逢桃 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避秦时乱4.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源中生活安宁,能安居 乐业,和睦相处5.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 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五.1.饮酒 2. 交错相通通“邀”,邀请 3.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 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
23、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 5. 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 可 6. 告诉 7. 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 回答皆可 8. 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 “读书人若无高 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文章来自:爱师网 六.1.桃花源中人说自从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 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就再没有从这里出去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 2. 同“邀”,邀请整齐的样子听到都惊讶,惊奇 2答案:D 3 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知道魏、晋两个朝代了不值得对外面的 人说啊! 4答案:B 3. C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探秘古诗词之美
- 四级英语全攻略
-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机械工程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音乐学院《汽车理论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游泳实践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5届初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5届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检测指导卷含解析
- 南华县2025届数学四下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药用辅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防洪防汛安全教育知识培训
- 安宁疗护人文关怀护理课件
- 2025年广东广州中物储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商场物业人员缺失的补充措施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寻常型银屑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 2024-2025学年成都高新区七上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区间估计教学课件
- “记忆中的人、事儿”为副标题(四川眉山原题+解题+范文+副标题作文“追求”主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写作
- 2024年企业员工研发补贴协议范本模板3篇
- 2024年河南省中职对口升学高考语文试题真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