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仪器分析报告》_第二版-刘约权-课后习题问题详解_第1页
《现代仪器分析报告》_第二版-刘约权-课后习题问题详解_第2页
《现代仪器分析报告》_第二版-刘约权-课后习题问题详解_第3页
《现代仪器分析报告》_第二版-刘约权-课后习题问题详解_第4页
《现代仪器分析报告》_第二版-刘约权-课后习题问题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仪器分析习题解答2009年春第12章 电位分析及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P2161 什么是电位分析法?什么是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答:利用电极电位和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活度或浓度之间的关系来测定待测物质活度或 浓度的电化学分析法称为电位分析法。以离子选择性电极做指示电极的电位分析,称为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2 .何谓电位分析中的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金属基电极和膜电极有何区别?答:电化学中把电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或浓度变化而变化,并能反映出待测离子 活度或浓度的电极称为指示电极。电极电位恒定,不受溶液组成或电流流动方向变化 影响的电极称为参比电极。金属基电极的敏感膜是由离子交换型的刚性基质玻璃熔融

2、烧制而成的。膜电极的敏感 膜一般是由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且能导电的金属难溶盐经加压或拉制而成的单晶、多 晶或混晶活性膜。4. 何谓TISAB溶液?它有哪些作用?答:在测定溶液中加入大量的、对测定离子不干扰的惰性电解质及适量的pH缓冲剂和一定的掩蔽剂,构成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TISAB )。其作用有:恒定离子强度、控制溶液pH、消除干扰离子影响、稳定液接电位。5. 25 C时,用pH=4.00的标准缓冲溶液测得电池:“玻璃电极| H+ (a=X mol?L-1 )丨饱和甘汞电极”的电动势为 0.814V,那么在c(HAc)=1.00 X10-3 mol?L-1的醋酸 溶液中,此电池的电动势为多少

3、?(KHAc=1.8 X10-5,设aH+=H+)解:TE仁 0(+)- 0(-)= 0 (+ ) - (K-0.0592pH1 )E2= 0(+)- 0(-)= 0 (+ ) - (K-0.0592pH2 )E2- E1= E2-0.814=0.0592(pH2- pH1)E2=0.814+0.0592(-lg vKc- 4.00)=0.806(V)6 . 25 C时,用pH=5.21的标准缓冲溶液测得电池:“玻璃电极I H+ (a=X mol?L-1 )丨饱和甘汞电极”的电动势为0.209V,若用四种试液分别代替标准缓冲溶液,测得电动势分别为0.064V :0.329V :0.510V :

4、0.677V,试求各试液的pH和H+活 度解:(1) AE1=0.064-0.209=0.0592(pH1-pHs)TpHs=5.21pH1=2.76aH+=1.74 X10-3 mol?L-1(2) AE2=0.329-0.209=0.0592(pH2-pHs)TpHs=5.21pH2=7.24aH+=5.75 X10-8 mol?L-1(3) AE3=0.510-0.209=0.0592(pH3-pHs)TpHs=5.21pH3=10.29aH+=5.10 X10-11 mol?L-1(4) AE4=0.677-0.209=0.0592(pH4-pHs)TpHs=5.21pH4=13.12

5、aH+=7.60 X10-14 mol?L-17. 25C时,电池:“镁离子电极| Mg2+ (a=1.8 x10-3mol?L-1 )丨饱和甘汞电极”的电动势为0.411V,用含Mg2+试液代替已知溶液,测得电动势为0.439V,试求试液中的pMg值。解:TE2- E1= (0.0592/2 ) pMg+ (0.0592/2 ) lg(1.8 X10-3)0.439-0.411=(0.0592/2 ) pMg-0.0813 pMg=3.698 . 25 C时,电池:“ N03-离子电极| N03- ( a=6.87 xiO-3mol?L-1 )丨饱和甘汞电极”的电动势为0.3674V,用含N

