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谣》说课稿_第1页
《长城谣》说课稿_第2页
《长城谣》说课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城谣说课稿杨梅一、说教材长城谣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现代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这是 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让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诗歌托物 言志、借物抒情的方法。诗歌通过对长城这个抒情意象的讴歌与赞美, 表达了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和 赞美之情。本次课上主要是把一、二节作为课时二的讲解内容。第一节,诗人用 数十个字,概括了几千年来长城上发生的是是非非, 凸显了长城的沧桑之感。其 中,“夺” “还” “无情”“冷眼”是这一节的几个关键词,对理解整节诗歌内容与 主题的起重要作用。第二节,诗歌抒情的主体部分,抒发了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 之情。其中,“总”“一便”这两个副词,增强了抒情的表

2、达效果,对理解感情 起重要作用。“万里的躯体” “千年的面容”是这节诗歌中的两个重要意象,“云、 树、风”作者借用古典思乡意象,来抒发自己感情。教学目标:根据单元提示、诗歌的特点和对课文的分析,我将长城谣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朗诵技巧 重音(重读、轻读,表达不同的感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悟诗情。3、(情感道德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情感,激发爱国热情。4、掌握托物言志和借物抒情的方法。二、说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处于主体地位。 教学时,我们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课 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重点、 难点 与

3、教学方法。在学本课时前学生已经学过余光中的乡愁 、艾青的我爱这土 地大堰河我的保姆、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等现代诗歌,感受过 现代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思想美。但是,这首诗歌,作者并不是直抒胸臆, 而是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 寄托在长城上来表达,因而理解起来需要一 定的过渡。学生在理解长城的象征性意义上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若用富有感情 的朗诵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可能要好得多。三、说教法诗歌素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朗读能使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使静 止的诗活动起来,变成听得清、看得到的形象画面,能将我们很快的带入诗的意 境,去领略那摇荡心灵的思想美、图画美和音乐美。

4、长城谣作为一首现代诗歌,对以后的外国诗歌教学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理 解这首诗歌的思想内涵,也要让学生学会诗歌的重要学习方法一一朗读朗诵法。 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朗读能力和托物言志的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四、说教学过程诗歌的教学主要靠学生自己在反复诵读中用心体会,教师不必做繁琐的讲 解,只在重点处加以指导即可。教学过程以引导、提示为主,让学生通过有感情 的反复朗诵,自我感知诗歌主题与情感。因此,我的指导过程大体上分为以下几 个阶段:(一)整体感知回忆旧知识,导入新课: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分组朗读

5、,熟悉了整片诗歌,了解了作者的背景, 感受诗歌带来的不同情感,对诗歌这一文体的有了相应的了解,在第二课时我将 着重让学生带有情感的去朗读,更好的理解诗歌中长城这个意象,促使学生更快 的进入学习状态中。同时,用歌曲导入的形式比较新奇,学生的好奇心和情感都 容易被调动起来。(二)讲解一、二节内容,感知托物言志、借物情的写作方法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诗人通过描写的 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 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6、如“松、 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示例我在我未来的房子周围栽上许多竹子,我要像竹子一样,做一个正直、虚心、 高洁的人。借物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 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柳、山石、溪流、沙漠、 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

7、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 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三)举例分析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这一小段抒发诗人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 而是非常含蓄地写出了古老的长城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和对自己的影响。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因为,长城已成 为民族的象征,成为祖国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不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诗 人心系长城,心系故乡,视古老的长城为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对于这首诗歌的思想主题,在多次朗读之后,一般的学生都能够准确把握, 对于主题升华这个层次,初二的学生一般很难想到,因此,我设计了几个提问, 步步引导、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