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和环境问题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和环境问题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和环境问题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和环境问题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和环境问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必修二 第六章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和环境问题 课标解读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本条课标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是:能说出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大致经历;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各历史演变阶段的主要特点。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本条课标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是:能说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等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根源;过程与方法是:根据有关资料,对自己了解的环境问题进行简单归类。通过此过程加强对学生分析材料并从中归纳出结论的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教学内容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册书 :是在学习了人口

2、与城市,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之后进行学习,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目的是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并内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充分认识到人地协调的重要性,珍爱地球,善待环境。同时,它又是学习必修3的基础,而可持续发展是所有区域问题,不管是生态,还是发展问题的框架。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2.内容本部分内容也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础上更深一步的学习,内容的理论性比较强。就知识内容来说,本章课程标准主要规定了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史”的知识,即从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看,人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有着怎样不同

3、的看法。二是环境问题的知识,即目前人类面临着哪些重大的环境问题。三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如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怎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个词语虽然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生已有所闻,但对这些概念和内涵更深的理解还要在高中阶段实现。3.教材处理:补充 :人类不同时期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资料 、环境问题现象描述的资料 修改: 人地关系演变时间轴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示意图 学情分析认知特点和知识储备:学生通过学习人口、城市、农业、工业及交通等知识,已经对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环境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人地矛盾是不是自古就有等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思考过。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

4、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资料分析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薄弱,对于古文的理解力很差。学习障碍:原来教学中,概念记的多,知识间关系构建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往往处在被动学习中。解决措施:、准备充足材料,充分运用材料加强对形成过程、由来以及主干知识的认知。 、利用“板书”突破难点,构建知识间联系。教学目标1根据有关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历史记述,尝试划分相应的历史阶段,归纳各阶段人地关系及相应的思想。2. 根据典型的环境问题的材料,尝试环境问题的分类,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 结合工农业生产,用人地关系图说明主要环境问题的形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主要环境问题教学难点:主要环境问题的分类及形成

5、原因。教学方法现象归纳法、模式建构法 模式建构法:根据学情分析,构建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分析归纳法:通过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导入新课材料: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将 165米高的发电厂烟囱改造成温度计。设问:烟囱象征着上海工业的发达,而现在把它改成温度计,说明人类对自身与环境的关系有了怎样的新认识?温度计预示着人类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过渡: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我们学习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生思考,回答简单明了,直指主题。新课讲解材料分析,归纳对应材料分析,归纳分类板书小结梳理知识知识巩固练

6、习反馈 二、人地关系的思想演变1.阅读以下记述,回答问题。材料1:A山东日照地区出土的陶器上刻画有人类祭祀太阳神的场景。B. 中国各地农村出现了大量的龙王庙。C. 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D. 自蒸汽机船普及以后,世界海洋中的抹香鲸数量大幅度下降。E.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1958年我国大跃进时期)F. 三峡工程为长江鲟等水生动物溯江繁殖修建专门的管道。G推动绿色增长,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胡锦涛图1(1)把以上记述的序号放在图1的人类言论和行为一栏中的相应位置上,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2)归纳各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征服自然、崇拜自然、利用自然、和谐自然)

7、,并标在图1中的相应位置上。材料2:H“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译文: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明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 但是明年就没有野兽了。)-吕氏春秋义赏K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因为自然界报复了我们。-恩格斯L内蒙古鄂尔多斯露天采煤后,采取了表土复垦措施,恢复了原土地面积和耕植能力。(3)说出以上三个记述分别对应的历史阶段,并说出原因。三、归纳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产生(1)绘制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解释主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步骤:内环-人类社会,外环-环境,人类活动有多强,人类环境就有多