6、03-试液代替已知浓度的 N03-溶液,测得电动势为 0.4464V,试求试液的 pNO3值。解:t E2- E1=0.4464-0.3674=-0.0592 pNO3-0.0592lg(6.87X10-3)0.079=-0.0592 pNO3+0.128pNO3=O.828第4章原子吸收光谱法P601 .影响原子吸收谱线宽度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答:影响原子吸收谱线宽度的因素有自然宽度AfN、多普勒变宽和压力变宽。其中最主要的是多普勒变宽和洛伦兹变宽。3 .原子吸收光谱法,采用极大吸收进行定量的条件和依据是什么?答:原子吸收光谱法,采用极大吸收进行定量的条件:光源发射线的半宽

7、度应小于 吸收线半宽度;通过原子蒸气的发射线中心频率恰好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v0相重合。定量的依据:A=Kc4 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答: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四大部分组成。光源的作用: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原子化器的作用: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气态的能吸收特征光的基态原子。分光系统的作用:把待测元素的分析线与干扰线分开,使检测系统只能接收分析线。检测系统的作用:把单色器分出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以透射比或 吸光度的形式显示出来。5 .使用空心阴极灯应注意些什么?如何预防光电倍增管的疲劳?答:使用空心阴极灯应注意:使用前须

8、预热;选择适当的灯电流。预防光电倍增管的疲劳的方法:避免长时间进行连续光照。6 .与火焰原子化器相比,石墨炉原子化器有哪些优缺点?答:与火焰原子化器相比,石墨炉原子化器的优点有:原子化效率高,气相中基态原 子浓度比火焰原子化器高数百倍,且基态原子在光路中的停留时间更长,因而灵敏度 高得多。缺点:操作条件不易控制,背景吸收较大,重现性、准确性均不如火焰原子化器,且 设备复杂,费用较高。7 光谱干扰有哪些,如何消除?答: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按其性质主要分为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和光谱 干扰四类。消除方法:物理干扰的消除方法:配制与待测溶液组成相似的标准溶液或采用标准加入法,使试 液与标准溶液

9、的物理干扰相一致。化学干扰的消除方法:加入释放剂或保护剂。电离干扰的消除方法:加入一定量的比待测元素更容易电离的其它元素(即消电离 剂),以达到抑制电离的目的。光谱干扰的消除方法:缩小狭缝宽度来消除非共振线干扰;采用空白校正、氘灯校正 和塞曼效应校正的方法消除背景吸收。10 .比较标准加入法与标准曲线法的优缺点。答:标准曲线法的优点是大批量样品测定非常方便。缺点是:对个别样品测定仍需配 制标准系列,手续比较麻烦,特别是遇到组成复杂的样品测定,标准样的组成难以与 其相近,基体效应差别较大,测定的准确度欠佳。标准加入法的优点是可最大限度地消除基干扰,对成分复杂的少量样品测定和低含量 成分分析,准确

10、度较高;缺点是不能消除背景吸收,对批量样品测定手续太繁,不宜 采用。11 .原子吸收光谱仪有三档狭缝调节,以光谱带0.19nm、0.38nm和1.9nm为标度,对应的狭缝宽度分别为 0.1mm、0.2mm和1.0mm,求该仪器色散元件的线色散率倒 数;若单色仪焦面上的波长差为20nm.mm-1,狭缝宽度分别为0.05mm、0.1mm、0.2mm及2.0mm四档,求所对应的光谱通带各为多少?解:.W=D?SD=W/S.D 仁 W1/S1=0.19/0.1=1.9 nm.mm-1D2=W2/S2=0.38/0.2=1.9 nm.mm-1D3=W3/S3=1.9/1.0=1.9 nm.mm-1W仁

11、D?S1=2.0 0.05=0.1 nmW2=D?S2=2.0 0.1=0.2 nmW3=D?S3=2.0 0.2=0.4nmW4=D?S4=2.0 2.0=4.0 nm12 测定植株中锌的含量时,将三份1.00g植株试样处理后分别加入0.00mL、1.00mL、2.00mL0.0500mol?L-1ZnCI2 标准溶液后稀释定容为 25.0mL,在原子吸收光 谱仪上测定吸光度分别为 0.230、0.453、0.680,求植株试样中锌的含量(3.33 X10- 3g.g-1 )。解:设植株试样中锌的含量为Cx mol.L-1A=KCA1=KCxA2=K(25 X10-3CX+1.000.050

12、0 E5.4 10-3)/25 W-3A3=K(25 X10-3CX+2.00 0.0500 E5.4 10-3)/25W-3解之得 Cx=2 10-3 mol.L-1植株试样中锌的含量为3.33 10-3g.g-1第5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P821 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哪些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 来?答:电子跃迁的类型有四种:66* , nf 6* , nf n* , nf n*。其中n f 6* , nf n* , nf n*的跃迁能在紫外及可见光谱中反映出来。4 何谓发色团和助色团?举例说明。答:发色团指含有不饱和键,能吸收紫外、可见光产生nf n*或nf n*跃迁

13、的基团。例如: C=C V, C=C , C=O , N=N , COOH 等。助色团:指含有未成键 n电子,本身不产生吸收峰,但与发色团相连能使发色团吸收 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基团。例如:一NH2, OH, OR,SR, X 等。9 .已知一物质在它的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k为1.4 104L?mol-1?cm-1,现用1cm吸收池测得该物质溶液的吸光度为0.850,计算溶液的浓度。解:TA=KCLC=A/ (KL) =0.850/(1.4 104 1)=0.607 10-4(mol?L-1 )10 . K2CrO4的碱性溶液在372nm处有最大吸收,若碱性K2CrO

14、4溶液的浓度 c(K2CrO4)=3.00 10-5mol? L-1,吸收池长度为1cm,在此波长下测得透射比是 71.6%。 计算:(1)该溶液的吸光度;(2)摩尔吸收系数;(3)若吸收池长度为3cm,则透 射比多大?解:(1)A=-lgT=-lg71.6%=0.415(2) K=A/(CL)=0.415/(3.00 X10-5 X1)=4.83 X103(L?mol-1?cm-1 )|gT=-A=-KCL=-4.83 X103 X3.00 X10-5 X3=-0.4347T=36.75%11 .苯胺在Amax为280nm处的k为1430 L?mol-1?cm-1,现欲制备一苯胺水溶液,使其

15、透射比为30%,吸收池长度为1cm,问制备100mL该溶液需苯胺多少克?解:设需苯胺X g,则A=-lgT= KCL0.523=1430 x(X/M X100 X10-3) X1X=3.4 X0-3g12 .某组分a溶液的浓度为 5.00 x10-4mol? L-1,在1cm吸收池中于440nm 及590nm下其吸光度为 0.638及0.139 ;另一组分 b溶液的浓度为 8.00 x10-4mol? L-1 , 在1cm吸收池中于440nm及590nm下其吸光度为0.106及0.470。现有a组分和b 组分混合液在1cm吸收池中于440nm及590nm处其吸光度分别为1.022及0.414

16、, 试计算混合液中a组分和b组分的浓度。解: Ka440 ?Ca ?L=Aa440Ka440 = Aa440/(Ca ?L) =0.638/(5.00 X10-4 X1)=1.28 X103同理 Ka590 = Aa590/ (Ca ?L) =0.139/(5.00 X10-4 X1)=2.78 X102Kb440 = Ab440/ (Cb ?L) =0.106/(8.00 X10-4 X1)=1.33 X102Kb590 = Ab590/ (Cb ?L) =0.470/(8.00 X10-4 X1)=5.88 X102又Aa+b440=Ka440 ?Ca ?L+ Kb440 ?Cb ?LAa

17、+b590=Ka590 ?Ca ?L+ Kb590 ?Cb ?L有 1.022=1.28 X103 xCaX 1+1.33 X102 xCbX10.414=2.78102 xCaX 1+5.88 102 xCbxi解之得 Ca=7.6 X10-4(mol?L-1 )Cb=3.7 X10-4(mol?L-1 )第7章分子发光分析法3 第一第二单色器各有何作用?荧光分析仪的检测器为什么不放在光源与液池的直线上?答:第一单色器的作用是把从光源发射的光中分离出所需的激发光;第二单色器的作 用是滤去杂散光和杂质所发射的荧光。荧光分析仪的检测器不放在光源与液池的直线上是为了消除激发光及散射光的影响。5 荧