8、大。(2) 周口店38个北京猿人,漫山遍野的采集水果,对环境会有影响吗?但现在38万周口店地区的人民都去采伐树木,环境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在过去只往河里排放一点污水,会对环境有影响吗?每天都往河里排放呢?2.根据下列环境问题的现象描述,回答问题。现象1: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垦殖和不合理用水,导致植被破坏和土壤退化,进而大片土地成为荒漠。现象2:在我国地势起伏较大、降水强度大、植被较差和土质疏松的地区,土壤在流水的作用下,被侵蚀、搬运、堆积的过程,常导致土壤退化和河湖淤塞。现象3:由于开垦农田和开发木材等资源,导致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沼泽湖泊被围垦,从而降低它们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9、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效应。现象4北京首钢在七八十年代,每年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和粉尘,向周边小溪排放金属加工的洗涤用水。并且在郊区占用大片土地堆放矿渣。现象5:日本3.11地震使得福岛核电厂发生泄漏,周边海域和陆地近百公里范围内都被划为危险地区。现象6:北京城因水而兴(永定河、白浮泉-积水潭),但目前成为世界上人均水资源量最少的特大城市之一。现象7:我国是世界上煤炭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随着需求量的增加,我国需要从周边国家进口煤炭。(1)尝试写出各现象所代表的环境问题。(2)尝试对以上环境问题进行分类,并归纳其类型。分类现象举例归纳类型现象1、现象4、现象6、归纳:当(周口店)获取量大于

10、再生力的时候,产生生态破坏问题;当(北京烟囱)排放量大于自净力的时候形成环境污染;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资源短缺。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还是环境污染?为什么?农村呢?四、课堂小结自古以来人地关系都是永恒的话题,远古人类对自然持依赖,崇拜,敬畏的态度,但后来又到了另一个极端,征服自然。这些都是不科学的。再到后来,人们开始反思得出,人类和环境应该是和谐相处,得之不易。是建立在工业文明时期惨痛教训的基础上。关于和谐自然,主要的体现就是可持续发展,这是咱们下节课要讲的内容。五、课堂检测1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时期是(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 D.近20

11、年以来2.目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是因为( )人类生存和发展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和能量 人类生产、 消费活动和新陈代谢要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和环境的供应能力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A B C DC. D.3.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河曾遭到严重污染,除偶尔能发现鳗鱼外,无其他鱼类。如今,经过治理的泰晤士河中出现了上百种鱼类。材料二:伦敦原有“雾都”之称,1952年发生了死亡4000人的污染事件,近年来由于政府采取措施,空中的烟尘大为减少,雾日已不多见。(1)环境污染的形式多种多样,材料一涉及的是

12、_污染,材料二涉及的是_污染。(2)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_ A环境对工业废弃物无自净能力 B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而产生的 C人类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发达国家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学生通过阅读学案上的7段记述,并把记述的序号放在图1的人类言论和行为一栏中的相应位置上,同时说出判断依据。学生绘制“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 并借助“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理解主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学生根据环境问题的现象描述,写出各现象所代表的环境问题。并尝试对以上环境问题进行分类,且归纳其类型。激发学生学习本专题的兴趣,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表述的机会,充分暴露问题。问题解决在考试之前,减少掉队的学生。使本

13、部分内容的学习不再是死记硬背。通过绘制“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让学生明确环境与人类的关系。通过材料分析,归纳分类,理解随着人口压力增加、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等,人与环境处于对立关系,环境会进一步恶化。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并从材料中归纳出结论的能力。突破重点。利用学生总结的时间轴来回顾课堂教学内容,引出下节内容。反思小结1.讲核心概念、讲基本方法,讲能用、可考的东西。讲得少,才能有精力组织教学,才能有机会创设情境,才能有时间反复强化。讲得精,学生才能联想、思考和总结方法,才能有机会锻炼能力。讲得少、讲得准,才能讲得活,教师才能发挥其特长。根据课标,设定目标是教师的最重要的基本功。2. 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热点编写案例,学生才有探究的兴趣,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案例本身新颖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更关键,即教师能否设置好的问题,引起学生思想冲突、已知的和现实的矛盾,并通过问题链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尝试回答问题。好的案例不光情境新,而且设问好,简直就是高考36题的翻版,这样教学容易做到学习和应考同一。另外,注意回过头来看案例问题的解决过程,总结基本方法和答题模式,有时需要编成顺口溜。3. 少讲、精讲、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