18、光光谱的形状决定于什么因素?为什么与激发光的波长无关?答:荧光光谱的形状决定于 S0和S1态间的能量差、荧光物质的结构及基态中各振动能级的分布情况。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的波长无关是因为荧光光谱是由S1态的最低能级跃迁至S0态的各振动能级产生。第15章分离分析法导论 P2612 塔板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色谱理论有什么贡献?它的不足之处在哪里? 答:塔板理论把整个色谱柱比拟为一座分馏塔,把色谱的分离过程比拟为分馏过程, 直接引用分馏过程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来处理色谱分离过程。塔板理论形象地描述了某一物质在柱内进行多次分配的运动过程, n越大,H越小, 柱效能越高,分离得越好。定性地给出了塔板

19、数及塔板高度的概念。塔板理论的不足之处:某些基本假设不严格,如组分在纵向上的扩散被忽略了、分 配系数与浓度的关系被忽略了、分配平稳被假设为瞬时达到的等。因此,塔板理论不 能解释在不同的流速下塔板数不同这一实验现象,也不能说明色谱峰为什么会展宽及 不能解决如何提高柱效能的问题。3 速率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色谱理论有什么贡献?与塔板理论相比,有何进 展?答:速率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范第姆特方程式:H=A+B/? +C?对色谱理论的贡献:综合考虑了组分分子的纵向分子扩散和组分分子在两相间的 传质过程等因素。与塔板理论相比,速率理论解释了色谱操作条件如何影响分离效果及如何提高柱效 能。4 何谓分离度

20、,它的表达式是什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分离度?答:分离度是指相邻两色谱峰的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宽度平均值之比。表达式:R=可以通过提高塔板数n,增加选择性?2, 1,容量因子k?来改善分离度。5 色谱定性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多机连用有什么优越性?答:色谱定性的主要方法有:o1与标样对照的方法;O 2利用保留指数法定性;O 3与其它方法结合定性。多机连用能充分发挥色谱分离的特长,也能充分发挥质谱或光谱定结构的特长。6 色谱定量常用哪几种方法?它们的计算公式如何表达?简述它们的主要优缺点。 答:色谱定量常用归一法、内标法及外标法。归一法的计算公式: wi=mi/m=mi/(m1+m2+ mn )=Ai

21、fi/( A1f1+ A2f2 +A nfn)内标法的计算公式: wi=mi/m=Aifi ms/(Asfs m )归一法具有简便、准确的优点,对操作条件如进样量、温度、流速等的控制要求不苛刻。但是在试样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时不能使用这种方法。内标法测定结果比较准确,操作条件对测定的准确度影响不大。外标法标准曲线操作简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但是对操作条件的稳定性和进样量 的重现性要求很高。7 下列数据是由气一液色谱在一根40cm长的填充柱上得到的:化合物 tR/min Y/min空气 2.5甲基环己烷,A10.71.3甲基环己烯,B11.61.4甲苯,C 14.01.8求:(1)平均的理论塔板数;(

22、2 )平均塔板高度;(3) 甲基环己烯与甲基环己烷的分离度;(4)甲苯与甲基环己烯的分离度。解:(1) ?n=(n1+ n2+n3)/3=?16?(10.7/1.3)2+16?(11.6/1.4)2+16?(14.0/1.8)2?/3=1050(2) ?H=L/?n=40/1050=0.038 cm(3) RAB=(tR(B)?tR(A)/1/2(YA+YB)=(11.6-10.7)/1/2(1.3+1.4)=0.67(4) RCB=(tR(C)?tR(B)/1/2(YB+YC)=(14.0-11.6)/1/2(1.4+1.8)=1.508 有甲、乙两根长度相同的色谱柱,测得它们在范第姆特方程

23、式中的各项常数如下:甲柱:A=0.07cm , B=0.12cm2?s-1 , C=0.02s ;乙柱:A=0.11cm , B=0.10cm2?s-1 , C=0.05s。求:(1)甲柱和乙柱的最佳流速u和最小塔板高度;(2)哪一根柱子的柱效能高?解(1)对甲柱有:u 最佳=(B/C)1/2=(0.12/0.02)1/2=2.45 cm?s-1H 最小=A+2(BC)1/2=0.07+2(0.12X0.02)1/2=0.168 cm对乙柱有:u 最佳=(B/C)1/2=(0.10/0.05)1/2=1.41 cm?s-1H 最小=A+2(BC)1/2=0.11+2(0.10 X0.05)1/

24、2=0.251 cm(2)从(1)中可看出甲柱的柱效能高。9 有一 A、B、C三组分的混合物,经色谱分离后其保留时间分别为:tR (A)=4.5min , tR (B) =7.5min , tR (C) =10.4min , tM=1.4min,求:(1) B 对 A 的相对保留值;(2) C对B的相对保留值;(3) B组分在此柱中的容量因子是多少?解: ?B,A=t?R(B)/ t?R(A)= (7.5-1.4)/(4.5-1.4)=1.97?C,B=t?R(C)/ t?R(B)= (1041.4)/(7.5-1.4)=1.48 k?B= t?R(B)/tM=(7.5-1.4)/1.4=4.

25、3610 已知在混合酚试样中仅含有苯酚,0-甲酚,m-甲酚,p-甲酚四种组分,经乙酰化半峰宽以及测得相对校正因子分别处理后,测得色谱图,从图上测得各组分的峰高、 如下:化合物苯酚o-甲酚m-甲酚p-甲酚峰高/mm64.0104.189.270.0半峰宽/mm1.942.402.853.22相对校正因子0.850.951.031.00求各组分的质量分数。解:w仁 A1f1/(A1f1+ A2f2+A3f3+A4f4)=64.0 21.94 0.85/(64.01.94 0.85+104.12 21.00)=105.54/830.13=12.72%2.40 0.95+89.22.85 1.03+7

26、0.08.21.055g,以环己酮化合物甲酸乙酸环己酮丙酸峰面积/cm214.872.613342.4相对校正因子3.831.781.001.07同理:w2=237.35/830.13=28.59%w3=261.85/830.13=31.54%w4=225.40/830.13=27.15%11 有一试样含甲酸、乙酸、丙酸及少量水、苯等物质,称取试样作内标,称取0.1907g环己酮加到试样中,混合均匀后进样,得如下数据:求甲酸、乙酸和丙酸的质量分数解:由于以环己酮作内标所以wi=Aifims/( Asfsm)w 甲酸=14.8 X3.83 X0.1907心33 X1.00 X1.O55)=7.7

27、O%w 乙酸=72.6 X1.78 X0.1907/(133 X1.00 X1.O55)=17.56%w 丙酸=42.4 X1.07 X0.1907/(133 X1.00 X1.055)=6.17%第16章气相色谱法P1 简述气相色谱仪的分离原理。气相色谱仪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答:气相色谱仪的分离原理:当混合物随流动相流经色谱柱时,与柱中的固定相发生 作用(溶解、吸附等),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发 生作用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各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不 同,从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按一定顺序从柱中流出。气相色谱仪一般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

28、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记录与数据处理系统 组成。气路系统的作用:为色谱分析提供纯净、连续的气流。进样系统的作用:进样并将分析样品瞬间汽化为蒸气而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分离系统的作用:使样品分离开。检测系统的作用:把从色谱柱流出的各个组分的浓度(或质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记录与数据处理系统的作用:把由检测器检测的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由记录仪记录和 进行数据处理。3 试述热导、氢火焰离子化和电子捕获检测器的基本原理,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热导检测器是基于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导指数。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稳定 性好,灵敏度适宜,线性范围宽。电子捕获检测器是基于响应信号与载气中组分的瞬间浓度呈线性关系,峰面积与载气 流速成反比。它的特点是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基于响应信号与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组分的质量呈线性关系, 而与组分在载气中的浓度无关,峰面积不受载气流速影响。它的特点是死体积小,灵 敏度高,稳定性好,响应快,线性范围宽。4 对载体和固定液的要求分别是什么?如何选择固定液?答:对载体的要求:O 1表面应是化学惰性的,即表面没有吸附性或吸附性很弱,更不 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